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是怎么变得受欢迎,和茶叶、可可并称为“世界三大饮品”的?

用户8582254904395


茶叶含有茶碱,咖啡含有咖啡因,可可粉含有可可脂等一系列容易成瘾的物质。

这些是决定他们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决定性因素。


一九八四酿造


咖啡、茶、可可并称“世界三大饮品”。咖啡大约是在公元6世纪发现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传说中是由当地的一位牧羊童在放羊时无意中发现,最初用于行军打仗时的“提神物”使用。随着部落之间的战争以及宗教的传播,咖啡传到了也门。

咖啡成为饮品已过千年。当时人们喝咖啡时,是将咖啡外果皮与咖啡豆一起烘熟后使用热水冲煮,这样也有一定的提神功效。也门人看到了咖啡的巨大前景,于是下令禁止咖啡豆的出口。欧洲人、阿拉伯人通过偷盗将咖啡带到了各自的地区。

咖啡真正开始受欢迎,是在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的一场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的又一次伟大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此时,欧洲各国已经开设了大大小小的咖啡馆,最初的咖啡馆就是带有社交的属性,在这里可以畅所欲言。启蒙,意味着清醒。酒只会让人越喝越沉醉。咖啡能够刺激人的神经,使人处于一种情形亢奋的状态。两者,无缝对接。所以,咖啡成为了一种“新饮品”,代表了新兴思想。对立面自然是酒,代表封建以及教会。此时的咖啡馆成为文人写作、政客商议政治的重要场所。

1773年,美国爆发“波士顿倾茶事件”。原因在于英国对输入美洲殖民地的茶增加税收,引发了当地人的激烈反抗。“波士顿倾茶事件”的发生,让美国人喝咖啡成为了一种“爱国行为”,而放弃喝茶。

自此,欧洲与美国的喝咖啡的文化逐渐建立。经过战争后,咖啡回归本真,成为居家以及社交的饮品,而美国与欧洲也成为全球咖啡饮用量最多的地区。

1971年,在西雅图派克市场诞生了第一家星巴克,以售卖茶叶与新鲜咖啡豆为主。时任星巴克销售主管的舒尔茨先生在意大利看到了意式咖啡后,将其引入了美国在星巴克门店进行售卖。结果大受欢迎,随即星巴克的全球遍布开店,将“新鲜现磨的意式咖啡”带到了世界。


咖啡小课堂


茶叶,咖啡,可乐是世界最受欢迎,饮用人群最多的三大无酒精饮品。

柔和刺激的可乐,浓郁醇厚的咖啡,自然清新的茶香;人类,在诞生之初就在寻找着能够让自我放松心灵的饮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在饮品选择方面开始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偏好。

阿拉伯的咖啡

亚洲的茶叶

北美洲的可乐

人们不断研究不断试验,以这三种饮品为基础,又创造出了更多的不同品类,这是一个及其庞大的市场,涉及全球,据不完全统计…

全球76亿人口,99%的人都尝试过这3种饮品。

  • 地球人一天就要喝掉26.42亿杯咖啡
  • 地球人一天就要消耗1.89万吨的茶叶
  • 地球人一天就要喝掉20亿瓶可口可乐

说真的这么庞大的市场的消费者都有谁?对,上到达官贵人富商巨贾,下到平民百姓、村哥里妇…他们都是这三大饮品的消费者。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多的消费人群,他们都喝一样的吗?当然不是,说的现实点便是富人买升级版,像我这样的穷人当时是买基础版…

说到这里,小伙伴们应该就知道我下面要说什么了,是的,所有的产品只要有市场,那么一定会出现分级市场…

  • 高端产品
  • 中端产品
  • 基础产品

咖啡也好,茶叶也好,可可也好,它们都是在基础味道之上衍生出更多的中高端产品:

  • 茶叶:武夷山母树大红袍、龙井御茶园十八棵、宋种1号凤凰水仙、金瓜贡茶(具体价格无法详说,只能说天价,单上述大红袍就要500万一斤)
  • 咖啡:九十加展望红包石、象粪咖啡、瑰夏咖啡、尖身波旁、麝香猫屎咖啡(全部都是昂贵无比的咖啡,一磅的价格万元起步)
  • 可乐:南非 Sabco 70、丹麦紫、虎纹豹纹斑马纹身、2005年英国蝴蝶

以上,我反正都买不起,还有很多很多高端饮品,也是都很贵…很贵…

但,它们都是茶、咖啡、可乐…与我们饮用罐装茶,速溶咖啡,普通可乐,一样能感受到快乐…也一样有提神的功效!


那么咖啡又有多少种呢:

咖啡种类有很多,像我们常见咖啡种类有浓缩、美式、玛奇朵、康宝蓝、拿铁、布雷卫/半拿铁、摩卡、卡布奇诺、白咖啡…

1、浓缩咖啡(Espresso):

通常大家都叫它意式咖啡, 一般通过压力或者蒸汽直接萃取咖啡豆得到的,属于纯粹的咖啡,因此口感强烈,极苦,也是调制其他风味咖啡饮料的基底。适合咖啡豆热爱极客,他们更喜欢咖啡豆的本味以及萃取咖啡豆后在咖啡液上层漂浮的咖啡油脂(这也是判别咖啡豆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推荐指数:⭐️⭐️⭐️

2、美式咖啡(Americano):

简单的说,这就是加水的意式浓缩咖啡,一份浓缩咖啡和两份水这样的比例制成的。也可以是用滴滤式咖啡壶制成的黑咖啡。(在欧美国家最常见也是最受喜爱的方式,同时这种方式饮用也会帮助身体排脂,达到瘦身的效果)

推荐指数:⭐️⭐️⭐️⭐️

3、玛奇朵(Machiatto):

一份浓缩咖啡和半份奶泡制成,而不是鲜奶油或者牛奶,在品尝时不要搅拌,找到合适的角度直接喝就可以了。(这里要注意,奶泡其实就是在冰镇牛奶冲入气体,不是奶油制作)因为其口感软棉顺滑,小姐姐们特别喜爱!

推荐指数:⭐️⭐️⭐️⭐️⭐️

4、康宝蓝(Espresso Con Panna):

一份浓缩咖啡和半份鲜奶油泡制成,两者一热一冷,这就成就了它的特色:香甜的奶油、香醇的咖啡、甜蜜的糖浆三层口感。喝时要尽快、大口喝完,无需搅拌,美味无比!

个人特别喜欢的咖啡品类,所以这里我着重推荐大家!

推荐指数:⭐️⭐️⭐️⭐️⭐️⭐️

5、拿铁咖啡(Caffè Latte):

这是一小杯浓缩咖啡和一份半热牛奶,大约一百五十到两百毫升间,再加半份奶泡及少许巧克力制成,因为牛奶的含量较多,所以更适合早餐。但同时因为拿铁一般都会加入不少的糖浆,增加口感,于是…比较容易发胖…

推荐指数:⭐️⭐️⭐️⭐️

6、摩卡咖啡(Cafe Mocha):

由1/3意式浓缩和2/3的奶泡和少许巧克力(糖浆)配成,口感稍甜,更适合女生。

这绝对是下午茶最优选项,一杯刚刚好,再配上拿破仑和一块饼干,看着风景,享受属于自己的时光!

推荐指数:⭐️⭐️⭐️⭐️⭐️

7、布雷卫/半拿铁(Cafe Breve):

由一份浓缩咖啡和各3/4份的热牛奶和鲜奶油,有时还会加入少量奶泡制成。

这个个人会不太喜欢,牛奶的醇厚会使咖啡味道减少,但是…非常好喝!

推荐指数:⭐️⭐️⭐️⭐️⭐️

8、卡布奇诺(Cappuccino):

这是一份意式泡沫咖啡,等量的浓缩咖啡和泡沫牛奶,喝下去最初是泡沫的细腻,之后就是浓缩的苦涩和细腻。em...怎么说呢?很多喝不了意式的人,缺钟爱卡普奇诺,因为它即有意式咖啡的苦又不会太苦,又有奶香的醇厚。所以很适合接受不了意式咖啡的苦,又想体味意式咖啡醇厚的小伙伴们。

推荐指数:⭐️⭐️⭐️⭐️

9、白咖啡(Flat White):

由一份浓缩咖啡和一份半的热牛奶制成。不同之处在于,它采用的是特级脱脂奶精原料,巧妙地将咖啡的苦酸、咖啡因含量降到最低,喝起来不会伤胃,口感丝滑、香浓无苦涩。但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很多咖啡极客对于白咖啡不是特别喜好。但因为这种操作方式,更适合老年人群去体验咖啡。

推荐指数:⭐️⭐️

以上是对咱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咖啡种类做了一个大致的总结。



最后,我再在来讲讲咖啡豆的起源:

大家可能不知道咖啡豆这个神奇的东西最早产自于阿拉伯人,而那时的阿拉伯人先是咀嚼咖啡豆果实(鲜果叫做coffee cherry,口感有些类似非常薄皮的樱桃),而剩下的种子,他们把豆子晒干磨碎和羊油混合携带在身边作为补充体力的食品。

一直到公元十三世纪时,他们满满发现用咖啡豆在热水中炖煮能成为香气扑鼻的饮品。于是他们开始烘焙研磨咖啡豆成为了当时阿拉伯人的最热爱的饮品。(因为在阿拉伯古兰经中明确要求教众不能够喝酒。)没多久,阿拉伯人开始广泛大量的种植咖啡树,为后期咖啡的传播奠定了雄厚基础。

到了公元15世纪时,土耳其人西征奥地利时开始慢慢传入西方国家。没想到各个国家的人们都非常喜欢这个饮品,从那年开始随着欧洲人去了美洲,去了亚洲,也都把这个神奇的产品带向了全世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断研究不断精进,到了现在,咖啡已经是风靡世界的最畅销的饮品之一了。

随着科技进步,制作咖啡,烘培咖啡豆,种植咖啡的机器与技术应用,也更加先进完善,这使得咖啡衍生出更加繁杂的工艺、更加美味的咖啡饮品;咖啡可乐,咖啡雪糕,咖啡口香糖,咖啡香水…

走进我们生活的也许并不是咖啡,或者咖啡豆,我想…应该是我们对于生活的热爱,才使得咖啡变的如此多彩!

关于咖啡豆的烘培和种类还有咖啡豆的种植,如果有小伙伴感兴趣可以给我留言,我再给大家具体讲讲哈。


心里美食研习小虫


前段时间看书,学习了咖啡的历史,发现正好可以用来回答这个问题。

提起咖啡,很多人都不陌生。咖啡不仅可以提神,还可以让人感到放松,也是聊天、会议等的必备饮品。

在第一杯现代意义上的咖啡诞生前,咖啡就是没有过滤过的苦水,比中药还要难喝。能和茶叶、可可并称为“世界三大饮品”,可以说一大奇迹。

想要了解咖啡的逆袭过程,看一看咖啡的传播史就可以知道了。


对于这个问题,我会从4个方面进行讲述,也是咖啡功用的4种变化,分别是自然兴奋剂→祭祀工具→酒类替代品→日常饮品。

咖啡也正是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才变成了“世界三大饮品”之一。

一、咖啡:自然兴奋剂

大约在3000年前,古老的柯法王国是最早开始“吃”咖啡的国家。那里的人将咖啡看作自然兴奋剂,将其直接放在嘴里嚼着吃,借此让自己变得兴奋起来。

后来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个秘密,当有人需要让自己打起精神时,就会吃咖啡豆。尤其是士兵,为了保持体力,更是经常吃咖啡豆。后来,为了让上战场的战士能打胜仗,人们将油脂和咖啡豆混在一起,做成圆形的丸子,专门供应给战士,是特殊的补药,一般人还吃不到。

可尽管如此,经常嚼咖啡豆,或者吃咖啡丸子的士兵,还是经常战败,沦为俘虏,被卖到了许多非洲国家。

而这些士兵身上的咖啡豆,也跟着士兵,传播到非洲各国。二、咖啡:祭祀工具

虽然用现代眼光来看,祭祀是古代人们认知不足的表现之一,可是在当时,神明却是人类最大的精神寄托。

当时的科技并不发达,面对各种天灾人祸,人们根本没有合理的解释。为了寻找确定性,人们创造出了神明的形象,并利用祭祀和神明沟通。

因为咖啡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情绪,便被当做是可以与神明沟通的媒介,成为了祭祀中的必备品。

虽然在不同的地方,使用咖啡的方法不一样,但用意都是祭祀和祈祷。也正因为继续需要,咖啡被传播了很远。

而咖啡被当做祭祀工具的这段历史,持续了将近2000年。三、咖啡:酒类替代品

直到大约1000年前,中东地区的人贩子将非洲人带到也门的摩卡港卖掉,咖啡豆也随着非洲人一起到达了也门摩卡港。

当时,此地大部分人都信奉伊斯兰教,要遵守“禁止饮酒”教义。可是酒对他们而言,又是非常好的饮品。所以他们迫切需要一种酒类的代替品,而咖啡就进入了他们的视野。因为咖啡可以像酒一样,让人感到兴奋。于是,当地人很快接受了咖啡,而且还不断研究咖啡的制作方法,希望可以提高喝咖啡的美好体验。

大概200年后(也就是距今大约800年前),世界上第一杯现代意义上的咖啡被制作出来,名字就是摩卡咖啡,以港口的名字命名的。

而且,由于摩卡港是个港口,在这里流行的咖啡,很容易被传播到其他国家。所以,从15到17世纪,摩卡港是全世界最大的咖啡贸易中心。

四、咖啡:日常饮品

现在说起全世界最大的咖啡生产基地,我们能想到的肯定就是巴西。可实际上在一开始,巴西并没有种植咖啡,他们的咖啡种子是“偷”来的。

最初,荷兰和法国在南美的殖民地建起了咖啡种植园,这两个种植园经常发生矛盾,使夹在中间的巴西政府也经常受到损失。

与此同时,巴西也特别想种植咖啡,但是苦于没有种子。于是便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18世纪初,派出了调解员帕西诺,表面上调解争端,背地里盗取咖啡种子。

帕西诺成功了,在俘获了总督夫人的芳心后,得到了咖啡种子,带回巴西。

此后,巴西渐渐就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咖啡生产基地,咖啡也被运送到世界各地。而随着咖啡豆的大量生产,喝咖啡不再是上层阶级的事情。就拿中国来说吧,几十年前知道咖啡的人很少,可是现在,大部分人都知道咖啡。

而且,因为卖咖啡而建成的咖啡馆,也成了特别重要的功能场所,人们在咖啡馆一边喝咖啡,一边工作、社交、休息,非常惬意。

因为咖啡中含有的咖啡因,能使人体分泌一种叫作多巴胺的物质,而这种物质,能让人感到快乐。结束语:咖啡能成为“世界三大饮品”之一,是人类经过了3000多年的努力换来的。这也让我们知道,很多食物能变成盘中餐,也是得之不易的,需要我们珍惜。


小雅美食


咖啡风靡全球,浦生鲜这就带你去了解下,咖啡背后的这短短800年历史。

咖啡的世界史

咖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世纪,或者更早些有很多关于咖啡首次使用的记录和传说。咖啡豆的原产国(未经驯化)被认为是埃塞俄比亚。

一千多年前的某一天,当地牧羊人Kaldi发现他的山羊群吃了一种未知的小红果后变得异常闹腾,Kaldi也是非常大胆,他竟然亲自尝试了小红果,结果他不但没中毒,还跟羊群一起兴奋地跳舞,精神倍增。从此,咖啡豆的奇效也渐渐传开。

Kaldi一定没有意识到,他发现的就是如今全世界种植最广泛的知名咖啡树品种——阿拉比卡咖啡树。

咖啡收获了第一批粉丝后,粉丝中的某一人就将它从埃塞俄比亚东部带到也门。紧接着又从也门传到印度尼西亚,接着再传到欧洲,后来一株咖啡树被人从欧洲带到马提尼克,很长一段时间里,拉丁美洲几乎所有咖啡都是这棵树的后代。

虽然走过这么多地方,但是不得不说,欧洲简直就是咖啡文化发展的温室。咖啡,彻底虏获了欧洲人。

欧洲人对咖啡有多狂热呢?比如英国妇女拟写了一份反对咖啡的书面请愿书,控诉她们的丈夫因为爱咖啡而忽略了她们。另一边土耳其女士们也跟丈夫们闹离婚,对薄公堂,因为丈夫们禁止她们喝咖啡!

在欧洲人当中,意大利人属于对咖啡最狂热的那一拨,意大利人发明了另一种冲煮方式,创造了意式浓缩咖啡(Espresso),在威尼斯,也诞生了欧洲第一家公开的街头咖啡馆。对于这种喝法,法国人就不太买账了,1680年,一位法国医生把牛奶加到咖啡里作为药品给病人饮用,才发现这种搭配异常和谐,自此人们就开始把奶制品调和在咖啡里。

咖啡的中国史

咖啡的旅行也还在继续,终于有一天它来到了中国。

咖啡第一次以中文的形式出现,是在《四洲志》的译书中,主持翻译这本书的人正是历史课本红人之一的——林则徐。除了戒烟,林老师还致力于传播外来文化。书中介绍了也门将咖啡作为土产出口,而“育奈士迭国”则是进口国。

不过那时候咖啡名字翻译的有些尴尬,一种是“架非豆”,另一种是“加非”。后来还出现过“枷榧”、“高馡”等一系列山寨音译。

能把咖啡名字念对的,还是我们洋饭老司机溥仪。标准的英语发音,从北京到天津,国可亡,咖啡不能停。

另一边鸦片战争后,随着上海开埠,咖啡在租界兴起。一部分上海人民就模仿起了洋人的生活方式,成为中国第一批喝咖啡的人。进入民国后,西风更是进一步东渐,留学生人数大大增加,接触咖啡的中国人越来越多。

而解放以后,标着“上海牌”的红色圆铁罐里装着研磨好的焙炒咖啡,是老上海人的共同记忆。后来,它甚至走出上海一度包揽了全国咖啡馆、宾馆的咖啡,成为了“国民回忆”。


浦生鲜


Aleut


阿米lor


从根本上来说,因为咖啡是有成瘾性的,就是会让人有依赖性。

咖啡中的咖啡因会促使人体分泌一种叫作多巴胺的物质,这是人类快乐的灵药。当人体分泌多巴胺时,我们就会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幸福和满足感,但这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瘾,除了生理上的瘾,咖啡还可以满足人类在精神和社会学意义上的瘾。在人类发展的不同时期,我们总是有着不同的精神和社会需求,比如渴望和神灵沟通,满足表达欲、求知欲等等,在阶层相对固化的年代,这些精神和社会需求只能在相对有限的家族、同村中解决。而在300多年前,伴随着欧洲启蒙运动以及资本主义的萌芽,使得原来的阶层迅速被打破。这时候,人们需要一种能够彼此连接的场域,以及符合相应需求的饮料

酒当然可以,但因为酒会让人沉迷,让人糊涂,并不适合陌生人之间的交往场景;咖啡则能使人处在一种清醒、甚至亢奋的状态,于是就成了新时代新精神的象征;而做咖啡本身需要一定是技术支持,讲究技术和手艺,于是咖啡馆又应运而生,成了新时代人社交的场所。无论是谁,什么身份背景其实都不重要,只要能买一杯咖啡,就能和咖啡馆里的所有人进行交流,因为大家都是咖啡客,都是经历过启蒙、有科学思想、崇尚理性的新时代人。咖啡是身份的体现,也是最低成本的陌生社交工具。

正是因为满足了这些需求,才让咖啡成为一个迅速崛起的消费品,甚至是一种公认的标准和参照物。一切,是大势所趋,而咖啡正巧就符合了需要,如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