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都是怎么看吕雉和戚夫人的?

沈静轩


大家好,我是观历史品人心,作为一名历史领域创作者,非常荣幸有机会交流这个话题:


一、吕后是刘邦的结发夫妻,是正牌的皇后,背后有很多老臣的支持,而戚夫人深得刘邦的宠幸,戚夫人总吹耳旁风,后期刘邦有改立太子的想法。所以,吕后和戚夫人天生就是一对矛盾体,必然的就会相互斗争,而且这种斗争不亚于其他斗争,其实到最后就是你死我活。

二、戚夫人身材姣好,而且气质高贵,刘邦被她迷的团团转。戚夫人自己就是个小女人,非常依靠刘邦,她肯定是没有想当皇后的想法,但有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的想法,这种想法将吕后彻底激怒了。其实有这种想法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对手的势力太强大了,一是吕后是皇后,有老臣们的支持,另外一点吕氏家族也很强大。而戚夫人家族则没什么太大的背景,本身谋略也欠缺,只有刘邦对她的宠爱,如果刘邦死后,自己什么都没了。所以戚夫人确实有点自不量力,也是贪欲让她迷失了自我。

三、吕后在刘邦活着的时候,肯定不能把戚夫人怎么样,所以就静待时机,这种时机就是刘邦过世。等刘邦死后,太子继位后,吕后就是皇太后,她掌权后,将这些年的恩恩怨怨都将翻了出来,最后戚夫人的下场就是被吕后剁成了“人彘”。其实,戚夫人应该早就知道自己的下场,可能只有自己的儿子当上皇帝,才能避免此祸。但是太子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戚夫人儿子不可能当上太子。但幸运的是,戚夫人的儿子如意得到了汉惠帝的保护,吕后没有杀掉如意,这也许是最好的结果。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也欢迎大家留言评论。谢谢!


观历史品人心


先来说吕雉;

从结果来看,吕雉是赢家。她内心的缜密与野心成就了她霸权西汉的事实。刘邦病重后,吕后几问刘邦相国人选,足以看出她的缜密之心,刘邦病逝后,秘不发丧,等所有可能会发生的事情都处理完毕后,才昭告天下,高祖已逝。并且在对待匈奴信件侮辱事件中表现的隐忍姿态,表明她有极高的政治头脑。再一个,吕后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物,对待自己的愁人戚夫人,“人彘”事件就不过多表述,身为男人的我也会被吓尿的……

那么如果放在这个时代来说,吕后绝对是领导者,看事清晰,高瞻远瞩又心狠手辣。但对于我来说,我对这种女人应该会避而远之,因为这样的女人做什么事都会凌驾与你之上,这种强势的女人至少我不喜欢。

再来说戚夫人;

唉,呜呼哀哉!戚夫人啊,可惜啊,悲惨啊!不过历史向来都是成王败寇,也无可厚非。相对于吕后,戚夫人所扮演的角色更像是小三争权,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我倒是比较喜欢戚夫人,你想啊,小三争权,小三啊,年轻、漂亮又贤惠,你说这谁不喜欢呢!戚夫人深受高祖宠幸,但这也给她带来了杀身之祸。

所以,总结一句话吧;

吕后赚钱养家,戚夫人府中带娃。


白菜历史小屋


按主流观点,吕雉似为一毒妇,戚姬则是柔弱温婉小白兔,这其实不够客观。

首先吕雉就并非生来凶恶,人家是豪强之女,当年在其父安排下,嫁给一事无成的中年男人刘邦(这背后一定有不可告人的内幕),从千金大小姐进入平民百姓家,无怨无悔,相夫教子,还完全称得上是一位贤妻良母。后来刘邦出去打天下,把她和儿女丢在家乡,饱受战火之苦。刘邦却在外面大收人妻,早就忘了家乡还有一个原配吕夫人,从这一点来讲,刘邦是很对不起吕雉的。待到后来终于团圆了,又发现老公早就有了新宠,会跳舞的戚姬。大家都有儿子,都是王的女人,都深知自己的儿子要是成为了王的继承人,意味着什么,于是一场争斗开始了,这不是单纯的后宫之争,而是牵扯到刘邦集团内部派系格局的政治斗争,这种政治斗争随着项羽集团的覆灭变得日益激烈,而吕雉与刘邦集团中最大的老乡派早就结成了同盟,戚姬背后的势力不明,从刘邦屡有废掉吕雉之子改立戚姬之子为继承人来看,大约是刘邦设计中可以制衡老乡派的势力。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是没有人性与善恶可言的,倘若吕雉败了,那么戚姬会对她怎么样?恐怕比人彘还要恐怖血腥得多吧……


匡济历史研究所


个人觉得吕雉是个幕后英雄,而戚夫人更像是一个花瓶。

吕雉很早就跟随刘邦,一个白富美跟了一个老流氓,负责一家日常生活,无怨无悔;在刘邦后来征战四方时,饱受艰苦;而在刘邦消灭各诸侯时,还要劳心费力;在后宫中,又有戚夫人不断下眼药,本来就不受宠了,到头来如果连以后的生活都无法保证,在那种你死我活的环境里,是谁都会下狠手。至于后来让儿子去看,这个是我个人无法苟同的一点。

从史记刘邦去世前与吕雉的对话可以看出,刘邦知道吕雉有势力,同样也有能力能协助打理好国家,因此他更多的是把吕雉当成自己的一把隐藏的刀,而戚夫人是那只喜爱的笼中金丝雀。

吕雉其实也想当戚夫人,但是没办法,被生活逼着走,从一开始成为家庭主妇含辛茹苦照顾一家老小,到牢狱之灾时像一个战士坚持,再到该享福时还要成为政客处理后方维稳,还要与后宫各种刀光剑影,说实话,我有点心疼她。[点亮平安灯][武汉加油]


胖胖的老公


吕雉野心太大了,废除刘如意 吕后把戚夫人弄成人彘,让我们看看人彘是什么样子的:胳膊、腿剁掉,眼睛刺瞎,耳朵弄聋,嗓子弄哑,再装进小坛子扔厕所里。想一想就感觉变态到让人极端恐惧、恶心。难怪吕后的儿子汉惠帝刘盈,看完以后会产生心理阴影,从此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很快就死了。吕雉很残忍,但在孤古代封建社会这又是女人正常掌权的主要手段。



刘刘刘刘刘刘b


我一直都知道一个真理,只要有女人存在的地方就会发生斗争,就会存在争风存在吃醋,就会存在嫉妒,而女人的嫉妒心确实特别的可怕,相信很多人也知道。而女人最多最拥挤的地方便是后宫之中,最危险的地方当然也是后宫之中了。在后宫之中的这些女人为了争夺一个男人,为了争夺宠爱,她们便会进行相互斗争,相互残杀。而且后宫中会源源不断的进入新的女子,所以争斗永远不会消失,只会越来越精彩。

刘邦身边争斗最厉害的有两个女人,其中一个就是他的第一个夫人,名字叫做吕雉,一个是刘邦最宠爱的夫人,名字叫做戚夫人。吕雉年老而色衰不再漂亮,戚夫人年轻漂亮,吕雉心思狠毒,戚夫人永远表现的单纯可爱,任何一个男人都会偏向戚夫人的,而刘邦也不例外。他将所有的宠爱将所有的荣耀都给了戚夫人,而对自己的原配夫人则冷眼相向。在她们的第一回合中戚夫人完全胜利了,她赢得了丈夫的尊重和信任,也为自己后面的一些事情赢得了便利的条件。

但是吕雉也明显看出来,刘邦的宠爱根本就靠不住,他能够抛弃原配夫人,总有一天当戚夫人变得和她一样年老的时候,他也会无情的将戚夫人抛弃。于是吕雉就将自己的重点转化到了对儿子的培养上面,而不再是获得刘邦的宠爱上面。

在这一点上她赢得了先机,她比戚夫人明白了的早。而她也为儿子谋划着,积极的联络朝中大臣,积极的为儿子请到了护身符,于是再伶牙俐齿的戚夫人抵不过那些重要的朝臣,在太子位置上吕雉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在戚夫人的眼中,刘邦就是最重要的存在,是最有权势的人。她认为讨好了最重要的人,讨好权力最大的人,她和儿子便有了保障,但是她不知道国家根本就不是刘邦一个人说了算的。而作为皇帝他也不可能将朝臣们的建议放在一边,作为父亲他不可能明显的偏向另一个儿子。戚夫人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她的眼里别人都是仇人,只有她和刘邦是亲密无间的亲人。

她把刘邦当做了自己的丈夫一样,但是刘邦却只把她当做一个可有可无的人。这就是她最失败的地方。她不知道,男人的宠爱永远都是靠不住的,她没有为自己的儿子联络到朝中的人,所以仅仅只有刘邦一个人支持的刘如意压根就没有获得太子的位置。

小编认为她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戚夫人的眼界太窄了,她的眼光太浅薄了。她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到了刘邦这个篮子里,但是她却不知道刘邦能够对别人如此,当然也能够对她如此。而且她没有笼络朝中的大臣,没有为他的儿子赢得众人的支持。而吕雉和她完全不一样,她仅仅依靠众人的力量就将刘邦的想法压了下去,吕雉是明智的,而戚夫人太愚钝了,她的格局太小了。



武子杰222


简单点来说,吕雉跟戚夫人就是典型的后宫争夺,最终以戚夫人失败而告终。当然,自古后宫争夺的失败者都没有好下场,只是戚夫人的下场凄惨了一点,被吕后做成了人彝!有人说吕后手段残忍,有人说戚夫人罪有应得,那么,我给大家把这两位的恩恩怨怨简单的叙述一下。

要说清楚这两位的恩怨,那就必须得说她们的男人,那就是汉高祖刘邦!刘邦在当皇帝前,只是一个地痞,可以说一无所有,而且还是一个二婚的男人,带着一个孩子,这个时候呢,吕雉的爹看上了刘邦,觉得此人以后非同一般,就把年轻貌美的吕雉嫁给了刘邦,而且出钱出力帮助刘邦,婚后的吕雉也是非常贤惠,不但把刘邦的大儿子视为已出,而且还为刘邦生个一个儿子那就是刘盈。期间还被抓去当了几年俘虏,受尽折磨。吕雉一路陪伴刘邦,从无到有,从一个地痞流氓到一个开国皇帝,吕雉一直不离不弃,为刘邦付出了很多很多!这样的女人我想不仅值得刘邦敬佩,她应该知道所以人敬佩吧!

此时的刘邦已贵为一国之君,而此时的吕雉已人老珠黄,所以刘邦看上了年轻貌美的戚夫人,在感情上开始冷淡吕雉,那么为刘邦付出那么多的吕雉生气吗?恨吗?我想不用多说吧!但是哪个是皇帝不是三宫六院,吕雉也只能忍了。但是戚夫人仗着自己得宠,处处刁难吕后,而且最可气的是要废了吕雉儿子的太子之位,要立她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这吕后能忍吗?自己受尽折磨,付出那么多打下的江山,转眼要成别人的。吕后生气吗?吕后恨吗?估计吃了戚夫人的心也有了吧!最终用了各种手段,吕后才保住自己儿子的太子之位!其实这时候吕后恨戚夫人的关系已经是水火不容了。

刘邦活着,戚夫人自然没事,但是刘邦死了以后就没有人可以保她了,尤其是刘邦死后吕后独揽朝政,可以说此时的戚夫人对于吕后就是一只蚂蚁。吕后把以往所以的气,所有的恨都发泄到了戚夫人身上。最终做成了人彝。吕后手段确实残忍,但是也是事出有因。如果得胜的是戚夫人,相信吕后也不会有好下场吧!


野史共享


史记记载: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解读史记这寥寥数语可知,吕雉应该有一定文化基础。

汉朝建国初期,吕雉配合刘邦稳定汉家江山,比如诛杀韩信等功臣;联合张良、陈平稳定太子地位等。从这些方面来说,吕雉是当时最高权利层的高级政治玩家。

但是吕雉出身不好,当然他的出身比刘季好一点,至少衣食无忧。吕雉的父亲喜欢给人看相,会看相的人在古代是有一定文化修养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吕雉虽然出身贫民世家,然具有一定的个人修为。而嫁与刘邦以后,精心照料家庭,从不嫌弃刘邦不学无术,游手好闲。特别在刘邦起事以后,从不拖后腿,史记都说她有佐高祖定天下之功,可以说是典型的贤内助,这样的女人在事业上升期的男人有不喜欢的吗?谁有此等贤内助真乃天赐也!

但高祖死后,吕太后毒死赵王如意,将戚夫人关在猪圈并使其眼瞎、声哑、耳聋、脚断、手缺,并取了一个极为侮辱性的名字“人彘”,吕太后此举让孝惠帝都觉得非人所为。从这个方面来说,吕太后可谓是大汉朝最为毒辣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做老婆会让男人彻夜难眠,心惊胆战。

戚姬戚夫人出身名门,为周王室后裔,可以说是王族血统,自然在气质和文化修为上都非比寻常女子。戚姬年轻漂亮,能歌善舞,举手投足间都美的让人陶醉。出身贫寒的刘邦见到如此美女怎能不心动,身为男人,尤其是有英雄情节的男人,怎么会错过这样的女子,刘邦乃当世英雄,自然难过戚姬这个美人关。因此在其成为汉王以后,无论出征还是在汉中都和戚姬腻在一起。而这时的吕雉年老色衰,又不能常伴左右,因此渐渐疏远。也可能就是被疏远,才让吕雉后来产生如此大的恨意,非杀之而后快,当然我想这只是一部分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戚姬窥视太子之味而让吕后不得不为了地位和儿子而采取非常手段。

综上所述,英雄难过美人关,没有不爱美女和江山的英雄。吕雉作为结发夫妻,是男人的贤内助,刘邦得此女乃天赐;戚姬贵族之后,能歌善舞,在男权至上的封建时代,没有哪个男子会错过这样的女子。然而参与权利角逐,靠外貌取胜的终究不长远,智慧才是角逐权利游戏的不二法宝,喜欢漂亮女人自然不能指望大智慧,喜欢智慧女人自然不能要求女子有西施之冒,当有所舍取!


兴叨客


对不起吕雉,也对不起戚夫人。


明月书窗


我是路遥知,有幸回答。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刘邦当断不断是悲剧的重要成因。如果从女人的角度评价,无非是后宫争宠这一上演了千年的戏码。要从男人的角度来评价,我认为吕雉和戚夫人的惨剧不应该简单理解为个人争权,这里汉高祖刘邦应该负有很大一部分责任,一旦把某人的野心放出来,有如出柙猛虎。他既激发了戚夫人的野心,也没有制定好死后用于制衡吕后野心的措施。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当年的惨剧。

刘邦生前多次想另立太子

吕后是刘邦共患难的正妻,成婚时可以说是夫贫妻贵,嫁给刘邦后生了孝惠帝和女儿鲁元太后。等到刘邦作汉王时,在定陶得到了美人戚夫人,由于戚夫人貌美,刘邦十分喜爱,之后戚夫人又为刘邦生下了赵隐王如意。

刘邦称帝后认为吕后所生的孝惠帝为人太过仁慈懦弱,不像自己。另一方面又多次称赞赵王如意比较像自己当年的样子。再加上戚夫人得到了宠幸,于是经常向刘邦哭泣要求立她的儿子为太子。于是刘邦多次想废掉太子孝惠帝,而另立赵王如意。后来在留侯张良以及其他诸位大臣的劝阻下最后还是没有废掉太子孝惠帝。吕后这时就埋下了对戚夫人的怨恨。

刘邦死后吕后鸩杀赵王,将戚夫人做成人彘

吕后对戚夫人和她的儿子赵王如意恨之入骨,苦于一直没有机会下手。终于等到刘邦去世,孝惠帝即位,马上吕后就下命令把戚夫人囚禁在永巷,同时召赵王来都城。起初赵王不从,后来吕后大怒,强令赵王来都城。孝惠帝这个人素来仁慈,为免赵王不测,亲自迎接赵王,把赵王迎回宫后与赵王共同饮食起居。直到有一次孝惠帝天没亮就出去射猎,赵王年龄小不能早起同行,等到天亮回来赵王已经被吕后毒死了。同时吕后还砍断了戚夫人的四肢,挖掉眼睛,用火熏聋耳朵,再把戚夫人毒哑,把戚夫人扔在猪圈里,起名叫“人彘”。

这还不够,过了几天吕后又让孝惠帝去观看戚夫人。孝惠帝看到后问了旁人才知道这个猪圈里已经没了人样的是戚夫人,于是就放声大哭。孝惠帝派人去见太后说:“这不是人能所做的事情。我身为太后的儿子,怎么能治理天下呢?”从此孝惠帝天天寻欢作乐,不理朝政,直到死去。

吕后变本加厉,清理刘邦后代

刘邦共有八个儿子,孝惠帝刘盈、齐惠王刘肥、代王(孝文帝)刘恒、赵王刘如意、淮南厉王刘长、赵幽王刘友、赵共王刘恢、燕灵王刘建。除了汉文帝刘恒,其他的下场都很凄惨。

高皇帝八男:吕后生孝惠帝,曹夫人生齐悼惠王肥,薄姬生孝文帝,戚夫人生赵隐王如意,赵姬生淮南厉王长,诸姬生赵幽王友、赵共王恢、燕灵王建。——《汉书》

齐惠王刘肥是曹夫人的儿子,曹夫人是刘邦平民时的情妇,由于是刘邦的大儿子,获封齐王。刘邦死后,吕后想在宴会上用毒酒毒死齐王,孝惠帝见状要一起敬酒,吕后连忙打翻了桌上的酒杯,刘肥发觉不对,连忙说酒醉就逃回了齐国。后来从自己的封地里献上一座城池给吕后的女儿,这才作罢。

赵王刘如意是戚夫人的儿子,不用细说了,被吕后召到都城,用毒酒毒死。

淮南厉王刘长,是吕后抚养长大的,在吕后专政期间没有被波及。文帝时因为飞扬跋扈获罪下狱,流放途中死去。

赵幽王刘友,被强配吕家女子作为王后,因为疏远这名吕王后宠爱其他姬妾,吕王后进谗言说刘友对吕家有不轨之心。于是刘友被吕后召到都城长安幽禁,活活饿死。死前大哭说:“吕氏专权,刘氏微弱,要活活饿死我这个幽王,还有天理吗?”死后用平民的礼仪葬在长安。

赵共王刘恢,又被强配另一名吕家女子作为王后,同样是疏远吕王后宠爱其他姬妾,宠爱的姬妾被吕王后毒死。悲伤不已,编了四首歌命令乐师天天演奏,半年后因为思念过度自杀而亡。

燕灵王刘建,死后留下的儿子被吕后派人杀死,绝后。

刘邦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个人认为刘邦要负很大责任的原因主要是对后继者的决定上当断不断。

其一,如果没有刘邦表露出对如意的过分喜爱,多次当众说还是如意比较像我,想来戚夫人不至于恃宠生娇,有胆子敢在刘邦面前日夜哭泣,要立自己的儿子当太子。可是刘邦生出要改立太子的想法后,要么就藏在自己心里等待时机毕其功于一役,要么就灭掉自己的这个心思。可是他屡次给大臣提起这个想法,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又犹豫不决,举棋不定,最终也没改立太子。赵王如意因此成为了众矢之的,无论是谁继位,都必然导致他悲剧的结局。

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

如意立为赵王後,几代太子者数矣。

其二,刘邦晚年已经看到了吕雉专权的阴影,虽然从此疏远了吕氏,但却没有做好防范措施。在世时要么就借机削了吕后两个哥哥的爵位,要么就扶持一股可以制衡吕家的势力,这些刘邦虽然在试图去做,却都不是很彻底。最终导致吕后野心膨胀,建立了汉初最庞大的外戚集团,把刘氏后代杀得七七八八。幸亏有诸位忠臣良将,才没有造成汉朝二世而亡的悲剧。


结语:帝王之术在乎平衡,要么就别轻易打破平衡,要么就一定要当机立断构造新的平衡。有时候你以为是投石问路的举动,也许会激起千层浪,大浪裹挟着众人向前,生生死死都不由己。吕雉一时得势最后族灭是悲剧,戚姬凄惨而死也是悲剧,两者同样都死于刘邦当断不断所激出的野心。


我是路遥知,原创不易,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转发评论关注,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