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爾丹做了什麼,為何康熙要親自征討他?

十點歷史君


明朝時,蒙古分裂為三大部落,一部為漠南蒙古;一部為漠北喀爾喀蒙古;一部為漠西蒙古,也叫厄魯特蒙古。皇太極時,漠南蒙古已歸順清朝,喀爾喀蒙古也上貢稱臣,厄魯特部遠在漠西,只是形式上服從而已。

厄魯特蒙古又分四部,綽羅斯即準噶爾部,活動範圍於巴爾喀什湖以東,天山以北,伊犁河流域;和碩特部遊牧於烏魯木齊地區;杜爾伯特部遊牧於喀爾齊斯河流域;土爾扈特部遊牧於塔爾巴哈臺地區。其中以準噶爾部最強。

1670年,準噶爾部內訌,首領僧格被殺。這時還在西藏當喇嘛的噶爾丹聞訊後,立刻趕回,聲稱奉打來喇嘛的命令,為兄弟僧格報仇。他驅逐車臣“太吉”,殺掉僧格之子,囚禁叔父,攻殺老丈人,以激烈手段奪取準噶爾部領導權。

1677年,噶爾丹攻佔已移居青海的和碩特部,咔嚓該部首領(他的嶽祖父),自封博碩克圖汗,並要求厄魯特其他部落聽他號令。同年,噶爾丹與喀爾喀蒙古兵車相會,形勢緊張。此時大清忙於“平三藩”,無力顧及西部。

康熙權衡大局,決定:調停兩部紛爭,不使戰事擴大,穩住北疆。為此,對噶爾丹的無理請求,也適當妥協。

1679年,噶爾丹稱雄於西北,請求打來喇嘛賜其博碩克圖汗封號。然後,他又以博碩克圖汗的稱號向清朝進貢,康熙承認其汗號。噶爾丹既然得到冊封,就暫停在青海的軍事行動,轉而征服南疆回部。

到了1684年,噶爾丹“攻破四子千餘城”,其活動範圍,北至鄂木河,沿著喀爾齊斯河到阿爾泰山;西至巴爾喀什湖以南,東至鄂畢河地區,並控制天山南路,盤踞西北,無人與之敵。

與此同時,噶爾丹與沙俄也勾結到一起。他既利用西藏的支持以號令蒙古諸部,也利用沙俄的力量實現其野心。

此前,沙俄正在偷偷入侵蒙古,但遭到喀爾喀蒙古的抵抗。因此,沙俄為了坐收漁利,一直暗地裡支持噶爾丹,為其提供槍炮器械,使其更囂張。

隨著實力的增強,噶爾丹野心也不斷膨脹。1687年,噶爾丹在沙俄的支持下,領兵三萬,向東打擊喀爾喀蒙古。

這時喀爾喀蒙古的土謝圖汗,正在楚庫柏興與沙俄作戰,後方守備空虛。聞訊後,土謝圖汗立刻回師反擊噶爾丹,卻遭遇了滑鐵盧。於是,他與胞弟會合,率領屬下內遷,請求康熙保護。

康熙派理藩院尚書前往迎接,在漠南妥善安置了土謝圖汗。

噶爾丹多次向康熙索要土謝圖汗,均遭到拒絕。於是,他以追擊喀爾喀仇人的名義,率兵兩萬南下,進入科爾沁境內,大肆燒殺搶掠,並乘機向內地深入。

清軍抵擋不住,噶爾丹繼續向東推進,距京城僅400多公里。京城人心惶惶,物價上揚。康熙異常淡定,命令八旗戒嚴並要求朝廷文武官員利用噶爾丹輕敵的心理,部署兵力,準備出擊。

面對來勢洶洶的噶爾丹,朝廷形成不同意見。有人提出聽之任之,等他進犯京城再說。大將軍費揚古堅決主張出兵,他的理由是:

“噶爾丹狼子野心,既入犯,其志不在小,講和恐難如所欲,唯有痛剿方為上策。”

康熙說:

“費揚古之見與朕不謀而合,朕決意親征。”

當時康熙出兵噶爾丹,還有一個現實問題:噶爾丹侵佔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暫時寄居漠南,如果長時間不收復故土,又如何生存?留下的副作用遲早又會成為問題。

為了讓朝廷長治久安,康熙下令親征,組建兩路大軍:一路由裕親王福全統領、大阿哥為副將,為左翼出古北口;一路由恭親王常寧率領,為右翼出喜峰口。兩路大軍由康熙統籌全局,佟國綱、佟國維及索額圖、明珠等參贊軍務。


秋媚讀史


康熙帝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帝王,是四大“千古一帝”之一。他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可謂驚才豔豔,滅噶爾丹便是他的功績之一。今天我們就來探秘,康熙帝為何三次親征勢必消滅噶爾丹?


在17世紀的蒙古草原上,噶爾丹是位集能力與魄力的一代雄主。與之處在同一年代的中原王朝之主康熙帝,也一位雄才偉略的明君。自古以來在中原王朝強盛的情況下,遊牧文明的國家是很少會招惹中原的,那麼噶爾丹這位並不昏庸的君主究竟做了什麼,讓康熙帝有如此危機感,竟然讓他三次親征。

公元1644年葛爾丹出生於新疆伊犁,他九歲時就被西藏的達賴喇嘛認定為活佛轉世。10歲後又隨達賴喇嘛入學習佛法。噶爾丹對研讀佛經毫無興趣,但偏愛佛教的武術,就好似《少林寺》的武僧,整天舞槍弄棒。

公元1670年噶爾丹的兄長在貴族內訌中被殺,他藉此機會還俗打敗了敵人,並代替兄長成為準格爾部的首領。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噶爾丹接見了沙俄使臣,並與其結盟。在沙俄的支持和慫恿下,噶爾丹連續打敗了數十個草原部族,成立了準格爾汗國,並最終征服了哈薩克,成為西域唯一的霸主。不算附屬國,準格爾汗國最大國土面積達700多萬平方公里。如此如此熊熊氣勢一如當初入關前的女真,此時的噶爾丹未必不能成為努爾哈赤。

康熙年間噶爾丹已經控制了西域地區絕大多數的土地,兩國臨界,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這使得康熙帝感到了巨大的危機。

遊牧民族的強盛總是想取得更多的土地這樣就可以獲得更多的牧場。例如成吉思汗就曾經將戰火蔓延到萊茵河。清朝雖然也是遊牧民族女真族建立的,但入關以近一個甲子,康熙皇帝本人也算是在中原出生,受漢式教育,康熙帝的思維方式已經是一個農耕民族的君主所有的思維,那就是求安穩,而不在於開疆拓土。

所以為保滿清政權的延續,清必須將準格爾部消滅,如果這次消滅不了,那下一次就要消滅,這也就也有了康熙三次親征噶爾丹。

最終,康熙帝帶著西洋火炮等重型武器,將蒙古人打的四散分逃。(2)


實說歷史


噶爾丹的勢力越來越強大。他也越來越猖狂,猖狂到公然向康熙皇帝提出分裂主義的要求。康熙帝終於親自披掛上陣。去征討噶爾丹。 第一次親征:力解蒙古四部矛盾 康熙皇帝第一次親征噶爾丹,是在1690年。 這一年,沙俄政府侵略中國東北地區失敗,被迫簽訂《尼布楚條約》。但沙俄政府不甘心失敗,唆使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進攻漠北蒙古。 與此同時,康熙皇帝派使者到噶爾丹那裡,要他退兵,把侵佔的地方還給漠北蒙古。可噶爾丹自以為有沙俄撐腰,十分驕橫,不但不肯退兵,還以追擊漠北蒙古為名,大舉進犯漠南。還公然向康熙帝提出“聖上君南方,我長北方”的分裂主義要求。 康熙覺得噶爾丹氣勢洶洶野心不小,既然打進來了,那是非反擊不可的。於是召集大臣宣佈他決定親征噶爾丹。 1690年,康熙帝分兵兩路:左路由自己的二哥、撫遠大將軍福全率領,出古北口;右路由自己的五弟、安北大將軍常寧率領,出喜峰口,康熙帝親自帶兵在後面指揮。 右路清軍在福全的率領下。先接觸噶爾丹軍,打了敗仗。噶爾丹長驅直入,一直打到離北京只有700裡的烏蘭布通(今內蒙古昭烏達盟克什克騰旗)。噶爾丹十分得意。 康熙帝命令福全反擊。噶爾丹把幾萬騎兵集中在大紅山下,後面有樹林掩護,前面又有河流阻擋。他把上萬頭駱駝,縛住四腳躺在地上,駝背上加上箱子,用溼氈毯裹住,擺成長長的一個駝城。噶爾丹軍就在箱垛中間射箭放槍,阻止清軍進攻。 清軍用火炮火槍對準駝城的一段集中轟擊,炮聲隆隆,震天動地。駝城被打開了缺口。清軍的步兵騎兵一起衝殺過去,福全又派兵繞到山後夾擊,把噶爾丹軍殺得七零八落,紛紛丟了營寨逃走。 噶爾丹一看形勢不利,趕快派個喇嘛到清營求和。福全一面停止追擊一面派人向康熙帝請示。康熙帝下令說:“快進軍追擊。別中了賊人的詭計。”果然,噶爾丹求和只是緩兵之計,等清軍奉命追擊的時候,他已經帶了殘兵逃往漠北。 雖然沒有剿滅噶爾丹,但康熙皇帝的這次親征,收穫還是蠻大的——最主要的收穫是:東征之後,康熙皇帝成功地促成了漠北喀爾喀蒙古四部的團結。 原來,漠北喀爾喀蒙古四部之所以與噶爾丹的較量中會戰敗,主要原因是他們之間不團結。康熙帝深知這一點。所以,借這次擊敗噶爾丹取得勝利之機,於1691年夏,親赴塞外,主持漠北喀爾喀蒙古四部在多倫諾爾(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多倫)會盟。 會盟開始,康熙帝對土謝圖汗擅殺扎薩克力圖汗沙喇,引起喀爾喀蒙古內部糾紛,給噶爾丹以可乘之機的過失加以申斥,讓他領罪。但這是一次盛大的會盟,如果對土謝圖汗處以重罪,也實在於心不忍。於是康熙又當眾宣佈赦免土謝圖汗之罪。 喀爾喀貴族700餘名、哲布尊丹巴轄下喇嘛600餘名,齊向康熙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禮。康熙帝在大蒙古包正式接受全體喀爾喀蒙古貴族的臣服,並把喀爾喀蒙古編為49旗,封喀爾喀蒙古貴族為親王、郡王、貝勒、公、臺吉等。 然後,又舉行盛大的閱兵典禮,列陣10裡,吹角鳴炮,眾呼前進,聲動草原。康熙皇帝又親自騎馬弩射,精湛技藝,令蒙古部眾心悅誠服。 經過7天的多倫諾爾會盟,漠北喀爾喀蒙古完全臣服清朝,也實現了喀爾喀蒙古內部的重新統一。 第二次親征:嚇退叛軍落荒而逃 再說噶爾丹回到漠北以後,表面上向清朝政府表示屈服,暗地裡卻重新招兵買馬。1694年,康熙帝約噶爾丹會見,訂立盟約。噶爾丹不但不來,還暗地派人到漠南煽動叛亂。他揚言,他們已經向沙俄政府借到鳥槍兵6萬,將大舉進攻。蒙古各部親王紛紛向康熙皇帝告發。 1696年,康熙皇帝決定第二次親征噶爾丹。這一次,康熙皇帝決定分三路出擊:黑龍江將軍薩布素從東路進兵;大將軍費揚古率領陝西、甘肅的軍隊,從西路出兵,截擊噶爾丹的後路;康熙皇帝自己親自帶中路軍,從獨石口出發。三路大軍約定時期夾攻。 康熙帝的中路軍到了科圖,遇到了敵軍前鋒,但東、西兩路還沒有到達,這時候,有人傳說沙俄將要出兵幫助噶爾丹。隨行的一些大臣就有點害怕起來,勸康熙帝班師回京。康熙皇帝氣憤地說:“我這次出征,沒有見到叛賊就退兵,怎麼向天下人交代;再說,我中路一退,叛軍全力對付兩路,西路不是危險了嗎?”當下,康熙帝決定繼續進兵克魯倫河,並且派使者去見噶爾丹,告訴他康熙皇帝親征的消息。噶爾丹在山頭一望,見到黃旗飄揚,軍容整齊。連夜拔營撤退——跑了。 康熙皇帝一面派兵追擊,一面趕快通知西路軍大將費揚古,要他們在半路上截擊: 噶爾丹帶兵奔走了五天五夜,到了昭莫多(今蒙古烏蘭巴托東南)正好遇到費揚古軍。昭莫多原是一座大樹林,前面有一個開闊地帶,歷來是漠北的戰場。費揚古按照康熙皇帝的部署,在小山的樹林茂密處設下埋伏,派先鋒400人誘戰,邊戰邊退,把噶爾丹軍引到預先埋伏的地方。清軍先下馬步戰,聽到號角聲起,就一躍上馬,佔據山頂,引噶爾丹軍攻山;費揚古又派出一支人馬在山下襲擊噶爾丹軍輜重,前後夾擊。叛軍死的死,降的降。最後,噶爾丹只帶了幾十名騎兵脫逃。 第三次親征:奪回漠北蒙古控制權 經過兩次大戰,噶爾丹叛亂集團己土崩瓦解,康熙皇帝要噶爾丹投降,但是噶爾丹繼續頑抗。 1697年,康熙皇帝再度帶兵渡過黃河親征。這時候,噶爾丹原來的根據地伊犁已經被他侄兒策妄阿拉布坦佔領;他的左右親信聽說清軍來到,也紛紛投降,願意做清軍的嚮導。噶爾丹心灰意冷,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服毒自殺了。 自此,清政府重新控制了阿爾泰山以東的漠北蒙古,給當地蒙古貴族各種封號和官職。清政府又在烏里雅蘇臺設立將軍,統轄漠北蒙古。 但是,準噶爾部上層分裂勢力的活動並沒有就此結束。噶爾丹敗死後,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繼續任準噶爾部臺吉,準噶爾部又逐漸強大起來,和清政府又發生了矛盾衝突。 1715年,策妄阿拉布坦在沙俄支持下,發動叛亂,率兵2000人竄入哈密北境,侵掠五寨。後見哈密戒備森嚴,無法佔據,又改為竄擾西藏。 1718年,康熙皇帝命皇第十四子允禮禵為撫遠大將軍,統帥大軍,駐節西寧,指揮進藏平叛的各路清軍。1720年,清軍兩路從青海和四川出發,進軍西藏,驅逐了策妄阿拉布坦,護送達賴喇嘛六世進藏。以後,清政府又在拉薩設置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 不過,康熙皇帝沒有能徹底平定準噶爾貴族的叛亂,就於1722年死了。他所制定的政策,由他的兒子雍正皇帝、孫子乾隆皇帝繼續推行並得到貫徹。 簽訂《尼布楚條約》的始末 中俄雙方所進行的兩次戰役是在同一個地點——雅克薩。 為了弄清敵情,康熙皇帝於1682年親自到盛京,一面派將軍彭春、郎談借打獵為名到邊境偵察;一面要當地官員修造戰船、建立城堡,準備征討敵人,兩人回來彙報,說只要3000人帶上紅衣大炮20門就可解決問題。 1685年正月,康熙皇帝派彭春為都統,率領陸軍水軍1.5萬人,浩浩蕩蕩開到雅克薩城下,把雅克薩圍了起來。 沙俄軍隊經過幾年的準備,把城堡修得十分牢固。彭春觀察了地形之後,在城南筑起土山,讓兵士站在上面往城裡放弩箭。俄軍以為要在城南進攻,就把兵力拉到城南。這時,隱藏在城北的清軍乘虛放起火炮,敵人的城樓被炮彈擊中。清軍又在城下堆起柴草,準備放火燒城。俄軍頭目慌了神,在城頭扯起了白旗投降。 投降的俄軍按照康熙皇帝事前的囑咐,被全部釋放,勒令他們撤回本土,並把雅克薩城堡全部拆毀。 但是,遭到慘敗的俄軍頭目並沒有死心,他們打聽到清軍撤出的消息,過了不久,又帶兵溜回雅克薩,把城堡修築得更加堅固。 得知這一消息,康熙帝決定把侵略軍徹底消滅。1686年夏,康熙令黑龍江將軍薩布爾率軍2500人再攻雅克薩。這一次清軍的炮火更加猛烈,直打得俄軍只剩下了150個人。直到沙俄政府派使者趕到北京,要求談判。康熙帝才下令停止攻城。 1689年,中國政府派出代表索額圖,沙俄政府也派出戈洛文做代表,在尼布楚舉行和談,劃分了兩國邊界,肯定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領土。這就是《尼布楚條約》,這是一個平等條約,是雅克薩戰役的勝利成果。保障了東北邊疆的安定。

鴨梨山大


其一 葛爾丹屢次入侵中國邊境 ,為了維護邊疆的安全

其二 康熙以來儘管國泰民安,但仍有不少的的少數民族心懷不滿,這樣做可以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

其三 為了顯示大清朝的國威,讓諸部落不敢心存歹心

其四 是康熙個人為了顯示其才能,要知道康熙證葛瑞丹的時候年紀還是不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