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必須知道的200個典故由來


中國人必須知道的200個典故由來

壁上觀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解釋:坐在軍營觀察雙方成敗,不幫助任何一方

冰糖葫蘆

出處:民間傳說

解釋:一種用竹籤貫串出楂、海棠果實而外蘸冰糖、白糖或麥芽糖的食品

不倒翁

出處:民間傳說

解釋:一種形狀像老頭兒的玩具,上輕下重,板倒後能自動立起來。也叫“扳不倒兒”

不管三七二十一

出處:民間傳說

解釋:形容辦事情和思考問題時,不計是非情由和後果

打油詩

出處:明•楊慎《升庵詩話》

解釋:指內容與詩句詼諧通俗,不拘於平仄韻律的詩體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出處:南朝•范曄《後漢書•班超傳》

解釋:為了獲得成功,必須勇敢冒

不為五斗米折腰

出處:唐•房玄齡《晉書•列傳第六十四•隱逸•陶潛》

解釋:比喻人有骨氣、清高

八卦

出處:《易經•繫辭傳》

解釋:易經中的卦名,它是我國古代的一套有象徵意義的符號。後來泛指所有的閒言閒語、小道消息

拔河

出處:唐•封演《封氏聞見錄》

解釋:一種以一箇中心點,兩邊均等人馬互相比力氣的運動;也指你來我往的競爭

白眼

出處:唐•房玄齡《晉書•列傳第第十九•阮籍》

解釋:是看不起人的一種表情,表示輕視、厭惡的態度

抱佛腳

出處:唐•孟郊《讀經》

解釋:平時不準備,事到臨頭才趕緊設法補救

東坡肉

出處:宋•周紫芝《竹坡寺話》

解釋:指用文火燉爛的大塊豬肉

爆竹

出處: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

解釋:燃放的一種物品,用紙卷火藥做成,兩頭堵死,一頭留有繩捻。點燃就會炸裂,發出很大的響聲,多用於喜慶事

撲朔迷離

出處:《古樂府•木蘭詩》

解釋:形容事物錯綜複雜,不容易知道真相

破天荒

出處:宋•孫光憲《北夢瑣言》

解釋:第一次或從來沒有過的事

賠了夫人又折兵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

解釋:不但沒有佔到便宜,還吃了大虧,遭受雙重損失

好好先生

出處: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

解釋:喻指遇事不分是非,只說好不說壞,只求太平無事的人

密封

出處:宋•高承《事物紀原》

解釋:把試卷上的編號或應考人的姓名密封起來,不讓閱卷人知道是誰的考卷

蜜餞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孫亮傳》

解釋:用濃糖浸漬的果品等

妙手空空

出處:宋•李昉《太平廣記》卷一百九十四引裴鉶《傳奇•聶隱娘》

解釋:指小偷;或在困境中很會應付;也有手中沒錢的意思

螟蛉

出處:《計經•小雅•小宛》

解釋:養子的代稱

木人石心

出處:唐•房玄齡《晉書•夏統傳》

解釋:指意志很堅定,不受外物的誘惑

解鈴還須繫鈴人

出外:明•瞿汝稷《指月錄》

解釋:指誰惹出的事端,還須誰去解決

馬拉松

出處:古希臘•希羅多德《歷史》

解釋:外來語,由Marathon翻譯而成,一種長距離的賽跑運動,也比喻長久持續的耐力和時間

摩登

出處:《佛說摩登女經》

解釋:“摩登女”原本是古印度旃陀羅族的賤民。現代所講的“摩登”由英文modern音譯而來,指新潮、時髦、流行的式樣

模特

出處:外來語,英文model的音譯

解釋:指供藝術家作畫、攝影、雕塑的描寫對象或參考對象,如人體、實物、模型等。

毛邊紙

出處:清•龐鴻文《常昭合志稿》

解釋:一種稍微帶點黃色、用竹纖維製成的紙,適宜用來寫毛筆字,也用來印書

毛病

出處:明•徐鹹《相馬書》

解釋:指缺點、害處或差錯

饅頭

出處:出宋•高承《事物紀原》

解釋:用麵粉發酵蒸熟隆起成圓形的食品

斧正

出處:明•陳衎《與鄧彰甫書》

解釋:請人修改詩詞文章的客氣話

腹稿

出處:宋•歐陽修等《新唐書•王勃傳》

解釋:事先已想好,只是還沒有寫出來的文稿。

分懷羹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解釋:從別人那裡得到好處

風馬牛不相及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僖公四年》

解釋:形容事物之間一點兒也不相干

風水

出處:晉•郭璞《葬書》

解釋:指住宅基地、墳地等的地理形勢,迷信的人認為風水好壞可影響其家族、子孫的盛衰吉凶

杜康

出處: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巾部》

解釋:傳說中釀酒的發明者

東郭先生

出處:明•馬中錫《中山狼傳》

解釋:比喻不分善惡,濫施仁慈的人

東道主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年》

解釋:東道主是主人的代稱,而請客就叫做東或東道主

東西

出處:南朝•蕭子顯《南齊書•豫章王嶷傳》

解釋:泛旨一切物件,也用於對人或動物的蔑稱或暱稱

東窗事發

出處: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

解釋:指所做的壞事敗露,被人揭發

打破砂鍋問到底

出處:明•陳沂《詢芻錄》

解釋:比喻追問到底

打秋風

出秋: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賢僕伕》

解釋:假借各種名義,利用各種關係向有錢人討取財物或藉機向人索取錢財

倒楣

出處:請•顧公燮《清廈閒記摘抄》

解釋:運氣不好

當歸

出處:民間傳說

解釋:中藥名,含有“應當歸來”的意思

登龍門

出處:東漢•辛氏《三秦記》

解釋:指考試金榜題名,也用來比喻由微賤變為顯貴

跳加官

出處:明•吳敬梓《儒林外史》

解釋:舊時戲曲開場或在演出中遇到顯貴到場時加演的舞蹈節目

填鴨

出處:清•姚元之《竹葉亭雜記》

解釋:填鴨是飼養鴨子的一種特別方法。也指強迫學生死背書本,不求理解,只為了應付升學考試的教育方式

塗鴉

出處:唐•盧仝《添丁詩》

解釋:謙稱自己的字寫的不好

唾手

出處:宋•歐陽修等《新唐書•褚遂良傳》

解釋:把口液吐在自己手上,比喻極容易辦到

推敲

出處:南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解釋:寫作時一再斟酌文詞字句。引申為對問題的思考研究

銅臭味

出處:南朝•范曄《後漢書•崔烈傳》

解釋:指用錢買官或庸俗的有錢人,也用來譏諷唯利是圖或以賄賂拉攏關係的人

泰斗

出處:宋•歐陽修等《新唐書•韓愈傳贊》

解釋:指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被大家景仰的人

泰山

出處:宋•晁補之《晁氏客語》

解釋:丈夫對妻子父親的尊稱

太歲頭上動土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

解釋:比喻膽大妄為,敢冒犯有權勢的人的行為

桃符

出處: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

解釋:古代掛在大門上壓邪的桃木板。後來在上面貼春聯,所以又是春聯的別稱

桃李滿天下

出處: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唐紀•武后久視元年》

解釋:學生很多,遍佈各地,到處都有

偷香

出處:唐•房玄齡《晉書•賈充傳》

解釋:比喻與女子有不正當關係

娘子軍

出處:宋•歐陽修等《新唐書•列傳第八•諸帝公主》

解釋:泛稱由女子組成的隊伍

年糕

出處:民間傳說

解釋:用黏性比較大的米或米粉蒸成的糕,是春節的應景食品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出處:唐•李百藥《北齊書•元景安傳》

解釋:比喻寧願保持高尚的氣節死去,也不願受辱地活著

里程碑

出處:唐•韓愈《路旁堠》

解釋:設在路旁,記載裡數的標誌。引申為事情進行到某一段落的意思

龍虎榜

出處:宋•歐陽修等《新唐書•歐陽詹傳》

解釋:指名士俊傑同登一榜

羅織

出處:五代•劉昫《舊唐書•來俊臣傳》

解釋:虛構罪名,陷害無辜的人

綠林

出處:南朝•范曄《後漢書•劉玄傳》

解釋:指聚集山林間反抗官府,誅鋤惡霸土豪的好漢,亦旨群盜股匪

綠衣使者

出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鸚鵡告事》

解釋:在古詩文中指鸚鵡;現在是郵差的代稱

臘八粥

出處:南宋•吳自牧《夢粱錄》

解釋:農曆十二月初八所吃的粥

露馬腳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

解釋:比喻無意中露出真相,有貶意

狼狽

出處:《詩經•豳風•狼跋》

解釋: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樣子

狼藉

出處:清•翟灝《通俗編》

解釋:形容雜亂不整潔的樣子

古錐

出處:宋•賾藏主《古尊宿語錄•舒州龍門佛眼和尚語錄》

解釋:形容人聰明活潑又機智風趣

顧左右而言他

出處:戰國•孟軻《孟子•梁惠王下》

解釋:把話題扯開,不回答別人提出來的問題

座右銘

出處:東漢•崔瑗《座右銘》

解釋:願指寫出來放在座位旁邊的格言,後泛指用以自勵的文辭

官話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

解釋:從前指通行較廣的北方話,特別是北京話,現在指官場中不切實際的談話

公主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孫子昊起列傳》

解釋:帝王之女的稱號

狗盜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孟嘗君列傳》

解釋:泛指盜賊

狗腿子

出處:民間傳說

解釋:指奴才,或指效忠有權有勢的人

孔方兄

出處:唐•房玄齡《晉書•魯褒傳》

解釋:錢的代稱。舊時錢中有方孔,因稱錢為“孔方兄”。含有取笑和鄙視的意思

口碑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

解釋:形容好名聲。碑,石碑,這裡指記載功德的碑

口令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昭公十七年》

解釋:軍人所用的口語暗號,也指軍官對士兵的口頭指揮命令

口中雌黃

出處:唐•房玄齡《晉書•王衍傳》

解釋:不管事實或後果,隨口亂說或妄加批評

護短

出處:晉•嵇康《與山臣源絕交書》

解釋:掩飾別人的短處;也指忌諱說出過失或缺點

渾水摸魚

出處:古希臘《伊索寓言》

解釋:趁混亂的時候,獲取不正當的利益

荒誕

出處:清•紀昀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神異經》

解釋:極不真實;極不盡情理

黃粱夢

出處:唐•沈既濟《枕中記》

解釋:比喻虛幻的事或慾望的破滅

黃泉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隱公元年》

解釋:地下的泉水,指人死後埋葬的地穴,又稱“九泉”

幌子

出處:民間傳說

解釋:從前酒店用來招徠客人的招牌;現在用來比喻假借名義做別的事

鴻門宴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解釋:不懷好意、居心不良的宴會

汗青(青史)

出處:宋•歐陽修等《新唐書•劉子玄傳》

解釋:史書或歷史

雞肋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解釋:比喻沒有多大價值、多大意思的事情

結髮

出處:《禮記•曲禮》

解釋:結婚;或指最先婚配的妻子

結草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五年》

解釋:比喻受恩深重,雖死也要報答

借光

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

解釋:客氣話,請別人給自己方便

交杯酒

出處:宋•孟元老《東京孟華錄•民俗》

解釋:婚禮中新婚夫婦交換酒杯後所喝的酒

九五之尊

出處:《易經•乾卦》

解釋:指帝位或帝王

劍在弦上,不得不發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魏書•陳琳傳》

解釋:比喻事情已經到了不得不做的地步

金蓮

出處:唐•李延壽《南史•廢帝東昏侯紀》

解釋:古時指女子纏裹過的小腳

金龜婿

出處:東漢•衛宏《漢舊儀補遺》

解釋:比喻有錢有勢的夫婿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出處:明•劉基《賣柑者言》

解釋:比喻虛有其表而實質很壞的人或事

錦標

出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解釋:授給競賽中優勝者的獎品,如錦旗、銀盾、銀標等

禁果

出處:《聖經•創世紀》

解釋:嚴格禁止,卻讓人更想獲得的事物

技癢

出處:南朝•梁簡文帝《與湘東王書》

解釋:形容擅長或愛好某種技藝的人,一有機會就急著表現出來

鏡子

出處:明•羅欣《物原》

解釋:可以照出物體形像的東西

巨無霸

出處:南朝•范曄《後漢書•光武帝紀》

解釋:比喻身體非常龐大的人

翹楚

出處:《詩經•周南•漢廣》

解釋:原指高出樹叢的荊木,後比喻各行各業表現傑出的人才

喬梓

出處:西漢•伏生等《尚書大傳•周傳•梓材》

解釋:父子的代稱

秋毫

出處:戰國•孟軻《孟子•梁惠王上》

解釋:鳥獸在秋天新長出來的細毛,比喻非常微小的東西

千金

出處:民間傳說

解釋:對未出嫁女子的敬稱,也指很多的錢

青鳥

出處:唐•歐陽詢《藝文類聚》

解釋:使者的象徵,在西方國家也是幸福的象徵

下榻

出處:南朝•范曄《後漢書•徐穉傳》

解釋:原意為對貴賓的禮遇或對賢人的敬重,現在則是住宿的意思

小費

出處:外來語,由英文(tip)翻譯而來

解釋:顧客另外付給服務人員的錢

小巫見大巫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吳書•張紘傳》

解釋:比喻能力相差太遠,根本無法相比

袖珍

出處:宋•戴埴《鼠璞》

解釋:形容小型或小巧的便於攜帶的東西

銜環

出處:南朝•范曄《後漢書•楊震傳》

解釋:比喻生前報恩

香包

出處: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

解釋:端午節佩戴的一種飾品,具有祛毒避邪的功用,也是吉祥的象徵

想當然耳

出處:南朝•范曄《後漢書•孔融傳》

解釋:憑主觀臆斷推測將會出現的情況

杏林

出處:晉•葛洪《神仙傳•董奉》

解釋:泛指醫學界

杏壇

出處:戰國•莊周《莊子•漁父》

解釋:相傳為孔子講學處,現是教育界的通稱

續絃

出處:清•翟灝《通俗編•婦女》

解釋:太太死後,再娶一個新太太

學究

出處:宋•陳師道《後山談叢》

解釋:指不諳世事、死啃書本、不知變通的讀書人

宣紙

出處: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

解釋:安徽省宣城(今安徽涇縣一帶)出產的紙,品質很好,最適合拿來作國畫或寫毛筆字,適於長期存放

懸壺

出處:南朝•范曄《後漢書•費長房傳》

解釋:賣藥,行醫治病

知音

出處:戰國•列禦寇《列子•湯問》

解釋:指懂得音樂的人,或彼此十分了解的好朋友

執牛耳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哀公十七年》

解釋:在某一方面居於領導地位,也就是冠軍、第一的意思

逐鹿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蒯通傳》

解釋:比喻爭奪政權,也指競爭激烈、各方爭搶的情形

逐客令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

解釋:明說或暗示請客人離開的話

捉迷藏

出處:明《致虛閣雜俎》

解釋:蒙起眼睛捉人的一種遊戲,比喻言語、行為故意迷離恍惚,使人難以捉摸

捉刀

出處: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客止》

解釋:幫人代筆寫文章

抓周

出處:元•脫脫等《宋史•曹彬傳》

解釋:嬰兒週歲時,長輩拿代表各種行業的工具,讓嬰兒隨意抓取,來推算他的前途

爪牙

出處:戰國•荀況《荀子•勸學》

解釋:爪和牙是猛禽、猛獸的武器,比喻壞人的黨羽

裝潢

出處:北朝•賈思勰《齊民要術》

解釋:裝裱書畫,也指室內設計裝飾

中秋節

出處:五代•劉昫《舊唐書•太宗紀》

解釋: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這時正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

中山狼

出處:明•馬中錫《中山狼傳》

解釋:指恩將仇報、忘恩負義的人

吃醋

出處:明•王圻《續文獻通考》

解釋:形容嫉妒的心理,多指在男女關係上

出爾反爾

出處:戰國•孟軻《孟子•梁惠王下》

解釋:原意是你怎樣做,就會得到怎樣的後果,引申為人的行為前後不一致,自相矛盾,反覆無常

春聯

出處:明•陳雲瞻《先鋒簪雜話》

解釋:又稱“春帖”,春節時用紅紙寫成,貼在大門上的聯語

衝冠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藺相如列傳》

解釋:形容非常生氣,連頭頂上的帽子也讓豎直的頭髮衝了起來

重陽

出處:南朝•吳均《續齊諧記》

解釋:農曆九月九日,也叫“重九”,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舊時在這一天有登高的風俗

差強人意

出處:南朝•范曄《後漢後•吳漢傳》

解釋:本意是比我所想的還要好,引申為勉強過得去,或大致上還不錯,尚能使人滿意

朱之東隅,收之桑榆

出處:南朝•范曄《後漢書•馮岑賈列傳》

解釋:比喻在這裡失敗了,卻在那裡取得成功。也有先敗後勝的意思

時髦

出處:南朝•范曄《後漢書•順帝紀贊》

解釋:髦是毛髮中最長的,引申為出眾的人才。後來專指趨向時尚流行

始作俑者

出處:戰國•孟軻《孟子•梁惠王上》

解釋:原指最早用俑殉葬的人,後比喻首先開創壞風氣的人

識時務者為俊傑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解釋:能瞭解整個形勢發展的人,才是英雄豪傑

鼠輩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魏書•華佗傳》

解釋:罵人的話,指有小人行為或無足輕重的人

說項

出處:唐•楊敬之《贈項斯》

解釋:替人說好話、講情

雙簧

出處:民間傳說

解釋:一種一人表演動作,一人躲在背後說說唱唱的曲藝

殺風景

出處:唐•李商隱《義山雜纂》

解釋:損壞美好的景色,比喻在興高采烈的場合使人掃興

殺青

出處:南朝•簫統《昭明文選•書下》

解釋:古人著書寫在竹筒上,為便於書寫和防蟲蛀,先把青竹筒用火烤乾水分。也泛指書籍著作完成或電影拍攝完工

傻瓜

出處:清•黎士宏《仁恕堂筆記》

解釋:指愚昧無知的人

守財奴

出處:南朝•范曄《後漢書•馬援傳》

解釋:形容有錢但過分吝嗇,捨不得用的人

商人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解釋:做買賣的人

上當

出處:民間俗語

解釋:吃虧,被騙

染指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宣公四年》

解釋:比喻分取非分的利益

人中龍

出處:唐•房玄齡《晉書•宋纖傳》

解釋:比喻隱士或出類拔萃的人物

人日

出處:西漢•東方朔《佔書》

解釋:農曆的正月初七日,也叫做人勝節、人節、人生日、七元日

足下

出處:南朝•劉敬叔《異苑》

解釋:對朋友的敬稱,常用在書信中

左右手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解釋:得力的助手

醉翁之意不在酒

出處:北宋•歐陽修《醉翁亭記》

解釋:表面上好像很喜歡某一件事物,實際上是另有所圖

糟糠

出處:南朝•范曄《後漢書•宋弘傳》

解釋:舊指窮人用來充飢的酒渣糠皮等粗劣的食物。現指貧窮時共患難的妻子

此地無銀三百兩

出處:民間故事

解釋:比喻想要隱瞞,結果更加暴露

滄桑

出處:晉•葛洪《神仙傳•王遠》

解釋:比喻經歷了許多世事變化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魏書•高貴鄉公紀》

解釋:比喻大家都知道的陰謀野心

司空見慣

出處:唐•孟棨《本事詩•情感》

解釋:形容常見的事,一點兒也不稀奇

戴高帽

出處:唐•李延壽《北史•熊安生傳》

解釋:指妄自尊大或吹捧、恭維別人

算盤

出處:元•劉因《靜修先生文集》

解釋:計算數目的工具之一

桑梓

出處:西漢•張衡(南都賦)

解釋:比喻故鄉

依樣西葫蘆

出處:宋•魏泰《東軒筆錄》

解釋:比喻只會模仿,不會創新

一不做,二不休

出處:唐•趙元一《奉天錄》

解釋:犯了錯,就乾脆錯到底

壓歲錢

出處: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

解釋:農曆除夕時,長輩給晚輩的錢。有為對方求福求壽的意思

一誤再誤

出處:元•脫脫等《宋史•魏王廷美傳》

解釋:一錯再錯,屢犯錯誤

搖錢樹

出處: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

解釋:神話中的一種寶樹,一搖錢就掉下來;後來比喻很會賺錢的人

油炸餜(油條)

出處:民間傳說

解釋:一種油煎的發酵麵食,長條形,多用作早點

有眼不識泰山

出處:民間傳說

解釋:比喻認不出地位高或本領大的人

筵席

出處:戰國《周禮•春官•司几筵》

解釋:指宴欽時陳設的座位,有時兼指酒席

眼中釘

出處:北宋•歐陽修《新五代史•趙在禮傳》

解釋:形容最厭惡的人

陽春(面)

出處:唐•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解釋:指溫暖的春天,也指一種只加青菜、蔥、鹽及滷肉汁,不加肉類或香料的面

應聲蟲

出處:唐•張鷟《朝野金載》

解釋:指沒有主見,隨聲附和別人意見的人

烏紗帽

出處:唐•房玄齡《晉書•輿服志》

解釋:古時候的一種官帽,也指官職

無厘頭

出處:東漢•蔡邕《樊惠渠歌》

解釋:指一些違背常理、意思跳躍、章法混亂的話或事情。

無恙

出處:戰國•宋玉《九辯》

解釋:見面或通信時的問侯語,表示沒有病痛、沒有憂慮

五十步笑百步

出處:戰國•孟軻《孟子•梁惠王上》

解釋:犯同樣錯誤的人,程度輕的卻嘲笑程度重的

臥虎

出處:南朝•范曄《後漢書•重宣傳》

解釋:比喻執法嚴明或作戰勇猛的人

問鼎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宣公三年》

解釋:比喻想要奪取王位,或有希望取得最高榮譽

忘年交

出處:唐•李延壽《南史•何遜傳》

解釋:不管年紀、輩分而結交的好朋友

忘憂草

出處:《詩經•衛風•伯兮》

解釋:批萱草,又叫做黃花菜,金針、宜男草

魚雁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蘇武傳》

解釋:書信的代稱

雨過天青

出處:清•朱琰《陶說•古窯考》

解釋:雨後天空無雲的鮮明景色;也指柴窯;更用來形容誤會冰釋

羽翼

出處:春秋•官仲《管子•霸形》

解釋:飛禽的羽毛和翅膀,用來比喻輔佐的人

月下老人

出處:唐•李復言《續幽怪錄•定婚店》

解釋:民間傳說中專司人間婚姻的神;也是媒人的代稱

元宵

出處:唐•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元宵》

解釋:上元節的夜晚,也是湯圓的別稱

雲梯

出處:戰國•墨翟《墨子•公輸》

解釋:古代攻城的器具,現在是消防隊用來登高樓救火的軟梯

雲英

出處:南宋•計有功《唐詩紀事•羅隱》

解釋:指還沒出嫁的女子

阿堵物

出處: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

解釋:錢的別稱

艾艾

出處: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

解釋:口吃,說話遲鈍不流利

耳邊風

出處:東漢•趙曄《吳越春秋•吳王壽夢傳•餘祭十七年》

解釋:比喻毫不在意,或某些話不重要,不值得聽

掃墓

出處:南朝•劉孝標《文選》

解釋:到墓地去祭拜祖先,清掃墓地環境

噴飯

出處:宋•蘇軾《蘇軾集•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

解釋:形容非常好笑的事情

香港腳

出處:英國佛拉塞醫生寫的一篇論文

解釋:一種由細菌所感梁的足癬,常在腳趾之間產生脫皮、起水泡的現象


中國人必須知道的200個典故由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