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在《論語:顏淵》中,有一段對話。

棘子成曰:“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

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 駟不及舌。文猶質也,質猶文也。虎豹之鞟猶犬羊之鞟。”

質就是一個人的品質,例如誠實、孝順、勤勞等品質;文就是一個人的舉止談吐、處事方式等。

這裡,衛國的大夫棘子成問子貢:君子只要內在品質賢良就可以了,為什麼還要用外在的禮儀和形式去裝飾呢?

子貢是孔子的高徒,他幾句話就說服了棘子成。

他說:可惜啊!先生您竟這樣來解說君子。即使有四匹馬拉的馬車,也不能把你口中的失言追回來。

內在的品質和外在禮儀行式同等重要,如果去掉毛色花紋,虎豹的革和犬羊的革就沒有什麼區別了。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對於這個問題,孔子也有過類似的解釋: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意思是,一個人性格太率性了,給人的感覺就是粗俗。一個人行為舉止表現出來的客氣過了頭,就會讓人不舒服,甚至會覺得這個人不實在。

只有他身上的文與質均衡發展,相得益彰,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君子。

一個人外在的禮儀規範與內在的品質,二者缺一不可。

而我們認識一個人,也往往從他言行舉止的點滴細節中,去推斷他的內在品質和為人作風等。所以,一個人外在的行為舉止就顯得尤為重要。

美國的職場文化中特別強調自己的職業裝束,得體的衣著也是對人的一種尊重,甚至會感召來好的命運。就連電影中也折射出這一文化特點。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當幸福來敲門》中的男主角,每天都會把唯一的襯衫洗乾淨熨平,梳整齊頭髮,精神抖擻地去上班。

正是他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給上司留下了好印象,最後,他從一名普通的業務員變成了知名金融家。

其實這就是中華文化裡所強調的精氣神。一個人的精氣神由內在的精神氣質與外在的儀態舉止所構成。

沒有內在的誠敬,就沒有外在儀態舉止的莊重大方;沒有外在得體的儀態舉止,自然也會削弱內在的精氣神。

你能想象一群穿著睡衣睡褲,穿著拖鞋的人,去參加升旗儀式嗎?那是一種什麼樣的畫面,可想而知。

宋朝著名的教育家胡安定,認為培養人才,必須從一舉一動開始。他對學生言行舉止要求十分嚴格,又注重言傳身教。

他規定了師生之間的禮節,自己常常“以身先之”,盛夏之季,他也整天身著公服端坐堂上,決不稍懈。

有一次,學生徐積初次拜訪老師,頭稍稍有些偏了,胡安定就直呼“頭容直”。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這個看來稀鬆平常、帶些懶散懈怠的站姿,卻讓徐積猛然自省。“不特頭容要直,心亦要直,自此便無有邪心。”

胡安定的學生“皆循循雅飭”,“衣冠容止,往往相類”,走到市井人群中,外人一看就知道是他的學生。

可見,外在的儀態舉止對內在的修養具有提醒與警示的作用,我們要想不斷提升自己的智慧覺悟、道德修養,也要從外在行為舉止等細微之處著手。

我們藉由外在的行為舉止來修煉內心,同時通過調伏內在的煩惱邪念等,讓內心更加調柔,舉手投足之間也會讓人舒服歡喜。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這是我們一生的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