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萍‖夢見外婆

草長鶯飛,清明思親

清明節,又稱祭祖節、踏青節、三月節等,兼具自然和人文的內涵,人們傳承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清明節掃墓祭祀,緬懷祖先,親近自然,踏青遊玩。

金萍‖梦见外婆

又到了草長鶯飛的季節,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可今年因疫情的影響,人們不能像往年清明節那樣去山間掃墓祭祀,踏青賞春了。

昨天去母親那兒,她嘮叨說,前晚做夢看見外婆穿著破舊的褲子,要給她燒點紙衣褲就好了。我說,最近我也幾次夢見外婆了,等疫情結束後,讓小舅舅去外公和外婆墳前燒紙錢祭祀吧。母親無可奈何地說,只能這樣了。

清明節前,細雨綿綿,不由想起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老家的習俗是去長輩的墳上掛青。記得外婆健在時,八十高齡的她帶著我們去山間,祭祀外公。春雨潤物,樹木蔥綠,綠草瘋長。外婆拿出鐮刀,清理墳墓四周的雜草,不一會兒,臉色蒼白的外婆如二八少女般一臉粉色,我逗外婆,是否想起與外公的恩愛日子?外婆笑道,傻瓜,是清理雜草熱的。

我纏著外婆講他們以前的故事,外婆真的第一次打開話匣子,講述了塵封已久的如煙往事。那時,我才知道,外婆結婚生子後,挑起了家裡的重擔,不僅要撫養年幼的子女,還要伺候癱瘓在床的婆婆。外公去世得早,外婆除了幹農活,還起早貪黑磨豆腐、賣豆腐。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為把子女撫養成人,外婆吃盡了苦頭。雖曾聽母親說過,在那一貧如洗的歲月,外婆勤勞善良,樂於助人,左鄰右舍的女人們有什麼感冒之類的小毛病,她都熱心為她們刮痧。再次聆聽外婆嘮家常,分外親切。

外婆的話語,讓我想起小時候的時光。那時夜晚一片漆黑,我不敢最先進房睡,怕烏黑的房間突然出現外公。冬季的下雨天,總有那麼多大嬸兒會來外婆家裡,圍著火坑,拉家常,頭疼腦熱了,就要外婆用孔方兄——銅錢,給她們刮痧。女人們的笑聲從屋裡飛出,在青山綠水間飛揚。我們一群孩子會跑到江邊玩水,在岩石間尋找古時候沉船落下的孔方兄、馬釘,去小賣部換糖吃。

十年前,外婆摔了一跤,幾個月後就駕鶴西去了。從此,清明節我們又多了一位要追思的親人,舅舅他們會準備更多祭品,去杉樹林茂密的山間掛青。曾經那座山下,草籽花開,一片紫雲英鋪向天邊。如今,十幾年前的清明節植樹已見成效,群山蒼翠,樹木茂盛。

晚年的外婆一直住在小舅舅家,也許是耳濡目染,小舅舅集孝敬長輩、熱心幫助鄰里的優秀品德於一身,獲得他們的稱讚。山裡人淳樸的品質沒有隨時代而消失,尊老愛幼的優秀品德一直在發揚光大。

今年的清明節,大家居家隔離,山高水長,疫情割不斷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只願戰勝疫情,來年的清明節春暖花開,去野外踏青,去山間祭祀!我們不會忘記外公外婆,不會忘記中國的傳統文化。

清明節,是懷念親人、憑弔先輩的“感恩節”。當前,中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根據中山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統一部署,2020年清明暫停現場祭掃活動,中山日報發起“清明思親”徵文活動。主題為“清明思親”;追思對象為已遠逝的親人;徵文以散文為主,篇幅800字以內。徵文日期:即日起至4月4日。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請一投一稿)。文末請註明真實姓名、聯繫方式及銀行賬戶全稱、賬號等。

◆中山日報報業集團新媒體中心

◆二審:張鵬

◆三審:魏禮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