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摇号新政”还需三思而后行

近日,上海市教委公布《2020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根据《实施意见》,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中国青年报,3月30日)

上海的摇号新政,打破了多年“公办保底,民办择校”的教育现状。新政中要求上海的民办小学、初中此后将不再具备“挑选生源”的权利,录取学生要靠“摇号决定”。许多网友对这项新政褒贬不一,支持者认为新政的实施,能够更好的分配有限的教育资源,并且能够减缓现在社会上的择校辅导热现象,减轻学生家长的入学压力和择校焦虑。但反对者认为,民办学校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并且有能力上的,需要交纳高额的学费,普通家庭很难承受。摇号新政的实施,会让这一部分人被迫选择民办学校,无疑会对家庭产生很多难题。

上海“摇号新政”还需三思而后行

笔者认为,摇号新政虽然能够立竿见影的解决近些年困扰教育的很多难题,如公办学校生源差、班容量大,面试辅导班盛行等教育问题,但政策的详细内容还有待继续完善。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本身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民办学校是需要盈利的,是满足着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更优质教育资源需求愿望的。而公办学校是社会兜底型教育,是社会福利的一种,承担着让所有受教育年龄的人享受教育权利的义务。如果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不分你我,一起分享同等的生源,势必会对民办学校造成打击,优质的教育资源得不到认可。民办学校优势没有了,但高昂的学费,会让这部分摇号摇到民办学校的学生感到社会的不公平,一样的教育,有些人不用花钱上公办学校,而有些人却要交高昂的学费,对教育势必会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民办学校的出现是促进公办学校提升教育质量的催化剂,更是社会教育的风向标,这种斩龙头式的摇号新政,虽然说最大程度的保障了教育的公平,但不免有违教育发展规律,还是需要三思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