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輿論俞敏洪”的一點認識


我對“輿論俞敏洪”的一點認識


在網絡世界上,名人發聲是正常的,但有時會走向極端,一旦走向了極端,必然會損害某些人的利益,當利益受到損害的一方的情緒就很難控制了,於是,大家就群起而攻擊,在一場激烈的口水之戰中,既很容易喪失理智與良知,再用錯誤的言論批判錯誤的言論,結果造成了處於良善的言論也變成了謬論。

比如:俞敏洪說:“我們很多中國的中小學教師,一年都不讀三五本書,而且一輩子就只教你書本上那一點點東西,不斷地重複,自己就被掏空了,所以,我們就會發現有不少中小學老師到最後知識面很狹窄,他們遠遠沒有能力把當代學生好……”

首先我們談談俞敏洪的動機。根據他以前所做的很多勵志的報告,都是有正能量的,這說明他是很關心年輕人的創業與國家的教育的,所以,他是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因此,他的動機應該是好的,他

所想表達的意思是呼籲中小學教師要多讀書,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

其次,談談他所說的事實。“一年讀不了三、五本書”這對某些教師來講,確實是事實,但在這事實的背後,有兩種客觀存在的情況:第一種情況是少數教師懶惰,第二種情況是教師沒有時間閱讀,雖然他們不讀書,但他們的碎片性閱讀遠遠超出了“三、五本書”。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小學教師,初中教師和高中教師,他們的工作與輔導機構中教師的工作內容是不同的,在輔導機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教學,但是,在公立或私立的學校中,教師除了教學外還要管理學生,應付各種檢查,參加評課、聽課、職稱評定等。

以高中英語教師為例:當學生到了高三之後,兩三天一次考試,考試完之後,需要批閱試卷,講評試卷。雖然課本內容並不多,但試卷中的完形填空與閱讀理解每年都不相同,每年都是新內容,這就需要老師們不斷地去學習與研究,否則在課堂上就不能把疑難問題講明白,老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做題也是一種學習。

他們把教學工作做完後,每天還要擠出時間來讀書,寫論文,有時還要為評優質課做準備,這也是他們必須做的,因為這直接與他們的切身利益有關係,職稱是與工資掛鉤的,追求個人利益也是合法與正當的。而這些工作是輔導機構的教師不需要做的。

最後,談談俞敏洪所得出的結論:“他們遠遠沒有能力把當代學生教好了”

每年小學教師培養了大批的優秀的小學生升入初中;初中教師培養了大批成績出色的初中生;高中教師為國家輸送了大批的一本、二本和高職學生。2019年,我國招收本專科學生790萬人,在這些學生中真正有條件在新東方上過輔導機構的高中生一定有,但所佔的比例能佔到1%嗎?即便佔1%的學生在新東方參加過培訓,那99%的高中生難道不是高中老師們所教出來的嗎?另外,初中和小學也是如此,因此,“他們遠遠沒有能力把當代學生教好了”這個結論是完全錯誤的,是一種經不住實踐檢驗的謬論!

多數教師還是有求知慾的,但他們的學習應該是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前提下,俞敏洪的呼籲是積極的,但事實上,真正擠出時間來讀雜書的不太多,但他們利用業餘時間進行的碎片化的,在手機上的閱讀量一點也不少。

我不希望大家攻擊俞敏洪,因為他是一個愛國,愛民關心這個社會發展的民營企業家,我們不能因為他的一次言論錯誤而完全去否定他,他的動機和出發點是好的,是對社會和老師們都有益的,另外,他所說的情況,或許是根據他對社會的觀察所得出的結論和預測。

不管怎樣,有一點我們應該達成共識:教師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先把本專業學好,學精,然後再向其他方面擴展,學習不一定讀幾本書,碎片性的,有選擇的閱讀也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

因此,我們對俞敏洪言論的積極意義更應該尊重!至於不足,我們要包容,我們只有包容別人的缺點,才能促進積極言論的自由,否則,這個社會就沒有人敢“發哨”,沒有人敢提醒大家了……

當然,我也奉勸大家,在我們根據現象得出結論時,要慎重考慮,是不是客觀的,是不是全面的。切記結論走極端!

不倒翁,2020,3,3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