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你選擇醫學?你會讓你的孩子學醫嗎?

從跨出學校大門,離開校園至今,從醫已經二十多年了,回想起當初高考,報考學校選擇學醫的情景,歷歷在目,彷彿就在昨天……

其實,我當初選擇學醫,真的可以用一個詞:懵懵懂懂,來形容。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你選擇醫學?你會讓你的孩子學醫嗎?

我有一個大姨,從小就很疼我,經常給我講故事,她家附近有一位醫生,醫術十分高明,真可以說,方圓百里,慕名而來的求醫者絡繹不絕,很受人們尊敬,大姨說,你長大了以後也像他一樣當醫生。如此,在我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對醫生這個職業的朦朦朧朧的好感。

高考完以後,填志願,那個年代喜歡學工,學金融,加上叔叔有一同學在一所工學院讀大學,於是,我第一志願填報了這家工學院,第二志願填什麼呢?又有一位高中學友在一家醫學院校,再加上自己從小對醫生這個執業朦朧的一絲好感,於是,第二志願就填寫了醫學院,最終,第一志願並沒有錄取,於是,終於走上了這條學醫的不歸路。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你選擇醫學?你會讓你的孩子學醫嗎?

從醫二十多年,可以說,酸甜苦辣鹹,五味俱全,學醫之路的辛苦、從醫路上的艱辛、與行業不相匹配的職業薪酬、治癒患者的喜悅、患者離去的悲痛以及醫鬧醫暴的高風險,可以說每一個醫護工作人員都經歷過,有時當自己遇到這些問題時,很自然的會說問自己,“以後我會不會讓我的孩子學醫?”

在選擇醫學之前,一定要知道以下這幾件事情:

一,學醫成本高,時間長,五年本科,三年碩士,三年博士,三年規培,三年專培,現在的醫學本科畢業生,幾乎很難找到好單位。

二,週期長,成才時間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所以見效慢,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醫學院校的學習,遠遠不能讓你履行一名醫生的職責,勝任醫生的工作,一名醫生真的是活到老,學到老,醫學人才的培養週期應該是全行業中最慢的,週期最長的,看看各大醫院各專業的頂級專家教授們,哪一個不是經過一番歷練,所謂“大徹大悟”的痛,都是用時間,精力,體力,勤奮和白髮熬出來的,沒有十幾二十年,不經歷九九八十一難,難成正果。

三,目前,醫療行業並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樣,個個都是富翁,日進斗金,相反,很多地區醫務人員的平均收入只是在社會平均收入的中間甚至偏下。當然,那些頂級醫院的大專家收入確實很高,可是哪一個行業沒有收入高的?畢竟,站在金字塔尖上的也就那麼極少數極少數人。我告訴你,在某欠發達地區,既然還有拖欠醫務人員工資的現象。

四,目前的醫患關係總體上比二十年前有很大的退步,相互之間缺乏信任,關係緊張。由此產生一系列問題,醫療糾紛層出不窮,涉醫暴力時有聽聞,殺醫也不在少數,醫務人員的執業安全形勢嚴峻,有的竟然帶辣椒水上班。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你選擇醫學?你會讓你的孩子學醫嗎?

雖說如此,當一個生命因你而得以挽留,患者的病痛因你而得以治癒,看著牆上掛著的一面面錦旗,想起你曾經的誓言,你的自豪感會油然而生,看見自己的患者起死回生,真的會有一種崇高的使命感!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你選擇醫學?你會讓你的孩子學醫嗎?

所以說,當了醫生,對這個執業,其實是又愛又恨!

因此,本人對選擇學醫與否,發出以下建議:如果你是真正熱愛醫學,有決心有耐心有毅力有忍讓力,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有千年媳婦熬成婆的毅力,有成為頂尖金字塔上那麼極少數人中間一員的決心和信心,那麼,你就讓他(她)學醫吧!

如果你愛他,就讓他學醫吧,如果你恨他,就讓他學醫吧!

也許,將來醫改成功了,說不定學醫就成了香餑餑。

你會讓你的孩子學醫嗎?說出你的故事與大家分享。

更多醫學科普知識,更多醫患故事,請關注:麻醉超人鋼鐵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