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池什么时候换水最好,是改底后吗?

用户7299165510938


大家好我是田花,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带大家了解一下为什么改底,因为在水产养殖中,养殖的池塘经过一段时间饲养大量投饵,剩余残饵,动物粪便沉积池底,使底质恶化,产生有害物质,抑制水产养殖动物生长发育,因此在饲养过程中注意观察底质使池塘生态平衡,水质各项指标优良,营造一个良好的水环境,促进水产养殖动物生长发育程。


首先进行观察了解分析,鱼虾蟹塘底质好坏,因塘因水而宜进行底改。底质好坏要从以下几点可以表现出来。

虾池中下层的“聚毒层”

1、增氧机开动时产生的泡沫不易散开或泡沫发黄、发黑及开动机时下风可闻到稍臭的味道;
2、池角泡沫发黄浮杂物发黑;
3、池底有气泡或气雾上升,特别在阳光照射下;
4、池底水分色;
5、虾食台网突然变脏、水草上污物较多;
6、虾在池岸边比以前多,有野小虾蟹死亡(也可能是发病的一个征兆)。

我们了解完改底那我们再来说说加水的注意事项。加井水的话要注意加水的方式注意增氧,缺氧的话容易使小虾缺氧,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是化验一下井水注意井水里的亚硝酸盐跟铁的含量是否超标。如果是加河水的话要注意喝水的上游是不是有污染企业,跟大型养殖场,看他们是不是有偷拍污水的情况,如果这样的污水加入到虾池里会使虾大面积死亡。


再来谈谈换水吧我建议虾池换水的时候不要一次性放干跟放满,还要控制水的温度。水温不要太凉,最好在中午前后放水。换水最好是换总水量的三分之一,一边放水一边加水保持总水量不要有太大变化。


最后,水位加够以后,要适当喂食,加完水等到晴天时候在改底。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帮助,我是农村田花。




锦尚田花


在小龙虾的养殖中,换水和改底对于维持池塘良好的水质,给小龙虾一个好的生长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先来看下换水和改底的作用是什么。

换水作用

换水,就是将池塘中的老水换走,而加入进来外河中的新水。

池塘中的水养殖过一段时间后,水中的溶氧含量会降低,悬浮颗烂也会增多。还会有一些有毒物质,比如氨氮、亚硝酸盐等在水质不好的时候也会含量增加。这些都是对小龙虾的生长不利的。所以,换水的主要目的就是降低池塘中有毒物质含量,增加水体溶氧,使水变得活、嫩、爽。

改底作用

虾池中会有大量的有机质积累到池塘底部,比如没有吃完的饵料 ,还有一些死亡了的藻类、浮游动物,还会有死亡了的水草,小龙虾的排泄物等。这些东西沉入到池塘底部后就会慢慢的腐烂分解。

在之些有机质分解的时候就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导致水体含氧量降低,而且如果水体本来溶氧量不足(池塘底部的溶氧量通常会较低),就会释放大量的有毒物质。有机质积累得越多,分解的时间越长,溶氧越不足,有毒物质就会越多,同时有害菌也会大大的增加。

而改底的作用主要就是通过增加使用有益菌或者药剂来促进底部有机质的分解,增加池塘底部的溶氧,同时还可培养更多的有益菌。当有益菌更多的时候就能够抑制有害菌的繁殖。

从上面我们都可以看出,不管是换水还是改底,目的都是为了改善池塘的养殖环境,增加水体溶氧,避免有毒物质的聚积。

换水的时间我们一般都是10-15天换一次,这个时间根据季节不同间隔时间长短也不一样。特别是夏季的时候要间隔短一些,基本10天就要换一次,而别的时间可以半个 月一次。改底的工作也差不多与换水的频率是一致的。

那换水在前还是改底在前呢?

在正常的生产情况下,我们使用改底的大多的一些EM菌等这些制剂,如果使用完了这些制剂再云换水,这池塘中培养起来有有益菌不就又被换掉出去了吗?所以通常都是先换水,换水之后再进行底改的。


洞庭清水塘


虾池什么时候换水最好,是改底后吗?

水产养殖过程中我们平时做的最多的事情除了投喂之外就是换水,我们换水的目的就是将池塘水体中的有害物或者过多的藻类排出池塘,通过加注新水之后来冲淡鱼池中有害物之类的浓度,从而起到维持水质稳定的作用。那么我们在养殖虾的过程中,虾池什么时候换水最好呢?是改底之后吗?


对于这一问题,踏火个人的看法是改底之后换水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改底之后相对来说水中的有害物质在开始下降,水中的益生菌和有益的藻类会开始增多,因此水质也会转好,这时再去换水的话则会打破这种平衡,反而不利于水质好转,所以个人建议改底之后如水质不是很差或是过老的话,则最好是过几天之后再换水。

在养虾的过程中换水最主要的还是看水质变化情况来换水,正常来说只有当水质过老或是水中的有害物过多时才会去换水。因此换水最好的时间点是水质刚开始变差时去换是最好的,这时换水之后水质会马上出现好转。

如果从时间上来说的话,则在换水时最好是在投喂之前换,这样可以起到刺激虾的吃食量,在水温正常的情况下则最好是在早上投喂之前换水,因为这时水质是最差的时候,水中的有害物较多,这时换水效果更好。如果是温度高的话则建议在水温低时换水,而水温低的季节里则在温度高的中午换水最好,这样更利于虾的生长。


以上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仅供参考用,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


踏火逍遥说鱼


虾池什么时候换水最好,是改底后吗?这个问题,还是需要一些专业知识的,下面聊聊。

换水看似是一个很简单,什么时候都可以操作的事情,而实际上在养殖中,还是有点学问的,需要注意方式方法。

你比如说,这个水质已经偏瘦了,你再换水,那么大量的新鲜水注入进来,虾塘水不是更瘦了,那么你肥水又得花不少时间了。

而如果是水质过肥,你加水进来,刚好就可以起一个很好的稀释作用,那么不就是刚刚好吗?

我们再说改底后换水,改底的作用就是改善池塘底部淤泥环境,如果你在改完底后,马上就换水,那么你这底不就白改了吗?所以我建议你换水,要么干脆在改底前操作,要么就在改底过后几天操作才比较好。

虾塘换水的标准,一般来说,虾塘水透明度中等偏绿或偏黄,代表肥水正常,这个时候换水是最好的,因为此时虾塘环境比较稳定,适当的换一些水,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如果水质颜色很浓很绿,那么水就比较老了,俗称老水,这个时候需要大量换水,因为老水容易引发虾塘缺氧或其它疾病。而如果水的透明度非常高了,这是瘦水水质,也是要大量换水,在换水过后要重新坑菌、培藻,水质长期偏瘦,小龙虾是很难有好的长势的。

最后,再说下换水的时间,最好是在早上4~6点或晩上5~7点进行,因为这个时候水中溶解氧相对较低,换水有利于水中溶氧的补充,减少应激约发生。


坏男人说小龙虾


水产养殖水质非常重要,那么对于什么时候换水其实并没有固定的时间与操作,要根据养殖池塘的具体情况来进行。那么对于虾池来说,改底与换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虾池换水要根据水质状况来实行

在虾类养殖过程中,我们一般都会不断强调的就是稳定,那什么才是稳定?就是各项理化指标以及藻类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因此有一些养殖户非常注重水质的调节,反而他们不会轻易的去换水,怕换水造成对虾的应激,一般都是在水蒸发后适当补充一点。


换水,目的其实也是为了维持适当的水质指标,如果池塘水质出现了问题,调控不能解决的时候可以进行换水的方式进行调节。

改底是为了有一池好水

在池塘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之后,会出现底部淤积一些残饵碎屑、粪便以及死藻等,这些有机质消耗氧气后会形成厌氧层,这时候容易滋生病原菌,对于水质以及养殖的虾类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那么我们改底是为了缓解池塘底部的污染,改底的方式有生物改底以及药物改底。

改底与换水并没有太大的联系

虽然我们说改底与换水没有大的联系,但是有时候不同养殖户采用不同的改底方式,那么换水就要注意一些问题。

比如养殖户想用微生物改底,那么使用了微生物以后最好不要着急换水,换水会排掉加入的微生物,反而导致浪费,如果你使用化学性改底剂,我也建议在改底前换水,这样可以提前排掉一些有机质进而降低对改底剂的消耗。


珠海禾虫哥


养虾换水时间需要根据水质情况来决定,没有具体时间。养殖前期少换、中后期相对多换,水色较浓、出现藻败时,需要换水,一般晚上排底水注水,白天排中上层水,晚上注水。换水时需要注意水源的盐度保持与池水大致相符,换水的总量在正常情况下单次换水量在20-30公分为宜,出现恶化时,排出一半池水再注入新水。

一般情况下,如果水质不行可以隔20天左右进行一次换水,每次的换水量为原池塘的1/5左右,高温季节的时候保持在1.3米,在雨季来临,如果是多雨的季节,可以使用一些消毒剂进行消毒,然后调节池水当中的钙离子含量。

水体保持中等的透明度,舀出来的时候比较清,但是透明度特别大的也不行,因为这样的水是死水,20天左右换一次比较好,但是如果由于岸的塌陷造成水质比较差也可以更换水源,这个主要取决于实际情况。





演员周奥运


在对虾养成中,添换水是改善水质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措 施。通过添换水,还可调节盐度,促进对虾蜕壳和生长,并能补 充一些饵料生物。在半精养虾池中,养殖初期(中国对虾在5-6月),可使用60目锥形网,逐日向池内添水,每天添加5厘米 左右,在20-30天内加满池。

以后,可视水质情况,每天或数 天换水1次;养殖中期(7-8月)是高温期,为避免底层水温 过高,应尽量增加水深,并根据水质状况,每2-3天换水10-20厘米以上,改用20目锥形网进水;养殖后期(9-10月),水 温适宜,但池底污染加重,可根据水质状况,维持或增加换水 量,改用网目为0。

5-1。0厘米的聚乙烯合股线锥形网进水。换 水时,要事先检查进水网是否破损,网框是否松动。排水闸门安 装16-18目平板网及半径为6-10米的半圆形围网,后者在排 水闸门内侧,以防排水时对虾被逼到网上。

换水时,应排出部分 陈水,再行进水,也可边排边进。水质太差的虾池,一次排水量 不能太多,以免使水太浅时,溶氧量下降,造成对虾死亡。 换水 时应注意水滬水质状况,当水源水质恶化,赤潮生物大量涌来, 要停止换水。

在目前病毒性虾病尚无有效对策的情况下,池内虾 体携带病毒(但未发作)生存的可能性较大,若换水过于频繁, 或一次添换水量过大,使环境变化对虾类的胁迫作用加强,加大 了其应激反应的频率和强度,从而减弱了对虾的免疫功能和抗病 力,极易诱发病毒病。

因此,虾农往往使换水量大大减少。有的 投苗前一次加满水,整个养成期不再换水的,称为“封闭式”养 虾。有的一次纳水后,在病毒易发期不换水,相对安全期间或换 些水,称为“半封闭”养虾。

在充气精养虾池中,换水量也较正常时大有减少,但由于充 氧的替代作用,也能维持较高的密度和产量。




琅琊微光


换水是对虾养殖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换水可以增加池水中的溶解氧,同时也能将一些有害物质带出虾池,保持池水的清新。一般说来,要想取得对虾高产,就必须有较大的日换水能力,河北省唐海县、青岛市崂山区流亭镇等许多高产单位的经验都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在某些海区的某一时期就不一定是这样,有时换水越多越多,对对虾的危害也随之增大,轻者生长变慢,重者造成发病死亡,这里就涉及到一个科学换水的问题。

  (1)要经常换水。从肥水阶段开始就要注意加水换水的工作。既便在前期,适当地进行加水或换水,对肥水繁殖单胞藻也是有利的。否则水质老化、盐度升高除对虾苗生长有影响外,也会抑制单胞藻的繁殖。养殖中后期更要注意经常换水,有条件的虾池**每天都换水,使池水始终保持较稳定的清新状态。如果平时不换水,只在大潮汛期间才进行大换水的虾池,就很容易出现因换水影响对虾生长的现象。

  (2)要加强水质检测。要经常检测海区水源水质和虾池水中的各项理化指标及生物因子状况,以便根据检测的实际状况指导换水。目前常规水质控制的理化指标是:盐度0.1-3.6%,**在l -2.8%,日变化幅度不超过0.5%; ph值 7-9;溶解氧含量4毫克/升以上;氨氮0.6毫克/升以下;底层水硫化氢含量不超过0.0l毫克/升;透明度30-60 厘米。生物指标的监测,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但可定期检查池水中浮游生物的品种与数量变化状况。硅藻、金藻、单细胞绿藻及桡足类、沙蚕等是属于有益的生物品种,而蓝藻、甲藻及原生动物大量出现则是池水不良的表现。池水中单胞藻数量也要保持适当的密度,如每毫升池水中单胞藻数量达到10万个以上时,也应引起注意。


忆乡农


大家好,我是三农领域创作者。我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我热爱农村生活,喜欢农村的寂静。我热爱农村 ,热爱生活,喜欢我们村里的花花草草,山山水水。我有着很丰富的种植和养殖经验,针对这个问题我希望把我在农村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大家,下面是我的分享。

在对虾养殖管理工作中,排污、添换水一直是常用且关键的步骤,也是有效调理水质的措施之一。尤其在养殖中后期,视水质状况适当增加换水量,不但可以增加池内的溶解氧含量,降低代谢毒物的浓度,改善池底氧化还原的状态,还可以调整池内浮游生物组成结构,促进生态平衡。 但如何才能真正合理有效发挥添换水的作用?


一、养殖过程中,必须视情况在适当的时间、合理、适度去添换水。 一般有条件的养殖场都会构建蓄水池,对引入的水先进行科学处理后再添加到养殖池。这点在目前外部养殖环境每况愈下的情况下越来越凸显出重要性。而对于没有蓄水池的养殖户,为保险起见,不应轻易添换水。若附近虾池出现病害,更要禁止进水!

二、前期池水不宜太深,主要是定期向池内添加新鲜水,并在以后随着对虾逐淅长大,才开始转为添换水,而且换水量也应合理,不宜过大。
通常,养殖中期日换水量应占池水总量的5~10%,养殖后期不大于池水总量15~20%。同时配合使用池底解毒丹、益生健、好丰水等产品调控藻类种类与数量,保持池水鲜活。

三、科学换水的时间及操作:改白天换水为夜间换水;先通过排水闸或底部快速排水后缓慢进水。

四、配合添换水,加强氧底并消除水分层的常用措施:先用爽水灵200克/亩·米+分解底改200克/亩·米干撒,隔天再用黑金神5亩/包+肥水膏5亩/桶。

以上就是关于我的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能够把我的经验说出来,我感觉到很开心,因为我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农民,我的分享我不求回报,能解决你们的问题就好。

最后祝福大家在种植或养殖的过程中能够顺顺利利,做一个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幸福的农民,同时祝大家身份健健康康,家和万事兴,好运连连,幸福美满!谢谢大家。


vlog的玖儿


换水是重要内容。

通过换水可以增加池水中的溶解氧,同时也能将一些有害物质带出虾池,保持池水的清新。一般说来,要想取得对虾高产,就必须有较大的日换水能力,河北省唐海县、青岛市崂山区流亭镇等许多高产单位的经验都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在某些海区的某一时期就不一定是这样,有时换水越多越多,对对虾的危害也随之增大,轻者生长变慢,重者造成发病死亡,这里就涉及到一个科学换水的问题。

(1)要经常换水。从肥水阶段开始就要注意加水换水的工作。既便在前期,适当地进行加水或换水,对肥水繁殖单胞藻也是有利的。否则水质老化、盐度升高除对虾苗生长有影响外,也会抑制单胞藻的繁殖。养殖中后期更要注意经常换水,有条件的虾池最好每天都换水,使池水始终保持较稳定的清新状态。如果平时不换水,只在大潮汛期间才进行大换水的虾池,就很容易出现因换水影响对虾生长的现象。

(2)要加强水质检测。要经常检测海区水源水质和虾池水中的各项理化指标及生物因子状况,以便根据检测的实际状况指导换水。目前常规水质控制的理化指标是:盐度0.1-3.6%,最好在l -2.8%,日变化幅度不超过0.5%; ph值 7-9;溶解氧含量4毫克/升以上;氨氮0.6毫克/升以下;底层水硫化氢含量不超过0.0l毫克/升;透明度30-60 厘米。生物指标的监测,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但可定期检查池水中浮游生物的品种与数量变化状况。硅藻、金藻、单细胞绿藻及桡足类、沙蚕等是属于有益的生物品种,而蓝藻、甲藻及原生动物大量出现则是池水不良的表现。池水中单胞藻数量也要保持适当的密度,如每毫升池水中单胞藻数量达到10万个以上时,也应引起注意。

(3) 加大换水量。

一是气温高、闷热无风时;或在连续晴天后突然转阴肘;或持续高温,水温不断上升,达到30℃以上肘。

二是池水过肥,池水中生物量过高,水色过浓、透明度不足30厘米时。

三是对虾活动不正常或发生虾病时。

四是池底变黑、池水恶化时

不良底质

1、酸臭、腥臭底质

形成原因:池底腐败的有机质过多,主要是由于清塘不彻底、养殖过程投饵过剩、没有采取措施定期改良底质等,另外,增氧措施不足,又没有定期抛撒增氧剂,使得有机质没有得到充分氧化分解,产生大量有毒中间产物,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甲烷等,严重时底质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出现“冒泡”现象。

2、板结底质

形成原因:多次大量使用化肥肥水、过量使用硫酸铜杀虫杀藻剂、大量使用生石灰等药物,造成底质板结,底质与水体之间气体、营养元素的交换被阻隔,水环境缓冲能力减弱,水质变化无常,水产动物容易产生应激反应。

3、“泥皮”底质

形成原因:大量老化死亡藻类和悬浮胶体沉积物沉淀于底部,在微生物作用后,会变成浮皮、并在水体表面形成大量泡沫等。

4、“丝藻”底质

形成原因:底质与水体之间营养元素的交换被阻隔,致使水体营养元素的不平衡或缺乏,出现“倒藻”、“转水”(水质一夜之间变清),水质过瘦,清澈见底,底部丝状藻、青泥苔大量繁殖。

5、“浑浊”底质

形成原因:有机质残留过多,且得不到充分氧化分解,以胶体形式释放并悬浮于水体中,造成水质“浑浊”;或养殖密度过大,水产动物在底部不断骚动,引起水质“浑浊”;或因暴雨夹带大量粘土浆,引起水质“浑浊”。“浑浊”水质,悬浮沉降到底部,必然引起底质“浑浊”;另外,“浑浊”水质会遮蔽藻类光合作用,使水体自净能力减弱,使致病微生物大量繁殖,造成病害。

超浓有机酸,缓解养殖动物中毒及应激反应,加速体内毒素排出,提高水体透明度,稳定水体pH值,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6、“偷死”底质

形成原因:由于底部长时期缺氧,致使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甲烷、有机酸等有害物质累积过多,使水产动物于底部中毒死亡,收获时发现底部大量死亡残尸。

5池塘底质改良方法

生产中多注重水体改良,有“看水养鱼”之说,而没有重视底层水是否低氧,底泥是否发臭,发黑。我们经常遇到的鱼类“浮头”或“泛池”,很多都是底质恶化的结果。如果底质好即使出现“下大雨”等异常天气,也不会造成溶氧的迅速降低或有害物质的迅速升高。我们知道溶氧低不仅造成养殖动物生存困难而且影响养殖动物摄食及消化率,还可造成水体中有害的还原性物质(氨氮、硫化物等)升高及致病细菌增多,从而影响水体的稳定及养殖动物的生长及抗病力等。因此底质修复和改良有重要意义。

1、物理方法

清塘挖淤一般在冬季或早春等生产闲季进行。大多采用先排干池水,然后用水力挖塘机组像开挖新塘一样清理淤泥。此法成本低、适应性强,但作业时需要有水源和较大的荒地或浅滩用于排放泥浆,让其沉淀。生产实践证明:鲢、鳙池底泥厚度在20cm~40cm;草、鲂、鲤鱼池底泥以10cm~15cm为宜。

因此,为保持良好水质,每隔1-2年应清除10cm~20cm呈暗黑色的底泥。池底再经过冰冻日晒(“冬干”),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消灭病原体和其他有害生物。在此期间还可进行池塘的修整加固、堵塞漏洞、维修闸门和铲除杂草等工作。

生产上有时需要在不排干池水的情况下进行清淤,目前使用的清淤机械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船式清淤机和潜水式清淤机。船式清淤机的主要工作部件均装在船上,只有吸泥头沉在水下,可在养殖期内清除池底淤泥,排吸作业连续;潜水式清淤机整个工作部件均潜入池底,在淤泥表层边行走,边进行吸泥作业。但由于整机在水下作业,对动力机的防水密封要求较高,维修技术难度大,用户自行保养、修理不便。

除了清淤外,经常搅动塘底,翻松塘底的淤泥,并使池水上下混合,也能促进池塘底部有机质的分解,并重新释放出底泥中沉积的营养盐类,恢复营养物质在池塘上下水层的均衡分布,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可以防止池底老化;通过开增氧机曝气也可改善底部环境,减缓黑化过程。

2、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最常用的就是生石灰清塘。生石灰遇水后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能,中和淤泥中的各种有机酸,改变酸性环境,从而可以起到除害杀菌、施肥、改善底质和水质的作用。使用时可干池清塘或带水清塘。带水清塘一般是在总碱度、总硬度及pH值都偏低的池塘,及时合理地施用石灰;而池水和底质中钙离子浓度较大、碱度较高,则不必施生石灰;在有机质贫乏的养殖塘不宜单施生石灰,否则会加剧有机物的分解,使有机物积存更少,池塘肥力进一步下降,恢复更为困难。

除生石灰外,还可选用化学复合型底质改良剂。如一种主要成分为过氧化钙的白色颗粒状 “底层水质改良剂”,投人水中能迅速增氧,促进硝化作用,降低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的含量,还能补充生物生长所需的钙,并使底质疏松透气,利用有机质的完全分解。目前,一种新型亚硝酸根离子去除剂——亚硝酸螯合剂(BRT)及其盐类具有降解池水中亚硝酸态氮及氨态氮,螯合池水中的有机物,消除池水及池底中所含重金属离子的污染等,可用做池塘土壤改良剂、底质改良剂及底质活化剂。

3、生物方法

利用生物来修复养殖塘底质,减少底质有机物的积累也能取得显著效果。据报道,在老化污染虾池中移植沙蚕等底栖生物,并培育成优势种群,可大量摄食虾池中的残饵、粪便以及其它生物尸体和有机碎屑,减缓了虾池底部有机物的积累。而且沙蚕营穴居生活,其刚毛的不断划动可行成了一个个小的水流循环,能增加底质中的溶解氧。

光合细菌以及复合益生菌等微生物制剂也能对池塘底质进行改良。光合细菌可以在光线微弱、有机物、硫化氢等丰富的池底繁衍,并利用这些物质建造自身,而其本身又被其他动物捕食,构成了养殖塘中物质循环和食物链的重要环节。所以光合细菌特别是在池底污染严重或因水质不良又不能换水的封闭式养殖塘,可发挥出较明显的作用。复合型微生物底质改良剂,能发挥各菌种的协同作用,将残饵、排泄物、动植物尸体等影响底质变坏的隐患及时分解消除,不仅改善了底质和水质,而且控制了病原微生物及其病害的蔓延扩散。

4、其它:

淤泥沉积速度与施肥、投饵等饲养管理措施直接相关。在生产中努力做到看水施肥,切忌过量;按照生态互补原则合理混养、密养;投饲量根据季节、气候、生长情况和水环境变化灵活掌握;在饲料中添加诱食剂、促长剂等,增强水产动物的食欲,促进饲料营养的吸收转化,降低饵料系数,从源头上解决排泄物对底质和水质的污染;防治水草(特别是丝状藻)大量生长,及时捞出过多或死亡的水草,以防腐烂变质;有条件的可朝黑化区域泼撒炼铁炉渣(一般1.5kg/m3),以延缓黑化过程,并降低危害。

另外,如果干池期较长,可考虑把水产养殖和农作物进行轮作。这样可以使淤泥更充分地干透,靠陆生作物发达的根系,使土壤充分与空气接触,有利于有机物的矿化分解,更好地改良池底,同时,还可以获得农作物本身的经济价值。另外,生长的青绿作物和牧草还可作为池塘的优良绿肥和鱼类的饲料。

池塘底质的缓冲能力、自净能力、生产性能、抗逆性能,是池塘养殖成败的关键。“成也底质、败也底质”对于池塘养殖业而言一点都不为过。要使池塘养殖业得以可持续发展,克服连作障碍,池塘底质定期改良需引起池塘养殖者们足够的重视。

6常见的底质改良剂

1、吸附型:如沸石粉、麦饭石、活性炭等,只是简单的物理吸附水中的氨氮,亚硝酸、有机质等的有害物质,用后水会变得清爽,但对有害物质本身的特性并没有改变,只是浓缩于其中,且沉降到池底加重了底臭。

2、絮凝型:以聚合氯化铝、硫酸铝、明矾等絮凝剂为代表的,用后水体会分层,中上部水体会变得澄清,底层会有大量云雾状的絮凝胶状物,故在生产上使用后也会加重底层缺氧。(不建议使用)

3、离子交换型:像以含EDTA或以硫代硫酸钠(海波)为主的产品,用于降低水中或底层氨氮重金属的阳离子有害物质,或用于含溴氯碘化合物、高锰酸钾等阳性氧化物中毒时解毒用,效果较为理想,但对水中或底层带负电荷的酸性有害物质(有机质)则效果很差。

4、活菌降解型:目前市面很多生物底改,主要成分为枯草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部分沸石粉作为活菌载体,有时还会添加腐殖酸钠、微量元素等。

一类是以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等耗氧型活菌为主的,必须在高氧环境下,才会发挥其功效,而且这类生物底改在使用中会大量耗氧,尤其是底层老化池塘及无增氧设备的池塘慎用。另一类是以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等厌氧菌为主的。

而因其不耗氧其副作用不被人重视,以酵母为例其改底的过程就是发酵的过程,这种发酵尽管是厌氧发酵,但其发酵的过程中就是发能产热的过程,这种因发酵导致的底热,底热引起的缺氧,会因底层残饵粪便等有机物越多而越为明显,危害越大,故生产上在使用活菌底改是,应酌情避开高温雨季时使用。

另外,许多老塘底层过多的有机质,除了会引起底臭,还会滋生大量的原虫(如纤毛虫、轮虫、枝角类、桡足类),若选用活菌改底,这些浮游动物会直接把活菌当饵料而摄食,从而加快浮游动物的繁殖。另外,藻类与自养型微生物如光合细菌以及硝化细菌有竞争作用,因而藻类过多时不利于这些菌的繁殖,从而影响改底的效果。

5、化学降解型:以各种卤素类、碱性金属盐类等氧化剂以及一些表面活性剂类为主的,这一类型的底质改良剂均为化学降解型,同一类型产品的好与坏一般看其水解释放的快与慢,水解越快刺激性越大,水解越慢刺激性越小,另外这一类产品不受天气、水温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生产上这些产品应用较为广泛。

7注意事项

1、用各种底质改良剂前应提前开启增氧机1-2小时,或用增氧剂1公斤/亩,全塘泼洒后再用底质改良剂效果更好。

2、严格按说明书使用各类底质改良剂,一次效果不明显时,隔日再用一次。切忌一次过量使用。

3、切忌用明矾或一些含有铝的产品来改良水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