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男孩,请教他坚强、勇敢、有担当

对于男人而言,责任心与上进心是必不可少的两点,如果一个男人缺少了任意一样,那么基本没什么大作为。在教育男孩的时候,不能只是秉着“穷养”的信念指望孩子自己“参悟”人生道理,而是要主动告诉孩子要勇敢、坚强、坚持等道理,让孩子体会并学习。

在现代妈妈们的心目中,儿子会与自己渐行渐远,不会有捆绑心理,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是一个妈宝。所以,会更喜欢儿子们能践行一个男人的责任,儿子们终将要长大,他们将要成长为一棵棵参天大树,他们会有自己的妻子、孩子,组建自己的家庭。这么广阔的世界和残酷的丛林法则下,他们终究要靠自己的能力立足,所以,他必须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个温暖、勇敢而有担当的男子汉。


家有男孩,请教他坚强、勇敢、有担当


但是,成为一个男子汉,哪个妈妈不曾期待呢?我们的爸爸们,曾经也是他们妈妈心目中的期待,我相信,每一个奶奶,也是倾注心力地爱着、培育着爸爸们。每个男人曾经都是一个小男孩。他们也有自己的梦想、爱好,内心也有对爱的渴望,希望看到父母温暖的笑容和拥抱,但是随着成长,他们慢慢变成冷漠、无趣、呆板。为什么会这样的呢?我想,这应该跟一个人小时候成长的环境息息相关。

我们知道,养育一个孩子,是这世界上最神圣的工作,我们不仅仅是将孩子养活,更是要培养他的品格,让他拥有一个美好的内心。可惜的是,在实际的养育过程中,很多的男孩,被一次次无心或有心伤害。


家有男孩,请教他坚强、勇敢、有担当


从小就强调性别认知,告诉男孩他是个“小男子汉”

虽然,现在不提倡父母教育男孩时过于严苛,比如不过分强调让他独立、坚强、勇敢,但是最起码要从小给孩子强调一下性别认知。比如,有的小男孩,从小看小女孩穿裙子、头上扎蝴蝶结好看,就吵着要,这时父母千万可别将错就错,把男孩当女孩养,给他一些模糊性别的东西,这样很容易影响男孩心理健康发育,造成男孩女性化,使其丧失男子汉的气概。父母要做的是,告诉他:“你是个小男子汉,那些花花绿绿的东西是小姑娘的。”

其实,孩子在一岁半左右就有了朦胧的性别认知,到四五岁认知更加明朗。所以,在此期间父母要正确引导,让他懂得男孩与女孩的不同,让他学做一个有担当的“小男子汉”。哪怕,他会哭会闹,但他也知道自己是“小男子汉”,怎么哭怎么闹才不丢份儿。

凡事别太顺着男孩,让他做一个“吃点苦头的小男子汉”

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也就是说,父母爱孩子是一种本能,但若想用爱滋养孩子,就需要有原则、有理智地去爱孩子。可现在很多家长都太过溺爱孩子,百依百顺,要什么玩具买、想吃什么立马就带去吃,哪怕他对家人胡乱发火也纵容。这其实,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尤其是对男孩。

因为,想要男孩变得勇敢、大气、有担当,就要让他经历一些事,“缺”一些东西,吃一些苦头,这样才能激发他内心独立处理问题、坚强面对挫折、努力拼搏向上的意志。所以,凡事别太顺着男孩,让他做一个“吃点苦头的小男子汉”,才是最好的“男子汉素养”。


家有男孩,请教他坚强、勇敢、有担当

教育要有仪式感,培养他成为有“契约精神的小男子汉”

很多男孩想要成为“小男子汉”,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希望能跟大人平等对话,获得大人的尊重。像很多父母就做得非常好,凡事跟男孩商量,还会以大人的口吻“约法三章”、“击掌为誓”。这种看似“大人化”的表现,其实就是教育的仪式感,男孩需要这样教。因为,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件件商量和谈判的小事,可以培养男孩成为具有“契约精神的小男子汉”,这也是“男子汉素养”之一——说话算话、有担当。


家有男孩,请教他坚强、勇敢、有担当

请好好爱眼前的小男孩。养育一个好的男孩,就是给未来的孩子一个好爸爸,给未来一个女孩一个好老公。有温度的教养,才能养出有温度的男孩,而内心温暖的男孩,将来才能更好地去爱。


每个男孩都有自己想保护的人,正是因为这点,男孩才不断成长,不断努力,也就越来越有担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