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為什麼看不出韓信有才能,如果韓信一直追隨項羽,他會有出頭之日嗎?

大馬哈魚12


我們首先來看韓信和項羽之間的交集與彼此對對方的瞭解認知。

項粱率軍渡過了淮河一路北上之時,韓信持劍追隨他。在項粱部下,韓信給項梁沒留下好印象,除了胯下懦夫之外。

項粱戰敗,又隸屬項羽,眼看韓信這小夥子一路相從,有些眼熟的份兒,項羽讓他做了郎中。

韓信起初以為項羽和項梁不同,是一個能成大事的主兒,於是他屢次向項羽獻策,以求重用。但項羽當時正是眼高於天的時候,就連亞父范增的話都聽不進去,怎會採納一個小小的執戟郎中的建議呢?從心理上上來講,這第一印象就不好,之後對韓信的職業定位就安在那個位子上不大動了。

韓信原以為項羽有無敵於天下的勇氣和魄力,跟著他有出頭之日,也好封妻廕子,光宗耀祖。可是,眼看項羽隨著功績和聲望的增高而驕氣日盛,就知道這小子會出事!

結果到了鴻門宴上,項羽把一把好牌打得臭不可聞,韓信這心裡呀,就涼透頂了!於是他決定離開這個賠錢貨,去投奔漢王劉邦。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韓信對項羽的瞭解是很深刻透徹的,否則不願意放棄表面上強大的項羽而去追隨兵少將寡的劉邦。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項羽對韓信是瞧不起的,原因是他只知道韓信是營中人人皆知的胯下之夫。

韓信脫離楚軍歸順漢王之後也是沒有什麼名聲,起初只做了接待賓客的小官。後來滕公和蕭何向漢王推薦韓信。漢王於是任命韓信為治粟都尉。有一次,各路將領在半路上逃跑。韓信揣測蕭何等人已多次向漢王推薦自己,漢王不任用,看來漢王也是不想重用自己。經過一番思考,韓信也就逃走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跑了,趕緊月下追韓信,漢王半夜驚得睡不著,直到蕭何回來,漢王才知道韓信在蕭何心中的分量,於是聽從蕭何的建議,築壇拜將。把伐楚平天下的重任託付給了眼前這位名不見經傳的韓信。

從韓信為漢王分析項羽的談話中,我們就知道,項羽和韓信是無法搭在一起的東家與掌櫃:

“項王震怒咆哮時,嚇得千百人不敢稍動,但不能放手任用有才能的將領,這只不過是匹夫之勇罷了。

項王待人恭敬慈愛,言語溫和,有生病的人,心疼的流淚,將自己的飲食分給他,等到有的人立下戰功,該加封進爵時,把刻好的大印放在手裡玩磨的失去了稜角,捨不得給人,這就是所說的婦人之仁。

項王即使是稱霸天下,使諸侯臣服,但他放棄了關中的有利地形,而建都彭城。又違背了義帝的約定,將自己的親信分封為王,諸侯們憤憤不平。諸侯們看到項王把義帝遷移到江南僻遠的地方,也都回去驅逐自己的國君,佔據了好的地方自立為王。項王軍隊所經過的地方,沒有不橫遭摧殘毀滅的,天下的人大都怨恨,百姓不願歸附,只不過迫於威勢,勉強服從罷了。雖然名義上是霸主,實際上卻失去了天下的民心。”

看,這就是韓信被漢王拜將之後的戰略分析之一。他離開項羽的原因是項羽的所作所為已經失去了民心,這樣徒有匹夫之勇和婦人之仁的統治者是不會得到天下人的擁戴的。

綜上所述,


子非文化


“歷史摸黑看”,帶你瞎解說

總有人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但是同一個人,去五百強企業可能就是辦公室職員,去小企業可能就是大拿,所以能力是一方面,需求也是很重要的。

咱們先分析下項羽集團吧,那在起義軍裡面也算是根紅苗正的,出身楚國貴族,擁立了楚懷王,那算是師出有名,討伐爆秦,自然而言的就得到天下人的垂青,根本不缺大將,龍且、季布、鍾離昧、英布、虞子期等聞名於世,有勇有謀;兵員也大多訓練有素,兵強馬壯的時候韓信來了,跟項羽說我有蓋世之才,你擁我為帥,我還你一個天下,要是你是項羽,你會不會用呢?

劉邦集團那就不一樣了,雖然他祖上也風光過,可是到了他這一代就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反秦也是因犯秦律,不得已為之,帳下曹參、蕭何、樊噲、盧綰、夏侯嬰等人也都是底層崛起的,跟項羽一比,沒真正的大將啊!那簡直就是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了,韓信出現的時機也恰好是他被項羽趕去蜀中當漢王的時候,當時蜀中就是犯人流放的地方,這個階段劉邦簡直就是求賢若渴啊,自己手下的人也沒人挑的起大梁,再加上蕭何的冒死推薦,劉邦也是死馬當活馬醫了。

說完了劉邦與項羽兩大集團的現狀,也基本可以看出來韓信的發展了,在劉邦那裡可是大施拳腳,一展抱負啊!在項羽這裡就是個執戟郎,說白了就是門口站崗的,戰場都上不去,人家也不缺人,也沒機會立軍功,何來出頭之日呢?


歷史摸黑看


我是華夏長河五千年,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個人認為,項羽並非看不出韓信有才,如果韓信一直跟隨項羽並不一定有出頭之日

首先,項羽是崇尚武力的。而且項羽本身力量強大,力能舉鼎的霸王。認為武力才是最強大的存在,因為項羽鉅鹿之戰以少勝多,滅強秦,多是靠勇猛的武力。即使劉邦在沒有韓信幫助之前,即使兵多將廣,也在與項羽的對戰中一敗塗地。

其次,韓信是統軍之才。韓信將兵,多多益善,韓信是站在指揮的位置上才能發揮其最大的才能。而項羽征戰,每次自己都領軍衝鋒在前,根本不可能讓韓信這樣的人在背後指手畫腳。所以,韓信如果一直跟隨項羽,其能力是沒有發揮之時的。

再次,項羽相對於謀略更信任武將,項羽的身邊除了范增之外,鮮有文官,范增還是其叔父項梁留下的謀士。項羽身邊多是武將,而且還是猛將,如龍且等人。韓信這樣的人,是將才,但不是項羽欣賞的猛將類型,很難進入項羽的法眼。

綜上所述,項羽的性格剛猛,武力超群,而韓信作為擅長兵法謀略的大將,很難為項羽所欣賞,所以,韓信很難受到項羽重用


華夏長河五千年


很多歷史學家認為,項羽的軍事指揮能力就算不如漢軍的天才名將韓信,怕也相差不大的。第一個,鉅鹿之戰中,楚軍對秦軍的兵力對比是5萬:40萬,項羽不但幹掉了20萬秦軍,還徹底俘虜了10多萬秦軍。第二個,彭城之戰中,項羽5萬兵力幹贏了劉邦50萬兵力。韓信早在劉邦登壇拜將的時候,韓信就說到,項羽其人,雖然表面上恭敬慈愛,能與將士同甘共苦,但真到對將士進行真金白銀的封賞時,卻又吝嗇的緊。連那些立有戰功的將士都得不到應得的印信,韓信這個無尺寸之功的執戟郎,又怎麼能平步青雲,成為上層軍官呢?




西亞66215881


項羽出身貴族,心高氣傲,容不下人,剛愎自用,不像劉邦,雖然出身寒微,但肚裡還是有點量度,能聽得下意見,項能接納韓信,當時天下無敵,。


皮囊一個


項羽不一定沒看出韓信的才能。在項羽那個時代,出身依然是最重要的因素。早期項羽和劉邦封的那麼多王大多數都是六國貴族,草芥之民如蕭何、樊噲這等人物始終未能封王。這是時代決定的並不能責怪項羽,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對項羽的指責往往是因其為失敗者才導致的,如果是劉邦敗了,我們後人就會說項羽當時那麼有眼光,幸虧沒用韓信。

平心而論,項羽對韓信雖然沒有足夠重視,但是也沒輕視,在韓信投奔之初任命韓信為執戟郎中。韓信早期太高傲,只想做元帥,指揮千軍萬馬,但是今天你我遇到一個類似韓信的狂人是否會認為他是個瘋子?

韓信投奔劉邦開始也未得到重用,劉邦在蕭何對其推薦韓信時也是不肯相信,直到看到蕭何的篤定之後才任命其為元帥。

韓信如果跟隨項羽很大可能後期會散發光芒,楚漢相爭的結局就有可能改寫,但是歷史不能假設,一切過去的都成為歷史。


歷史摸黑人


首先說一下我的個人觀點,我認為項羽是知道韓信是有才能的。其次韓信如果一直追隨項羽,可能就真無出頭之日了。下面我們從現有的史料來分析下。

淮陰·韓信是誰?

史籍記載: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常數從其下鄉南昌亭長寄食,數月,亭長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時信往,不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絕去。


韓信,是淮陰人。當初為平民百姓時,貧窮,沒有好品行,不能夠被推選去做官,又不能做買賣維持生活,經常寄居在別人家吃閒飯,人們大多厭惡他。曾經多次前往下鄉南昌亭亭長處吃閒飯,接連數月,亭長的妻子嫌惡他,就提前做好早飯,端到內室床上去吃。開飯的時候,韓信去了,卻不給他準備飯食。韓信也明白他們的用意。一怒之下,居然離去不再回來。

韓信在城下釣魚,有幾位老大娘漂洗滌絲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見韓信餓了,就拿出飯給韓信吃。幾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畢。韓信很高興,對那位大娘說:“我一定重重地報答老人家。”大娘生氣地說:“大丈夫不能養活自己,我是可憐你這位公子才給你飯吃,難道是希望你報答嗎?”

淮陰屠戶中有個年輕人侮辱韓信說:“你雖然長的高大,喜歡帶刀佩劍,其實是個膽小鬼罷了。”又當眾侮辱他說:“你要不怕死,就拿劍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於是韓信仔細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從他的胯下爬了過去。滿街的人都笑話韓信,認為他膽小。

從以上的信息我們可以看出,韓信的出身並不高,連溫飽都難以解決,同時能忍辱負重。這也對他想要建功立業施展抱負或多或少有點影響。



侯與王相遇·我向你展示過才能,可你不用我?

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及項梁渡淮,信杖劍從之,居戲下,無所知名。項梁敗,又屬項羽,羽以為郎中。數以策幹項羽,羽不用。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未得知名,為連敖。坐法當斬,其輩十三人皆已斬,次至信,信乃仰視,適見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與語,大說之。言於上,上拜以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根據史記中淮陰侯列傳的原文記載,大譯是,在項梁起兵攻秦時,率軍渡過淮河後,韓信持劍來到了項梁部下,跟隨項梁一起攻打秦國,當時在項梁的部隊裡卻沒有什麼名聲和功績。項梁在定陶與秦軍主力章邯對峙於,因為驕兵輕敵,戰敗而亡。項羽打敗了章邯後,接管了項梁的部隊,韓信也就跟隨了項羽。項羽讓韓信做了郎中,韓信曾多次向項羽獻計獻策,都沒有被採納。

鴻門宴後,項羽大肆分封諸侯王,把劉邦分到蜀地,當時的蜀地是流放犯人去的地方。韓信此時也辭別了項羽,來到蜀地追隨劉邦。因為沒有什麼名聲,只做了接待賓客的小官,依然不被人眾人所知。後來也不知道犯了什麼罪被判處斬刑,同夥十三人都被殺了,輪到韓信,他抬頭仰視,正好看見同案的十三人都已處斬,馬上就要輪到自己了。韓信舉目仰視,看到了滕公夏侯嬰,說:“漢王不打算得天下嗎?為什麼殺掉壯士?”夏侯嬰覺得此人話語不同凡響,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談,很欣賞他,於是就向劉邦進言推薦韓信。漢王就任命韓信為治粟都尉。此時的劉邦並沒有察覺他有什麼出奇超眾的才能。



從以上可以看出,劉邦初見韓信時,可能沒有發現他的才能是真的,因為畢竟都沒見面聊過人生理想。而韓信在追隨項羽的時候,曾多次向項羽獻計獻策,項羽就是不用,此時的項羽不可能沒發現韓信這個人不是平庸之輩。而沒有用他的原因我想大部門還是沒家世背景,沒有顯赫軍功。同時項羽也是比較自負的人,自負到論軍事才能,我不可能聽你個小小的郎中的。

楚漢爭雄·韓信至死不叛漢

此時的韓信仍未得到漢王的重用,無聊時就去拜訪蕭何,多次同蕭何交談,蕭何也十分賞識他。在加上劉邦被排擠到蜀地後,很多將領不看好劉邦的未來就逃走了,韓信也覺得蕭何可能已經多次舉薦我了,可是漢王還是不用我,也走了。蕭何知道後就去追,軍中人報告劉邦說蕭何跑了,劉邦慌了,蕭何就是自己的左右手,其他人可以走,手不能斷呀。第二天,蕭何會來,劉邦問他你跑啥?蕭何解釋道:我沒跑,是去追人,韓信要跑。那些將領容易得到。至於像韓信這樣的傑出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個人。大王果真要長期在漢中稱王,自然用不著韓信,如果一定要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再沒有可以和您計議大事的人了。於是在漢元年(前206年)十一月劉邦拜韓信為大將,楚漢爭雄開始。

韓信被拜為大將後不負眾望,漢二年(前205年),八月任命韓信為左丞相率兵擊魏。魏豹把重兵布守在蒲坂,封鎖河關韓信故意多設疑兵,陳列船隻假意要渡河關,而伏兵卻從夏陽以木盆、木桶代船渡河,襲擊魏都安邑。魏王豹大驚,引兵迎擊韓信,韓信大勝,虜魏豹,平定了魏國,改魏為河東郡。

韓信一連滅魏、徇趙、脅燕、定齊,齊國平定之後,他派人向劉邦上書說:“齊國狡詐多變,是個反覆無常的國家,南邊又與楚國相鄰,如不設立一個代理王來統治,局勢將不會安定。我希望做代理齊王,這樣對形勢有利。當時,項羽正把劉邦緊緊圍困在滎陽,多次要韓信彭越帶兵過來救援,於是同意了韓信的要求,韓信隨即帶兵南下攻楚。



齊國失利,龍且戰死,使項羽非常恐慌。派盱臺人武涉前去遊說韓信反漢與楚聯合,三分天下稱王齊地。 韓信謝絕說:“我奉事項王多年,官不過是個郎中,位不過執戟之士。我的話沒人聽,我的計謀沒人用,所以才離楚歸漢。漢王劉邦授我上將軍印,讓我率數萬之眾,脫衣給我穿,分飲食給我吃,而且對我言聽計從,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漢王如此親近、信任我,我背叛他不會有好結果的。我至死不叛漢,請替我辭謝項王的美意。最後結局是項羽腹背受敵,被迫將和,在解兵甲的時候劉邦發兵把項羽圍在垓下,烏江自刎。

在韓信給劉邦分析項羽性格的時候說過,項王待人恭敬慈愛,語言溫和、人有疾病,會同情的落淚,把自己的飲食分給他們。可是等到部下有功應當封爵時,他把官印的稜角都磨光滑了也捨不得給人家,這是婦人之仁。試想韓信追隨項羽會有出頭之日嗎?


百里少年郎


才能重疊太厲害,達不到1+1的效果

韓信有沒有才能,答案當然有,韓信的軍事才能數一數二的。

而項羽有沒有才能,答案也是有的,項羽的才能同樣也是軍事才能,估計是當時唯一可以和韓信一較長短的。

比較項羽和韓信就可以發現,二人都是軍事上有專長,而政治上瘸腿,項羽不會用人,韓信在劉邦手下進退失據,最終玩死了自己。

而且從韓信來說,他是不甘於做一個無足輕重的存在的,所以他離開了項羽,如果不是蕭何,他也離開劉邦了。

所以項羽和韓信,韓信很難給項羽補強什麼,項羽自己的軍事才能就夠強了,而兩人弱點又相同,再加上韓信出人頭地的希望,他離開項羽是必然,在項羽手下,他沒有出頭之日的。

項羽加韓信,達不到1+1等於2的效果,會小於2,兩人實際很類似。

而韓信加劉邦,韓信大大補上了劉邦軍事上的短板,達到了1+1大於2的效果。

項羽是沒有看出韓信的才能,還是太相信自己在軍事上的才能不得而知,反正他沒重用韓信。

而其實劉邦這樣善於用人的也同樣沒看出,反而是蕭何看出了,所以才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


葉飄刀


項羽的軍事才能大家都不懷疑,而韓信也有非凡的軍事天賦,韓信在項羽手下只做個執戟郎。這不能不讓人懷疑項羽有用人問題!相信韓信曾多次引薦自己,為什麼項羽就是不重用他呢?

韓信在漢拜為上將軍時可謂聲勢浩大,劉邦築起點將臺來迎接,從這點來看韓信有著強烈的虛榮心。那麼他在項羽面前自薦的時候肯定會覺得自己本事大,說些讓項羽感到不痛快的話,結果自薦不成功。兩人的軍事策略也有不同差異,項羽講究戰爭主動,控制全局。而韓信講究誘,詐來獲得主動權。項羽的性格又有些多疑,也許早就看出了韓信有著強烈的列土封王的心理,不想重用這種貪圖列土封王的野心家。再加上韓信出身低微,和項羽出身貴族來比較相差甚遠!

項羽在鉅鹿之戰表現出來的軍事才華沒有一點比韓信差,智謀策略遠在韓信之上。

韓信沒在項羽軍中之前,在項梁麾下,項梁被章邯軍破,敗的很殘,幾乎全軍覆沒。而韓信卻毫髮為損,老將軍都戰死疆場了,韓信這個小卒卻保留了下來,這不能不讓人懷疑韓信是個逃兵,至少項羽認為他是個逃兵敗將,既然是這樣,不殺就不錯了,想封官摔軍打仗,楚軍心不服!何況敗軍之將何言勇?韓信就算以為自己有能耐也不敢在項羽面前耍大刀!

韓信成為軍事天才的成長曆程並非就像他在漢軍裡那樣威風。明修戰道,暗度陳倉才剛剛看出韓信的才華,而他帶領的漢軍在擊敗關中王章邯時用了快一年的時間!在司馬欣,董翳叛楚時,只有章邯一人頂著的情況才拿下也不很輕鬆!劉邦集結了56萬大軍佔領了彭城時,項羽只摔3萬騎兵就把56萬打的大敗,史書卻沒記載韓信的行蹤。照推理韓信就在這56萬軍中,漢的上將軍實在沒有理由不在軍中。如果屬實那此時的韓信還沒有什麼建樹不可以和項羽相提並論。直到韓信從滎陽引兵1萬從太行山進河北井陘背水一戰大破趙軍,一代將神這才展露頭角。項羽得知後反應是大驚!也可看出項羽這才感到韓信的軍事天才。

宗上所述,韓信出茅廬一展才華的時間較晚,之前項羽沒有機會去挖掘這個軍事天才!:即使韓信留在項羽身邊,項羽也不會建立統一天下的霸業

我認為即使韓信留在項羽身邊,項羽也不會取得建立統一王朝的豐功偉績。這一點我們需要細分為兩點來講。

首先第一點,項羽並沒有建立大一統王朝的野心,換句話說,項羽從主觀上來說便不可能奪得天下的實際控制權。我們從項羽推翻了秦朝暴政之後的所作所為中便可以看出來。當項羽推翻秦王朝的統治之後,項羽想的不是取而代之,而是分封諸侯,自己回到老家做他的西楚霸王。

再者,項羽根本不是一個善於利用賢才的領袖。連范增等一系列忠心耿耿的謀士、將領都因為得不到重用與信任而離項羽而去,韓信更不必說。

二:項羽與韓信都離不開慘敗的結局

項羽的失敗在於項羽人格上的缺陷,項羽難以利用賢才,雖然勇猛,可是婦人之仁卻害了他自己。

韓信也是如此。雖然韓信有用兵之奇才,但是卻不懂得收斂鋒芒。即使韓信投靠別人,也躲不開最終悲慘的結局。

總結:

韓信之死,死在他雖機智、用兵如神。但是其始終是臣,始終是將。鋒芒畢露便是韓信的死因。

項羽之死,死在他的婦人之仁。


玉潤萬古


大家好,我是歷史創作者,項羽不是沒有看出韓信的真才實學,而是項羽太過於自信,就算韓信一直跟著項羽,也沒有出頭之日,終究敗於劉邦。

項羽過度自信,自大,覺的沒有任何人可以和自己平起平坐,猶如一把利劍,沒有劍鞘一樣,保護不了自己,雖然有自信、大膽、有主見、坦率,但缺點也很多,沒有耐心,大家應該知道,小不忍則亂大謀,圖大事不能為一己之私,而亂了大事,但項羽卻非做常人而不能做的事。

項羽的一生都敗在自己的性格上,而劉邦只有兩樣本事,就是會識人,用人。

就算韓信一直跟著項羽,項羽的自信、自大也會告訴自己,除了自己誰都不如自己,韓信一輩子也只是個 執戟郎,沒有出頭之日,最終項羽還是會敗給劉邦,只是時間問題。

以上是自己的個人看法,有不同看法的朋友可以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