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基础心理学之三——错觉,就像掉进了上当的沼泽

用心理学的视角,解读日常生活中的小烦恼。

走在学习心理学的路上,期待与你同行,共同成长。


上次介绍了学习心理咨询师之基础心理学知识部分“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这次介绍学习“第三节感觉、知觉”的体会。第三节主要是围绕感觉介绍了感受性与感受阈限、各种感觉和感觉现象,以及知觉的种类。


每天学点基础心理学之三——错觉,就像掉进了上当的沼泽

一、感觉


感觉的概念并不复杂,主要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感受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感受性)与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感觉阈限)成反比。根据韦伯定律,在中等强度范围内,视觉的感受能力最高,其次依次为动觉(提重物)、痛觉(皮肤上的灼热)、听觉、压觉(皮肤受压)、嗅觉、味觉。


各种感觉

  • 视觉

视觉能够对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产生反应。视觉神经细胞可分为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的锥体细胞(明视觉)和能分辨物体的明暗和轮廓的杆体细胞(暗视觉)。

色调取决于光的波长,明度取决于光波的物理强度,饱和度取决于彩色中灰色所占的比例。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效果是不一样的。色光混合是相加的混合,混合出的色光更亮了。颜料混合是相减的混合,混合的结果是各混合色都不吸收的颜色。

色觉异常可以分为色弱、部分色盲(红绿色盲、黄蓝色盲)、全色盲,程度依次增强。色觉异常的人通过明度的差别,也能分辨出颜色。绝大多数色觉异常是遗传原因造成的。色盲中,男性多于女性。男性是外祖父通过母亲传给自己的。

  • 听觉

人耳能接收16~20000Hz的空气振动,对1000~4000Hz的振动最敏感。通常,在20岁之前,听觉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在60岁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老年人的听觉感受性降低的特点是对高频不敏感。

声音的音调是由声波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是由声波的振幅决定的,音色是由声波的波形决定的。

  • 其它感觉

嗅觉是最古老的感觉,感受器在鼻腔上部黏膜上的嗅细胞。

最基本的味觉有酸(舌根的边缘)、甜(舌尖)、苦(舌根)、咸(舌中部的边缘)。味觉感受性和机体的生理状况、嗅觉有密切联系。

平衡觉(静觉)的感受器在内耳中的前庭器官。

内脏感觉(机体觉)的特点是:性质比较模糊(不知道是什么感觉)、定位不准确(不知道哪疼)、具有放射性质(疼痛传导)。

最难被适应是痛觉,但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性作用。痛觉感受性的个体差异与一个人对疼的认识、态度以及性格和意志特点有关。

感觉现象

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句话描述的就是在外界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进入电影院的放映厅,大体需要30分钟左右,才能对暗适应。这是由于视紫红质需要30分钟左右的时间合成。走出放映厅,1~2分钟就能对光适应。这是由于只需1~2分钟,视紫红质便可分解。可以通过带红色眼镜来保护视紫红质。

所谓的联觉,是指一种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比如看到太阳的照片,会感觉到热。

二、知觉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与感觉的区别是:知觉是整体的反映,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且受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

与感觉的联系是:知觉来源于感觉,两者都是对事物外部形象的反映,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很难有单独存在的感觉。

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以及理解性的特点。

知觉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以及错觉。

错觉所产生的歪曲是有条件的,只要具备了错觉产生的条件,错觉必然会产生,通过主观努力无法克服。这像不像,上一次当,之后,还会上第二次当,之后,还会上第三次当?

错觉,就像掉进了上当的沼泽,心理咨询师学习体会之“难以逃脱”。


谢谢你关注心灵生长。


独自前行,可以走得很快;

结伴而行,才能走得更远。


心灵生长的路上,有你、有我。

让我们共同成长,相互扶携。


如需本次分享的思维导图原文件和课程学习链接,请直接留言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