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鑑真東渡日本,到底帶走了什麼,讓後人詬病?

大侃歷史


上學時,歷史上可吹捧鑑真這個和尚了,還稱之為“大師”!說實話,鑑真就是一個叛徒,在國內不好好的待著,去給日本做貢獻去了,真不明白歷史教科書的宣傳,一邊吹捧鑑真的“中日友好”一邊宣傳日本侵華所帶給國人的災難,很矛盾啊!


農民看笑話


鑑真歷史上六次東渡日本,在中、日兩國都擁有很高的聲譽,而正是這位算得上德高望重的高僧,卻因東渡所攜帶的“東西”被後人誤解,這是怎麼回事呢?

唐高宗龍朔三年(663),唐朝水軍與日本水軍於白江口交戰,唐軍一萬精銳在劉仁軌的指揮下全殲四萬倭軍,日本徹底拜服。戰敗後的日本頻繁派出遣唐使向唐朝學習先進的文化技術。在此期間,日本遣唐使榮瑞、普照二人以東瀛百姓誠心學習佛法為由極力邀請鑑真東渡日本。或因弟子阻攔或因師弟陷害,鑑真前往日本的計劃並不順利,前後五次東渡行動均以失敗告終,最終於天寶十二年(753年)東渡成功。鑑真抵達日本後於首都奈良收到日本天皇的隆重禮遇,被任命為大僧都,成為日本南山律宗開創者。

鑑真東渡日本不僅帶去了大量佛經、佛像及其製作方法,還攜帶了法器等佛教用具。鑑真所攜佛經為手寫本,令人讚歎的是,即使鑑真在東渡途中雙目失明,他還是在弟子的幫助下校正了佛經中的錯誤。當時的日本由於效仿唐朝的政治體制,出現了許多百姓為了逃避徵稅自行剃度出家的現象,這使得政府無法正常運轉。鑑真抵達日本的同年於奈良東大寺設立戒壇,規範了自行剃度的行為,建立了正規的受戒方式。

鑑真東渡不僅向日本宣揚了弘大的佛教文化,還為其帶去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如醫術、建築技術、生活用品製作方法等。鑑真將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傳入日本,並且留下了一本醫書《鑑上人秘方》,這本醫書後開被譽為“日本漢方醫藥之祖”。鑑真醫術精湛高超,據日本史料記載,他僅憑嗅覺即可分辨藥草的真假及種類。先進精準的醫書和高超的醫術使得日本的醫療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救無數百姓於病痛之中。鑑真是一位可敬的醫者,也是一位優秀的工匠。由他所築的唐招提寺的金堂保存至今,其高超的技藝可見一斑。

其實鑑真將佛經、醫術以及一些生活用品帶去日本並不會引起後人的不滿。古往今來,道士,僧侶,乃至傳教士一般都會通過醫術或其他途徑給予當地人好處作為傳教的基礎,被接納才能被相信。

鑑真為了發展書法文化帶去日本的《喪亂帖》以及其他現在看來的文物,才是讓人詬病的關鍵。《喪亂帖》為東晉王羲之真跡,王羲之的墨寶在當時就已價值連城,到今天它的價值更是難以用金錢衡量,這部中國古代的文化精品現在卻被日本宮內廳收藏。

隨著今年來不斷有文物被高價由國外買回,有關走失文物的原因也不斷被大眾注意,雖然歷史上有一些文物在中外交流的過程中被送到海外,但這屬於古代兩國之間的正常文化交流。我們也在不斷的交流中不斷的進步,鑑真東渡的積極意義還是遠高於這些文物的價值的。


鄧海春


近期,在中國舉國上下抗擊肺炎疫情的緊急時刻,世界上許多國家伸出援手予以支持。其中一批由日本寄出的支援湖北高校的物資,引發了熱議,焦點是外包裝箱上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這幾個字。

這兩句四言詩作者是日本奈良時期的貴族長屋王子,他是日本第40代天皇天武天皇之孫,曾經官至正二位左大臣。長屋崇敬佛法,為佛教在日本的傳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長屋是政治鬥爭中的失敗者,聖武天皇在位期間,長屋與勢力漸強的外戚藤原氏產生激烈的矛盾和衝突。神龜六年(729年),聖武天皇聽信藤原一派讒言,以“謀反”罪名查抄其府第,長屋被迫自殺,史稱“長屋之亂”。

長屋這首詩題為《繡袈裟衣緣》,收錄在清代曹寅等編纂的《全唐詩》第七三二卷。據詩前小序記載:長屋曾經出資製作了一千領袈裟,在每件袈裟的邊緣都繡有這樣一首偈句詩:“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製作完成後將這些袈裟佈施到中國。長屋此詩不僅體現出當時日本學習中國詩歌的高超水平,還與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位傳奇人物和重大事件有著密切的聯繫。

日本遣唐使懇請鑑真東渡傳法

長屋這首《繡袈裟衣緣》與中日交流史上一位重要人物——鑑真大師有著密切關係。鑑真(公元688年-763年)是今天的江蘇揚州人,俗姓淳于,他14歲在揚州大明寺出家,曾先後到洛陽、長安等地寺院拜訪名師、鑽研佛法。經過名師指引和自己努力,鑑真不但精通佛教各派尤其是律宗學說,而且還學習掌握了建築、醫學、書法等各方面的知識。開元元年(713年),鑑真結束了外出訪學,回到家鄉揚州,任大明寺住持。

此後幾十年間,鑑真在揚州及附近地區傳播佛法,先後有四萬餘人從其受戒,“江淮之間,獨為化主”,他成為了遠近聞名的佛教領袖。如果沒有日本遣唐使的敦請,鑑真很可能會繼續在江淮地區弘法傳教度過一生。日本遣唐使為什麼要請一位佛教大師到日本去?鑑真為什麼答應呢?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唐代是中國歷史上國力強盛時期,經濟繁榮、文化發達,是周邊各國學習的榜樣,各國爭相派遣使團、留學生來華學習,日本也不例外。日本此時正值封建制度剛剛建立的“奈良時代”,孝德天皇從大化元年(645年)開始進行“大化革新”,初步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制度,土地私有制被廢除,通過實行班田收授法,編制田地簿冊和戶籍,極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大化革新之後,日本向唐朝全面學習的緊迫感日益增加,派遣大批遣唐使來到中國。

日本遣唐使來華學習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佛教。與中國相比,當時日本沒有完備的佛教戒律制度,非常不規範,平民只要自己宣佈為僧(“自度”)和他人宣佈為僧(“私度”)就能取得僧籍。由於佛教徒享有免交賦稅和不服兵役的特權,為逃避課役偽裝為僧的現象很普遍,佛教的無序發展已經成為影響全局的重要問題,亟待解決。日本“自度”“私度”行為氾濫,關鍵原因是國內“無傳戒師”,即缺乏精通戒律的佛教大師。為改變這種情況,日本有識之士將目光投向隔海相望的大唐。

日本天平五年(公元733年),元興寺僧隆尊向實際掌權的舍人親王提出要到唐朝敦請傳戒高僧的請求,經舍人親王轉奏聖武天皇同意,在派遣第九批遣唐使的時候,專門選派學問僧榮叡、普照兩人具體從事這項工作。榮睿、普照二人隨遣唐使團到達洛陽後,先是到大福先寺敦請沙門道睿到日本傳戒。後來,榮叡、普照二人經唐朝高僧介紹,得知鑑真大師佛學修養深厚,尤其精通律學,在東南一帶佛教界有崇高的威望,是更合適、更理想的傳戒大師,於是公元742年,二人趕赴揚州大明寺去邀請鑑真大師。

據《鑑真大和上東征傳》記載,榮叡、普照二僧到達揚州大明寺,頂禮鑑真大師足下,言辭懇切地說:“佛法自從東傳到日本國之後,雖然有佛法,但無傳法之人。我國從前有一位聖德太子說過,兩百年後,聖教將會興於日本。現在正恰逢其時,懇請大師東遊日本弘揚佛法。”

鑑真大師回答說:“我聽說南嶽惠思大師圓寂後,轉世為倭國王子,興隆佛法,普渡終生。又聽說日本國有長屋王子崇敬佛法,曾經制作千領袈裟,佈施給中國的高僧大德,在袈裟的邊緣上繡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四句偈。以此來說,日本果然是佛法興隆的有緣之國。現在我的弟子當中,誰願意接受此邀請,到日本國去傳授佛法?”

鑑真說完之後,眾人沉默不語。過了好久,有一位名叫祥彥的僧人說:“去日本太遠,性命難保,滄海廣闊無垠,一百個人去,不一定有一個到。我們修行佛法的境界還未完備,尚未修成正道,所以大家都沉默不語。”鑑真聞言,堅定地說:“這是為弘揚佛法而進行的事業,何惜身命!你們不去,我去!”

從《東征傳》這段詳細、生動的記敘中可知,鑑真之所以決心赴日傳法,一是榮叡、普照二人的真誠邀請;二是佛教中有惠思禪師圓寂後轉世為日本王子,弘揚佛法、普濟眾生的傳說;三是為感謝日本長屋王子向中國佈施千領袈裟的深厚情誼。鑑真認為日本是與佛教有緣的國家,自己賦有東渡傳法的神聖使命,因此下定決心要到日本去弘揚佛法。

當時中日兩國之間的交通只有海路,由於受當時科技水平特別是船舶製造工藝的限制,東渡日本充滿了危險和不確定因素,船舶失事葬身大海的災難屢見不鮮。從公元743年鑑真第一次東渡開始,到公元753年第六次東渡成功。鑑真在十餘年間經歷了五次失敗,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為因素,其中的艱難困苦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第一次東渡因為惡人告狀,誣陷鑑真勾結海盜被官府叫停。第二次東渡時船隻遇險,漂流到舟山群島。第三次東渡因同行的日僧榮叡被人告發而終止。第四次東渡,因為鑑真的弟子出於好心,為了不讓年近花甲的鑑真在海上冒險,請求官府出面阻止。第五次東渡的經歷最悲壯,船舶在海上遇到強風,漂流至當時的蠻荒之地海南島,北返途中,榮叡及鑑真大弟子祥彥去世。鑑真由於不耐海南島的炎熱氣候及旅途勞累,雙目染疾導致失明。然而這一切都沒有阻止鑑真東渡傳法的決心,他自己發願說“不至日本國,本願不遂。”皇天不負有心人。公元753年(唐朝天寶十二載、日本天平勝寶五年),已經六十六歲高齡且雙目失明的鑑真搭乘第十批日本遣唐使船舶出海,經過一番艱難航行後,在當年12月抵達日本薩摩,第六次東渡終獲成功。

日本文化恩人——鑑真在日本

東行傳法,是鑑真東渡的首要目的。針對日本佛教戒律鬆弛,自度、私度現象嚴重的問題,鑑真將佛教信徒受戒需要“三師七證”(即三位師父授戒、七位高僧見證)的嚴密戒律帶到日本,實現了日本佛教制度的完善與體系升級。從抵達日本至去世的十餘年裡,鑑真先後主持建立了東大寺、觀音寺、藥師寺三座大型戒壇,為天皇、皇后、皇太子等皇室成員登壇受戒,為澄修等四百多名僧人受戒,為80多所寺院的僧侶補授新戒。公元758年,鑑真被孝謙天皇冊封為“大僧都”,統領日本所有僧尼。在鑑真的帶領下,日本佛教尤其是律學發展走上正軌,正如《東征傳》所言:“日本律儀漸漸嚴整,師資相傳,遍於寰宇。”從此開始,日本才有了正式的佛教律學傳承,鑑真被譽為日本律宗初祖。

除了佛教律學,鑑真還將唐代的建築、雕塑、醫學、書法等各方面技藝廣泛傳播到日本。

建築方面,在當時的日本都城奈良,由鑑真主持,在日本皇室及僧俗兩界的支持下,奈良城中矗立起一座宏偉莊嚴、充滿濃郁唐風的建築——唐招提寺。一千多年來,雖然經歷了無數風雨和地震,唐招提寺的主要建築——金堂、講堂一直安然無恙,充分體現了中國唐代尤其是鑑真等人的高超建築工藝。日本《特別保護建築物及國寶帳解說》中介紹:“(唐招提寺)金堂乃為今日遺存天平時代最大最美建築物。”唐招提寺在日本乃至整個世界建築史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研究唐代建築的活的例證。

唐招提寺中還保存著一件日本國寶級的文物——鑑真乾漆夾㝉坐像。坐像由鑑真弟子思託、忍基塑造,表現的是鑑真圓寂後的面貌,衣服紋飾流暢,人物表情莊嚴穩重,充分展現了盛唐時代的中國工藝水平。這尊鑑真坐像平常都保存在博物館恆溫恆溼的庫房內,每年只有在鑑真圓寂的日子才面向公眾展示三天,每次展示都吸引眾多信眾前來瞻仰。由鑑真及其弟子帶來的當時最先進的乾漆夾㝉工藝深深影響了日本雕塑藝術,成為日本天平時期雕塑藝術最獨特的風格。

鑑真還精通醫學,除了在東渡途中帶來大量的藥物外,他還向日本傳授了先進的藥物鑑定、配比、儲存等相關知識。據記載,包括麻黃、細辛、附子等三十多種藥物都是鑑真帶到日本或推動使用的,鑑真為日本本草學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除了本草(藥物)知識外,鑑真還精通方劑,日本光明皇太后病危之際,宮中太醫均束手無策,唯有鑑真所進烏藥起到作用。鑑真向日本民眾傳授了許多藥方,彙集為《鑑上人秘方》,雖然此書整體已經失傳,但仍有少量方劑流傳下來,日本古代醫書《醫心方》中的“紫雪方”即明確記載傳自鑑真。據說在日本江戶時代的藥袋上,都印有鑑真的畫像,鑑真被後世譽為日本“醫術之祖”。

唐人寫經推動了唐代書法藝術的發展。鑑真身體力行,自己抄寫的經書就達到萬卷以上。鑑真東渡,除了帶去自己抄寫的經書之外,還有王羲之、王獻之等名家手跡和其他法書,深刻影響了日本奈良時代的書法藝術,促進了日本書道的形成。據傳,唐招提寺匾額就是模仿“二王”書風的孝謙天皇所書。鑑真帶去的王羲之真跡一帖、王獻之真跡三帖以及鑑真自書的“請經書帖”已經成為日本國寶級的文物。

在飲食文化方面,鑑真將唐代豐富的飲食文化推介到日本,豆腐製作技術就是鑑真帶去的。至今日本的豆腐製作工坊都奉鑑真為祖師。

公元763年(唐代宗廣德元年、日本天平寶宇七年)五月初六,鑑真圓寂。消息傳出,日本舉國悲痛。由於鑑真對日本文化做出的巨大貢獻,鑑真在日本被譽為“盲聖”和“日本文化恩人”。

公元776年(唐大曆十一年、日本寶龜七年),日本光仁天皇下詔,為使鑑真“所傳戒律永世傳承,招提之宗久而無廢”,特賜唐招提寺封戶50戶供寺院開支。

記載鑑真事蹟的文學作品也有很多。鑑真圓寂後的十五年,日本奈良時代的文學家真人元開就以鑑真東渡的事蹟創作了《唐大和上東征傳》,這是最早記載鑑真事蹟的文學作品。

1957年,日本著名歷史作家井上靖參考《東征傳》及其他資料,創作了歷史小說《天平之甍》。1961年7月9日,周恩來在會見井上靖等日本作家訪華團時,用日語對井上靖說出了《天平之薨》的書名,含蓄稱讚了這部小說。

1963年,時逢鑑真圓寂1200年,中日兩國佛教界都舉行了大型的紀念活動。郭沫若為此題詩:鑑真盲目航東海,一片精誠照太清。捨己為人傳道藝,唐風洋溢奈良城。











大嘴河馬


之所以說“詬病”,是有一定道理的,鑑真東渡的積極影響我們在這裡不說。主要說說“詬病”!

唐朝年間,即663年,唐朝和日本在白江口有一次激烈的海戰!結果是日本兵敗,損失慘重,徹底被征服!這一次戰爭奠定了此後一千餘年的東亞政治經濟格局!

但是日本人是講究學習和創新的,用中國古話講:從哪裡跌倒,從哪裡爬起來! 所以從此之後,日本就不斷的派遣使者來唐朝學習,具體學什麼,啥都學!小到百姓作業方式,大到唐朝中央集權政體!也就是說幾乎涵蓋所有,如經濟、農業、政治,日本在此基礎上開始本國內大化改革!

期間,日本其中有兩位遣唐使,榮睿、普照,均為僧人。為啥選擇僧人身份,這是緣於唐朝的稅收政策,在此不多解釋! 這兩位僧人極力邀請鑑真東渡,講授佛法!

當時的客觀情況是海上航行技術落後,唐朝和日本之間往返是很困難的事情,海上的人都面臨著生命危險,死亡的可能性很大。比如日本來唐的使者,死亡率高達一半。

第二個原因就是唐朝禁止私自出海!律法有明確規定。鑑真的幾次出海計劃均受到他人惡意告發、天氣原因而失敗!但是鑑真沒有放棄,始終一次次的準備,等待東渡!

終於在第五次時成功出唐,但是路上又發生了意外,在外停留了一年後返回揚州,此時鑑真已經65歲,雙目失明!但他還是信心滿滿,堅持東渡!

最後,日本又派來了遣唐使,鑑真這一次選擇了跟隨遣唐使回日本!這種行為在今天就是“偷渡”,鑑真順利到達了日本!


他帶走了什麼?帶了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還有唐朝醫書《鑑上人秘方》!為日本的醫學發展起了一定的引導作用!

建築技術!除了醫學,還有唐朝最先進的建築技術、巧奪天工的雕刻技術也在日本傳播!

此外還有飲食、茶葉、各種小吃、釀造等製作技術也授之日本!

最為關鍵是書畫!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無價之寶!是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鑑真帶走了很多書畫。且都是名人書法真跡!最為著名的王羲之的行書《喪亂帖》,如今還在日本收藏!

最後說一點,因為那時候沒有文物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社會文明發展還沒到那一步!鑑真所帶走的唐朝文物、技術等,也不是以牟利為目的的。如果放在今天,那就是典型的間諜,文化間諜、技術間諜。

所以每個人的看法都不同,有人認為鑑真東渡促進了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 也有人認為這是中國歷史文物、古代唐朝先進技術的損失! 是功是過不能因主觀原因去評定!


行走著believe


應該謝謝鑑真,國內早就沒有唐摹本喪亂帖了。禮失求諸野。


狂童10580423


鑑真東渡日本,很多人人認為如果當時唐朝鑑真東渡時候沒有將先進文明傳給日本,就不會讓當時的日本如此快速的發展,導致後面中日之間的一系列問題了。所以為人詬病,首先說一下鑑真東渡到底帶走了什麼。其實文化的交流是有來有往的也沒有什麼問題,但是最要命的是,鑑真東渡帶去精華卻什麼都沒有帶回來,這就是大家不能接受,因為可以想象,當時的日本是真沒有什麼先進文化,唐朝時期在各方面都是領先於日本,根本沒有什麼值得借鑑的經驗,所以這次交流,其實很少有其他交流,主要是文化傳播和輸出。也就是鑑真東渡其實就是單純的去獻愛心了。


夏果果152


鑑真所帶走的唐朝文物、技術,如果放在今天,那就是典型的間諜,文化間諜、技術間諜。而且是主動叛逃外籍的叛國間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