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主題猜想:目標、變化

2020年高考作文押題素材

一、目標

沒有目標,理想便沒有方向。

目標宛如一顆啟明星,璀璨晶瑩,它讓人暫時壓抑放縱的慾望,成為一個兢兢業業的修行者,只為有朝一日踏上星空下的聖地。

有時候,它彷彿是那樣可望而不可即,不像一面鮮紅的旗幟,在跑道的終點迎風招展,向運動員赤裸裸地預告獎賞和勳章。但在那些默默奮鬥的日子裡,它卻能為抑鬱苦悶的你輸送源源不斷的動力和希望。

不怕你有鴻鵠之志,只怕你的夢想輕似浮萍。

燕雀戲藩柴,安識鴻鵠遊。——曹植

【出處】語出曹植的詩作《鰕[xiā]䱇[shàn]篇》

【釋義】燕雀在樹枝柴籬間上下,又豈能識得鴻鵠的志向。

【素材運用】

何為小大之辯。小則數仞而下自詡飛之至也,大則翱翔蓬萊遠觀浩蕩青冥。

……

遙想當年,陳涉在田壟上高呼:“嗟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寥寥數字卻好似身後有著千軍萬馬。夫驥驁之氣,鴻鵠之志,有諭乎人心者,誠也。若無此,何談振臂一呼,何來秦王朝付之一炬。目光所至的田壟在陳涉眼中似乎是蒼茫的碧海,他似乎望到了乘風踏浪的自己向彼岸進發。

……

雖然結局陳涉被車伕所殺,項羽自刎於烏江,止步於夢想一步之遙的地方。但陳涉和項羽的名字卻鐫刻在了華夏曆史中,從未暗淡,從未泯滅。燕雀戲藩柴,安識鴻鵠遊。雖不曾目睹當年的金戈鐵馬,僅僅史書中的字裡行間也足以讓燕雀後輩高山仰止。吾輩青年,當有少年心事當拿雲之志,當懷且將新火試新茶之勇。若目光短淺,著眼困頓,無異於井底之蛙坐享一井之寬。固步自封者處於淡然以居心,卻錯過孑然燈火後的熊熊火焰。縱使一人,也要似有千軍萬馬,不懂何為望而卻步半途易轍,只道乘風破浪騏驥一躍。縱使山窮水復無路可走,自會許你柳暗花明又是一村。

(篇幅原因有刪減)

▣點評

作者巧妙運用了《逍遙遊》中的思想,列舉陳涉、項羽的例子,引用或化用了諸多古詩詞,語言優美,比喻貼切。不足之處在於,舉例與立意不夠匹配。文段立意應是“小不知大”,但在引入人物素材時卻只是圍繞“鴻鵠之志”展開論述,只有正例沒有反例,難以凸顯燕雀的視野之小。此外,部分語句雖然精練,但讀來不夠順暢,可能會影響理解和閱讀體驗。

方向是比速度更重要的追求。——白巖松

【素材運用】

白巖松說:“方向是比速度更重要的追求。”誠然,在努力向前的過程中,若是我們連一開始的方向都未選對,又談何實現理想,成就輝煌?在錯誤抉擇時及時止損,或許是比奮力向前更明智的選擇。所以我們看到班超投筆從戎,魯迅棄醫從文,孫中山由學習資本主義轉向以俄為師。若是沒有他們及時的轉變,歷史的長河之中又怎會留下他們的篇章。

▣點評

作者在充分理解素材的基礎上,引用班超、魯迅和孫中山的例子,論證“方向比速度更重要”。文段先設問自答,再以凝練的語言逐一鋪列素材,最後以反問作結,一氣呵成。不足之處在於語言略顯淺白,建議適當運用一些更為精準的詞彙,提升語言魅力。

有些鳥是註定不會被關在牢籠裡的,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肖申克的救贖》

【素材運用】

有些溪是註定不會被頑石堵住去路,它們的每一次泠泠作響都閃耀著自由的粼粼波光。有些樹是註定不會被峭壁阻礙生長,它們的每一個枝冠都閃耀著自由的無限風光。有些鳥是註定不會被關在牢籠裡的,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璀璨光輝。

▣ 點評

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分別以溪、樹為主語仿寫素材,與素材構成一系列排比句,用詞適當,語言流暢。不足之處在於仿寫句只是單純的結構仿寫,在語意上比較重複,沒有遞進和提升的關係,導致文段在論述方面發揮的作用不大。

柯潔:最像棋士的棋士

柯潔榮譽滿身,成為目前世界圍棋第一人,但他的征程並不是一帆風順,而是充滿了荊棘困阻。柯潔所獲得的榮譽的背後是數不盡的扶額沉思,是嘆息、懊悔和落淚。

2015年,正處於急速成長階段的柯潔,在西南王比賽中敗於時越。前一日才擊敗中國圍棋第一人古力的柯潔,本有望衛冕。由於在比賽中未能準確判讀時越的招數,柯潔多處下風,備受鉗制,使得“花式吊打”這一詞語成為棋界媒體新寵。之後在LG杯半決賽時,柯潔因其浮躁輕敵而沒能顧全棋面。過於冒失衝動,使得他在棋盤上追擊過頭,敗於井山裕太。

人們常說勝敗乃兵家常事,重要的是心態而不是結果。向來在微博上健談的他沉默了,口無遮攔的次數也減少了,他把自己藏匿於整日的圍棋練習之中。常言道:天道酬勤。在一個月後的理光杯決賽中,柯潔以一套極其複雜的組合拳擊潰時越奪得冠軍。(P.s.組合拳:常指為了達到一定目標,採取一連套的措施或實施一整套的步驟。)

夏伯渝:珠峰“鬥士”

2018年5月14日10點40分,69歲的夏伯渝成了用義肢登上8844.43米珠穆朗瑪峰頂的第一人。這個國家登山隊運動員一生經歷了無數超出了常人能想象的坎坷。

夏伯渝26歲時登珠峰失敗,而且因腿部凍傷必須將雙腿截肢,在病床上又得知父親在自己登山期間已經去世,“一個國家隊運動員,一夜之間變成一個殘疾人,我怎麼也接受不了。”夏伯渝說。在截肢的第三年,他逐漸振作,終於戴上假肢之後,夏伯渝立即進行了康復訓練,一下子覺得“可以開始向我的夢想前進了”。

但1996年,47歲的他又被檢查出淋巴癌中晚期,被迫接受手術和放療。即便如此,夏伯渝也沒有放棄登山夢想,他說:“人要快活地活著,就得有目標。我之所以失去雙腳、雙腿,又患上癌症,還能活到現在,就因為我有珠峰的夢想,要再登一次珠峰。要不然,我早垮了。”於是患病期間他也堅持鍛鍊身體。夏伯渝的妻子,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的馬怡也激勵他說:“你只要活一天,就要為你再登珠峰去拼一天,去鬥一天。如果你消沉下去,不僅是對方贏了,而且說明你的夢想太不堪一擊,它在嘲笑你。”

一直到成功登頂的這天,夏伯渝都堅持每天早上四點半開始進行一個半小時的身體力量訓練:背上10公斤的沙袋練深蹲,150次一組,練10組;引體向上,10個一組,練10組;還有仰臥起坐、俯臥撐,全面身體訓練和徒步爬山等項目。這樣堅持到到2018年,身體狀況良好的夏伯渝終於將自己43年的登珠峰夢想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二、變化

新事物與舊事物的交替,不是一次性的迅速切換,而是在後者的凋零中暗自生長,在後者的落幕中悄然準備。

每一種變化都有自身的發展歷程,都不是平地起波瀾,既與人心緊密聯繫,又與時代背景息息相關。

急劇變化的社會,給人們帶來了無數機遇,亦潛伏著風險與危機,如大海中不斷翻湧的潮水,人行其上,需要足夠的智慧和勇氣乘風破浪,如此才能高歌猛進。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桓寬

【釋義】聰明的人會根據時期的不同而改變(自己的策略和方法),有智慧的人會根據事情的具體情況(發展方向)而制定合適的策略。

【素材運用】

從古至今,世間萬物的變化不曾停止過一刻,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而在科技迅速發展、互聯網遍佈全球的今天,各種變化更是一日千里。因此,“明者因時而變”已成為大眾共識,但遺憾的是,“知者隨事而制”卻常常被人忽略。

“因時而變”體現了一種與時俱進的精神,在信息化的時代,傳統行業唯有抓住時代潮流,積極推進“互聯網+”,才能實現轉型和突破。順豐公司是其中的代表,它積極投入科技研發,進行智能路線規劃,逐漸成為快遞行業的巨頭。但與此同時,“隨事而制”或許更值得每一個人重視。“互聯網+”雖是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但它並不是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若是企業不考慮自身的具體情況,將新的營銷策略強加在原有的業務上,就會像牛窩網一樣,短短三個月就杳無聲息。

若想成為新時代的弄潮兒,“因時而變”和“隨事而制”缺一不可。唯有認識時代、理解時代,不迷失在變化的潮流中,才能實現真正的創新與發展。

即使是想保持現存的事物,也必須生長,在生長中修剪,譬如,指甲。——馮唐

【出處】語出馮唐的長篇小說《歡喜》

【素材運用】

最怕自己一生默默無為,還誇自己平凡難能可貴。真的難能可貴嗎,不過是失意下的心理安慰罷了。可在當今社會下,有些人在努力了一陣子後取得了一些成績,便自滿於現狀,不思進取,陶醉於“我已經很好了,不需要那麼努力了”的虛假心理暗示,抱殘守缺,自欺欺人,把自己墮落到了塵埃裡。這樣的做法真的可取嗎?

餘竊以為不可取,馮唐有言:“即使是想保持現存的事物,也必須生長,在生長中修剪,譬如,指甲。”就算是指甲,在不經歷定期修剪下,也不可能一直保持著美觀,何況於人的境況呢?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世界是不斷向前發展的,你停下了腳步,就只能被別人拉開距離;你甘守一隅,不向四周蔓延枝葉,不僅會侷限住自己,還將眼睜睜地看著其他植物吞噬你殘存的一畝三分地。

對於一個人來說,如若甘守一隅,就會在逆水行舟中不斷被水流沖垮。而對於一個社會、一個國家,如若甘守一隅,就會跌落神壇,在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下,被擠下世界強國之林,在其他國家的虎視眈眈下,在夾縫中艱難生存。天朝上國的“大清”就是例子,艱難的近代五十年就是教訓,無數仁人志士前仆後繼,才用生命捍衛回我泱泱大國。發展才是硬道理,故切不可固步自封,甘守一隅。

因此我輩青年自當不沾沾自喜於小小的成績,勇往直前,繼昔日仁人志士之不守自滿之念,開今朝後生才俊之擊楫中流之志。人生不可重來,不可虛度,不可自滿,奮鬥有何不可,努力有何不可,夢想有何不可?

▣ 點評

作者先以現象導入,通過描寫社會上某些人“自滿於現狀”的現象,以反問的形式表達自己對於“不思進取”的批評。第二段,作者引用短句,由“指甲的修剪”映射到“人的成長”,闡釋了“變化”的重要性。

在第三段中,作者由個人引申到社會和國家,指出“發展才是硬道理”,而緊接著的第四段中,作者又迴歸自身,表達自己“勇往直前,繼往開來”的決心。

全文由現象到觀點,由小我到大我,既分析原因,又提出解決方法和期望,結構清晰,邏輯嚴謹。

不足之處在於,文章開篇使用“最怕自己一生默默無為,還誇自己平凡難能可貴”這句話並不合適,“默默無為”和“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不思進取”並不是一個概念。

終日乾乾,與時偕行。——《周易·乾·文言》

【出處】語出西周姬昌撰寫的《周易·乾·文言》

【釋義】終日自強不息,抓住時機,順應潮流,做出正確的選擇。

【素材運用】

“終日乾乾,與時偕行。”誠如古人所言,只有不斷地去努力,去探索,去創新,才能不被時代的潮流拋在後面。人類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經歷了幾千年,從工業社會到信息社會經歷了幾百年,社會的變化越來越快,唯有堅持探索、不斷創新,才能做時代的弄潮兒。

探索是要對事物保持充分的熱情和好奇,是“更新”不畏艱難地前進。中國拳王鄒市明在業餘拳擊賽中奪得兩次奧運冠軍後,出於對職業拳擊的熱愛,放棄了一切名利,來到了美國洛杉磯拜著名的職業教練羅奇為師。在訓練過程中,年近三十的他果斷拋棄了練習了二十多年的業餘拳擊打法,每天進行十幾個小時的體能訓練,不停地研究新的戰術、練習新打法。正是這種對拳擊的不懈探索,使他獲得世界拳王金腰帶,成為中國的第二位職業拳王。

創新是創造新的價值。“萬變不離其宗”,可只有那一變,是最能產生價值的。共享單車取得成功時,一大批以共享經濟為主題的項目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共享汽車、共享廚房、共享酒店,甚至還有令人啼笑皆非的共享男友,可是沒有哪一變化能如共享單車般成功。因此,盲目跟風不是創新,追隨潮流不是創新。創新是發展的動力,是結合公司產品定位並滿足市場需求的商業模式,是對於傳統文化的揚棄,是科技的進步。(創新雖是發展的動力,但唯有結合自身情況,實事求是地創新,才能取得成功。)

唯有融合探索與創新,才能真正與時俱進。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這頭雄獅正在崛起(向高處奔跑),支付寶、共享單車、高鐵、網購讓世界刮目相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向未來前進,也是對過去昇華。探出土,發新枝,做時代的先鋒!倘若停滯不前,墨守成規,又如何能在當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站住腳?

盧梭說:“人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終日乾乾不應像無頭蒼蠅般亂轉,而是帶著思考去探索、去創造,方能跟上時代的列車。

(有刪減)

▣點評

作者開篇即引用短句,簡要梳理人類社會的演變,進行精彩的點題,總領全文:只有不斷探索和創新,才能緊跟潮流。

接著,作者分別圍繞探索和創新進行論述。第二段中,作者以鄒市明放棄業餘拳擊轉向職業訓練的例子,論證了探索的重要性;在第三段中,作者通過引用共享單車及各行業跟風開展“共享”服務的例子,探討了創新的本質。

最後,作者指出:唯有融合探索與創新,才能真正與時俱進,並引用盧梭的名言收束全文,再次點題,首尾呼應。

全文正反例相結合,引經據典,論述有力。不足之處在於,部分詞句的運用略顯不當,相關建議見文中括號內容。

成都七中直播課:一塊屏幕,一面鏡子,讓放牛班的春天來臨

2002年,成都七中與一家民營教育企業合作成立了七中網校,採用以衛星網為主的教學傳播模式,力圖為西南地區的其它中學提供遠程直播教學。冰點週刊在《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中稱,成都七中遠程直播教學模式就像往井下打了光,丟下繩子,井裡的人看到了天空,才會拼命向上爬。這一形式通過技術手段打破時空的侷限,使教育資源欠發達地區的學生也能享受到精品教育,縮小城鄉教育水平和資源的鴻溝,其積極性遠勝於爭議性。

從宏觀上看,由於地區差異和歷史因素,中國的教育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若要追求教育公平,就必須將發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社會可承受的程度三者結合起來,從小處撬起,即使當前只有部分學生受益,也是可喜的改變。

從微觀上看,由於優質教育資源的引入,遠端學生的學習能力、綜合素質有所提高,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有所改善。且由於彼此的差距在屏幕上真實地呈現出來,貧困地區的學生可以透過窗口,對照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同學為何不同命”的感慨既會成為一種巨大的心理壓力,又會成為一種不竭的精神動力,讓他們能清醒地意識到唯有牢牢抓住命運的繩索,不懈攀登,才能有所出路。

教育模式的探索創新,也不能因推廣有難度、資本炒作有風險就因噎廢食,更不能期望全國普及網絡直播課就可以一勞永逸,它需要統籌謀劃和不斷完善,一塊屏幕只能改變部分學生的命運,但一種模式卻可改變未來發展的態勢。

垃圾分類:儂是什麼垃圾?

日前,根據《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要求,上海市市場監管局規定,自2019年7月1日起,本市餐飲服務者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目錄內的一次性餐具。

為響應政策,快餐店紛紛將一次性的吸管、刀叉“藏”起來,“餓了麼”“美團外賣”等網絡訂餐平臺也相繼推出“推薦無需餐具”功能或將“餐具數量”設為提交訂單前的必選項。

但也有專家認為,消費者長時間的“依賴”短期內難以改掉,雖然商戶不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但如果消費者都主動索要,那便完全沒有達到減量的效果。可毋庸置疑的是,隨著“垃圾分類”成為城市生活的常態,環保意識也會逐漸深入人心,為了減少日常的“垃圾負擔”,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主動選擇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

此外,隨著《條例》正式實施日期的臨近,“代收垃圾網約工”這個新職業也應運而生。客戶線上進行預約,代收垃圾工上門將客戶的垃圾按要求分類打包回收,只要勤快,月收入甚至可以達到一萬元以上。

因此,“垃圾分類”並不是一件孤立的事,它的實施,不僅改變了人們處理垃圾的方式,在城市的清潔領域引發變革,也會對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產生深遠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