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园区|广州开发区打造数字经济新样板;西藏拉萨:柳梧新区4300余家企业复工


每日园区|广州开发区打造数字经济新样板;西藏拉萨:柳梧新区4300余家企业复工

【中经云端·特别报道】

1、广州开发区打造数字经济新样板

2020年3月29日,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举行2020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投试产暨全面加快推进新基建活动。24个重点项目通过5G云端直播同时投试产。活动当天,广州开发区还推出《广州市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 广州高新区加快“新基建”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十条》,以“新基建”为抓手,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样板。

“新基建”与高新技术发展紧密相连,是发展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重要载体。广州开发区是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枢纽核心区,在工业互联网、5G等重点领域布局早、发展快、基础好。

在主会场,随着一声令下,会场主屏幕展现了各投试产项目厂内生产线、实验室等区域进入投试产运营的情况。集中投试产项目中包含中国软件CBD、京信、立景、维杰斯通等8个“新基建”项目,占当天投试产项目的33%;5个生物医药和医疗服务项目、7个先进制造业项目、4个总部和其他配套产业项目。这24个投试产项目预计达产后年产值1172亿元。

中国软件CBD是当天投试产运营的“新基建”领衔项目。项目对接国内外以区块链为特色的重点软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创新创业平台,打造国际一流的软件业务和技术创新新生态。

“该项目将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信息技术的集聚区。未来我们将引进500家软件企业。”中国软件CBD投资方、科学城(广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光南说。

由京信通信投资建设的京信5G AAU配套天线和介质滤波器智能工厂项目于活动当天投试产。该项目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总投资超5亿元,主要生产5G介质滤波器、5G天线,是5G通信网络建设系统的关键射频部件平台。

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方面,当天投试产的维杰斯通(中新广州知识城)科技园区主要生产并网光伏系统及光伏输配电器材、光伏电源、太阳能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值得一提的是,该企业旗下的海坤电气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仅用18个小时就赶制出一批智能配电设备,及时供应深圳小汤山临时医院。

活动现场,“通用软硬件(广州)适配测试中心”和“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揭牌。

我国信息产业的软硬件产品与国际领先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构建现代化产业生态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就是产业链上各种软硬件的适配工作。目前通用软硬件适配测试中心仅在北京、广州、武汉三地部署,作为全国首家揭牌的适配中心,通用软硬件(广州)适配测试中心将加速中国基础软硬件生态体系进程,加快提升基于信创领域CPU的计算机设计、生产能力及我国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广州开发区是以区块链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区”。2020年2月21日,广东省印发《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在该区鱼珠片区布局打造以区块链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中国软件CBD项目是上述方案中明确的区块链创新核心载体。广州开发区将建设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链接“一带一路”、影响全球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园,打造以区块链为特色的高端软件产业集群。

同日揭牌的还有广东密码应用和创新示范基地项目。该项目是全省唯一一个“广东省密码应用和创新示范基地”,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密码应用创新项目。项目将以推动商用密码在全社会的广泛应用为目标,建设以“自主创新、安全可控”为基础,集产、学、研、用、测、管、行于一体的密码应用和创新示范基地。

当日,广州开发区“新基建10条”宣告实施。

据介绍,“新基建10条”有四大亮点:

——重奖“新基建”高端项目和人才。紧盯全球顶尖数字经济技术,对处于价值链顶部、具有全产业链号召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数字经济龙头企业高端项目落户给予最周到的服务和最大力的扶持,鼓励现有企业做大做强,重奖数字经济人才。

——强化“新基建”底层技术支撑。提出3年投入1亿元,培育一批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CPU芯片、AI芯片、流版签软件、网络安全软硬件领军企业,构建完备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生态,争创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国家级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

——发展“新基建”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进程,焕发制造新活力。鼓励发展电子竞技、数字医疗、空中互联网、数字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

——探索“新基建”制度创新。除了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对“新基建”给予“硬”支撑外,注重通过制度创新给予“软”保障,明晰数据产权,鼓励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科学规范的数字安全制度体系,推动公共数据逐步开放,加强关键新型基础设施安全保护。

据悉,广州开发区目前正依托自身产业基础、区域定位和资源优势,布局“新基建”四大区域:鱼珠片区规划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科学城创建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区、知识城构建通信网络国际数字枢纽、生物岛建设生物安全智慧岛。

2、西藏拉萨:柳梧新区4300余家企业复工

日前,“拉萨高新区2020年重点项目集中开复工仪式”在柳梧新区中组团“栖凤园”项目现场举行。此次开复工仪式共涉及16个项目,包含拉萨市重点项目宁算科技—数据中心一期、西藏雅砻阳光花园、拉萨市柳梧新区滨河路绿化项目、拉萨高新区忠材山(中南组团)隧道项目。

最新数据显示,柳梧新区已复工企业约4300余家,复工率约56%,复岗率约45%。根据企业复工计划,2020年4月份企业复工复产率将达100%。

下一步,柳梧新区将继续紧抓重点项目开复工,全力做好忠材山隧道、互通立交、柳梧新区滨河路绿化建设项目、拉萨河两岸绿化工程建设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的协调服务,加快项目审批,主动对接各项目建设单位,缩减疫情对项目开复工的影响。同时,继续做好企业跟踪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服务机制、落实工作责任、提供优质服务,严格落实线上业务办理,加快招商引资项目开工建设、投产见效的步伐,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此外,记者了解到,柳梧新区2020年计划建设项目84个,总投资184.16亿元,2020年计划投资60.60亿元。其中,9个项目被拉萨市发改委列入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79.77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23.16亿元。预计,2020年3月份有5个项目开复工,4月份有3个项目开复工,剩余1个项目预计于6月份开工建设,目前正在积极办理前期手续。

3、湖南益阳高新区力促企业复工复产

2020年3月30日,益阳高新区东部产业园内,湖南华工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紧张作业。作为中国最大摊铺机生产基地——湖南三一中阳机械有限公司的配套企业,华工智能复工后月产摊铺机机架130台左右,供三一中阳所用。

为确保三一中阳高效达产,益阳高新区派出驻企联络员对接该企业近10家本地供应商,帮助其复工复产。通过政银企对接活动,帮助华工智能申请贷款1000万元;通过网络“云招聘”为宇轩凯利特招工100余人;为山德机械货车司机提供长期免费的核酸检测,提高其出行采购的便捷度和安全度……堵点被疏通后,三一中阳全产业链实现协同复工。据了解,三一中阳3月份订单量较2019年12月增长55%。

益阳高新区共派出86名干部进驻企业,在指导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从防疫物资、用工、物流、税收、金融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帮扶,累计为企业解决复工复产难题152个。累计发放口罩12.8万个、中药11076份、体温枪162支,对2743名企业员工进行了核酸检测。与长沙银行通力合作,开展助力复工复产金融服务大行动,为园区50余家企业解决信贷难题,科力远、湘投金天等企业现场获得授信1.4亿元。通过网络招聘会,解决企业用工3000多人。为益阳市团博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几家企业协调解决重要设备滞留外地的问题,保障了企业顺利复工。通过线上线下联动,以驻企面对面、微信点对点等方式,宣传落实了税收优惠“十项举措”,共为8户纳税人办理延期申报业务,为12户纳税人办理延期缴纳税款共计837万元,为9家公司办理出口货物退税共计1717万元。同时,园区计划拨付4000万元,用于企业技改补贴、贷款贴息支持、电气生产成本补贴、企业厂房租金补贴、支持稳岗就业等。

目前,益阳高新区规模工业企业复工率达到99.4%,员工到岗率达到96.7%。

4、天津东疆保税港区:跨境电商复工忙

在天津东疆保税港区,考拉海购的跨境仓库内,快递车辆有序装车,物流生产线上的工作人员快速分拣,他们正在为考拉海购的促销活动忙碌着。

春节期间,考拉海购根据华北地区市场的需求,第一次做出“春节不打烊”的连续作业安排。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企业在安全生产、用人用工乃至物流调配方面都面临着极大压力。

考拉海购华北运营华北分拨中心负责人崔俊杰说:“疫情发生后,市场对洗手液、体温计、食品等民生消费物资需求激增,考拉海购发挥自身优势,迅速采购进口了洗手液、体温枪等防疫物资以及进口食品、母婴商品等生活快消品。一方面考拉东疆仓库需要尽快将消费者的上述订单及早发出去,另一方面要克服春节和疫情造成的人员短缺。”

得知此情况后,天津东疆管委会组织相关部门研究解决方案,按照天津对于涉及民生的电商及物流快递企业复工的要求,联合海关、业务主管部门和社区、安全等多部门联动,对货物通关、人员进出、住宿安全、生活物资等实施全方位保障,帮助企业在安全上把好关。同时,管委会组织网格员与复工复产电商企业一对一沟通对接,随时掌握生产复工情况,指导企业全方位落实好人员管理和仓内消毒防护等防疫保障细节。从大年三十至2月底,考拉海购累计完成超过30万订单,为京津冀及北方消费者提供了不间断的海外商品供应。

同时,为保证业务高效开展,避免人群聚集,东疆海关运用信息化手段,对理货、盘库等业务开展远程监控,实现作业“零接触”,帮助企业实现高效通关。目前,苏宁国际、阿里如意仓、小红书、顺丰等区内跨境电商企业均已全面复工复产。

5、广西认定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13851个

比2018年底增加6240个,其中自治区级核心区339个;

升级争创了4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园;

有8个地方特色产品优势区进入第一、第二批中国特优区创建名单,第三批入围5个。

2020年3月27日,记者从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了解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深入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和农业产业强镇、特色村示范创建,共认定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点)13851个。

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力实施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增点扩面提质升级三年行动,每年落实财政扶持资金3亿元,支持打造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升级版。目前认定的示范区(园、点)13851个,比2018年底增加6240个;其中自治区级核心区339个。桂林市创建自治区级核心区40个,全区最多。

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园创建。在自治区五星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基础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升级争创了横县茉莉花、来宾市金凤凰(甘蔗)、柳南区螺蛳粉、都安肉牛肉羊等4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每个可获得扶持资金1亿元。目前,累计争取到中央财政奖补资金2.87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12.2亿元,4个园区2019年总产值预计达200亿元左右,成效凸显。同时,从自治区三星级以上核心示范区中,升级打造了8个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园,目前累计投入专项资金3200万元。

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不断创造佳绩。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有8个地方特色产品优势区进入第一、第二批中国特优区创建名单,第三批广西入围5个,每个特优区获国家扶持资金2000万元。2019年,新增17个自治区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每个获自治区扶持资金500万元;新增自治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全区共创建田园综合体试点5个。

推进农业产业强镇、特色村示范创建。全区有20个乡镇,获得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每个乡镇获得国家扶持资金1000万元。此外,全区有17个村镇获得农业农村部认定的“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累计有14个县获评国家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22个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共打造自治区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13个。

6、构建联接欧亚大陆的“绿色通道” 中欧班列疫情期间不断档

2020年3月30日,满载着汽车配件、床上用品、渔具毛巾的中欧班列从石家庄冀中南智能港发车,一路驶向俄罗斯。这是冀中南智能港在疫情期间开行的第10趟石家庄中欧班列,预计15天左右到达俄罗斯的斯博尔纳亚。

随着石家庄市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越来越多的企业陆续复工复产,在空、海运输因疫情受限的情况下,中欧班列开行需求格外旺盛。为满足企业外贸出口的阶段性需求,冀中南智能港在北京铁路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及时调整班列计划,从2020年3月26日到30日每天开行一列,确保外贸出口不断档。

作为石家庄中欧班列始发站,冀中南智能港是河北省链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欧亚经贸往来的重要物流通道。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冀中南智能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联合铁路、海关等部门制定开行方案,于2020年2月26日开行疫情期间河北省第一列出境货运班列,恢复了常态化运营,为冀企在特殊时期构建了一条联接欧亚大陆的“绿色通道”。

截至2020年3月30日,冀中南智能港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2020年已开行中欧班列10列,发运448个标准集装箱,运送商品8500多吨,价值逾1.26亿元,有力地支持了“一带一路”建设和河北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面对疫情考验,我们交出了满意答卷。”冀中南智能港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智能港将继续按照铁路部门的要求,不断提升中欧班列运营能力,推进图定化开行,保障“陆上丝绸之路”国际铁路物流动脉畅通无阻,全力助推河北扩大开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