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古月士心朋鸟


虽然与我们相隔万里,但对瑞士这个人口不到千万,面积也仅有4万平方公里的欧洲小国大众都不会陌生。富有、安宁是瑞士的代名词,这个经济发达、风光如画的永久中立国在国际上人气甚高,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水平与人类发展指数最高的国度之一。

对于瑞士,主要概括为三点:

  • 第一,地处高原资源匮乏,历史悠久;
  • 第二,风景优美而经济发达;
  • 第三,安宁稳定而遗世独立,如同世外之境。


地处欧洲内陆的瑞士的总面积仅4万平方公里,阿尔卑斯山脉占了瑞士总面积的60%以上,平均海拔超过1300米,瑞士因而被称作“欧洲屋脊”。由于地势极高且落差很大,小小瑞士各地的气候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瑞士自然资源匮乏,除了少量没有开采价值的铁矿与盐矿之外,也就森林与水力资源比较丰富。

瑞士原本是凯尔特人的居住之地,由于所处位置特殊,周围的日耳曼人、罗马人、勃艮第人等等相继迁入。直到13世纪,瑞士才出现了最早的地方王权。瑞士的历史,是一部欧洲各大族裔之间博弈的历史。


说到瑞士都会联想到富有,的确,瑞士长久以来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地方之一。作为发达国家,瑞士工业在经济中的占比仍旧高达50%。钟表制造、机械、化工、食品、精密仪器制造、医疗器械、制药是瑞士的支柱产业。瑞士的工业以高科技、高附加值类型为主,尤其钟表与制药业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除此以外,瑞士的服务业也毫不逊色:苏黎世是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瑞士银行的大名几乎无人不晓。虽然矿产资源匮乏,但瑞士凭借优美的自然风光与众多历史古迹,大力开发了旅游资源,成为世界级的旅游胜地。


虽然古代的瑞士是个“四战之地”,然而从1815年成为永久中立国以来,瑞士不介入外界的各种纷争,两次世界大战也没有波及到这里。

小小的瑞士分成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拉丁罗曼语四大区域,施行联邦制,长久以来各州各族群之间也是和平共处团结共荣,将这片高原打造成了国际著名的桃源乐土。

澹奕看来,瑞士是个富庶优美而发达的国度,而这也是情理之中。与大多数欧美地区不同,瑞士虽然富有却提倡勤勉。在欧洲,瑞士人的工作时长名列前茅,每周41.7小时,甚至还有“瑞士人拒绝休假”的说法,如此,瑞士如今的发达也是应该的。


澹奕


说起瑞士的第一印象应该就是风景美丽。而瑞士的风景标志就是湖光山色。瑞士比较有名的就是日内瓦湖,琉森湖,苏黎世湖,图恩湖,还有很多知名的和不知名的湖。比如著名的因特拉肯的含义就是两湖之间。除了湖,阿尔卑斯山脉就是瑞士的名片了,如雷贯耳的阿尔卑斯山,还有铁力士山,一说就有画面感。

除了湖光山色,瑞士的另一张名片大概就是瑞士名表了。随便说出几个名字大家都知道是swiss made的名表了,比如百达翡丽,江诗丹顿,AP,劳力士,伯爵,欧米茄等。去瑞士旅游不可避免地就会去苏黎世班霍夫大街、琉森或因特拉肯买表。价格不一定是最便宜的,但是款式一定是最多的,质量也肯定是最好的。

瑞士分德语区,法语区和意大利语区。所以瑞士的城市和人文也因各个区而不同。靠近法语区的日内瓦就显得比较浪漫,热情,多姿多彩,不管是建筑还是人。德语区的就比较严谨,规则感强,建筑也偏德式风格。意大利语区就相对要慵懒。但是说实话,德语区的治安也好,社会秩序也好,相对来说更加安全有序。小黑小阿感觉要少很多。

呆在瑞士的人除了觉得瑞士美以外,最大的感受就是瑞士贵。在瑞士比较便宜的餐食就是麦当劳和像Migros,COOP这种超市了。然而普通的麦当劳套餐也能轻轻松松地吃掉1-200人民币。大家最想念的应该是超市物美价廉的烤鸡了吧。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瑞士的一张超速罚单花了我6000大洋。据说在瑞士这不算什么。很多瑞士当地人也经常去邻国的超市或商店买买买,因为瑞士的东西实在是太贵了。

当然,瑞士还有一个优点就是瑞士太整洁有序了。火车或者公交车都像瑞士表一样准时。街上的车子都是停的整整齐齐。连街上的商店或者每个人的家也是整齐划一,风格非常统一在。在瑞士旅行或生活非常简单,所有的事都有迹可循,有章可依。就好像有份说明书一样,只要照着做就行,无需担心其他节外的事情。


Brin在十二楼


看看瑞士所处的地理位置,既不靠海,也不靠河,山多地少,资源匮乏,四周被列强包围,从地理位置和环境看,这里很难得到大的发展。不过,瑞士就是成为一个反例,连续多年蝉联《全球竞争力报告》首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瑞士并不具备成为一个强国的地理和自然条件,历史上瑞士这片土地也是豪强入侵的对象,直到1815年维也纳会议,这个曾经为了抵抗哈布斯堡封建统治而形成的联邦,宣布成为永久的中立国。瑞士与很多中立国一样,被几大强大的国家包围。在19世纪战火纷飞的欧洲大陆,列强之间需要瑞士这样的缓冲地带,让彼此之间有调停斡旋的中立空间。不过,瑞士无疑是幸运的,同样是中立国的比利时和卢森堡曾被德国占领,而瑞士却在两百多年时间没有卷入任何战争。

不被战争影响的瑞士,不仅吸引周围国家高素质的移民,还利用战争大发横财。虽然瑞士为了保证不被侵犯,在强大的德国面前也不得不屈服,借钱借路,但是当整个欧洲大陆饱受战火摧残的时候,瑞士人在和平的环境下,经济没有停滞,同时瑞士还与德国进行贸易,包括柴油机、轴承、钟表、无线电设备,甚至偷偷制造武器,贩卖军火。当战后清算,欧洲各国都遭受毁灭性打击的时候,瑞士的财富不降反增。

同时,瑞士的金融业在战争中得到很大的发展。因为没有战争,经济稳定,而且重要的银行保密法,给瑞士的金融业带来大量的外国客户。二战之后,很多账户的资金由于“无人认领”,最终都被瑞士的银行们侵吞。同时,因为保密法,瑞士银行只负责将钱和个人信息记录保留,不会追查资金来源,所以直到今天这里还是全世界贪官、毒贩等非法资金存储的首选。

看上去瑞士利用战争闷声发大财有点令人鄙视,不过我们回过头再来看看瑞士的高人一筹的机械制造业。我们都知道瑞士赫赫有名的钟表业,的确因为资源匮乏,瑞士在很早就开始转行现代制造业。因为瑞士够置身战火之外,同时瑞士高工资、低税收的政策,吸引大量外国人才涌入。这不仅让瑞士这个仅有800万人口的小国,涌现出21位诺贝尔奖得主,还让这个小国在化工、只要、食品、机械、化工、军事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中包括有雀巢、诺华、罗氏、ABB等耳熟能详的企业。

此外,尽管多山少地的瑞士资源匮乏,但是风景优美。早在19世纪,这里就发展旅游业。经过两百多年的时间,旅游业已经成为瑞士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收入甚至已经超过银行业和钟表业。

可以说,瑞士根据自身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从早期的纺织、钟表到后来的机械、化工再到现在的金融、医药、旅游,瑞士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发财致富的道路。


任何关于斯里兰卡的问题,欢迎向我提问,我是“最懂兰卡旅行的人”:斯里兰卡小妞。


斯里兰卡小妞


瑞士是一个我们常常听说的国名,瑞士手表尤其著名,然而要再深入一点的话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

说起来,瑞士还真是一个有点复杂的国家。首先,没有瑞士民族,其次,自然也没有瑞士语了。那么,瑞士人算是什么人呢?瑞士这一地区早期被日耳曼人占据,衍生了诸多小国,13世纪初置于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之下,在1291年,乌里、施维茨、下瓦尔登三个州结成了永久同盟,形式上脱离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这是瑞士联邦的最早起源(瑞士这一国家还没有诞生)。1648年,欧洲的三十年战争结束,各方缔结了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确定了各国的主权和疆域,所谓后来的民族国家,就产生于这一时期。瑞士也由此从圣神罗马帝国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国家。1874年,作为联邦国家的瑞士诞生了。也就是说,在政体上,瑞士是联邦国家。什么叫联邦国家呢?就是它由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州组成,各个州拥有比较大的行政权,然后在这些州之上,有一个中央政府,瑞士联邦的中央政府,只能行使各个州让渡范围之内的权力,因此,不是很厉害。相当于瑞士政府的是联邦会议,国家元首是联邦会议主席(我们平时都很少听说联邦主席叫什么,就是因为他不太重要)。瑞士在1915年宣布永久中立,而各交战国也尊重了他的中立地位,因此他没有被卷入两次世界大战,因而成了全世界最安全的国家。瑞士当然不是欧盟成员,他依然使用自己的瑞士法郎,也不是申根协议的成员国,但在2002年加入了联合国。

而最为复杂的是瑞士的民族。它是由各个州组成的,各个州的居民成分不一样,简单而言,靠近德国的63%的居民讲德语(跟现在德国的官方德语也有些不一样,带有地域色彩,著名的德语城市有苏黎世Zurich等),靠近法国的18%的居民讲法语(著名的法语城市有日内瓦等),靠近意大利的9%的居民讲意大利语,还有一小部分人讲罗曼语(接近意大利的山区方言),目前这四种语言都是瑞士的官方语言,除此之外,英语也通用。目前瑞士的居民总数大约819万(2014年统计),其中大约有100万人是没有瑞士国籍的外国人,以意大利人居多。瑞士的国歌为法语。

瑞士位于欧洲的中部,接近四分之一是陡峭的山地和冰河,差不多是不毛之地,四分之一是森林,其他是适宜于农牧业的地区,但平原很少。但是,瑞士的人均国民收入2014年为90670美元,位居世界前茅。那么,瑞士靠什么富裕起来的呢?首先是它非常发达的农牧业,附加值很高的农牧业产品(奶酪、西式火腿等),为他赢得了不少收入;其次是发达的精密制造工业,诸如钟表、精密仪器、生物制药等,在中国大家比较熟悉的是各种高级钟表、雀巢咖啡、罗氏制药等;再次是金融业等第三产业。由于瑞士长期处于和平稳定的状态,差不多是全世界信誉度最高的国家,全世界的资本家都将资产的相当部分存放在瑞士的银行中,这就为它在全球的投资提供了可能,由此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最后就是它秀美的风光和十分安全的社会环境以及良好的服务,使它成了一个旅游大国,大量的游客创造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和利益。当然,瑞士物价的高昂在全世界也是出了名的。

瑞士著名的城市有首都伯尔尼、金融中心苏黎世(瑞士最大、欧洲最重的城市之一)、国际会议中心日内瓦等。


复旦大学徐静波


瑞士(Switzerland):守拙求进

它景色秀美,家境富裕,有世界最好的巧克力、手表和银行;它爱好和平,严守中立,在近现代享受着难得安宁;他们固执守旧,迟钝守拙,少进不出坚守“围城”。

瑞士联邦位于欧洲中西部内陆,国土轮廓像残缺的水母,面积4.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837万(2016)。

湖光山色是瑞士标志性景观,山峰积雪皑皑,冰川奇观处处,湖泊波光粼粼,全国有140条冰川和1480多个天然湖,以西南的莱蒙湖和东北的博登湖名气最大。山川美景是瑞士最大的国宝,缆车为瑞士旅游最富特色的元素之一,一位作家这样写道:火车进入它的国土,车窗好像突然明亮了许多……

瑞士人由日耳曼、法兰西和意大利三大族群和列托罗马人(罗曼什人)组成,日耳曼裔占65%,法裔占18%,意裔占10%,罗曼什人不到1%,其他为外籍劳工和移民。官方语言有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及罗曼什语四种,讲德语的约占65.6%,法语22.8%,意大利语8.4%,罗曼什语0.6%,罗曼什语堪称语言活化石,已有2000多年历史,如今随罗曼什人逐渐同化于德裔和意裔社会而消亡。2007年该国立法限定全国小学的第二外语必须是四种之一,以“阻挡英语入侵”。居民中信奉天主教和新教者各占48%与44%。

德裔在全国26个州的19个占人口多数,他们在金融与工业中居统治地位,以英语为第二语言。法裔主要分布在瑞士西部与法国交界地区(4个法语州与3个法、德双语州),文化上与巴黎相联系,对德裔居统治地位不满。意裔几乎全部居住在南部与意大利交界的两个州,已从农业转移至银行、旅游和工业,文化上与米兰联系更紧密,此外,意大利劳工是外籍劳工的最大群体,再有西班牙劳工移民等。

瑞士不存在族群或语言冲突,在宗教和经济上有些争议。2002年瑞士与欧盟达成人员自由流动协议,到2013年累计新进外籍员工达80万,75%以上为欧盟公民,2014年2月,瑞士公投赞成限制欧盟移民。而在过去150年里,外籍专业人士为瑞士经济增光添彩,包括德国人创立的雀巢、黎巴嫩人创建的斯沃琪。

经合组织2014年一份报告显示,瑞士人口中移民比例较高,每4人中就有1人是非本地出生(外国人占总人口的24%),在欧洲仅低于卢森堡(OECD成员平均移民比率为11.7%)。再有就业,处在工作年龄段的79.2%在业,为OECD国家中最高,失业率处低位的4.2%,退休年龄高于OECD平均水平,健康支出占国民总收入的10.7%,预期寿命83.1岁,列该组织第三、第二名。2013年瑞士第一、二、三产业比例分别是0.8%、20%和79.8%,2016年实现GDP6598亿美元。

公元5世纪起,日耳曼人的两个分支阿勒曼(后为法兰克人)和勃艮第分别占领该地中、东部和西部,日耳曼传统逐渐驱散罗马习俗,不同的是勃艮第人使用拉丁语,为日后的法语区奠定基础。6世纪起,基督教逐渐传播开来。1033年,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统治该地,由不同的王公贵族分管。13世纪初,该地中部四州湖畔的圣哥大山口通道开辟,成为当时唯一贯通南北的栈道,人流、物流和新思想使山民从封闭中走出,产生史上两个标志性大事:“永久同盟”和威廉·退尔。

四州湖周围自古有三个乡村自治体:乌里、施维茨、下瓦尔登,俗称“老三州”,山民们较少等级观念而相互帮助,每年春天露天集会商讨放牧、砍伐和建房筑路等公共事务,形成维护共同利益的密切联系,其民主形式一定程度延续至今。1291年,上述三地首领在四州湖畔的吕特利草坪对天发誓:三方不遗余力支持遭遇威胁及侵犯的任何一方……结盟的8月1日现为瑞士国庆日。瑞士得名于“施维茨”,古语原意为“焚烧”,指该地为烧荒所得;另说它由凯尔特语的“乳酪之地”演化而来。

13世纪中期起,该地由帝国直辖变为哈布斯堡王朝直统,后者加强控制与盘剥,不甘受制的山民以各种形式抗争,退尔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这位乌里著名弓箭手因对统治者不恭被抓,他百步之遥箭射儿子头顶上的苹果,最终箭杀飞扬跋扈的官员……当地民间以诗歌、壁画和戏剧等方式讲述这一传奇。19世纪初,席勒和罗西尼联袂献上经典歌剧《威廉·退尔》,退尔成为瑞士争取自由、反抗外敌的象征。

永久同盟揭开瑞士争取独立的新篇章,周边各州纷纷加入,1370年,共有8个州结成联邦,他们在与哈布斯堡王朝的战争中连战连捷,1499年取得事实上的独立。1513年,联邦成员达到13个。16世纪,当地成为宗教改革的中心,联邦内天主教与新教两派激烈对抗。1648年,“三十年战争”中保持中立的瑞士摆脱神圣罗马帝国统治。17—18世纪末,瑞士没有卷入任何欧洲战争。1798年,法国军队入侵瑞士,500多年的旧联邦瓦解,按照法兰西共和模式的“海尔维第共和国”建立。1803年,瑞士恢复联邦,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认瑞士为永久中立国。1848年瑞士制定了新宪法,成为统一的联邦制国家。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中,瑞士一直保持中立。1992年,瑞士加入IMF和世界银行。2002年,全民公决后成为联合国第190个成员,并已成为申根国家。

从1291年的同盟到1979年诞生第26个州,不同语言、宗教和制度的共同体求同存异,走过近700年的风雨历程。国家的形成伴随着中立原则,它虽由欧洲列强确认于后拿破仑时代,但源于内政的一种概念,即联邦形成中差异甚大的各州彼此尊重,互不介入纠纷。1481年两个地区“入盟”时一位智者提出如下箴言:不要干预别人的事务,不要走得太远。你们的使命不是在边界以外耀武扬威,而是在境界之内保卫本身的自由。它包含了后世瑞士内政外交的基本原则,这种思想后来载入结盟法规中,直至产生并完善为永久中立政策。现实中的最早验证是在1515年,争夺米兰的马里尼昂之战联邦军队受挫,厌恶战争的瑞士人退出军事联盟……作为四周被德法意奥包围、地形复杂的山国,成为列强间的缓冲国在19世纪初成为现实。

更有观点认为中立是瑞士幸福的象征性概念:这个联邦小国与其说是一个国家,不如说是各地区实体和文化实体相互宽容的一个体系,一个中立政治情绪且其建设与欧洲各国背道而驰的体系。地区归属高于一切,直接民主使一切政治优越性不再起作用。相互之间如此不同的瑞士人只在很小的限度上取得了共识——通过中立与外界保持关系和由此带来的繁荣。

国家中立,百姓参战,瑞士史上以“盛产”雇佣军著称,它折射出资源贫瘠、环境封闭的山地国家发展历程中的艰辛。第一份雇佣军合同是在1474年,联邦与法国签订军事同盟,直到1859年与那不勒斯军事协议终止,共有约200万瑞士男儿当过雇佣军,仅18世纪,联邦就与欧洲15国签署类似协议。在军人卖命获得养家糊口军饷的同时,联邦年进账数百万计,为瑞士经济发展积累血汗钱,瑞士军人赢得英勇、忠诚和善战之美誉,至今梵蒂冈依然雇佣近百名瑞士人组成教廷卫队。

瑞士在安全上从不懈怠,它一直实行义务兵役制,国民有强烈的国防意识,男性20—42岁服兵役,43—52岁改为民防,每年15.5万人登记服役。全境有30多万个防空洞、5000多所地下公共防御设施,法律允许军人持枪回家,以便随时卫国,曾有报道调侃“民兵式的军人漫无目的地在各州行军露营”。民间拥有200多万支枪械,每年死于枪击者有300人,2011年公决中“反对武器暴力”的限枪倡议被否决。

贫穷和艰苦养成了瑞士人花钱谨慎,“不浪费,无缺愁”的生存之道,忠诚和专注的国民性格渗透到商业领域,加之对细节高度的注意力,使得他们擅长经营银行,管理饭店,运营铁路以及从事制表、医药和其他复杂的机械工程。

钟表业是了解这个国家的一把钥匙,它16世纪中期兴起于日内瓦,核心产业集中在茹拉山脉的茹谷,1970年曾有1620家大小企业,随后日本石英表崛起,不到20年时间将瑞士机械表的市场份额从45%排挤至15%,茹谷厂家锐减2/3还多,瑞士人逆境中坚持自我,专注于机械表的技术功能升级,同时展开大规模行业并购重组,形成斯沃琪、劳力士、Vendome三大钟表集团,控制全球八成的豪表品牌和生产能力,引领奢侈品消费潮流,“技术、传统和身份”构成瑞士手表成功的三大要素,如今产品的95%供出口,占全球份额的50%,2013年出口钟表创汇214亿瑞士法郎。为保证瑞士制造的品牌声誉,2010年国家立法规定:瑞士制造工业品成本的60%、食品原料重量的80%以上须产自瑞士(巧克力原料可可除外)。

发达的金融业是对瑞士人商业信誉的肯定。当地银行受托管理2.8万亿美元的(离岸资产有2.1万亿)外国存款,占全球总受托额的1/3,银行与保险为国家贡献了GDP的10%以上,一直以来,瑞士银行为匿名客户提供著名的不记名账户,如今有所变化,若有不法嫌疑,政府可以要求知晓账户人身份并与相关国家共享信息。

瑞士人有自我为中心、自我封闭的心态,他们对外界新鲜事物感觉迟钝,不愿改变现状和现有生活方式。他们处事稳健,通常不冒大风险;性格保守,又善于抓住机会,重商重利。军人的忠勇与民族的守拙物化于一柄瑞士军刀,它制作工艺精细,锋利中透出一丝不苟的精神,凝结着瑞士人讲求实际,办事精细的民族性格以及居安思危的天性,让人触摸到他们的性格特征:冷峻、锋利、傲慢与自负。

从献身战场的将士,到长满胡须的农夫,从埋头打磨的工匠,到款款而至的柜员,瑞士人生活的环境千年不变,还是那般高山草甸和冰雪湖川,还有守拙之道……

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诚哉斯言!


ruixuezhaofeng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可以拆分几个小问题,来看。

瑞士人富不富?(一般工资,物价水平)

瑞士人靠什么富?(瑞士的产业及从业人员)

瑞士人没什么?(大家可能觉得瑞士没什么石油资源,或者突出的大型产业)

瑞士风光

瑞士人民很富裕,工作两天可以买一部iPhone7

2016年,瑞士GDP6598.27亿美元。人口总量,为837.21万人。国土面积3.95万平方公里。通胀年增率-0.43%。

人均GDP 7.88万美元。2014年,瑞士人平均税后月收入7176瑞郎,约合人民币5万元,大概是美国人平均月收入的两倍。以瑞士的平均工资算,工作两天多一点,就可以买一部iPhone7。

瑞士的贫富差距也很小。尽管日内瓦湖畔和圣莫里茨雪山小镇上住着很多顶级富豪,瑞士的基尼系数也只有0.337。

瑞士房价虽然贵,但涨幅不大,也没有太多房地产投资的机会。瑞士人不爱住公寓,如果没钱,就租房;有钱,就自己建房子。

瑞士人热爱旅游,想移民或长期在国外工作的却不多。这固然因为瑞士的收入已经非常高了,同时也因为瑞士的民主度很高,瑞士人每每对瑞士的一切都充满骄傲,有当家作主的感觉,乃至认为,哪里都比不上瑞士。

瑞士风光

瑞士人靠什么富的?瑞士的产业及从业人员

瑞士人靠什么富的?产业不是富,就是贵,不是高端,就是奢侈,要么是品牌溢价高,比如奢侈品、高端钟表,要么是高端精密,别人造不出来。还有一点,是总部经济。很多大公司的总部,设在瑞士,税收交的多,这些高收入人群的消费也是很高的。

机电金属瑞士最大的工业部门,产值占GDP比重约为9%,包括冶金、机械工程、车辆制造、电子工业和精密零件加工等。同时是瑞士雇用人数最多的行业,从业人数达33.8万。该行业约有80%的产品用于出口,2013年出口额约为650亿瑞郎,占瑞士出口总额的32.3%。主要出口产品包括医疗器械、金属加工设备以及测量和校准仪器等。

医药化工仅次于机电金属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占GDP比重约为5%。在全球医药化工领域居领先地位。产品多达3万余种,其中特种化工产品所占比重超过90%,是瑞士医药化工业的命脉和出口盈利的主要来源。主要产品大类包括医药和诊断技术、精细化工产品、维他命、香料香精、植保产品、兽药、工业用特种化工产品、染料和涂料等。2013年该行业出口额为832亿瑞郎,占当年瑞士出口总额的41.3%。

钟表业是瑞士第三大出口行业。作为世界最大的钟表生产国之一,瑞士拥有众多享誉世界的钟表品牌,产品以腕表为主,另有座钟和摆钟等。瑞士每年生产的手表中有95%以上用于出口,2013年出口额达214亿瑞郎,占瑞士出口总额的10.6%。

金融业是瑞士的重要经济部门之一。得益于健全的银行体系和先进的资产管理水平,瑞士被誉为全球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和国际资产管理业务领导者。2011年金融业增加值达594亿瑞郎,占GDP比重为10.3%,其中银行业和保险业分别占6.2%和4.1%。从业人员规模为37.6万。年纳税额约为140至180亿瑞郎,占瑞士各级政府税收总额比重为12%至15%。瑞士目前共有312家银行和3382个网点,资产总额约2.8万亿瑞郎,管理资产总额高达约5.3万亿瑞郎,其中国内和境外资产分别占49%和51%。瑞士联合银行和瑞士信贷在世界银行业中居领导地位。

旅游业是瑞士第四大出口行业和最大的服务出口行业,也是国家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对GDP贡献率约为6%。该行业涵盖与旅游相关的餐饮、住宿和交通等产业,年收入约355亿瑞郎,带动就业14.48万人。2012年旅游服务出口额约为150亿瑞郎,占出口总额比重约为4.8%。

瑞士的大公司

2014年跻身世界500强的瑞士企业

瑞士的中小企业,才是百姓财富的源泉

雀巢和罗技都是瑞士公司都是瑞士企业,而且雀巢是瑞士最大的企业,员工人数也最多。但瑞士经济的支柱却是无数中小企业,各中小企业雇佣员工总数加起来,占到全国总工作人员的三分之二。

大家为什么总觉得瑞士人没什么

因为瑞士没有非常明显的自然资源或者矿产资源。比如沙特迪拜,出石油,大家就觉得有石油。瑞士,也没有特别突出的大型产业,比如德国的汽车产业,大家就觉得牛。比如韩国的三星手机,大家就觉得做得大。所以大家就有这种瑞士看起来没什么(产业)的认识。

大家可能觉得,卖点手表,开开银行什么的,不算什么大的产业吧。但是养活几百万瑞士人什么的,还是足够的,关键是养得还富富的。

闻名全球的瑞士奶酪


金铲子


  

  这是一个神奇的国家,虽然国民性格和中国人有时很像(指内敛)但也有很多弱化版德意志民族特征(哈),严谨守时不在话下。在这儿两年里体会到的优点和缺点简单总结一下: 干净,整洁,守秩序(至少德语区)。

如果乘坐火车从瑞士到周边,很轻易就能体会到这一点,在瑞士境内火车内没有垃圾(烟头,酒瓶,塑料袋),一旦换乘了境外火车就GG。(曾经搭火车到米兰和威尼斯,惊吓不已)至于守秩序可以从身边同学的话题是垃圾分类处理略知一二,就以这个举例,瑞士的垃圾在倾倒的时候必须分类,往大了说分可以回收的:玻璃,纸板(carton),有可循环标志的塑料制品;和不能回收的食物残渣和不能循环使用的塑料等。不能回收的垃圾必须装在“特定”的垃圾袋里,在“规定”的时间扔到“指定”的地点。否则不仅没有人来收,如果被发现是你扔的也会被罚款。至于可以回收的垃圾,则“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放到楼底下,必须折叠好,易于装卸,否则会被贴警告小单单。往小里说,玻璃制品不仅被归为可回收,颜色也要有分类:绿色和无色。铝制品也要分有色和无色。回国过年时把各种垃圾放到一个袋子里一起扔出去的时候竟然好感动!!以前常抱怨瑞士食物过度包装,浪费太多纸材,但如果垃圾可以被如此循环利用,就会极大程度减少包装的浪费。

  同时瑞士人“极端”守时,所有的站台都有计时器,精确写着某一路车几分钟之后到达,所以瑞士人和你约了在哪里见面会精确到几时几分。。而且每一班车一周的时间表都会提前给出,比如周一到周四一天有几班,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停运都非常清晰。- 国民素质高瑞士的公立大学只有十二所,但是在全球都享有盛名,各种ranking也不在话下,但是!瑞士的总人口只有八百万(中国一年参加高考的人都比这多),可想每个愿意接受教育的学生可以得到多少顶尖资源。瑞士有4种官方语言,(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罗曼语),几乎每个瑞士人都会说至少三种语言。瑞士没有把英语列为官方语言听说是包装上印不下那么多语言了


瑞士留学网


不受侵害原因就是因为瑞士的“身份”是“永久中立国”,这是在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签署的协议。但是瑞士的中立身份并不是从这里开始的,早在1291年瑞士永远联邦建立开始,瑞士在欧洲历史上就一直扮演着中立国的角色,似乎从来没有过军事征服其他地区的行为。但是另外一个原因却是瑞士在二战时期对德国采取了妥协屈服的态度,使得德国最终没有下定决心吞并瑞士。 至于维也纳会议,是欧洲列强为了重新划分拿破仑战败之后混乱的欧洲版图,对瑞士中立国的身份的确立只是一个不很起眼的小协定。虽然维也纳会议是通过压制法国大革命的自由民主主张在欧洲重新建立一套保守系统而遭到了历史学家的谴责,但是在一战之前,这次会议达成的协议为欧洲维持了将近一百年的和平。 重新回到二战时期瑞士的中立国问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瑞士在二战时期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完全和平美好的中立地区。事实上,瑞士在二战中并不是完全中立的,虽然有资料说瑞士曾组织军队反抗德国,但是更多资料显示瑞士在二战期间其实是“助纣为虐”,不止在经济上对德国进行帮助,对犹太民族难民的间接迫害更是为后人所不齿。一、瑞士是一个永久中立国家,没有和任何的国家建立政治关系同盟关系,因此,将钱存到该国的瑞士银行,不用担心因政治变迭等原因而使存款被收归国有。 二、许多富人的钱来得是不正当的,有的是贪污的,有的是受贿的,等等,为了避免这些存款被司法机关查询、冻结、没收,所以这些富人要寻找一个“安全”的银行。而瑞士的法律就规定,对于银行客户的存款,任何人任何机构均不能对之进行查询、冻结、没收。因此,这对不仁之富人来说,这简直就是赃款的天堂。 三、现在的社会是国际化的社会,打击贪污腐败是全球各同的共同责任,各国有义务在打击腐败犯罪和经济犯罪上进行共同协作。而瑞士这个国家的这种为赃款提供保护伞的做法,日益受到了全球大多数国家的质疑与反对。在国际金融合作上,瑞士日益受到孤立。


财148


看到有朋友聊到这个瑞士,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旅游业发达,欧洲中部的一个多山国家,主要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有"欧洲屋脊"之称,并与法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和列支敦士登接壤,拥有四种民族语言,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罗曼什语。人口700万,,同时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国家之一,还有世界公园的美称呢,绝对是旅游绝佳圣地呢。苏黎世湖、日内瓦湖都是美的不要不要的呢。


小福藏币


去过的自然风景最美的国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