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2020年的高考和中考失利,你會把問題怪在“疫情”嗎?

19屆高三畢業生 目前就讀於某一本院校

還記得高考成績出來的那天凌晨,一個人在樓下坐著,吃著泡麵,默默刷新著教務系統界面,即便早已知道了成績,但還是想要自己親自去驗證一下。

在正式得知成績後,腦子產生了可能大多高三考生都會有的想法,如果我再來一年會怎麼樣?

我可能會成績突飛猛進式的暴漲?一下從211跨越到頂尖985?甚至進入那兒時聽到的第一個大學的名字清華?當我把一切不符實際的想法在腦子中暢想一遍過後,大腦給了我答案:算了吧,你差的不僅僅是那一年。

從小成績徘徊在班級中旬的我十分平庸,綜合成績歷史巔峰班級第九(還是在高密度考試下偶爾一次達到的,可能碰到做過的題太多了吧。高中之前的生活學習習慣都挺差的,家人對我的管教方法屬於放養式,是那種只要不走歪路,大方向沒有錯就基本不怎麼管,學習方面更加沒有,但現在覺得還挺好,獨立自主判斷力倒是增強了不少。

對於學東西,在大學之前,我總是秉承著只要多花點時間就一定能學會的(就是懶的動腦子),一味地去花時間用極其低效的方法學習,也就是所謂的假努力。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逍遙遊》游到了高考第一場語文進場前還在背都沒背完,也是完全了印證了我高一班主任開的玩笑,成為了那個遊了三年的炮灰。

好在所在的高中屬於那種向衡水嚴重學習的學校,我們是第一屆試驗品,在高三創下了自建校以來考試最多的一屆,一年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考試,綜合測試近一百多場。我無法評價這種制度是否真的有用,但它確實把我這個一直處於假學習狀態中的我強迫地去接納更多的知識,把我硬生生推上了所謂的一本線。

我自認為我是一個自律性很差的人(這點在進入大學後有所改善)是那種沒有老師監督就想偷偷跑神,就算有老師監督也會偷偷跑神的人。我想如果在2019年的暑假我下了復讀的決定,對於我這種人,可能真的會淪落為炮灰中的渣子。而那些從小便有著高度自律的人無疑將會在百萬大軍中脫穎而出。

如果我在2020年高考中失利了,我不會怪疫情。我會反思十八載光陰歲月我究竟得到了哪些能力,而我又失去了哪些我本應擁有的能力。我會後悔在每次打開習題冊準備學習時手不小心滑到了突然亮起的屏幕,我會後悔在可以自己完成一道題時偷偷翻了一眼答案,我會後悔在那個陽光斜照進物理課堂時偷偷打了個盹......

如果高考真的失利了,不要在未來拿著“那一年我高考正好趕上疫情才讓我落榜的”的謊話去裝飾自己,真正的問題還是你自己。

借用巴菲特的一句話:只有當大潮退去的時候,你才能知道誰在“裸泳”。可能這次疫情對一部分人是滅頂之災,但同時對於另一部分就是天賜良機。

而你又屬於那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