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崽嶺積聚的千年人石像被譽為“神的手筆”,到底是怎麼回事?

湘西小木魚


鬼崽嶺,位於湖南省道縣縣城西南方向30多公里處的田廣洞村旁。

數年前,一位叫陳高月的老人在返家時路過了一個小山丘,當時天色已晚月色中的小山丘,霧氣瀰漫,有幾分陰森可怖,老人不由地加快了腳步。走著走著,他突然聽到不遠處的山丘密林中傳來了竊竊私語的聲音。可是這裡方圓幾里,都很荒蕪,怎麼會有人在深夜時到這裡來講話?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陳高月躲了起來,偷偷觀望。他看見密林深處,影影綽綽,似乎有在人走動。就在這時,天空雷聲大作,下起了一場傾盆大雨,接著,山丘旁原本平靜的小池塘,突然開始“咕嘟咕嘟”地冒泡了,就像有人在水底呼吸。

老人被嚇壞了,一動不敢動,直到天色微亮,才匆匆跑回村裡。很快,他的遭遇就在村裡傳開了。

那片小山丘,位於田廣洞村的南邊,一片池塘的旁邊。後來,有戶外探險者慕名前往時,在小山丘的密林深處,發現了許多大大小小的石頭,每一塊石頭上都刻著一張張人臉,表情怪異,在暮色中有些猙獰。

據附近村民說,這些石頭叫做“鬼崽”,而隱藏著這些“鬼崽”的小山丘就被叫做“鬼崽嶺”。長久以來,都被村民視為禁地,只有在正午時分才能靠近。

在村民們看來,這些“鬼崽”就是陰兵過界,在一天當中的酉時,也就是傍晚的5點到7點之間,這些石像會化成陰兵,穿越其中;到了卯時,也就是凌晨5點到7點之間,又會化為石像。

這些石像,高的近一米,矮的二三十釐米,其中有的石像面貌、服飾清晰可見,其穿著是古代服飾。手拿朝笏的是文官,而更多的石像是手持利劍、身穿甲冑的武官,還有部分石像已經面目模糊,甚至四分五裂。

究竟是誰雕刻了這些石像?目的又是什麼呢?

離鬼崽嶺不遠,還有一處迎聖祠,據傳曾存放過舜帝的靈柩。後被大火燒燬,但在殘垣斷壁上,依然可以看見為舜帝送葬的場景。上古時期,舜帝是中原大地最強大的盟主。據傳,舜帝最後就葬在了鬼崽嶺這一帶,《史記》中有記載:“舜帝巡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嶷。”而據考證,“江南九嶷”就包括道縣在內的湖南省南部廣大區域,因此,村民認為,“鬼崽”就是為舜帝守靈的陰兵。

據《道縣縣誌》記載,清光緒年間,一位貢生也寫道:“有奇石土中出,俱類人形,高者不滿三尺,小者若在數寸,千形萬狀,不可勝紀,或曰,此陰兵也……相傳能祀,福人生死……”

但專家更傾向於石像是民間祭祀或其他宗教儀式中,類似儺戲類的道具,作用就是祈福消災。

道縣,位於湖南省南部,屬於永州市,是一座古城重鎮,也分佈著包括苗族、瑤族、壯族、彝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不僅如此,道縣還是湖南、廣西、廣東的結合部,素有“襟帶兩廣,屏蔽三湘”之稱。除此之外,從地質的角度來說,道縣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通常情況下,喀斯特地貌中的峰林峰坡度較陡,很難堆積土壤層,但“鬼崽嶺”不僅坡度緩,上面還堆積了厚厚的土壤層,植被茂密,很像一個祭祀場所。所以,這些石像極有可能就是少數民族或者是受少數民族影響的古人,舉行祭祀或祈福等宗教儀式時使用的道具。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這些“鬼崽”石像是不同年代的產物。

因為,雕刻石像的岩石絕大部分是石灰岩,極少數為砂岩,而道縣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當地岩石以石灰岩為主,因此雕刻“鬼崽”的石灰岩,應該是就地取材。但同樣材質雕刻的石像,有的面目模糊,有的卻依舊栩栩如生,由此可以根據風化和溶蝕程度得出判斷。

其次,是“鬼崽”石像的雕塑風格,這些石像的累積已經達到了千年,最初的石像應該是從漢代開始,然後每一年都有石像被放置到山上,有些人石像的服飾有著唐朝後期的風格。


這個豆子不宅家


鬼崽的由來最初應該是為了祈福祭祀而用,鬼崽嶺更像是一個大的祭壇,只是隨著時代變遷,種族也變化多次,後來者對祖先習俗已漸漸模糊,雕刻石像,祭祀神探,也就此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裡,也正是因為人們都是隨手掩埋,也不對外人聲張,這就導致極少有人知道,因此地方上也就全無文字記載。


Diven_handsome_soldi


這些神情怪異的石像是古人們的祭祀物,如今的鬼崽嶺在古代很可能是一個巨大的祭祀場所,從這些石像可以看出製作手藝嫻熟,其包含的內容也極其的豐富。石像的規模可堪比秦始皇的兵馬俑,這一發現,也是被人稱為世界一大奇蹟。


愛游泳的魚兒


鬼崽嶺之所以稱為鬼崽嶺,就是因為這深山上遍佈石像,村民們將這些石像叫做鬼崽,所以就成了鬼崽嶺。之所以稱為鬼崽,有多方面原因。一是傳說這鬼崽嶺裡面住著神靈,二則就是每次下暴雨就莫名其妙的多出些石像,三則來歷不清,上年紀的老人都說這石像是陰兵所化,一定要尊敬。有村民將石像抱回家供奉,結果雞禽牲畜都生病了,結果送回去就好了,令村民們對於這些石像也只有遠觀燒香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