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评|守望韶光:古今中外“守岁”文化的“不变”与“善变”

每当除夕夜,一家人热热闹闹团聚一起,聊着天,包着饺子,看着春晚……在祥和快乐的氛围中,大家都在“守岁”。守住岁末,迎接新年曙光!守岁,看似一种约定成俗流传久远的民俗传统,或者说是大家对迎接新的一年到来的喜不自胜与迫不及待,实际,它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传承的。而且,古今“守岁”、中外“守岁”于约定成俗“不变”中又融合了“善变”的丰富文化内涵。

趣评|守望韶光:古今中外“守岁”文化的“不变”与“善变”

“守岁”文化的“不变”与“善变”

人们为何要坐三十暝晡“守岁”?

对我们老祖宗传下的每个传统,如果细追它的诞生背景,基本都会和一段神话传说,或者一种美好的期望有关。守岁也不例外。在古代,人们之所以讲究守岁,是承载着古人们希望来年“祛病消灾”的美好期望的,人们都希望借着人们守岁的气氛以及不眠前夜的光明将一切旧年的邪事与瘟疫照跑驱走,所谓“辞旧岁”,然后将新一年的吉祥如意迎来。另外据说,年轻人守岁可以替父母延长寿命。

在守岁这天,古人们都会点起蜡烛或油灯,一家人团坐一起,吃着喝着,聊着聊,通宵守夜。因为传说在这天,天上众神都会重回人间,而且独角神会来到每家床前,只要看见有哪家的人早早睡下就会撒下疾病给他,因此,在大年夜,是没人敢睡的。就连小孩子也不能睡,如果瞌睡了,也只能由大人抱着睡在怀里而不是床上。

趣评|守望韶光:古今中外“守岁”文化的“不变”与“善变”

坐三十暝晡的“守岁”

比如在福建的福州福清,一直就流传有“坐三十暝晡”的说法,即在大年三十这天夜晚,全家人一起围坐在灯下,边吃东西,边谈心,一直到天明。

古人“守岁”:守到真正的通宵达旦

从历史文化角度讲,有历史记载的守岁是从西晋开始。西晋周处《风土志》如是描述守岁:

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

而在南北朝时候,则明确记载了大年三十晚上,守岁时吃年夜饭的习俗。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

“岁暮,家家具肴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饮。留宿岁饭,至新年十二日,则弃之街衢,以为去故纳新也。”

由此看来,守岁始于晋,年夜饭始于南北朝,中国的守岁文化由来已久。

在唐朝,

守岁更是成为文人墨客笔下喜闻乐见的诗作题材。如唐代杜甫《杜位宅守岁》诗曰:“守岁阿咸家,椒盘已颂花”;白居易《客中守岁》也提到:“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孟浩然更有“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的诗句流传……这些脍炙人口的“守岁”遗篇,都寄托着人们对“守岁”文化情怀的情有独钟。当然,此时的守岁在民间已然是十分流行了。

趣评|守望韶光:古今中外“守岁”文化的“不变”与“善变”

守岁普遍到了连儿童都得参与其中

到了宋朝,苏东坡曾描述了这样的情景:“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这里特别提到了守岁在这一时期普遍到了连儿童都得参与其中。当然,这在今人看来,儿童尚且年幼,以儿童的耐力和自控力,守岁也不太可能和大人一样一直不睡到天亮,也许,这里正是指儿童在大年三十夜虽然不能上床睡觉,但是大人抱着睡自然是允许的。

另外,据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东京梦华录》提到:“除夕……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可见,守岁的习惯在宋朝不但流行甚广,上到大官贵人士大夫,下到庶民,大家都在流行守岁,而且,守岁还守得很长,真的是到了为了迎接新年而彻夜不眠的地步。

今人“守岁”:相约“子夜”与“异域”采风

守岁时间变化:时至今日,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对守岁的观念也逐步更新,守岁是没人敢破,但是守岁人们已经不再讲究必须通宵不眠,而是一般熬到子时基本就可以上床休息了。

比如现在,大家一般熬到春晚结束,然后狂放一阵鞭炮,再给亲戚朋友狂发一阵祝福语,然后就欢欢喜喜的去休息了。然后,又在大年初一的清晨起个大早。所谓,熬夜守岁,而非不眠守岁。

守岁地域变化:当然,守岁在现代人的观念里,除了时间上的变化,地域也不再那么局限在家里,因为在现在有种守岁悄然流行,在国内,春节实际也是国人最长的一个黄金周假期,一些人的守岁已经不能安分守岁在家,而是流行旅游守岁过大年,甚至借着个最长黄金周远渡重洋去世界各地过自己的大年守自己的岁去了。

趣评|守望韶光:古今中外“守岁”文化的“不变”与“善变”

异域守岁也能这么温馨畅意

据统计,以去年的春节假期为例,中国新年为国内旅游业实现了5139亿的收入。当然,出境过大年的情况也一度被带火,从每年春节频频增加的海外航班就可以看出,而且东南亚和日本这些国家依旧是国人出境过大年的首选之地。常常在过大年的时候,我们都很容易看到微信朋友圈一些友人纷纷秀起自己海外过大年的“九宫格”异域风情照。

“守岁”文化流行 不止中国独有

“守岁”看似作为中国人新年的传统习俗从古流传至今,但“守岁”这一习惯却并非中国独有,据悉,在欧美、非洲、日本、越南、泰国等等世界许多的国家和地区都有。

趣评|守望韶光:古今中外“守岁”文化的“不变”与“善变”

外国人守岁

日本人守岁,每家用松柏来装饰屋子,然后全家人围着火炉守岁,直到午夜寺院里响起108声钟声,进入第二天家人互拜。

德国人守岁,流行“跳椅子”,预示跳进新年。具体做法是,德国人会在除夕午夜新年即将来临时刻,大家爬到椅子上,然后等新年钟声一响,他们就马上从椅子上跳下来,并将一重物抛向椅子背后,寓意“甩祸”,跳入新年。

西班牙守岁,流行争着吃葡萄。当大家一起守岁到午夜新年钟声敲响后,人们就开始争着吃葡萄。如果能按钟声的节奏吃下12颗葡萄,则象征着来年每月平安如意。而且对于吃下去的每个葡萄也还有不同的寓意,比如:第一颗,平安……第五颗,和睦、第六颗,避难,第七颗,祛病……

结语

趣评|守望韶光:古今中外“守岁”文化的“不变”与“善变”

守岁:从古至今 为人们视为重要的年俗活动

从古至今,古今中外,为何大家都对新年夜的“守岁”如此痴迷?古人云,“黄金易得,韶光难留”,我想,这大多和大家对“辞旧岁”旧岁月的留恋,对“迎新纳福”新岁月的美好期望有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