蓄发,养发,护发,头发丝儿上说家国:我与头发的爱恨情仇


深夜梦中惊坐起,拿起手机,看见几个群里炸了:“我要秃了”,“救救孩子吧,我没头发了”……连明星张雨绮都说过,新认识的朋友,或者你想快速打开话题,就说头发。脆脆弱弱的头发,现如今就是各路“熬夜修仙”的仙人的命啊!


蓄发,养发,护发,头发丝儿上说家国:我与头发的爱恨情仇


现在的人们,不论男女老幼,面对一梳掉一把的头发,都在暗戳戳的搜索“生发”小偏方,都在了解护发小贴士。看看古代男女那长发及腰的飘逸秀发,你是否有很多疑问?

下面来看看古人和头发丝儿的爱情情仇吧!


首先要重视头发,这点古人真是做的好!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人极其看重头发,有曹操割发代首,这头发可见有多重要了。更有结发夫妻之说,再者《太平御览》中记载了“(卫子夫)头解,上见其发鬓,悦之,因立为后。”这是啥意思?说的就是汉武帝看见了,甚是开心,所以就立卫子夫为后。可见这头发丝儿是多么的重要。


蓄发,养发,护发,头发丝儿上说家国:我与头发的爱恨情仇


重视了头发,接着就得重视一下头发的清洗问题。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代人的这种思想,使得他们一辈子不剪头发,男女皆是长发及腰。古代人公务员,都有固定假期,叫做“休沐”,就是要官员们休息沐浴。说到这沐浴,沐浴中的“沐”就是指的洗头发。汉代官员五日一休沐,回家洗头发。


现在大家可能觉得五天洗一次头发太久了,这在古代可真是不算久。古代人洗一次头发,得劈柴,点火,烧水,洗发,擦干,梳理。

《史记》中记载了周公洗头的故事:“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这段话就用周公洗头来表现他的礼贤下士。

意思是说,周公洗头的时候赶上了客人来访,就抓着湿头发去相见,而洗一次头发,这样的情况就得出现三次,吃一顿饭遇上客人来见,也是吐出来去见客,一顿饭要吐三次。当然,这个三次也是不准确的。古文中的“三”是泛指多次的意思。这个故事不仅说明了周公的礼贤下士,更是突出了古人洗一次头发的费时费力,

洗个头发就是个大工程啊


洗发离不了洗发水,没有“飘柔”的年代,古人怎么洗呢?


俗话说的好,“山人自有妙计”。现在我们有了张良计,古时候有过桥梯啊。

古代人最常用的是皂荚(俗称“皂角”)洗头。将泡过的皂角砸碎,放在水盆里反复揉搓,等水变得粘稠了,把杂质捞出,用那皂角水来洗头。皂角的去污,养发功效十分的好,还具有乌发,固发的能力呢。


蓄发,养发,护发,头发丝儿上说家国:我与头发的爱恨情仇

古代主流洗发水


当然了,说了皂角那么多优点,再来唠唠缺点。用皂角洗发,哪哪都好,就是味道不好闻,说白了,有内味儿

这是多么致命的缺点啊!但是,古代人民事智慧的。除了皂角,还有一物于皂角功效类似,而人家的味道清爽,没有“内味儿”。这种洗发水就是——木槿叶。

木槿叶洗发水的制法和皂角差不多,洗后还没有刺激性味道,自然更得百姓喜欢。它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呢:传说牛郎织女隔了银河相望,织女相思的泪水飘落下来,洒在凡间的木槿树叶上,所以就有了七夕用木槿树叶洗发,女子就能很快找到如意郎君这一说法。现在我国南方还有七夕用木槿树叶洗发的习俗嘞。


蓄发,养发,护发,头发丝儿上说家国:我与头发的爱恨情仇

木槿


现如今的洗发水品牌“百家争鸣”,古时候也不逊色啊。除了皂荚和木槿叶,还有用茶枯洗发的。茶枯饼经过榨油后剩下的残渣,看着脏,洗的净。还有懂草木灰的,草木灰是碱性的,可以有效根治头皮瘙痒,专治“油头”。


蓄发,养发,护发,头发丝儿上说家国:我与头发的爱恨情仇

茶枯饼


据说自先秦时便有妇人用淘米水来洗头了,还有家常的醋也可以用来洗头啊。


今有“爆炸头”,“洗剪吹”,“大背头”等造型,古代人们都梳啥“头型”?


女子的发型大家在影视资料里面见的多了,就不过多盘点了,来看看男子的发型吧。

上古时候,没有礼教约束,男子的发型就比较放飞自我,蓬头,发丝四散,就叫做“披发”。

后来,中原地区的男子感到不便,开始把头发集中拢到头顶,盘出一个小丸子,哦,不,是一个团状,叫做“绾髻”。后来变成了一个锥子状,叫做“锥髻”。这样一来,就方便干活了。

再后来,周朝定礼治法,确立冠服礼俗制度,男子就开始了强制绾发束髻的道路。


蓄发,养发,护发,头发丝儿上说家国:我与头发的爱恨情仇

胡大帅哥


这都是“既加冠”以后的事情了,小孩子还是可以散着或者梳个小辫子的。


蓄发,养发,护发,头发丝儿上说家国:我与头发的爱恨情仇

孩童发型


还有一点要慎重说明一下,古人绾髻束发是全部束起来的,可不是半束,这点与现在的影视剧可是有很大出入的。这点是很重要的,发式是具有区分华夏和夷狄的社会功能的。绾髻束发者,华夏之正统也。只有被看作夷狄的少数民族才会散发或者编成辫子。


蓄发,养发,护发,头发丝儿上说家国:我与头发的爱恨情仇

是胡不是霍


周朝至汉朝,发髻上是戴冠或包头巾。唐宋时期流行戴“幞头”,幞头是类似帽子一样的饰品。唐与宋的幞头区别也很大,唐朝的幞头帽顶是圆弧的,且帽后的两脚是下垂的,有点像耷拉下来的兔子耳朵;而宋代的幞头帽顶是平的或矩形的,帽后的两脚是平直的,而且很长很长,很像飞机机翼。据说,将幞头加长是宋太祖的决定,因为他讨厌朝会时大臣们在下面窃窃私语。将幞头加长后,大臣们就不敢相互靠近,因为幞头容易撞脸。



蓄发,养发,护发,头发丝儿上说家国:我与头发的爱恨情仇


蓄发,养发,护发,头发丝儿上说家国:我与头发的爱恨情仇


蓄发,养发,护发,头发丝儿上说家国:我与头发的爱恨情仇

百官齐聚


当然,束发的习俗在辽金元,清朝这些游牧民族入侵得来的政权下是没法相提并论的。


头发丝儿上说家国


古代男子如此之重视发式,一旦脱了发,必然不比如今人们烦心。杜甫就曾因为忧国忧民而深陷脱发困扰,发出哀叹“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女子思念戍边情人,更是有“待我长发及腰,娶我可好”的情书刷爆朋友圈。


蓄发,养发,护发,头发丝儿上说家国:我与头发的爱恨情仇

图源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