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天!COVID-19患者持续排毒时间再刷记录


49天!COVID-19患者持续排毒时间再刷记录

此前有研究表明,病毒排出的中位持续时间为发病后20天,最长为37天,不过,这一记录很快就被打破。

近日一研究报道了1例特殊的COVID-19患者,病毒排出时间长达49天!这是迄今为止病毒持续排出时间最长的病例,且恢复期患者的血浆输注在消除病毒方面展现出很高的效率。该结果发表在预印本medRxiv平台。

49天!COVID-19患者持续排毒时间再刷记录 | 前沿报道


研究人员对2020年1月14日至2020年3月19日期间出院和死亡的130例患者进行了调查。其中,中度患者96例,重度19例,危重15例(均死亡)。所有患者均经病毒核酸检测确诊。

研究人员描述了一例特殊轻症COVID-19患者病例,发病后到病毒排出持续时间超过49天,但与大多数病例相比,该病例表现出轻微的传染性和较好状态,只出现中度发热,体温迅速下降至正常水平,无呼吸衰竭。虽然核酸检测显示病毒并未被清除,但入院后症状和体征基本稳定。用恢复期COVID-19患者血浆治疗有效地清除了其病毒感染。

作者表示,除持续时间长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 首先,病毒表现出低毒性和低传染性。但持续时间长,在体内难以消除。考虑到COVID-19的高度突变,这种病毒可能在人体内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并有可能导致今后的周期性爆发。
  • 其次,在免疫细胞水平正常的情况下,快速控制发热可能是一个很好的预测因素,有助于早期发现预后良好的患者。
  • 第三,血浆输注可能是治疗COVID-19的有效方法。由于长期感染,这些人的长期健康状况和感染能力需要随访。


本报告详细描述了特殊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信息,为合理治疗、风险分层、社区医疗管理策略和分层用药决策提供了依据,并指出血浆输注可能是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法。

文章链接: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3.22.20040071v1


滴血验癌?血液中微生物DNA可以预测癌症

近年来,任何关于癌症治疗和监测的新闻总能牵动大家的神经。前段时间,一则“一滴血就可以检测癌症”的新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那么“滴血验癌”真的可行么?

近日,Rob Knight等人开发了一种新颖的方法,通过分析血液中存在的微生物(细菌和病毒)DNA的模式,来确定被检测人员是否患有癌症,以及是哪种类型的癌症,该研究发表在《Nature》。看来滴血验癌又有了新进阶。

49天!COVID-19患者持续排毒时间再刷记录 | 前沿报道


研究人员分析了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获得的微生物数据,其中包含来自数千种患者肿瘤的基因组信息和其他信息,从未治疗过的33种肿瘤样品(总计18116个)的全基因组和全转录组测序数据中发现了与特定癌症类型相关的不同微生物特征或模式。

有的是预料之中的,例如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与宫颈癌、头颈癌之间的联系,以及梭杆菌种类与胃肠道癌之间的联系。但研究小组还发现了先前未知的微生物特征,这些特征强烈地区分了癌症类型。例如,费氏杆菌属的存在可将结肠癌与其他癌症区分开来。

研究人员从数据集中删除了恶化程度高(III和IV期)的癌症,发现仅依靠血液来源的微生物数据,许多癌症类型在早期仍可区分。为了确定这些微生物模式在现实中是否起作用,研究小组分析了59例前列腺癌、25例肺癌和16例黑色素瘤患者,以及69名健康的、无癌症的个体的血液样本。

结果该模型可以准确地识别出肺癌患者和无肺部疾病人员,其灵敏度为86%、特异度为100%,并可以81%的灵敏度正确区分前列腺癌患者和肺癌患者。

作者表示,采用这种方法,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监测这些变化,不仅可以作为诊断方法,而且可以进行长期的治疗监测。对癌症患者的护理以及癌症的早期发现有重大影响。这一基于微生物的肿瘤诊断工具值得进一步探索。

文章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095-1


阿司匹林并不能降低认知障碍、治疗老年痴呆

阿司匹林由于药效众多,素有“万能药”、“大力丸”之称,2018年的一项研究表明阿司匹林或可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症。不过,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阿司匹林或许并不存在如此神效。

近日,Joanne Ryan等人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天服用一次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并不能降低由轻度认知障碍或可能的阿尔茨海默氏病引起的思维和记忆问题的风险,也不会减缓认知能力下降的速度

。该研究结果发表在《Neurology》。

49天!COVID-19患者持续排毒时间再刷记录 | 前沿报道


该研究纳入美国和澳大利亚年龄≥70岁(美国少数民族≥65岁)且无心血管疾病,肢体残疾和诊断为痴呆症的19114名社区居民,进行了一项低剂量阿司匹林的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参与者被随机分配为每天1~100 mg阿司匹林或安慰剂。使用改良的小型精神状态测验、霍普金斯语言学习测验(修订版)、符号数字模式测验和控制性口头词汇联想测验评估了基线和随访期间参与者的认知情况。

在平均4.7年的随访期间,964名参与者触发了进一步的痴呆评估。共有575例确诊的痴呆病例,41%被归类为临床上可能的老年痴呆。阿司匹林和安慰剂在所有痴呆触发因素(危险比为1.03;95%可信区间:0.91~1.17)、可能的老年痴呆(危险比0.96;95%可信区间:0.74~1.24)或轻度认知障碍(危险比1.12;95%可信区间:0.92~1.37)风险上没有显著差异。阿司匹林组和安慰剂组随时间的认知变化相似。

作者表示,没有证据表明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痴呆、轻度认知障碍或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这些结果令人失望,有可能五年的时间还不够长,无法显示出阿司匹林可能带来的好处,后续将通过跟进参与者继续研究其潜在的长期影响。

文章链接:

https://n.neurology.org/content/early/2020/03/25/WNL.0000000000009277


天然免疫蛋白通过靶向脂质筏抑制HIV复制

人蛋白质载脂蛋白AI结合蛋白(AIBP)参与脂质筏和胆固醇外流的调节。在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肺损伤相关的脂质筏(质膜上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增加情况下起着保护作用。

近日,Larisa Dubrovsky等人的研究表明,AIBP是一种先天免疫因子,通过靶向修饰HIV靶细胞上的脂质筏减少病毒细胞融合,从而抑制HIV复制。该研究发表在《mBio》。

49天!COVID-19患者持续排毒时间再刷记录 | 前沿报道


宿主细胞脂质筏对于HIV生物学至关重要,参与HIV-1的组装、出芽和靶细胞的感染。考虑到HIV对脂质筏的依赖性,以及AIBP降低脂质筏的能力,研究人员假设AIBP可以抑制HIV的复制。

后续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外源性添加的AIBP降低了脂质筏的丰度,抑制了HIV体外复制和HIV感染的人源化小鼠的复制,而内源性AIBP的敲除增加了HIV的复制。

内源性AIBP在活化的T细胞中比在单核巨噬细胞(MDMs)中更为丰富,外源性AIBP在T细胞中的作用比在MDMs中要弱得多。

AIBP抑制病毒细胞融合,特别是通过细胞活化或含有Nef(一种慢病毒编码附属蛋白)的胞外体动员脂质筏靶向细胞。MDM-HIV融合仅在病毒或外显体提供的Nef存在下对AIBP敏感。

HLA-B*35基因型的供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HIV疾病的快速进展相关,与其他HLA基因型的供体细胞相比,其结合的AIBP较少,且不受AIBP的保护,不受HIV-1快速复制的影响。

该研究发现AIBP可以在体外和体内抑制HIV复制,并逆转含Nef的细胞外囊泡的感染性作用。可以设想旨在通过刺激AIBP产生来抑制HIV感染和与HIV相关的合并症的新治疗方法。

作者表示,这项研究确定了一种新型的先天免疫因子,该因子通过靶向脂质筏来抑制HIV感染。进一步的研究可能表明AIBP也可以防止其他病毒和微生物的感染。

文章链接:

https://mbio.asm.org/content/11/1/e02956-19


SARS-CoV-2感染期间口咽后部唾液样本中病毒载量的时间变化和血清抗体反应

近日,袁国勇院士团队在香港玛嘉烈医院和玛丽医院开展了一项队列研究,旨在确定来自COVID-19患者的口咽后(深喉)唾液样本中SARS-CoV-2的系列呼吸道病毒载量,以及血清抗体反应。

49天!COVID-19患者持续排毒时间再刷记录 | 前沿报道


2020年1月22日—2月12日期间,在两家医院筛选纳入了经实验室检查鼻咽或痰标本确诊为COVID-19的23 例住院患者。采集了血液、尿液、口咽后唾液和直肠拭子样本。用逆转录酶定量PCR(RTqPCR)检测病毒载量。用EIA法检测SARS-CoV-2内核蛋白(NP)和表面尖峰蛋白受体结合区(RBD)抗体水平。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以确定感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变。

这些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2岁(范围37~75岁),其中10例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吸氧,年龄也普遍更大。有5例患者转入ICU,其中3例接受了插管。

结果显示,患者呼吸道样本的中位病毒载量为5.2log10拷贝/mL,只有3例(13%)患者的唾液样本中未检测出新冠病毒RNA。唾液病毒载量在症状出现后的第一周最高,随后随时间下降,1例患者在症状出现后25天仍检测到病毒核酸,且年龄越大,病毒载量越高。

16例患者在症状出现后14天或更长时间内,血清抗NP-IgG阳性率为94%(n=15),抗NP-IgM阳性率为88%(n=14),抗RBD-IgG阳性率为100%(n=16),抗RBD-IgM阳性率为94%(n=15)。抗SARS-CoV-2-NP或抗SARS-CoV-2-RBDIgG水平与病毒中和滴度相关。序列样本中未检测到基因组突变。

作者表示,这项研究揭示了患者的病毒动力学和抗体反应,并为指导感染控制策略和治疗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需要进一步的病毒学和免疫学研究,以了解SARS-CoV-2感染、感染控制措施应与COVID-19的流行病学一起迅速发展。

文章链接: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inf/article/PIIS1473-3099(20)30196-1/fulltext


49天!COVID-19患者持续排毒时间再刷记录 | 前沿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