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世珍品——四五花洞

四五花洞:原叫“五花洞”,本是出神怪劇。劇情是宋代,武大與潘金蓮夫妻倆因年月不好,離家去尋兄弟武松,走到半道兒上五毒精幻化潘金蓮、武大郎,以假亂真,至陽穀縣胡大炮處訴苦,難斷真假,上訴至包拯處,包拯請來張天師,方降伏眾妖。。所以本來就有一真一假兩對,後來越加越多,四對(兩真兩假)演就叫“四五花洞”,八對演就叫“八五花洞”。


  其時在軍閥張宗昌府中演堂會戲《四五花洞》由梅蘭芳、尚小云、荀慧生、程硯秋分別扮演劇中的兩個真潘金蓮,兩個假潘金蓮。由於這四個潘金蓮的演唱藝術不相上下,旗鼓相當,頗引人注目,很快便傳出了“四大名旦”的提法。

  正因為四大名旦由此而來,1932年初長城唱片公司特意約請四人灌製此劇的唱片,儘管這次灌製唱片的過程非常艱難,但是表明了四個人的互相承認,尤其是對19歲才由河北梆子改唱皮黃戲的荀慧生的承認,因此也有人說,這張唱片是荀慧生的一大勝利。


  長城公司,外文名Great Wall,大約成立於1928年。1930年開始錄音,出版於1931年,德國商人投資,但由天津票友葉庸方任中方經理,片心大都為紅色,片心字跡用銀白色書寫,二戰開始公司便停業。除了四大名旦合作的這張最有名的《四五花洞》,還有象梅蘭芳、楊小樓的《霸王別姬》,王瑤卿、程繼仙的《悅來店·能仁寺》等戲曲唱片。

  


稀世珍品——四五花洞

1931年,長城公司請梅蘭芳、尚小云、程豔秋、荀慧生四人,合灌唱片《四五花洞》一張,由徐蘭沅京胡,王少卿京二胡,何斌奎司鼓,成為稀世絕品,並使“四大名旦”的稱謂更深入人心。


“四大名旦”在上海合灌唱片《四五花洞》,為人們留下了一張京劇唱片的稀世珍品,同時也為上海劇壇留下了一段膾炙人口的佳話。促成這件美事的即上海著名評劇家梅花館主。梅花館主鄭子褒,曾任《半月戲劇》、《十日談》、《金剛畫報》、《戲劇畫報》等多種戲劇刊物的主筆,又多年在長城唱片公司當經理,主持灌製過梅蘭芳、楊小樓合作的《霸王別姬》,楊小樓、郝壽臣合作的《連環套》等唱片。


1931年6月,杜月笙的杜氏祠堂落成,全國京劇名伶雲集上海,其中四大名旦加雪豔琴、高慶奎、金少山合演的《五花洞》是杜祠堂會最精彩的節目。堂會結束後,長城唱片公司靈機一動,打算請四大名旦共灌《五花洞》唱片一張,與眾多名伶具有深交的梅花館主遂成關鍵人物。俗話說好事多磨,只有多磨的好事才顯其珍貴難得。《五花洞》的灌製過程也是磨難重重,為劇壇平添幾段趣聞軼事。

稀世珍品——四五花洞

第一難是詞腔的處理。該唱片直徑15英寸,每面僅3分15秒,唱西皮慢板,只容納兩句。按臺上唱法,真假潘金蓮各兩名,先由兩人合唱一句,再換兩人接唱一句,因前後詞腔均無變化,在唱片中將難分各人特長。經斟酌,後定為每人獨唱一句,唱詞各異,唱腔自譜。


第二難是名字之排列。梅蘭芳眾望所歸,居首無疑;程當紅極一時可列第二;荀聲譽日增可為第三;但尚資格既老難排最後。此事引起梨園界議論紛紛,莫衷一是。幸梅花館主匠心獨運,特製一輪軸形名牌,此事方休。

稀世珍品——四五花洞

第三難是演唱之先後。梅首先聲明唱第一句;程自謂可唱第二句;尚對梅唱第一句不予計較,但稱第二句應由他唱;荀則表示若唱第三四句寧可不幹,致此好事幾乎告吹。梅花館主再次斡旋。先對程說您是飽學之士,若和梅作神龍首尾相應,將受人嘉許;又對荀說,您的噪音低柔,第二句須翻高,如有遜色,反為不美,而第三句婉轉低腔更顯荀腔特色。程、荀皆允,尚便如願以償。以後伴奏和丑角人選問題也經一番周折終獲圓滿解決,《五花洞》遂成《四五花洞》。

稀世珍品——四五花洞

稀世珍品來之不易,萬事懼備後,荀、尚、梅、程自右而左並立於收音機前,四人同聲唸白∶“咳,這是從哪裡說起……”接拉過門,梅、尚、苟、程依次各唱一句,最後合唱。“十三咳”。這樣《四五花洞》之佳音終得永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