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一場偉大的改革

兩宋:一場偉大的改革

兩宋時期,中國古代文化達到了巔峰期,深刻地影響了後世。開國皇帝趙匡胤雖是武將出身,卻奇蹟般地建立了一個重視文治的帝國,並且文治傳統一直延續到王朝覆滅。

宋為什麼如此重視文治?宋鑑於五代十國藩鎮割據的弊端,採取盡收藩鎮的兵權財權,這一措施徹底消滅了藩鎮動亂的隱患,維護了社會內部的統一和安定,為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隱患,如冗兵、冗費等,造成了國庫空虛、軍事疲憊,最終南宋也葬送在蒙古鐵騎之下。

文強武弱成就了大宋王朝,特別是北宋時期,中國經濟文化有了長足的發展,在各個方面都進行了大膽的試驗,如神宗時王安石變法,後世稱之為一場社會改革運動,這次變法雖然失敗了,但是卻給我們帶來了諸多的啟示。王安石几乎是用現代金融管理機制來改革當時社會弊病,改革理念之先進,即使放在21世紀的今天,也不過時。

變法先進在何處?先進在富國之法,如青苗法,政府向農民發放貸款,每半年收取20%左右利息,在今天來看,貸款利率很高,但在當時社會,20%貸款利息是可以接受的,能夠限制高利貸對農民的盤剝。推行募役法,將原來按戶輪流服差役,改為由官府僱人承擔,不願服差役的民戶則按貧富等級交納一定數量的錢,這比強制性服差役多了一個選擇。實施市易法,政府出錢購買滯銷貨物,當市場出現短缺時再賣出,此舉可以平穩市場物價,限制不法商人在市場上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行為,同時也可以增加政府財政收入。

變法失敗在何處?變法失敗在客觀環境的巨大限制,雖然當時北宋經濟發展水平很高,也出現了一定的市場經濟,但是與市場交易相關的服務性機構尚未成型。即使是在現代社會,很多國家在進行市場經濟改革時,同樣也面對著這些問題,任何服務性機構從成立、成長到發揮有效作用,都需要一定的時間,而留給王安石的時間卻不多,或許可以說這是一場註定失敗的改革。

歲月流逝,改革者的“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以及先進的改革理念,仍然值得我們學習、研究和借鑑。有人說,人讀書越多,越會喜歡兩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