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有自己喜欢的生活”

“我想要有自己喜欢的生活”

“我出院了,这两天就回老家了。”母亲打电话给我的时候,从她的声音中就能感受到她的那份快乐。我知道除了复查的结果是好的之外,更是因为她可以回老家了,回到那个她喜欢的老家。

每次哥哥姐姐都希望母亲能够在广州多待一段时间,但是母亲都是迫不及待想要回家。哥哥也多次想让母亲在广州帮他带小孩,母亲每次都是摇摇头,一直不肯答应。

我每次都调侃母亲是舍不得父亲,母亲也只是笑笑。母亲只是说:“让你每天都待在家不出门,你会怎么样呢?”

上周末我回家,母亲提前出来小区楼下等我。回到小区的时候,我看到母亲独自坐在大树下,小区里来来往往,热热闹闹的。有孩子打打闹闹的声音,阿姨们在随着音乐跳着不太符合节奏的广场舞。在这人来人往中看着母亲的背影,觉得此时此刻的母亲,肯定特别孤单。

白天哥哥姐姐要上班,母亲只能一个人在家。她的普通话和粤语说得不太好,自己也不太敢独自出门,只能在家看看电视,也没人陪她说说话,所以她就不喜欢在广州多待。

在老家,母亲总是闲不住的。忙活完家里的事,就会出来跟那些大妈们聊聊天,或者是跟她的牌友们一起玩玩,打发一下时间。又或者是去逛逛集市,给后园的瓜果蔬菜除除草,每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的。

村里的阿姨们也都不喜欢去大城市里跟着子女一起住,尽管子女每次回来都让她们上去。有位阿姨在广州照顾孙子,每次回家都跟母亲她们说住不惯,想回来,但是儿子媳妇要上班又没看照顾孙子。

老人们大半辈子都在农村生活,她们早已习惯了农村的生活节奏,不适应城市的灯红酒绿。那个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小村子,自己养的鸡鸭,自己种的瓜果蔬菜,自己都要亲手照料。左邻右舍平时唠唠嗑,你家有事我来帮你做一下,我家今天做了好吃的带给你尝一尝,这样才叫邻居。在大城市里,住在对门的就叫邻居,碰见也不打招呼,因为大家可能都互不认识。

“我想要有自己喜欢的生活”

有些老人在大城市里语言不通,不敢独自出门,但是每天待在家又很无聊,这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是在坐牢。因为语言不通,所以也很难融入本地的生活。想起上次跟母亲去菜市场买菜,母亲因为语言不通,买菜的时候都是称了就直接给钱,回来的时候她跟我说搞得我都不能讲价了。

现在大多数在城市打拼的子女都想要把自己的父母接过来一起生活,这样既能够更好地照顾父母,父母又可以帮忙照看一下孩子。子女们都会觉得这大城市的生活很好,父母在大城市可以享福了,但是有一些父母是更喜欢在老家生活,就像我的父母。

可能有些子女会想不明白,为什么父母不愿意到大城市里来生活,自己眼中的城市的生活,父母并不喜欢。是因为不想跟他们一起生活吗?还是因为不想帮他们带孩子?

其实都不是的,他们也想跟自己的孩子们生活在一起,但是自己知道自己不适应大城市的生活,不想离开自己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作为子女,我们也确实不应该要求父母搬到大城市里生活,要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决定。为了子女辛苦了大半辈子的父母,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

就算他们答应了搬来大城市生活,可能也会因为不适应大城市的生活而过得不快乐。

如今在大城市中,也有很多老人舍弃自己的生活,舍弃自己的老伴,舍弃那个自己喜欢的老家,来到城市里为子女照看小孩,虽然她们知道自己会不适应大城市的生活,但是她们还是选择了大城市。希望为人子女,都能够懂得父母的这份付出,都能够珍惜父母对自己的这份爱。

记得父亲曾说过:“我们两人在家,想吃啥就买啥,集市几分钟就可以到了。没事还能跟别人打打牌,唠唠嗑。有时去一下农田,除除草,走走动动也当是锻炼身体了。让我去广州我能干嘛?你们以为让我什么都不做,就待在家里看电视就是让我享福了吗?这是在折磨我啊!我们在家每天都挺好的,你们放心吧。”

现在的他们每天都会记得给后园院子里自己种的瓜果蔬菜浇浇水,隔三差五要除除草,施施肥。午睡醒来,去到大榕树下和邻居唠唠嗑,打打牌。傍晚,庭院里那盏灯总是亮着,刚出锅的饭菜还冒着热气,父亲和母亲坐在院子里,准备吃晚饭。而我们,需要常回家看看。

“我想要有自己喜欢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