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頂流之爭神仙打架,19世紀的頂級流量可是板上釘釘非他莫屬

現在的飯圈太瘋狂?

這種的狂熱粉絲現象是近幾年才產生的嗎?

大錯特錯!

接下來要介紹的這位

他不僅是這一現象的開創者

而且他創下的巔峰記錄至今無人能超越!

他就是19世紀的頂級流量——鋼琴之王Franz Liszt!

現在頂流之爭神仙打架,19世紀的頂級流量可是板上釘釘非他莫屬

大家都知道,李斯特九歲時師從車爾尼學習鋼琴,在這之後,通過李斯特的刻苦練習和鑽研,再加上自己的神童屬性和名師加持,一年後的首演震驚了整個維也納,隨後在歐洲開啟了他的成名之路。

李斯特當時有多火?

《牛津英語詞典》名人一詞——celebrity,首次以我們今天的方式使用就是在1830年李斯特成名之時。在八年的時間裡,李斯特開辦了1000場獨奏音樂會,粉絲遍佈整個歐洲,連政府官員都對他大獻殷勤。

當時的流行媒體對李斯特的音樂會做了大量的報道,然後用更大的篇幅來報道其粉絲的狂熱行為。有一個專有名詞就是“李斯特狂熱”,並被後世傳媒類學者當做粉絲行為的典型。

“李斯特狂熱”這一術語由19世紀的德國詩人海因裡希·海涅(Heinrich Heine)首次提出,他和李斯特出生在同一時代。但這一行為——或者類似的行為——在21世紀的今天,並不是完全不合時宜。

現在頂流之爭神仙打架,19世紀的頂級流量可是板上釘釘非他莫屬

露絲·德拉(Ruth Deller)是謝菲爾德哈勒姆大學媒體與交流學院的一名主講老師,也是研究粉絲行為的專家,她指出:“我們會發現,如今粉絲們的追星行為和當時李斯特的粉絲如出一轍。那時候關於粉絲情感和身體反應的報道——尖叫、歡呼、暈倒,還有粉絲們一直跟隨著李斯特去不同地方演出的行為,如今看來都相當典型。” 德拉認為,“尖叫、暈倒的女粉絲”這一刻板印象可能就源自當時媒體對李斯特演出鋪天蓋地的報道。

李斯特為什麼這麼火?

1、他的顏值能打

現在頂流之爭神仙打架,19世紀的頂級流量可是板上釘釘非他莫屬

李斯特的顏值非常高,標誌性的齊肩長髮彈琴時有一種獨特的氣質。甩著齊肩長髮,搖曳著身軀,再配合他極度誇張的手指技巧,讓觀眾如痴如醉。

不少觀眾都在他的獨奏會現場失去理智,一個目擊者回憶說,再一次演出現場,一個女粉絲撿起來李斯特扔在地上的半根香菸,儘管不斷乾嘔,她還是假裝陶醉地吸著那半根香菸;男爵夫人和伯爵夫人們互相拉扯對方的頭髮,爭相搶奪李斯特用過的水杯或手帕。

2、他的業務能力強

李斯特極具音樂想象力和創造力,創作的作品極其炫技。

相信大家都聽過李斯特超技練習曲的美名,學過鋼琴的人都知道這十二首練習曲的統治力有多可怕。但其實當初李斯特創作的還不是現在的這個版本。

《高級音樂會》是超技練習曲的前身,當時因為難度實在太大而無人問津,最後李斯特把每首曲子都進行了修改,才有了現在的十二首超技練習曲,我們來感受一下改簡單了之後的難度:


現在頂流之爭神仙打架,19世紀的頂級流量可是板上釘釘非他莫屬

現在頂流之爭神仙打架,19世紀的頂級流量可是板上釘釘非他莫屬

再次感謝不殺之恩。

3、提攜後輩,有頂流風範

李斯特特別熱衷於發現人才,他偶然結識了從波蘭逃到巴黎默默無聞的肖邦,對肖邦的才華大為讚賞,他覺得肖邦的才華不應該被埋沒,於是想幫他贏得觀眾。

現在頂流之爭神仙打架,19世紀的頂級流量可是板上釘釘非他莫屬

一天,巴黎街頭的廣告登出了鋼琴大師李斯特舉行個人演奏會的消息,劇場門口人頭攢動,門票一售而空,紫紅色的帷幕徐徐拉開,燈光下,風度瀟灑的李斯特身著燕尾服朝觀眾致意,臺下掌聲雷動。李斯特朝觀眾行禮後,便轉身坐在鋼琴前,擺好演奏姿勢。燈熄了,劇場內一片寂靜,人們屏息靜氣地閉上眼睛,準備享受美好的音樂聲。

琴聲響起,咚咚的琴聲時而如高山流水,時而如夜鶯啼鳴,時而如泣如訴,時而如歌如舞。琴聲激昂時,劇場內便響起掌聲;琴聲悲切時,劇場內又響起抽泣聲,觀眾完全被那美妙的音樂征服了,演奏結束,人們跳起來,興奮地高喊:李斯特!李斯特!

可燈一亮,大家傻了,觀眾看到坐在舞臺上的根本不是李斯特,而是一位眼中閃著淚花的陌生年輕人,他就是肖邦,人們大為驚愕。

當觀眾明白剛才的演奏竟然出自眼前這位年輕人之手後,劇場內掌聲四起,鮮花一束束地朝臺上飛去。

於是,一位偉大的鋼琴演奏家橫空出世。

現在頂流之爭神仙打架,19世紀的頂級流量可是板上釘釘非他莫屬

很多人談到李斯特第一時間都會想到炫技,李斯特的悲劇在於他的創作未能在觀眾和報紙上引起應有的反響,反而是他的炫技型作品和改編曲更為出名。李斯特也曾沉浸在觀眾的讚賞和掌聲中,所以像類似《匈牙利狂想曲第二號》這類曲子不乏有一些討好觀眾的片段。

但真正被歷史銘記的,還是他對鋼琴演奏的創新、交響詩的創新、和晚期在創作技法上的創新。正是有了這些創新,在無形中對印象主義和序列主義的音樂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但是在晚年,李斯特的創作慢慢不被人們所欣賞,他開始要求減少對他作品的演出,卻從不放棄音樂創作,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民族藝術和鋼琴教育上。

其實李斯特是真正意義上的超級明星,在沒有大眾傳播媒體的時代,作為一名古典藝術家留住觀眾的芳心,從早期的家喻戶曉到中期發掘了很多青年才俊,再到晚期退居二線建立李斯特音樂學院培養後生,李斯特對於古典音樂界的貢獻無法估量。

最後感謝李斯特為我們帶來豐富多彩的音樂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