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什么看不出韩信有才能,如果韩信一直追随项羽,他会有出头之日吗?

大马哈鱼12


我们首先来看韩信和项羽之间的交集与彼此对对方的了解认知。

项粱率军渡过了淮河一路北上之时,韩信持剑追随他。在项粱部下,韩信给项梁没留下好印象,除了胯下懦夫之外。

项粱战败,又隶属项羽,眼看韩信这小伙子一路相从,有些眼熟的份儿,项羽让他做了郎中。

韩信起初以为项羽和项梁不同,是一个能成大事的主儿,于是他屡次向项羽献策,以求重用。但项羽当时正是眼高于天的时候,就连亚父范增的话都听不进去,怎会采纳一个小小的执戟郎中的建议呢?从心理上上来讲,这第一印象就不好,之后对韩信的职业定位就安在那个位子上不大动了。

韩信原以为项羽有无敌于天下的勇气和魄力,跟着他有出头之日,也好封妻荫子,光宗耀祖。可是,眼看项羽随着功绩和声望的增高而骄气日盛,就知道这小子会出事!

结果到了鸿门宴上,项羽把一把好牌打得臭不可闻,韩信这心里呀,就凉透顶了!于是他决定离开这个赔钱货,去投奔汉王刘邦。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韩信对项羽的了解是很深刻透彻的,否则不愿意放弃表面上强大的项羽而去追随兵少将寡的刘邦。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项羽对韩信是瞧不起的,原因是他只知道韩信是营中人人皆知的胯下之夫。

韩信脱离楚军归顺汉王之后也是没有什么名声,起初只做了接待宾客的小官。后来滕公和萧何向汉王推荐韩信。汉王于是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有一次,各路将领在半路上逃跑。韩信揣测萧何等人已多次向汉王推荐自己,汉王不任用,看来汉王也是不想重用自己。经过一番思考,韩信也就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赶紧月下追韩信,汉王半夜惊得睡不着,直到萧何回来,汉王才知道韩信在萧何心中的分量,于是听从萧何的建议,筑坛拜将。把伐楚平天下的重任托付给了眼前这位名不见经传的韩信。

从韩信为汉王分析项羽的谈话中,我们就知道,项羽和韩信是无法搭在一起的东家与掌柜:

“项王震怒咆哮时,吓得千百人不敢稍动,但不能放手任用有才能的将领,这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

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有生病的人,心疼的流泪,将自己的饮食分给他,等到有的人立下战功,该加封进爵时,把刻好的大印放在手里玩磨的失去了棱角,舍不得给人,这就是所说的妇人之仁。

项王即使是称霸天下,使诸侯臣服,但他放弃了关中的有利地形,而建都彭城。又违背了义帝的约定,将自己的亲信分封为王,诸侯们愤愤不平。诸侯们看到项王把义帝迁移到江南僻远的地方,也都回去驱逐自己的国君,占据了好的地方自立为王。项王军队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横遭摧残毁灭的,天下的人大都怨恨,百姓不愿归附,只不过迫于威势,勉强服从罢了。虽然名义上是霸主,实际上却失去了天下的民心。”

看,这就是韩信被汉王拜将之后的战略分析之一。他离开项羽的原因是项羽的所作所为已经失去了民心,这样徒有匹夫之勇和妇人之仁的统治者是不会得到天下人的拥戴的。

综上所述,


子非文化


“历史摸黑看”,带你瞎解说

总有人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但是同一个人,去五百强企业可能就是办公室职员,去小企业可能就是大拿,所以能力是一方面,需求也是很重要的。

咱们先分析下项羽集团吧,那在起义军里面也算是根红苗正的,出身楚国贵族,拥立了楚怀王,那算是师出有名,讨伐爆秦,自然而言的就得到天下人的垂青,根本不缺大将,龙且、季布、钟离昧、英布、虞子期等闻名于世,有勇有谋;兵员也大多训练有素,兵强马壮的时候韩信来了,跟项羽说我有盖世之才,你拥我为帅,我还你一个天下,要是你是项羽,你会不会用呢?

刘邦集团那就不一样了,虽然他祖上也风光过,可是到了他这一代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反秦也是因犯秦律,不得已为之,帐下曹参、萧何、樊哙、卢绾、夏侯婴等人也都是底层崛起的,跟项羽一比,没真正的大将啊!那简直就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了,韩信出现的时机也恰好是他被项羽赶去蜀中当汉王的时候,当时蜀中就是犯人流放的地方,这个阶段刘邦简直就是求贤若渴啊,自己手下的人也没人挑的起大梁,再加上萧何的冒死推荐,刘邦也是死马当活马医了。

说完了刘邦与项羽两大集团的现状,也基本可以看出来韩信的发展了,在刘邦那里可是大施拳脚,一展抱负啊!在项羽这里就是个执戟郎,说白了就是门口站岗的,战场都上不去,人家也不缺人,也没机会立军功,何来出头之日呢?


历史摸黑看


我是华夏长河五千年,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个人认为,项羽并非看不出韩信有才,如果韩信一直跟随项羽并不一定有出头之日

首先,项羽是崇尚武力的。而且项羽本身力量强大,力能举鼎的霸王。认为武力才是最强大的存在,因为项羽巨鹿之战以少胜多,灭强秦,多是靠勇猛的武力。即使刘邦在没有韩信帮助之前,即使兵多将广,也在与项羽的对战中一败涂地。

其次,韩信是统军之才。韩信将兵,多多益善,韩信是站在指挥的位置上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才能。而项羽征战,每次自己都领军冲锋在前,根本不可能让韩信这样的人在背后指手画脚。所以,韩信如果一直跟随项羽,其能力是没有发挥之时的。

再次,项羽相对于谋略更信任武将,项羽的身边除了范增之外,鲜有文官,范增还是其叔父项梁留下的谋士。项羽身边多是武将,而且还是猛将,如龙且等人。韩信这样的人,是将才,但不是项羽欣赏的猛将类型,很难进入项羽的法眼。

综上所述,项羽的性格刚猛,武力超群,而韩信作为擅长兵法谋略的大将,很难为项羽所欣赏,所以,韩信很难受到项羽重用


华夏长河五千年


很多历史学家认为,项羽的军事指挥能力就算不如汉军的天才名将韩信,怕也相差不大的。第一个,巨鹿之战中,楚军对秦军的兵力对比是5万:40万,项羽不但干掉了20万秦军,还彻底俘虏了10多万秦军。第二个,彭城之战中,项羽5万兵力干赢了刘邦50万兵力。韩信早在刘邦登坛拜将的时候,韩信就说到,项羽其人,虽然表面上恭敬慈爱,能与将士同甘共苦,但真到对将士进行真金白银的封赏时,却又吝啬的紧。连那些立有战功的将士都得不到应得的印信,韩信这个无尺寸之功的执戟郎,又怎么能平步青云,成为上层军官呢?




西亚66215881


项羽出身贵族,心高气傲,容不下人,刚愎自用,不像刘邦,虽然出身寒微,但肚里还是有点量度,能听得下意见,项能接纳韩信,当时天下无敌,。


皮囊一个


项羽不一定没看出韩信的才能。在项羽那个时代,出身依然是最重要的因素。早期项羽和刘邦封的那么多王大多数都是六国贵族,草芥之民如萧何、樊哙这等人物始终未能封王。这是时代决定的并不能责怪项羽,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对项羽的指责往往是因其为失败者才导致的,如果是刘邦败了,我们后人就会说项羽当时那么有眼光,幸亏没用韩信。

平心而论,项羽对韩信虽然没有足够重视,但是也没轻视,在韩信投奔之初任命韩信为执戟郎中。韩信早期太高傲,只想做元帅,指挥千军万马,但是今天你我遇到一个类似韩信的狂人是否会认为他是个疯子?

韩信投奔刘邦开始也未得到重用,刘邦在萧何对其推荐韩信时也是不肯相信,直到看到萧何的笃定之后才任命其为元帅。

韩信如果跟随项羽很大可能后期会散发光芒,楚汉相争的结局就有可能改写,但是历史不能假设,一切过去的都成为历史。


历史摸黑人


首先说一下我的个人观点,我认为项羽是知道韩信是有才能的。其次韩信如果一直追随项羽,可能就真无出头之日了。下面我们从现有的史料来分析下。

淮阴·韩信是谁?

史籍记载: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韩信,是淮阴人。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就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内室床上去吃。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居然离去不再回来。

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涤丝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出饭给韩信吃。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重重地报答老人家。”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从以上的信息我们可以看出,韩信的出身并不高,连温饱都难以解决,同时能忍辱负重。这也对他想要建功立业施展抱负或多或少有点影响。



侯与王相遇·我向你展示过才能,可你不用我?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適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於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根据史记中淮阴侯列传的原文记载,大译是,在项梁起兵攻秦时,率军渡过淮河后,韩信持剑来到了项梁部下,跟随项梁一起攻打秦国,当时在项梁的部队里却没有什么名声和功绩。项梁在定陶与秦军主力章邯对峙于,因为骄兵轻敌,战败而亡。项羽打败了章邯后,接管了项梁的部队,韩信也就跟随了项羽。项羽让韩信做了郎中,韩信曾多次向项羽献计献策,都没有被采纳。

鸿门宴后,项羽大肆分封诸侯王,把刘邦分到蜀地,当时的蜀地是流放犯人去的地方。韩信此时也辞别了项羽,来到蜀地追随刘邦。因为没有什么名声,只做了接待宾客的小官,依然不被人众人所知。后来也不知道犯了什么罪被判处斩刑,同伙十三人都被杀了,轮到韩信,他抬头仰视,正好看见同案的十三人都已处斩,马上就要轮到自己了。韩信举目仰视,看到了滕公夏侯婴,说:“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谈,很欣赏他,于是就向刘邦进言推荐韩信。汉王就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此时的刘邦并没有察觉他有什么出奇超众的才能。



从以上可以看出,刘邦初见韩信时,可能没有发现他的才能是真的,因为毕竟都没见面聊过人生理想。而韩信在追随项羽的时候,曾多次向项羽献计献策,项羽就是不用,此时的项羽不可能没发现韩信这个人不是平庸之辈。而没有用他的原因我想大部门还是没家世背景,没有显赫军功。同时项羽也是比较自负的人,自负到论军事才能,我不可能听你个小小的郎中的。

楚汉争雄·韩信至死不叛汉

此时的韩信仍未得到汉王的重用,无聊时就去拜访萧何,多次同萧何交谈,萧何也十分赏识他。在加上刘邦被排挤到蜀地后,很多将领不看好刘邦的未来就逃走了,韩信也觉得萧何可能已经多次举荐我了,可是汉王还是不用我,也走了。萧何知道后就去追,军中人报告刘邦说萧何跑了,刘邦慌了,萧何就是自己的左右手,其他人可以走,手不能断呀。第二天,萧何会来,刘邦问他你跑啥?萧何解释道:我没跑,是去追人,韩信要跑。那些将领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杰出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个人。大王果真要长期在汉中称王,自然用不着韩信,如果一定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没有可以和您计议大事的人了。于是在汉元年(前206年)十一月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楚汉争雄开始。

韩信被拜为大将后不负众望,汉二年(前205年),八月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率兵击魏。魏豹把重兵布守在蒲坂,封锁河关韩信故意多设疑兵,陈列船只假意要渡河关,而伏兵却从夏阳以木盆、木桶代船渡河,袭击魏都安邑。魏王豹大惊,引兵迎击韩信,韩信大胜,虏魏豹,平定了魏国,改魏为河东郡。

韩信一连灭魏、徇赵、胁燕、定齐,齐国平定之后,他派人向刘邦上书说:“齐国狡诈多变,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家,南边又与楚国相邻,如不设立一个代理王来统治,局势将不会安定。我希望做代理齐王,这样对形势有利。当时,项羽正把刘邦紧紧围困在荥阳,多次要韩信彭越带兵过来救援,于是同意了韩信的要求,韩信随即带兵南下攻楚。



齐国失利,龙且战死,使项羽非常恐慌。派盱台人武涉前去游说韩信反汉与楚联合,三分天下称王齐地。 韩信谢绝说:“我奉事项王多年,官不过是个郎中,位不过执戟之士。我的话没人听,我的计谋没人用,所以才离楚归汉。汉王刘邦授我上将军印,让我率数万之众,脱衣给我穿,分饮食给我吃,而且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汉王如此亲近、信任我,我背叛他不会有好结果的。我至死不叛汉,请替我辞谢项王的美意。最后结局是项羽腹背受敌,被迫将和,在解兵甲的时候刘邦发兵把项羽围在垓下,乌江自刎。

在韩信给刘邦分析项羽性格的时候说过,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人有疾病,会同情的落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可是等到部下有功应当封爵时,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人家,这是妇人之仁。试想韩信追随项羽会有出头之日吗?


百里少年郎


才能重叠太厉害,达不到1+1的效果

韩信有没有才能,答案当然有,韩信的军事才能数一数二的。

而项羽有没有才能,答案也是有的,项羽的才能同样也是军事才能,估计是当时唯一可以和韩信一较长短的。

比较项羽和韩信就可以发现,二人都是军事上有专长,而政治上瘸腿,项羽不会用人,韩信在刘邦手下进退失据,最终玩死了自己。

而且从韩信来说,他是不甘于做一个无足轻重的存在的,所以他离开了项羽,如果不是萧何,他也离开刘邦了。

所以项羽和韩信,韩信很难给项羽补强什么,项羽自己的军事才能就够强了,而两人弱点又相同,再加上韩信出人头地的希望,他离开项羽是必然,在项羽手下,他没有出头之日的。

项羽加韩信,达不到1+1等于2的效果,会小于2,两人实际很类似。

而韩信加刘邦,韩信大大补上了刘邦军事上的短板,达到了1+1大于2的效果。

项羽是没有看出韩信的才能,还是太相信自己在军事上的才能不得而知,反正他没重用韩信。

而其实刘邦这样善于用人的也同样没看出,反而是萧何看出了,所以才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叶飘刀


项羽的军事才能大家都不怀疑,而韩信也有非凡的军事天赋,韩信在项羽手下只做个执戟郎。这不能不让人怀疑项羽有用人问题!相信韩信曾多次引荐自己,为什么项羽就是不重用他呢?

韩信在汉拜为上将军时可谓声势浩大,刘邦筑起点将台来迎接,从这点来看韩信有着强烈的虚荣心。那么他在项羽面前自荐的时候肯定会觉得自己本事大,说些让项羽感到不痛快的话,结果自荐不成功。两人的军事策略也有不同差异,项羽讲究战争主动,控制全局。而韩信讲究诱,诈来获得主动权。项羽的性格又有些多疑,也许早就看出了韩信有着强烈的列土封王的心理,不想重用这种贪图列土封王的野心家。再加上韩信出身低微,和项羽出身贵族来比较相差甚远!

项羽在巨鹿之战表现出来的军事才华没有一点比韩信差,智谋策略远在韩信之上。

韩信没在项羽军中之前,在项梁麾下,项梁被章邯军破,败的很残,几乎全军覆没。而韩信却毫发为损,老将军都战死疆场了,韩信这个小卒却保留了下来,这不能不让人怀疑韩信是个逃兵,至少项羽认为他是个逃兵败将,既然是这样,不杀就不错了,想封官摔军打仗,楚军心不服!何况败军之将何言勇?韩信就算以为自己有能耐也不敢在项羽面前耍大刀!

韩信成为军事天才的成长历程并非就像他在汉军里那样威风。明修战道,暗度陈仓才刚刚看出韩信的才华,而他带领的汉军在击败关中王章邯时用了快一年的时间!在司马欣,董翳叛楚时,只有章邯一人顶着的情况才拿下也不很轻松!刘邦集结了56万大军占领了彭城时,项羽只摔3万骑兵就把56万打的大败,史书却没记载韩信的行踪。照推理韩信就在这56万军中,汉的上将军实在没有理由不在军中。如果属实那此时的韩信还没有什么建树不可以和项羽相提并论。直到韩信从荥阳引兵1万从太行山进河北井陉背水一战大破赵军,一代将神这才展露头角。项羽得知后反应是大惊!也可看出项羽这才感到韩信的军事天才。

宗上所述,韩信出茅庐一展才华的时间较晚,之前项羽没有机会去挖掘这个军事天才!:即使韩信留在项羽身边,项羽也不会建立统一天下的霸业

我认为即使韩信留在项羽身边,项羽也不会取得建立统一王朝的丰功伟绩。这一点我们需要细分为两点来讲。

首先第一点,项羽并没有建立大一统王朝的野心,换句话说,项羽从主观上来说便不可能夺得天下的实际控制权。我们从项羽推翻了秦朝暴政之后的所作所为中便可以看出来。当项羽推翻秦王朝的统治之后,项羽想的不是取而代之,而是分封诸侯,自己回到老家做他的西楚霸王。

再者,项羽根本不是一个善于利用贤才的领袖。连范增等一系列忠心耿耿的谋士、将领都因为得不到重用与信任而离项羽而去,韩信更不必说。

二:项羽与韩信都离不开惨败的结局

项羽的失败在于项羽人格上的缺陷,项羽难以利用贤才,虽然勇猛,可是妇人之仁却害了他自己。

韩信也是如此。虽然韩信有用兵之奇才,但是却不懂得收敛锋芒。即使韩信投靠别人,也躲不开最终悲惨的结局。

总结:

韩信之死,死在他虽机智、用兵如神。但是其始终是臣,始终是将。锋芒毕露便是韩信的死因。

项羽之死,死在他的妇人之仁。


玉润万古


大家好,我是历史创作者,项羽不是没有看出韩信的真才实学,而是项羽太过于自信,就算韩信一直跟着项羽,也没有出头之日,终究败于刘邦。

项羽过度自信,自大,觉的没有任何人可以和自己平起平坐,犹如一把利剑,没有剑鞘一样,保护不了自己,虽然有自信、大胆、有主见、坦率,但缺点也很多,没有耐心,大家应该知道,小不忍则乱大谋,图大事不能为一己之私,而乱了大事,但项羽却非做常人而不能做的事。

项羽的一生都败在自己的性格上,而刘邦只有两样本事,就是会识人,用人。

就算韩信一直跟着项羽,项羽的自信、自大也会告诉自己,除了自己谁都不如自己,韩信一辈子也只是个 执戟郎,没有出头之日,最终项羽还是会败给刘邦,只是时间问题。

以上是自己的个人看法,有不同看法的朋友可以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