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們“拔節孕穗”助力

教育是國之大計。青少年成長階段是人生“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近年來,以青少年活動中心(少年宮)為主陣地的青海校外教育事業取得長足發展。

青少年活動中心(少年宮)是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的實踐課堂,是服務、凝聚、教育廣大青少年的活動平臺,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和有力補充,是加強未成年人政治思想教育建設、推進素質教育、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陣地。

省青少年活動中心作為全省校外活動、校外教育的橋樑紐帶和示範基地,以靈活多樣、積極務實的創新工作,把青少年政治思想教育寓於大量豐富多元的活動項目之中,在潛移默化的薰陶中,塑正廣大青少年思想道德修為,磨鍊自我意志品格,為當代青海社會文明風尚教育相伴青少年健康成長,做出了積極的作為。

为孩子们“拔节孕穗”助力
为孩子们“拔节孕穗”助力
为孩子们“拔节孕穗”助力

創建項目服務青少年

“認識你們很高興,謝謝你,希望我們還會見面,再見。”2019年12月12日,在海拔4020米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縣民族小學,五年級3班的才金宗參加了藝術流動課堂後,遞給培訓老師一張小紙條,表達了對培訓老師最深情的敬意與不捨。

“為農牧區孩子們上一堂藝術課”是流動少年宮活動的內容之一。這次“情暖童心”流動少年宮活動,由省青少年活動中心、西寧市英才學校20餘名教職員工組成的執行團隊,為海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6所牧區學校,送去了冬日的溫暖。

“流動少年宮”前身為團省委組織開展的“紅領巾心向黨相約中國夢——關愛農民工子女歡樂校園行”活動,2013年5月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朔北藏族鄉中心學校啟動。 2016年,省青少年活動中心全新改版為“流動少年宮”,由前期的單一演出調整為學生參與體驗實踐活動為主,以遊戲、科技、手工實踐、體育拓展訓練等為主要內容。後附加流動藝術課堂。升級後的“情暖童心”流動少年宮活動,以基層農牧區殘疾兒童、孤兒、留守兒童和農民工子女為主要服務對象。

四年來,“情暖童心”流動少年宮以省城西寧為起始原點,逐年覆蓋擴展,行程2.56萬公里,足跡遍及全省六州兩市的23所學校,26800名學生受益,其中農牧區基層少年兒童19850名、貧困地區兒童3738名、殘疾兒童798名、困難家庭子女1464名、留守兒童4210名。

近年來,以團省委主導、青海省青少年活動中心承辦執行的,“感恩黨、感恩祖國”紅色主題教育“進基層、暖童心”系列活動,已作為服務全省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常態工作在持續推進。

而共青團“精準扶貧五年計劃之青海青少年校外教育教師培訓”項目,及組織全省校外教育單位業務骨幹赴省外交流、掛職、學習活動,為全省尤其是基層學校、校外教育機構,在教學教研、活動組織策劃、青少年公共文化服務、文藝創作等多方面形成資源互補,給予智力支持。

今年3月,省青少年活動中心被評為“全省學雷鋒活動示範點”,年均30項以上的校外教育相關活動中,絕大部分為面向全省基層、公益性的,以實際行動詮釋了“雷鋒精神”與“長征精神”在校外教育工作中的要求與體現。

“足跡越踏越遠,海拔屢創新高,正如我們賦予所有活動的廣度與高度要求,孩子們的快樂就是我們的快樂。”流動少年宮項目負責人李青拴說。

帶領青少年建功新時代

2017年10月,青少年文化藝術節創辦,團省委與省18家委辦廳局聯辦。作為我省節會的後起之秀,亦作為以“青少年”為內容主題和參與對象,以青少年校外教育為主旨的文化藝術節,從一開始就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支持。

青海青少年文化藝術節以“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為主題,旨在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造青海青少年文化藝術品牌,繁榮青海青少年校外文化事業,教育引導全省青少年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永遠聽黨話、跟黨走,團結帶領青少年建功新時代、建設新青海。文化藝術節充分展現了新時代青海青少年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展現了我省青少年的文化藝術修養和民族文化藝術底蘊。

每兩年舉辦的藝術節,因其規模、持續時間、影響力等,成為青海省青少年校外教育事業發展的一個文化現象。

近年來,青海青少年活動中心把全省青少年事業擔當為己任,以青少年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為載體,積極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理想、錘鍊道德品質、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發展興趣愛好,增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青少年喜聞樂見、寓教於樂的方式,把政治思想教育融入貫穿其中,真正引導廣大青少年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團結帶領青少年建功新時代、建設新青海。

省青少年活動中心在堅持做好做強校外教育輔導工作的基礎上,創造性地開展面向全省社會和諧發展要求,服務黨政大局,服務全省青少年文化事業建設發展,引領青少年政治思想教育建設,創建和諧校外教育環境等工作,創新推出了一系列青少年公益文化品牌項目。組織承辦青海青少年文化藝術節、青海大學生校園歌手大賽、“民族團結”“生態環保”主題夏令營、“ 情暖童心” 流動少年宮等項目活動,開展了一系列有規模、有影響的全國及全省型各類展演賽事及交流活動,歷年全省青少年兒童參與達330餘萬人次,有力推動了全省青少年校外教育事業的發展。

努力構建校外教育新格局

2019年12月28日,省青少年活動中心與西寧世紀星冰上體育中心簽署“宮體聯盟合作協議”,青海省青少年活動中心冰上運動培訓基地掛牌成立,成為向全省青少年開展冰壺、花樣滑冰、冰球、短道速滑、冰上競技等體育運動項目培訓,填補了我省青少年校外教育冰上項目的空白。

“只有堅持資源整合共享,發揮各自領域優勢,以合作促共贏,互幫互助,才能實現共同發展。”讓更多青少年享受到優質的校外教育資源,是“全國青少年校外活動示範基地”單位的工作職責與義務。

2016年,省青少年活動中心在“破牆”思維與行動中,研究制定了“聯盟體系”建設的方案。在團省委大力支持下,省青少年活動中心與學校、少年宮、企業、社區、體育等領域聯合,結成了互相協作的新型合作模式——五大聯盟,即“宮宮聯盟”“宮校聯盟”“宮企聯盟”“宮社聯盟”“宮體聯盟”。

“聯盟體系”的建設,開闢了全省青少年校外活動與校外教育的工作渠道與流域,有效解決了經費、場地、人員不足的瓶頸問題,實現了宮、校、社、體、企社會性合眾聯動,連橫互補的集群化網格化服務,形成廣覆蓋,多領域,多方參與,合作共贏的社會性共助發展工作格局。

在青少年公共文化服務與校外教育結合的體系建設中,省青少年活動中心以培訓作基礎,以活動為抓手,以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領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以項目為推力,服務團組織、農牧區、學校、社區,有效實現積極引導和深度服務,形成更為廣泛的,大覆蓋的,更具生命力和影響力的發展模式。

2019年10月,省青少年活動中心承辦執行的“各族少年兒童生態保護實踐營”“民族團結一家親”青海娃南京娃結親記互訪夏令營兩項免費公益活動,被選入《全國青少年宮典型夏令營活動案例彙編》。近年有眾多青少年文藝作品、集體和個人,在全國青少年校外教育相關賽事中屢獲獎項榮譽……相對全國,青海校外教育基礎落後,但觀念行動不落後,積極的創新作為成就了在全國的地位,被稱為“青海模式”。而隨著青海青少年國際交流中心的籌備設立,全省百家鄉村少年宮的建設和協作推進,青海校外教育事業發展將更上一層樓。 照片均由青海省青少年活動中心提供

言論

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大有必要

井 夫

中共中央、國務院最近印發《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強調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提出在各學段設置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其中中小學勞動教育課每週不少於一課時,勞動素養將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筆者年幼讀書的時候,學校每週都設有兩節至三節勞動課。勞動課上不僅要清掃校園,挑石塊、挑泥土平整學校操場,還有上山採茶葉、撿茶籽、砍柴火等重體力活。雖然那時才十來歲,但在學校的勞動課上並不覺得辛苦、勞累,反而因為自己能在勞動課上積極表現而興高采烈。讀書時代在學校勞動課上的經歷,不僅培養了我們從小熱愛勞動的觀念和意識,也鍛鍊了吃苦耐勞的品質和毅力,那是一筆重要的人生財富。

可如今的孩子,不要說在學校裡沒有參加過諸如挑石塊、挑泥土、採茶葉等重體力勞動,就連打掃教室衛生這樣的輕鬆勞動也做不來,不願做,有的甚至還叫父母來學校幫忙值日打掃。一些孩子由於從小就沒有養成勞動的習慣,以至於上了大學還不會洗衣服、洗襪子,甚至寄回家裡讓父母清洗。

筆者以為,學生“勞動教育”嚴重缺失不能完全責怪學生,學校和家長也有一定責任。拿一些學校來說,作為“德智體美勞”教育方針中的重要一環,勞動教育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並未獲得應有的重視與足夠的課程配比。加之,受教育大環境影響,一些中小學校對文化課比較重視,課程安排也多,勞動教育課雖有涉及,但面比較窄,課程安排也很少。還有一些家長總以為孩子小,功課學習時間緊張,不願意放手讓孩子經受一定的勞動鍛鍊。由此看來,補上“勞動教育”這一課,已勢在必行。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意見》,明確提出在各學段設置“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筆者以為,開設 “勞動教育必修課程”之舉,這無疑是十分及時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筆者以為,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程”至少有兩大好處。其一,有利於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品質。通過勞動教育,能讓學生在勞動中學會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從而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品質。其二,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意志和美德。通過勞動教育,能使學生在勞動中提升自我能力和意志力,包括美德教育,這對學生來說大有裨益。可以說,“勞動教育”是令人受益終身的教育,學校和家長應高度重視。

人物

舞者蹁躚 師者傳道

本報記者 董慧

为孩子们“拔节孕穗”助力为孩子们“拔节孕穗”助力

“每一個舞臺和每一名舞蹈教師背後,都有一個個孩子放飛希望的舞蹈夢想。”曾經有人問嶽柏陽,有沒有後悔過選擇舞蹈這條路,她的回答是:“沒有。”

作為省青少年活動中心舞蹈部部長長嶽柏陽已經整整教書育人18年。

“我曾經是一名舞者,但是現在我是一名教師。我的使命不僅僅是在舞臺上輕盈曼舞,更重要的是把舞者精神傳授給更多擁有舞蹈夢想的孩子們。” 嶽柏陽說。

談及和舞蹈的結緣,還要從嶽柏陽的母親說起。1987年,嶽柏陽的母親成為青海省青少年活動中心第一批舞蹈老師。時間一天天的過去,經常看到母親給其他小朋友教舞蹈,長時間的耳融目染,嶽柏陽漸漸愛上了舞蹈。從此舞蹈成為了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98年嶽柏陽考入了山東青年幹部管理學院學習舞蹈教育。她也暗暗下了決心,既然路是自己選的,那就要堅持走下去。而堅持有很多種方式,嶽柏陽選擇了當老師的這條路。

在18年的教學生涯中,嶽柏陽深切感受到:“現在的青少年活動中心專業教師早已不是單純教授孩子們學習校外興趣課,已成為了孩子們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失的一份‘營養’。”

很多時候她都會帶著其他老師一起絞盡腦汁的去想辦法,從每一個舞蹈動作的拆解,再合併,演示,修改,不厭其煩的重複,只為把最好的教給來這裡學習的孩子們。

2016年6月,嶽柏陽以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為編創靈感,將刺繡過程以歡快的少兒舞蹈形式呈獻於舞臺之上,並取名為《丫丫繡》。這個寓歷史、現代、民族的土族盤繡生產生活場景,被演繹成了一幅躍動的風情畫,熠熠生輝。嶽柏陽認為,如此珍貴的非遺項目用少兒舞蹈形式呈現出來,讓青海民族民間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接力,也能使新一代青少年兒童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

“情暖童心”流動少年宮下基層的六年間,嶽柏陽與她的同事們趕赴玉樹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等高寒缺氧的邊遠牧區,在“走基層 暖童心”的過程中,她感悟到,讓更多的偏遠農牧區各民族少年兒童,享有同等的校外優質藝術教育,讓孩子們感知到有溫度的快樂,並影響他們,是他們肩負的使命。

在舞者翩躚,師者傳道的教學與創作之路上,嶽柏陽始終奔走於第一線,在這途中,她也曾常常感動,體悟,領略新的世界。

本版照片均由青海省青少年活動中心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