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省直机关伸出的橄榄枝,他婉然谢绝

面对省直机关伸出的橄榄枝,他婉然谢绝

表 姐夫是地区机关的一名公务员,正科级别。他能力强,水平高,人脉广,在机关里混得是风生水起的。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文笔特别突出,写出来的材料见解深邃、观点新颖、内容深刻、文笔流畅,很得领导的认可和肯定,也经常有大作见诸各类报端,是机关里著名的台柱子和笔杆了。让他尤为得意和自豪的是,曾经应邀代表省部机关写材料,文字水平可见一斑了。

也就是在那次受邀后,他被省直机关领导看中,想把他借调到省直机关工作,并许诺今后考虑编制问题。对于一般人来说,能被省直机关领导看中那是莫大的荣耀和光彩,这是领导对自己的肯定和器重,是自己人生的转折点和机遇期,谁还不感恩戴德,就此抓住机会,上升一个平台,借此改变自己的命运呢?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表姐夫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婉然谢绝了省直机关领导的好意,还是留在了地区机关,过起了他熟悉的工作生活。对别人的困惑和纳闷,表姐夫说出来这样一番话:

一、此番省里是借调不是正式调动,意义不大

所谓借调是上级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向下级机关单位或者不同机关单位里临时借用工作人员,不转关系,工作关系保存在原单位,用来应对一些重大的或者紧要的工作,以解决自己人手不足或者能力不足的问题。一般会有一定的借调期限,借调期满基本上要返还原单位,也可多次借调。当然也有部分幸运儿,成功调动,成为借调单位的正式员工。

虽然借调往往是正式调动的前奏,但现在随着改革的深入,上下几乎都在削减编制,控制机关人员数量,调往省直机关的难度无疑会特别大。虽然领导承诺会解决编制问题,但终究只是一个美好的蓝图,变现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谁也无法预料,能否一定如愿以偿。自己已经45岁了,实在不敢把希望寄托在上面,耗不起,等不起。千羊在望,不如一兔在手,与其幻想变幻莫测的美好未来,不如把握当前更实际点。

二、调借人员不上不下,处境尴尬

一旦过去,自己就是借调人员的身份,处境会非常尴尬。借调单位认为你是临时人员、外单位人员,被借调单位认为你已经借出,不再属于本单位,让自己处于不上不下、左右为难的难堪境地,两方不认可。福利待遇也也逊人一筹,虽然借调人员干着机关里最重、最累、最脏的话,却碍于临时身份,在借调单位只能拿最低档的福利待遇,被借调单位也会停发福利待遇。借调人员在借调单位找不到真正的位置,没有归属感,无法融入到集体中去,在原单位的岗位还会被别人替代。如果最终不能顺利调动到借调单位,被迫返回到原单位的话,也往往被边缘化,坐冷板凳,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坐视别人春风得意,自己有苦难言。

三、自己年龄不占优势,发展空间不大

自己年龄已经45岁了,不再是毛头小伙子了,精力、体力逐步下降,能力和水平上升的空间已经不大了。虽然自己在地区机关颇受器重,领导垂青,业务一流,出类拔萃,但到了省级机关,平台更高,视野更宽,立意要更远,对材料的把握和要求也更高,投入的精力也更大,对体力、脑子是个很大的考验,能否真正胜任领导安排的岗位,值得商榷。而且省直机关里人才济济,长江后浪推前浪,人才成长得很快,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很快会被抵消,到那时自己如何立足就会存疑了。

再者自己的人脉和资源都在地区机关,在这里自己可以如鱼得水,春风得意。一旦脱离了自己的根据地,来到省直机关,就好比无根的浮萍一样,无依无靠,被迫从头开始,重新打拼。这对于一个45岁的中年来说,难度是无法想象的。而且现在机关干部提倡年轻化、知识化,45岁在任何一个机关单位里都是不受重视的年纪,即便能力再突出、再有才华,有关部门也不得不考虑你的使用价值还有多少,你的奉献期还有多长,在提拔任用时也是一项失分项。

四、现实问题很多,难度较大。

来到省直机关,不得不面临很多现实问题。如与家庭、亲人分离问题,老人的照顾抚养问题,自己的居住生活问题,未来房屋购置问题等等,都对当前稳定生活带来巨大冲击。

在地区机关里自己可以发挥交际广泛的优势,为家庭和亲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大程度谋求合规合法利益,而一旦到了省里,就两眼一抹黑,英雄无用武之地,什么也指望不上了,什么也帮不上忙了。人都是为了家庭、亲人而活着,倘若对家庭和亲人没有帮助、没有贡献,哪怕地位再高、位置再尊贵,又有什么意义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