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人世甘苦換身後英名,你願意麼?

武帝去世,漢昭帝繼位,恢復了對匈奴的和親政策。

和親就又要派使者,使者就追問蘇武等人的下落。

單于不想放人,就騙使者說,他們都已經死了。

和蘇武一起在匈奴的,有一個人叫做常惠,他看到使者來了,記在心下。

十九年人世甘苦換身後英名,你願意麼?

晚上,常惠悄悄找到使者,對使者說,蘇武還活著,當年和他一起來匈奴的還有人在。

使者大喜,但笑容又僵住了。

那怎麼辦,單于已經告訴我蘇武等人已經死了,我又不好再問他。

常惠說,這有何難?您就說,漢家天子在上林苑打獵的時候,打到一隻大雁,大雁腿上繫著一卷帛書,打開一看,上面說蘇武在匈奴,生活在一片大澤中。

使者聽了大喜,是個好方法。

第二天一早,使者見到了單于,把這話對單于一說。

單于信以為真,左看看,右看看,不知道該說什麼,只好承認蘇武尚在人間。

後世因此就有了一個成語,叫做鴻雁傳書。

其實鴻雁哪裡會送信,只是因為這個故事而得名,鴻雁,也因此被看作是信使的化身。

接下來,單于就要安排送蘇武回去了

十九年人世甘苦換身後英名,你願意麼?

李陵聽說後,又擺下酒席宴請李陵。

李陵說,您今天回去後,美名在匈奴流傳,功勳揚於漢朝。

青史所載,圖畫所繪,有哪個比得上你呢?

我李陵雖然愚鈍,但如果漢朝赦免我的罪過,保全我的老母,給我機會,我一定會施展積蓄已久的志向,我會像曹沫那樣,找機會將功補過。

這是我李陵一直念念不忘的。

(李陵提到的曹沫,是魯國大將,與齊國交戰,三戰三敗,割地求知。在儀式上,曹沫劫持了齊桓公,迫使他將土地還給了魯國,李陵也有將功補過的想法)

但是,實際情況是皇帝將我全家抄斬,人世間淒涼的事不過如此。

我,還有什麼理由回頭麼?

算了吧!

蘇武,我說這些,只是讓你知道我的心情罷了。

你我只怕從此永別了。

說罷,李陵起身拔劍而歌,唱的是:

萬里兮度沙幕,

為君將兮奮匈奴。

路窮絕兮矢刃摧,

士眾滅兮名已聵。

老母已死,

雖欲報恩將安歸!

唱完,李陵淚下數行,與蘇武訣別。

單于安排那些早先和蘇武一起來的人也回去,除了蘇武還剩下9個人,當年的100多人現在只剩了10個。

十九年人世甘苦換身後英名,你願意麼?

蘇武回到了漢朝,漢昭帝讓他先去武帝的陵墓前祭掃了一番,然後又封他為典屬國,主要負責少數民族事務。

其他人也各有賞賜,其中常惠後來還當上了右將軍。

這時,離蘇武出使已經過去了十九年。蘇武出使時是個精壯漢子,回來時,已經鬚髮皆白。

蘇武回來的第二年,其子因為參與謀反,被殺。

蘇武也受到了牽累,廷尉本有意逮捕他,輔政大臣霍光覺得蘇武勞苦功高,不應此劫難。

於是,霍光把這件事壓了下來,只是將蘇武免了職。

幾年之後,昭帝去世,宣帝繼位。

將軍張安世在宣帝面前提起蘇武,說他熟悉典章制度,而且出使不辱使命,昭帝在時曾經多次提及。

宣帝聽了,立即徵召蘇武,多次接見他,又封他為右曹典屬國。

蘇武是以名節著稱的老臣,宣帝對他很優待,允許他只在初一、十五兩天上朝,並封他祭酒的尊號。

每回朝廷有了賞賜,蘇武就分給家裡的兄弟和老朋友,家裡沒有什麼積蓄。

朝中很多有頭有臉的老臣都很敬重蘇武。

沒想到,蘇武老來喪子,不免晚景淒涼。

宣帝覺得可惜,就四處打聽,得知蘇武當年在匈奴的時候,曾經生下一個兒子,叫蘇通國,現在還在匈奴。

十九年人世甘苦換身後英名,你願意麼?

宣帝就派使者帶著財物,把蘇通國贖了回來。

宣帝封蘇通國為郞,封蘇武的侄子為右曹。

到了八十多歲的時候,蘇武因病去世。

宣帝甘露三年,匈奴單于拜見宣帝,朝拜時稱藩臣而不報名,這時,對匈奴的作戰算是基本告一段落。

宣帝見此情景,不由想起那些曾經輔佐過他的有功之臣。

為了紀念他們,宣帝命人在麒麟閣上將他們的形貌畫了下來,並註明各自的官職,姓名。

其中第十一位,就是典屬國蘇武。

這些人,皆是功勳卓著,道德高尚,為世人所稱道。

你們看,他們一個人投降,一個人就是不降。

結果投降的那個人全家被斬,有國難回。

不降的那個人,受盡折磨,老來歸國,雖有富貴,而華年不在。

當然是哪個也不願做,這兩個人都很慘。

如果非要比較的話,蘇武的結局比李陵好那麼一些,但不該被過分歌頌。

就像是對於見義勇為的英雄,我們可以敬佩,可以尊重,但不應該指著任何一個人說,你,做個見義勇為的英雄吧。

那是一種殺人的道德。

李陵與蘇武,相差只在一念之間,一個選擇了現世的榮華,一個選擇了青史的英名,這是人生的不同道路。

如果非要我選,我願天下沒有戰爭。

即便有戰爭,我也希望每個出生入死士兵及其家屬可以被寬厚對待。

不管他是死,是降,還是去放了羊。

讓我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