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庆上联:“吕府姑娘,下口大过上口”,下联更经典,但讽刺无比

据苏曼殊《与刘三书》记载:“ 得山得公书楹联,亦欢喜无量。”

楹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对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或是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的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婚庆上联:“吕府姑娘,下口大过上口”,下联更经典,但讽刺无比


对联是传统文化之奇葩,有雅有俗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颗瑰宝,上至王公贵族、皇家君王,而下至破屋茅舍、平头百姓,可以说是家家都离不开对联。

历经唐宋元明清,对联的发展种类也是越来越丰富。从内容上来看,有节令联、喜庆联、哀挽联、名胜联、行业联、题赠联、杂感联、学术联以及趣巧联等等,从而让对联也成为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

有些对联荣登大雅之堂,如“日丽丹山,云绕旌旗辉凤羽;祥开紫禁,人从阊阖觐龙光”,便是可以出现在故宫太和殿左门之上。而有些对联,也可贴于平常百姓家,像“事事如意大吉祥;家家顺心永安康”。更有些对联,也可贴于如厕之地,像“大开方便之门,解决后股之忧”,虽听上去有点不雅,却也是概括到位。

这篇文章所要讲述的,是一个秀才的一副讽刺人的对联。

婚庆上联:“吕府姑娘,下口大过上口”,下联更经典,但讽刺无比


新人“门当户对”,结为夫妻

在清代的四川巴县有一位秀才,他参加科考屡次不第,就只能在村里以私塾教师的身份混口饭吃。但此人天性刚直,他看不惯世间的一些不良现象。他虽手里无权无钱,但他很会写对联。于是,他便常常以对联为武器,对贪官污吏以及土豪劣绅等进行辛辣的讽刺。

就在秀才生活的地方,有一个大户人家准备要操办一对新人的喜事,这本来是件好事,但是由于新人双方的特殊性,让这件事变得没有那么简单。

女方的家主姓吕,他是靠坑蒙拐骗起家的,用非法的手段积累下了万贯家财。也许是他坏事做多了,从而遭到了报应,这位吕家家主尽管是妻妾成群,但膝下却只有一女,按照封建社会的标准来看,这就算是绝后了!

而俗话也说“上梁不正下梁歪”,由于吕家家主的作风不正,因此吕家小姐从小就养成了蛮横自私、无法无天的性格,在长大后更是毫无规矩,公然的挑战了封建礼法。

婚庆上联:“吕府姑娘,下口大过上口”,下联更经典,但讽刺无比


在她还未定亲的时候,这位吕家小姐就屡屡传出了与多名男子有着不正当关系的消息,所以十里八乡都对她是颇有微词,毕竟古代女性的贞洁也是非常重要的。

转眼间,吕家小姐就到了婚配的年龄,可是她名声已坏,因此无人上门提亲,吕家家主为此着急上火,并扬言谁肯娶他女儿,他便陪嫁万两白银!

而这次要与吕家小姐结婚的这名男子姓徐,也是个大户人家,平时同吕家小姐一样,这位徐家少爷也是当地的“风云人物”,他横行乡里、欺男霸女,当地的百姓可谓是苦不堪言,也正因为如此,没人肯将姑娘嫁入徐家。

而徐家少爷看中了吕家那万两白银,便上门提亲了,而吕家家主一看有人肯娶他女儿,哪还管什么好人坏人,当下就定了婚约,生怕对方反悔!因此这次两家结亲,也算是另类“门当户对”。

婚庆上联:“吕府姑娘,下口大过上口”,下联更经典,但讽刺无比


秀才送上对联,讽刺无比堪称经典

像这样的场面,当然少不了前文提到的秀才了。于是乎,这位秀才在他们结婚的时候,就送了一幅婚庆对联给他们,上联是“吕府姑娘,下口大过上口”,而下联是“徐家公子,邪人多过正人。”

此对联乍一看上去平平无奇,但深究之下,却是另有乾坤!这是一副“拆字联”。

据《汉语大词典》中记载,拆字联是对联的一种别具一格的形式。拆字,也称为析字,离合,是将汉字的字形的各部分拆离开,使之成为另几个字,并赋于各字以新的意义。

此对联中上联的“下口大过上口”,便是将“吕”字拆成了上下两部分,而“吕”由两个“口”组成,也确实是“下口大过上口”,不过这只是表面的意思罢了,上联的真实目的,是讥讽吕家小姐不堪的品行,至于怎么个讥讽法这里也就不好明说了。可以说,这上联既包含了她的姓氏,同时也足够令人遐想了。

婚庆上联:“吕府姑娘,下口大过上口”,下联更经典,但讽刺无比

而下联中的“邪人多过正人”,则是将“徐”字给拆开了,从“徐”的造字结构来看,左边的“双人旁”是两个斜着的“人”,而右边还有一个正着的“人”,可不就是“斜人多过正人”吗,不过此处取了“斜”的谐音“邪”,用于讥讽徐家少爷作恶多端,是个“邪恶之人”!

在看出对联的深意之后,吕家与徐家当场大怒,并下令让手下去找出送对联之人,可是秀才早已“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小结

秀才在点破了这对男女的人品的同时,还没有用到一个脏字,可谓是构思十分精巧。用脏话骂人会显得自己粗鄙庸俗,但用对联可就“高大上”多了,这也令人不禁感慨,文化人真厉害,损人的损得含蓄又深刻,这没点文化都反应不过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