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華州五龍山尋跡

文字 宋朝峰 圖片 劉煥民 雷梅

華州五龍山位於杏林鎮南部,海拔1377米。因五座山峰蜿蜒南伸,至頂部匯於一處,遠看壯麗巍峨,似五龍雄踞,故而得名五龍山,歷來為關中東部避暑勝地。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華州五龍山 王海潮攝

五龍山五座山脊之間溝岔迂迴,各有名稱,自東向西依次為擔水溝、芋園溝、弔紙溝、寒雁溝……等等。自中脊尋柴道而上,中部松柏長青,上下部則藤纏蔓繞,沿途現存有無量祖師殿遺蹟及靈官洞、雙洞、雷神洞、百神洞、湘子洞等。

“華州文史薈萃”力邀攝影師劉煥民老師、驢友雷梅女士為嚮導,組成三人採風小分隊,尋跡五龍山。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五龍山中脊下依山建有井巖村、啟聖宮村(又名宮裡)、井家村等三個村莊。自井巖村南側羊腸小道直奔中脊,故而與西側的“弔紙坪”失之交臂。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臺塬上下椒樹待盛,雜木叢中草菴虛掛。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尋柴道攀爬,有驚無險。柴道又稱“柴火溜子”,為山下村民運送木材而修。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上山首座山包,俗稱“風箱嘴”。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至山頂俯瞰華州,別有一番景緻。明華州知州吳籛夜夢五龍後,於第二日攜友人登臨五龍山,其在詩中寫道:萬仞凌青俯瞰城,二華聯秀更雄名。英靈未厭風塵客,為遺龍珠入夢清。”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風箱嘴向南即為跑馬場,跑馬場為長約200米、寬2米的一道山樑。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山路彎彎,野花爛漫。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跑馬場南段,枯草悽悽,棗樹橫刺。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南端右側孤柏待修,藤蔓如織。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藤蔓隱處,藏有一洞,此洞名“靈官洞”,俗稱“叫花洞”。洞高2米,寬3米。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靈官開“天眼”,毛根長似線。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出靈官,踏石路,風箱漸遠。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再行南上,左側長磚散落,亂石圍山頭。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山上雙洞,坐南朝北。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沿山路南行,松柏漸多,右側小山頭植被森茂。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繞林間轉至山頭西側,一石條山洞臨山面南,洞前地勢開闊。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此洞名為“雷神洞”,高3米,深5米。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據傳,雷神洞內原奉有三頭六臂、面目猙獰的雷神像。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南望山勢稍緩,柏樹成林,雖正直初春,此處卻滿目蒼翠,終不負“龍山林木”之盛名。傳聞“湘子洞”隱於林深處。然再回首身後,仰望極頂,棗樹略遜色,雜木仍待修。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折而返東南,石條、殘瓦散落一地。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尋至一開闊平臺,四周遺存石砌地基、鐵瓦殘頁,此處原為無量祖師殿,又稱“五龍廟”。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1911年10月27日晚,華州江湖會在推翻封建統治時,一把大火燒了華州州署大堂。火光映紅了南山,山下的村民驚惶不安,紛紛逃至五龍山無量祖師殿躲避。村民們在大殿內鋪上麥草,席地而臥。解放前,殿內曾駐有國民黨部隊。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山上古木被大量砍伐,大殿也隨之遭到破壞。至上世紀八十年代,大殿主體已面目全非,今只餘幾段殿基,數塊殘磚堅石。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無量祖師殿南側,百神洞依山而建。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百神洞又稱十八羅漢洞。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百神洞南,為山上唯一一處林蔭路。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出林蔭,攀柴道,山路愈發難行。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臨近極頂,踏石條山路緩步上行。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路邊多處立有石條路標。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一對石條各立左右。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石條上刻有文字,字跡漫漶不清。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登至五龍山極頂,方見一大片平臺。史料記載,五龍山頂在唐代曾建有“秦始皇觀基浮圖(佛塔)”,又名“鎮風塔”,塔上有唐朝上元年間華州刺史喬師望書寫的《小(少)華山西峰秦皇觀基浮圖銘》。至宋代,塔寺俱圮。又於此建玄天上帝廟。清宜元熙《秦皇觀址》一詩中寫道:“當年尚有喬碑著,此日何傳郭域臨。半落晴霞飛絕澗,空餘皎月照高林。……”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平臺北部疑似為兩處古建基地。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中部遺存廟宇牆體,殘破不堪。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史料記載,鄭縣(今華州)南部有鄭南峰,其上建有伏毒寺。後人認為鄭南峰即今日之五龍山,並引用歷代文人所著詩篇予以讚美。再查史料得知,歷代古鄭縣城位置均處於五龍山或東或西方位,若稱五龍山為“鄭南峰”難免不妥,亦未有史料為佐證。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廟宇正南存一土堆,此處便為傳說中的“郭曖墓墓冢”,華州民間曾傳,其內葬有郭曖官帽一頂。土堆高約2.5米,佔地面積約100平方米,其上雜木叢生,封土稀鬆。上世紀八十年代,墓前曾立有墓碑,後被盜賊攔腰截斷,今已無蹤。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土堆東、南、北各留有一眼盜洞,幽深綿長,陰森無比。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至南側眺望,群山逶迤,神清氣爽。

渭南華州五龍山上的“洞”與“郭曖墓”


山路難行,然其景可觀,山上諸洞若不加以維護修繕,終難免毀失,誰理?

圖片拍攝:劉煥民、雷梅、宋朝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