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本经》,悟药之所以然(一)

作者/罗岳良


医者,据症而药,此为大谬,因一症之由可有数端。鉴于此,唯握药物所治之理,再究病之所由,据此二者而药之方可少误。药物所治之理为本,所治之症为末,本为一而末则千变万化矣。又因《本经》为药之经典,故书此读书笔记。


阴损取人参,味甘而性微寒。

(为阴之化源,亦纠方药刚燥之性)


湿热取黄连,味苦而性寒。

(上中下湿热为乱之疾皆可医之)


虚者取黄芪,味甘而性微温。

(正复自可驱邪)


湿疾取白术,味甘而性温。

(湿去则土暖,土暖则运化乃行)


补土取甘草,味甘而性平。

(土盛则万物逢春)


气不通取细辛,味辛而性温。

(因于寒湿者尤切)


条胆取柴胡,味苦而性平。

(凡十一脏皆决之于胆,胆顺则脏腑自和)


邪风取防风,味甘而性温。

(风即气,气滞则不匀,不匀则生邪风,邪风杀人,此物可去之)


风萎取巴戟,味甘而性微温。

(万物皆不可无风,和风生人,此物可复之)


2020年1月12日

乙亥年腊月十八

湖南·衡阳


往期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