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国女子的开挂人生

从民国开始,中国女性逐渐获得平等自由,在民国的历史舞台上,名媛佳人,争奇斗妍;才女巾帼,傲雪凌霜。其中,吕碧城是一朵耀眼的奇葩。

后人将她和萧红、张爱玲、石评梅誉为民国“四大才女”。

但一个“才”字怎对得起这样一位奇女子。

她是那个时代的斜杠女性,她是著名词人/女权运动先驱/教育家/达官显贵/资本家/旅行家/动物保护先驱/佛门居士…

她留下的和有关她的文献众多,本文不赘述她的生平和成就,只撷取点滴事迹,感触她除了才情之外的勇、毅、傲、慈。

一个民国女子的开挂人生

吕碧城(1883~1943),安徽旌德人。

出生时,父亲是清朝山西学政,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厅长,吕碧城从小饱读诗书,聪颖早慧,心有奇志,12岁就写下让人男人惊讶的词:

“绿蚁浮春,玉龙回雪,谁识隐娘微旨?夜雨谈兵,春风说剑,冲天美人虹起。把无限时恨,都消樽里。君未知?是天生粉荆脂聂,试凌波微步寒生易水。浸把木兰花,谈认作等闲红紫。辽海功名,恨不到青闺儿女,剩一腔豪兴,写入丹青闲寄。”

词中典故,无一不是勇者,可见其少有勇气。

父亲在她13岁那年去世,留下母亲和三个姐妹,因为没有男嗣,宗族抢夺家产,婚约被强行辞退,只好投靠在塘沽做官的舅舅,过寄人篱下的生活。

1903年,她想到天津探访女学,被舅舅斥骂了一顿,第二天,她愤然离家奔津,“不惟无旅费,即行李亦无之。年幼气盛,铤而走险”。

贵人自有天助。从此她开挂了自己的人生,在《大公报》成为中国第一位女编辑;成为倡导妇女解放、男女平权的女权活动家,发表一系列的女权思想文章;成为中国第一所公办女校的校长……

秋瑾东渡日本之前,曾慕名拜访比她小7岁的吕碧城,秋瑾之前也用“碧城”这个名号,自然想见一见这位和自己同名的津门才女。

两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秋瑾“慨然”不再用“碧城”。

1907年,秋瑾被害,吕碧城写《革命女侠秋瑾传》,发表在美国的报纸上。另有一说,秋瑾遇害后,无人敢去收殓,是吕碧城与人冒险收殓埋葬,但此说无考。

由于她与秋瑾的书信往来以及之后的举动,如不是有人相助相救,她也难逃厄运。

其勇可鉴。

一个民国女子的开挂人生

她的诗词中经常出现“辽海”、“辽东”。

可以看出,在她幼年,甲午战争及其之后日本多次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是她心里的痛。这或许与她做官父亲早年的影响有关,所以她一生都仇视日本,与日本绝缘。

她周游世界,唯独没有游日本。

晚年,她对朋友说过一段话:“这些年浪迹天涯,朋友遍及各国,唯独东邻日本没有一个朋友。”

“不友其仇”是她的原则。

在漫长的一生中能坚持这一原则可谓“毅”吧。

当袁世凯复帝野心暴露之后,她毅然辞去了总统府机要秘书及参政等职务,带着母亲移居上海经商,短时间内便聚集了巨额财富,过上了衣食无忧甚至有些奢华的生活。

她一身笔耕不缀,留下众多的诗词和政论、游记文章,她刻苦学习,通晓英,法,德语言,晚年还钻研解释佛经。

其毅可见。

一个民国女子的开挂人生

她的才情和成就,成为民国的一道风景,是名副其实的民国“网红”,一时间“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

但就是这样一位炙手可热的当红佳人,却终身未嫁,成为民国最有名的“剩女”。

究其原因,还是她内心的那份孤傲。

常年与达官贵人,才子富贾打交道,身边不乏追求者。她是南社成员,被推崇为“李清照之后第一女词人”,风流倜傥的袁家二公子袁克文也有意于她。

但她说“袁属公子哥,只许在欢场中偎红依翠耳。”

这是有绝对自信的自傲。

吕碧城还说“生平可称许之男子不多,梁任公(启超)早有妻室,汪季新(精卫)年岁较轻,汪荣宝尚不错,亦已有偶。张啬公(謇)曾为诸贞壮作伐,贞壮诗固佳,耐年届不惑须发皆白何!”

感情的火花肯定有,但始终没有产生纠葛,闹出什么绯闻,对于一些流言蜚语,她傲然冷视。

她的尊师严复评价过她:“心高气傲,举所见男女无一当其意者。”

其傲可佩。

一个民国女子的开挂人生

如此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因年少时曾诵读佛经,早有一颗慈善向佛之心。

1928年,吕碧城断荤,成了一名彻底的素食主义者。并利用手中之笔,倡导素食。

之后,吕碧城投身戒杀护生活动,为创立中国保护动物会奔走呼号。激发国人保护动物的意识。

1929年5月,她作为唯一中国人应邀出席维也纳国际保护动物大会,登台发表了题为《废屠》的演说。发出了“要想避免人类流血,便须从餐桌上做起”的惊世之语。

1930年,吕碧城在瑞士正式皈依三宝,从此她一心钻研佛教经典,埋头翻译解释佛经。

《观无量寿经》是佛教净土宗的三经之一,吕碧城以唯识宗的学理解释此经。

1939年,二战爆发,吕碧城回到香港,闭门念佛。

1943年1月24日,吕碧城在香港病逝。

临终前她将全部财产布施于佛寺,死后人们依照遗嘱将其遗体火化,骨灰和面为丸,投人海中,供鱼吞食。

其慈可敬。

一个民国女子的开挂人生

吕碧城用她的一生向世人证明,女人在任何领域都能和男人一样做得好,任何禁锢女性的观念和制度,都必须破除。

也用她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人生自由。

她是女版李叔同,见识过人间繁华,跋涉过人世峰壑,然后悠然转身,步入佛门......

不负此生,不冀来世。

“我到人间只此回”

一个民国女子的开挂人生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