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私奔”到“高額彩禮”,通過結婚這點兒事,淺析人生觀的改變

“結婚就其實質而言,既有避風港的一面,同時,它又是一個自我磨鍊的沙場。”——國分康孝

結婚是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事情。但具體到某個人身上,結婚又是一生中所邁出的極其重要的一步。

  • 說到結婚這事兒,無法繞開的就是愛情和家庭。常聽人說,愛情是兩個人的事,婚姻是兩個家庭的事。想一想,這話挺有道理,當然也挺現實。
  • 在傳統的婚姻觀念中,有一條非常重要,那就是“門當戶對”。其意思是說,男女雙方是否適合在一起取決於家庭的社會地位和經濟狀況是否相當。至於情感方面並不是主要考量指標。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婚戀觀念的改變,情感因素在婚姻中的作用日益突現,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從“私奔”到“高額彩禮”,通過結婚這點兒事,淺析人生觀的改變

結婚這點事

在新舊觀念的碰撞中,從起初的“私奔”到如今的“高額彩禮”等現象接替出現,這既反映了人們婚戀觀念的逐漸現實化,也反映出人們的人生觀正在悄然發生著改變。

下面就結合這兩種社會現象,從人生目的、人生態度、人生價值三個方面做一些淺顯分析。

人生目的,就是終生一切行為活動的終極目的。通俗來說,就是自己努力奮鬥一輩子,最終要追求的目標是什麼。當然,因為受外部環境的影響,目標也會不斷髮生變化。

車爾尼雪夫斯基說:“沒有目標,哪來的勁頭?”

人活著就應該有目標,長遠的也好,短暫的也罷,終歸要有個奔頭。否則,活著的方向在哪兒?動力又在哪兒呢?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人們的目標是要科學家、教師、知識分子或者是工人;九十年代的時候,要做百萬富翁、創業者;進入新世紀後,要做IT精英、營銷師、大老闆等等。

而在情感上,有關結婚方面的問題也隨之有了不少變化。從“四大件”到“三金”,再到“萬紫千紅”,人們對於物質的要求在連續加碼。

“私奔”現象古今有之,但在改革開放之後尤為明顯,原因在於隨著思想觀念的改變,青年男女對於婚姻有新的追求。他們的目標是要打破門第、階層等束縛來獲取更加純粹的愛情。

我有一個忘年交的朋友,名叫小福。他學習成績不太好,當時家裡經濟條件也比較差,所以早早下了學。但他頭腦很靈活,藉著改革的春風,自己開辦一家縫紉店,專門為別人做衣服。

小慧是店裡的一名縫紉工,年齡與小福相仿,平日裡不多言不多語,挺文靜的一個女孩子。小福從第一次見到小慧,就動了心,覺得這姑娘就是自己要找的人。

於是,他展開了攻勢,加上小慧對他本就不討厭,一來二去,兩人真就好上了。這種自由戀愛,在城裡也許不算什麼,但在農村裡多少有些新鮮。

不久,他倆談戀愛的事被小慧家裡知道了。小慧的媽媽堅決不同意。原因是小慧父親是鐵路工人,吃公家飯的,家裡環境很好。

這事讓小福難受了,不知該如何處理啦!有人私下裡出主意,讓他上門去求小慧媽媽,再不行就按老禮長跪不起,用恆心打動她。結果,還是沒是沒成功,直接被人家哄了出來。

無計可施的關頭,小福聽說鄰村有一個跟他情況出不多的小夥子領著女孩兒私奔了。他心想,人家可以,為啥自己不試試呢。就這樣,跟小慧一商量,他們倆也跑了。

最後,小福和小慧走到了一起,過得還不錯。老人們也慢慢接受了他們,以前的事都過去了。

人去做一件事情必須先確定好目標,無論是工作的,學習的,以及感情的。有了目標,才能有努力的方向,才不會迷茫。

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這話聽起來是有點武斷和誇張,但從積極的方面來講,卻反映出目標的重要性。

人生會有許多目標,結婚對象始終是其中最重要,也是最難確定的一個。俗話說,“成家立業”。先成家後立業,雖然不是絕對的,但對於大多數人還是適用的。

婚姻的追求與事業的追求從道理上是相通的。美滿的婚姻對事業的發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私奔”作為婚戀過程中一種較為極端的做法,雖然不值得提倡,但其對人生目的敢於追求的精神還是可以肯定的。

從“私奔”到“高額彩禮”,通過結婚這點兒事,淺析人生觀的改變

浪漫的私奔

人生態度,是人們經過生活實踐形成的對於人生問題的某些看法和心裡意向。態度作為心理活動主要體現在人們的精神層面上。

情感是人生態度的表現形式之一,帶有很強的主觀性。從認知了解到情感產生,再到行為傾向,這是我們對一個人或者事物做出何種反應的準備過程。

結婚是一種行為,也是對待愛情的一種態度。

“只為金錢而結婚的人其惡無比;只為戀愛而結婚的人其愚無比。”——約翰生

從某種意義上講,人們對愛情和婚姻的理解和認識取決於自身的人生態度。

人做事情,或出於利益,或出於性情。

如果說“私奔”是愛情執著的真性情,那麼“高額彩禮”就是利益至上的真現實

一個表姐的女兒去年結婚了。兩個孩子是通過別人介紹認識的。小夥子在外地一家企業上班,算是打工吧。表姐家的女兒因為沒有什麼學歷,也只是在一個公司裡做前臺門迎。

從表面上看,兩個人的各方面條件還算比較適合,沒有太大差距,互相之間說不上特別喜歡但也都不反感。就這樣,稀裡糊塗,交往了一年多,兩邊便開始商量讓他們結婚的事。

一天早起,表姐夫打來電話,說他女兒那天登記,要我過去一趟。這事不能推辭,我就換了身衣服急急忙忙過去了。

到表姐家剛坐下,那小夥子和介紹人也來了。雙方寒暄兩句,介紹人就從包裡向外掏錢,邊掏還邊開玩笑說,趕緊數一數,看看有沒有假幣。

我沒見過這場面,覺得有些尷尬,就想回避一下。可表姐和介紹人一塊兒攔著我,非讓給他們做個見證人。沒辦法,我只好坐回位子上,將那一沓沓票子數了一遍。八萬!隨後,那介紹人又從包裡拿出一把散的。八千!

八萬八!聽起來挺吉利。我整理好交給了表姐。這會兒我才明白,表姐夫急著喊我過來,原來是有目的呀!

接下來,兩個孩子去民政局領證。然後,一家親朋又去參觀了男方準備的的兩室一廳的婚房。最後,兩家人坐在一起吃了一頓飯。這算是訂婚了,但法律手續已經完成,只差一個儀式啦。

我不知道這算不算高額彩禮,但感覺連現金帶房子,如果是一個農村普通家庭的話,應該不是小數目了吧?

在社會變革的大環境下,由於精神信念的缺失,物質的過分誘惑,使得人們對外界的認識和理解發生了偏離,從而改變了人們自身的意願和行為傾向。

人生態度的改變,物質需求越來越突出,愛情也被數字化、具體化。在結婚的過程中,物質與金錢逐漸成為了主角,而把原本的主角——愛情,擠到了角落裡。

我不否認婚姻需要一定的經濟做基礎,甚至認為物質對於婚姻來說很重要,但將愛情邊緣化,兩眼只放在物質上的婚姻,我覺得並不被看好,而且略顯草率和荒唐。

“金錢是能讓我們去除了天堂以外的任何地方的一份護照;同時,它也能向我們提供除了幸福以外的任何東西。”——查爾斯.蘭姆。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正是過多這樣似是而非的論斷,讓許多人在如何對待名利的人生態度方面偏離了陽光大道。

從“私奔”到“高額彩禮”,通過結婚這點兒事,淺析人生觀的改變

嫁給愛情

人生價值,在一定意義上,就是人生的意義,可以從個人與社會兩個方面進行評價。

一個人可以通過自己對個人、家庭以及社會做出了多大的貢獻來評判自己的人生價值。

人生價值又可以分為精神和物質兩個方面。有的人為社會創造了物質財富,而有的人為社會貢獻了精神食糧。還有的人在這兩方面都有建樹。

“我評定一個人的真正的價值只有一個標準。即:看他在多大程度上擺脫了“自我”;他擺脫“自我”,又是為了什麼?”——愛因斯坦。

一個精神空虛,眼睛裡只有個人利益的人,不會有明確的人生目標,也不會想著為社會做什麼貢獻。他做事的目的,就是為自己積累更多的財富,賺更多的錢。

老申因為家境不好,沒上過幾天學,早早進入了社會。開始在工地給別人做小工,很辛苦。時間久了,也學到了一些建築方面的知識。

那些年有資質的施工地比較少,想蓋個像樣的房子,特別是樓房比較麻煩。一個偶然的機會,有人託他找建築隊蓋個小樓。他爽快的答應並順利地辦成了。為了表示感謝,人家給了他一筆好處費。

通過這件事,他感覺建築行業有發展,所以自己也拉起一個小隊伍,還扒關係、找門子地辦了入行手續。幾年下來,他還真混出點兒名堂。

手裡有錢了,氣兒就粗了。買房、買車、換老婆,他一樣沒落下。但對手下的工人,這傢伙黑的很,工資從來沒有正常發過,因為這還上過失信黑名單。

有一年,他從一個親戚手裡挖了一個大活兒,可當時手裡沒有那麼多運轉資金,就抵押房子,貸了款。沒想到錢剛到手,就被小媳婦兒卷跑了。他上百人的建築隊就這麼垮了。

對於這樣的人他有沒有價值呢?應該說是有的,至少他解決了一些就業問題。只是在他身上看到更多的是負面的東西。

一心只想著自己,不管他人死活的人,生意做的再大,賺的錢再多,對社會而言也不一定是件好事。

“人生的路上,有潔白芬芳的花,也有尖利的刺,但是自愛愛人的人會忘記了有刺,只想著有花。”——矛盾

生活是一門藝術,有許多用東西需要我們去學習,去認識。有付出才能有收穫,有舍才能有得。金錢可讓你享受藝術,卻很難得到藝術的精髓。

只有懂得生活的藝術,懂得愛別人,不為自己,而為別人活著的人,才能成為偉大的人,成為有價值的人。

從“私奔”到“高額彩禮”,通過結婚這點兒事,淺析人生觀的改變

讀懂人生

總結:

人們對戀愛、結婚的不同認識和理解,往往也體現出各自不一樣的人生觀。

“真正的幸福只有當你真實地認識到人生的價值時,才能體會到。”——穆尼爾.納素夫

人之所以要結婚,就是為了幸福和快樂。而幸福與快樂不在於你擁有多少財富,你住多麼大的房子,你開的多麼豪華的汽車。

卻在於你的一日三餐是否能吃的甜蜜,房子裡有沒有笑聲,車子裡坐的人是誰?

更在於你是否幫助了別人,是否愛著他們,是否給他們帶去了歡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