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巧用“隔山打牛掌”,智斗探花郎

唐伯虎巧用“隔山打牛掌”,智斗探花郎

唐伯虎,(1470-1524),明朝人,因生於寅年寅月寅时,便取名“寅”,因为寅在十二生肖中为虎,又取字伯虎,号桃花庵主,江苏苏州人。唐伯虎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自署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自古才子多风流,亦难为五斗米折腰,唐伯虎也不例外。

唐伯虎巧用“隔山打牛掌”,智斗探花郎

有一次,蔑视权贵的唐伯虎被栽赃抹黑,捉到县衙。那县令是探花出身,为官比较清正,也很有才华,他素闻唐伯虎大名,很想试试唐伯虎的才学。因而,他不在大堂审问,却把唐伯虎带到后花园。当他看到唐伯虎不仅没有丝毫祈求之态,反而显现出一副气宇轩昂、傲然难犯的神情时,便在称奇、起敬的同时,产生惺惺相惜的心理。于是,他说:“唐才子,久闻你学富五车,才思机敏过人,本县令今天倒要领教领教。倘若你能在五步之内吟诗答问,我便不追究你有什么罪过,放你回去。”唐伯虎听后,请他出题。县令引唐伯虎步入花径,让唐伯虎当下以此景吟诗一首。。唐伯虎观察一番,见几朵花旁有一只蝴蝶被蜘蛛网粘住,那蝴蝶虽奋力挣扎,但终不能逃脱。三步过后,便吟出了一首《网中蝶》——“从来生性好风狂, 走遍天涯游遍乡。 不幸难遇罗网内, 脱身还得探花郎”。唐伯虎吟完,那县令赞不绝口,感到钦佩,心悦诚服地把唐伯虎放了。

唐伯虎巧用“隔山打牛掌”,智斗探花郎

此诗妙在双关修辞运用得恰到好处。双关也叫“多义关联”;就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利用词语的同音或多义,故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表面言的是“此”,而实际指的却是“彼”,说通俗点就是隔山打牛。诗以“网中蝶”为吟咏对象,描述其风狂放荡的性情。蝴蝶游遍天涯海角,喜沾奇花、寻异蕊,不幸的是被蜘蛛网住,已经身陷“囹圄”;欲想脱离罗网,须得游园“探花”之人解救才行。这是客观情况,堪为写实。

唐伯虎巧用“隔山打牛掌”,智斗探花郎

此诗妙在语意双关,既是写实,更有虚指。唐伯虎此时此境,与“网中蝶”何异?其生性洒脱,不为世俗羁绊,如今身陷“牢笼”、为人所困,解脱与否,全赖身为“探花”的县令。这是何等相似啊!此诗巧于实虚并举,妙在意趣横生。特别是“不幸难遇罗网内,脱身还得探花郎”一联,语意双关,弦外之音尤妙。它巧借诉说网中蝶的境遇,表达唐伯虎的意愿。探花出身的县令自然是目明可见、耳聪能详,心领神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