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深圳 趕深圳系列:市場化,創意搞活青島

去年入軌、乘勢今年奔跑、起飛 青島,再出發

——“學深圳、趕深圳”一年間系列述評④

市場化,創意青島搞活青島

要用市場化的邏輯創意青島。

一年來,青島“學深圳、趕深圳”,深刻領悟深圳發展中市場化蘊含的內在邏輯,將其轉化為推動青島新一輪發展的嶄新動力。

這一年的“學”“趕”成效顯著,青島的投資實現快速增長,城市能級加快提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乘著市場化的羽翼加速騰飛。“青島正成為全球企業家最舒服、最放心、最安心,能夠釋放激情把夢想變成現實的地方。”正和島創始人劉東華說。

突出市場化改革的導向

大刀闊斧地衝破行政化藩籬

去年3月下旬,青島市黨政考察團赴深圳考察學習後,全市迅速形成共識——“學深圳、趕深圳”,要學深圳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市場化是什麼?其定義很多人都不陌生,但在實際理解和運轉中卻千差萬別。打著市場旗號、行計劃之實的案例,更是屢見不鮮,也讓不少城市和企業嚐到了苦果。青島提出要藉機構改革之機,把市場化作為機構設置的重要理念,在與市場關聯度高的17個經濟部門設立市場配置促進處,大刀闊斧地衝破行政化禁錮,研究和推進本領域的市場化。

從配置上來看,各市場配置促進處處長多數為部門原總工程師或原核心業務處室負責人。各處室立足本部門的職能定位,都擬訂了較為詳實的工作方案,以核心業務為突破口,積極探索運用市場機制調節經濟活動。

17個市場配置促進處的設立,就是要在青島突出市場化改革的導向,探索建立促進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制度機制,專門研究政府應如何在尊重市場的前提下發揮作用,把凡是市場能幹的一律交給市場;市場機制還不完善的,政府就去培育市場,而不是替代市場;在市場失靈的領域,政府則要更好地補位,發揮好政府作用。

有一點不可否認,與南方先進城市相比,青島的功能區在發展的“量”和“質”上都存在不小的差距,且在長期的發展中積累了效率不高、能力不強、活力不足的問題,在管委會內部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小政府”“準政府”的傾向,不利於激發城市的經濟活力。

於是,青島將市場化改革作為深化功能區改革的重要方向,搞活體制機制,不斷激活功能區體制創新的制度優勢。

青島拿出青島高新區、青島藍谷、青島金家嶺金融聚集區、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示範區等功能區先行先試,管委會不明確機構規格,也不明確行政級別,現有班子“全體起立、重新上崗”。2019年9月18日,青島面向全市公開選聘管委會主任、副主任。

2019年10月24日下午,試點功能區的新任班子成員首次亮相。堅持小管委、大公司,打破身份、編制、級別,實行競爭性機制、企業化管理,改革後,根據各功能區的資源稟賦、基礎條件、發展階段等,科學界定了主導產業。如青島高新區主要聚焦高新技術,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醫療醫藥、人工智能+高端裝備製造和現代服務業等主導產業集群。青島藍谷突出海洋特色,聚焦海洋大數據及信息化等海洋高端產業。

此舉不僅避免了產業同質化、發展趨同化,還能在全市形成優勢互補、特色發展的新格局,助力了各功能區在“雙招雙引”的主戰場上差異化競爭、差異化發展,也吸引了不同類型的市場主體到青島來投資興業。

成全企業家的創意和創新

市場化思維正在融入青島的血液

過去,一些產業政策和方案往往都是政府主導制定的,出臺後,到底合不合產業的需要、企業的胃口,往往就沒人管了。由於缺乏針對性,沒有點到“穴位”上,實際很難落地。

青島決策者認為,企業和企業家處在市場的最前沿,最懂得市場、最關注趨勢、最瞭解技術、最熟悉上下游產業,在推動產業鏈整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主體作用。

於是,在青島,制定產業政策的邏輯正在轉變。2019年9月的青島企業家暨“雙招雙引”大會上,《百家企業發展創意方案彙編》亮相。青島支持頭部企業或行業協會根據產業發展實際和需求,把全國範圍內最好的政策拿來對照,企業想發展什麼,為什麼要發展這個,發展成多大,讓市委市政府怎麼支持,這些都寫進方案裡,形成政策方案初稿,由政府進行論證。可行的,政府提供服務,成全企業的創意。這種方式對進一步明確企業該怎麼做、政府該怎麼做、配套該怎麼做,具有很好的示範作用。

10月29日,青島又召開專題會議,用了兩個多小時專題研究青島民營企業——偉東集團設計的“人工智能+互聯網教育千億級產業集群實施方案”。市委書記、市長以及教育、經信、科技、財政、人社、民營經濟發展局、自然資源和規劃、衛計委等多個部門和即墨區、城陽區主要負責人,認真聽取企業發展設想,積極出謀劃策。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與會單位全部是企業根據產業發展需要“點名”提出的。

不只是偉東集團,青島持續鼓勵企業家提出打造平臺、整合資源、做大做強做成產業集群的好創意,政府來論證企業家的創意,成全企業家的創新,重點培育和打造一批銷售收入100億、500億、1000億企業和1000億、5000億產業集群。

青島所要建立的市場化,是打破以往思維桎梏,真正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把能交給市場的都交給市場,政府發揮好引導作用的市場化。

商協會是企業的“家”,是架起政府宏觀和企業微觀的橋樑。注重發揮商協會在經濟社會治理中的作用,充分發揮商協會的獨特優勢,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生態,是青島又一項讀懂企業、讀懂企業家的重要舉措。

從青島·2020企業家新春聯誼會的議程設置上就可窺見一二。這場聯誼會,沒有依據營收多少為企業排座次,也沒有對優秀企業家的特別嘉獎,但加大了對各行各業商會的表彰力度,並且成立了一批新的商會。青島看重的是各類商協會在推動產業升級、開拓行業市場、承辦行業展覽、提供行業服務、促進行業自律、協同社會管理等方方面面扮演的重要角色。

這一年,青島還建立了行業協會商會主要負責人列席有關會議制度,設置收發文“戶頭”,開闢信息“直通車”,構建政企之間真正開闊暢通的“綠色通道”,充分賦予市場主體知情權、發言權。

我們還看到,青島從2020年開始,計劃將每年的11月1日定為“青島企業家日”,將11月第1周定為“青島企業家宣傳週”,每半年召開一次企業家座談會,每年召開一次企業家大會,大張旗鼓地表彰優秀企業家……

青島在“學深圳、趕深圳”的過程中,已經慢慢將市場化思維融入血液。這種融入顯然不是喊喊口號那麼簡單,而是從長遠著眼、從細節著手的行動。

力推市場化一年間成效明顯

只要路走對了,就不怕遙遠

過去的一年,青島作為市場化的執著追趕者,結合自身實際和資源稟賦,不斷加快改革創新的力度,讓市場化不斷深入城市發展肌理,其成效也格外明顯。

這一年,華為、科大訊飛、商湯科技、恆大、啟迪控股、正和島、創業黑馬等企業或平臺接踵來青,落子佈局。他們走進青島、瞭解青島、牽手青島,成為青島“合夥人”。青島提供機遇與舞臺,他們為青島帶來了項目和資本。

數字也同樣亮眼。據統計,2019年青島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6%,比上年提升13.7個百分點,增速創近七年新高。尤其需要關注的是,這一增速是在基礎設施投資下降4.8%的情況下達到的。

2019年,在全國民間投資處於低位運行的態勢下,青島逆勢上揚,民間投資增長達到20.9%,同比提升了13.8個百分點,這可以稱得上是企業家們用“真金白銀”為青島的營商環境投票了。

市統計局完成的青島首次企業家滿意指數調查為這些做了很好的註腳。這一調查打破以往機關部門單位考核基本侷限於系統內部的弊端,將企業家的評價意見作為測評有關部門和區市政務服務水平的重要參考。從政務服務角度對城市進行企業家滿意指數調查,在全國範圍內尚屬首次。

調查結果顯示,全市企業家滿意總指數為95.24分,部門的企業家滿意總指數為96.11分,區市(功能區)的企業家滿意總指數為93.90分。

得益於這樣的基礎,青島的經濟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依然風頭強勁。來自全球的投資者,通過“屏對屏”的網籤,選擇把巨量資金“砸”到青島。據統計,農曆春節至今,青島陸續網籤的各類項目有近300個,總投資超過3900億元。其中包括2月7日簽下的總投資30億元的東華產業園區項目,這一利用“黑科技”進行“雲簽約”的方式被商務部發文推廣到了全國。

正像有些企業所說,吸引他們的,是青島在過去短短一年間雙招雙引效率的迅速提升、對企業的日益尊重、發揮企業優勢做大做強的智慧、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等等。概括起來就是:青島對市場化改革的堅持,對創意創新的尊重,構建適合產業發展良好生態的步伐不斷加快。

日前,2019年度山東省各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結果公佈,青島獲得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一等第一名、雙招雙引一等第一名和新舊動能轉換等三個單項獎勵第一名。這都離不開大力推進市場化的努力。

當下的青島,正通過市場化改革,推動企業和產業跨代趕超、快速倍增,把市場化變為這座城市的自覺行動。放眼未來,青島站在新的起點再出發,只要路走對了,就不怕遙遠。、

学深圳 赶深圳系列:市场化,创意搞活青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