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採取五大舉措 緩解疫情對農業的影響


四川採取五大舉措 緩解疫情對農業的影響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重要手段,當前四川農業產業扶貧工作進展情況如何?針對疫情帶來的影響,四川又有哪些針對性措施?近日,在四川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0場新聞發佈會上,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卿足平表示,四川省大力發展貧困地區的優勢特色產業,精準做好產銷對接,深入推進技術幫扶,不斷完善減貧帶貧機制。

  據卿足平介紹,疫情發生後,四川農業系統對貧困地區,特別是7個未摘帽縣採取了五大幫扶和針對性舉措。這五大措施分別是:抓好政策和資金扶持,加快貧困地區產業發展;抓好“四項服務”,保障貧困戶春耕生產;抓好力量下沉,解決貧困地區問題困難;抓好產銷對接,拓寬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渠道;抓好掛牌督戰,確保產業扶貧目標全面完成。

  具體而言,在政策和資金方面,疫情發生後,四川結合貧困地區實際,從恢復產業發展、穩定貧困群眾增收、促進消費扶貧、加強金融支持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性措施。同時,向88個貧困縣下達了項目資金67億元,推進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加快發展,帶動貧困戶穩定增收。

  在“四項服務”領域,今年春耕備耕期間,在傳統的“農資保障、農技指導、農機作業”“三項”服務基礎上,四川創新開展“特殊困難農戶生產幫扶”服務,做到“應播盡播、應種盡種”,確保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兩手抓”。目前,涼山州11個貧困縣338家農藥農資經營門店已全部開業,甘孜州小春農作物播種面積14.08萬畝、較上年增長3.58%。貧困地區的小春生產和大春育播形勢良好,有望繼續實現豐收。

  力量下沉領域,從春節開始,四川對全省各地、特別是貧困地區的農村疫情防控、春耕生產、生豬恢復生產等情況開展明察暗訪和調研摸排。近期,已派出21個工作組、81名同志,圍繞農業產業扶貧等重點工作,到21個市州開展為期一年的基層蹲點,確保扶貧工作實效。

  產銷對接方面,採取線下線上互動。線下,積極組織開展訂單農業、直採直銷,打通蔬菜、豬肉等急需物資調運“綠色通道”,暢通運輸和銷售渠道。線上,依託“四川扶貧”商標等,充分發揮電商平臺優勢,多渠道促進農產品銷售。目前,貧困地區農產品價格已逐漸恢復。比如,涼山州枇杷價格由2月中旬的2-3元/公斤,大幅上升到15元/公斤。

  掛牌督戰方面,目前,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組成7個工作專班,分縣、村、戶三級,重點圍繞農業產業扶貧工作,對7個未脫貧摘帽縣進行掛牌督戰。目前,7個工作專班已在當地查看85個農業產業扶貧項目,發現48個問題並積極幫助協調解決。

  統計顯示,至去年底,四川已有351萬貧困人口依靠產業和就地產業務工脫貧,佔全川總脫貧人口的57.9%。

□本報記者 胡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