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由日本人策动,导致了县长逃亡的“香河事件”是咋回事?

纵谈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历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欢迎关注“青史观”,每天为您带来新鲜、有趣、干货满满的历史故事。


今天,我们为您聊的是发生在1935年河北省的“香河事件”。


1935年,由日本人策动,导致了县长逃亡的“香河事件”是咋回事?

今天的香河县城


话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占领东北,随后侵略者的铁蹄步步南下,侵占了热河省,并开始图谋冀东和平津周边地区。在此背景下,日本人利用国民政府的软弱可欺,阴谋挑唆、策动了一系列事件。他们策动了两次张北事件,最终将驻在察哈尔的宋哲元麾下的二十九军挤走。1935年5月,他们又在天津策划了河北事件,逼迫国民政府将担任河北省主席的爱国将领于学忠调走。


1935年,由日本人策动,导致了县长逃亡的“香河事件”是咋回事?

宋哲元


步步退让的国民政府签署了《秦土协定》《何梅协定》等一系列合约,为日本人在华北为非作歹大开方便之门。


而1935年8月份,日本特务机关又勾结特务头子,阴谋策划了“香河事件”。


当年8月中旬,香河县政府发布公告,实行税务改革,将原来的分次交纳税款的制度改为一次性交纳。其实,这类改革没有增加税额,只是将交纳次数改变,等于是化繁而简。但是很多老百姓对这个情况不是很了解,他们以为税制改革是加重了负担,于是百姓间有了议论。这也被别有用心的日本特务所利用。


1935年,由日本人策动,导致了县长逃亡的“香河事件”是咋回事?

于学忠


1935年10月份,在日本特务和本地汉奸武宜亭等人的煽动下,香河县城外聚集了两千多民众。他们希望本县县长能给百姓个说法,解释税制改革的具体情由和具体细节。民众推举了所谓的三名代表还打算前往县城内谈判。结果,胆小怕事的县长赵钟璞将代表扣押,而且没有给出任何的说法。


就在多数群众即将散去时,队伍里出现了两个日本人。后来一些围城民众将禁闭的木制城门挤开了一道一尺多宽的缝隙。十多个民众趁机进城。没想到慌乱中的香河县的白姓公安局长下令开枪射击。民众被打死一人,还有一人受伤。众人后退,城门也被关闭。


1935年,由日本人策动,导致了县长逃亡的“香河事件”是咋回事?

《秦土协定》签署场景图


没想到,到了第二天,一队有23名日本宪兵组成的队伍乘坐两辆卡车而来。香河县本地队伍不敢阻拦,日本人进城。日本兵此来的借口自然是保护本国侨民,也就是昨天在队伍中神秘出现的两个日本人。


赵县长见情况不妙,从北城门逃走。而白姓公安局长逃跑不及,最后被赶来的民众打成重伤,并关押了起来。


日本人进城后,迅速成立了所谓维持会,由汉奸安厚齐担任会长。这时,由河北省政府委派的新任县长刘耀东到来。日本人和武宜亭等以宴请为名,和他交涉并拒绝由他担任县长。刘耀东被打伤,随行的三个人两死一伤。


1935年,由日本人策动,导致了县长逃亡的“香河事件”是咋回事?

商震


到了11月7日,安厚齐正式担任了所谓的香河自治状态下的县长,成了日本人统摄下的汉奸官员。


后来,在时任河北省政府主席商震的交涉下,日本人最终放弃了对安厚齐等伪政权官员的支持。香河事件告一段落。处理事件过程中,国民政府害怕敌人以中国军队动用军队为口实而挑衅新事端,所以商震派出的军队只敢在香河邻县驻扎,最初并不敢直接进城。


1935年,由日本人策动,导致了县长逃亡的“香河事件”是咋回事?

七七事变中抵抗侵略的中国军队


香河事件历时半个多月,最后在多方交涉下,以日本人撤出而告终。这个本来是中国内政的事件,却因为日本人的插手变得异常复杂。香河县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居然更换了三位县长,这也在当时算是咄咄怪事了。


香河地处京南地带,地理位置重要,如果日本人在1935年真的占据这里并长期驻守,那必将对于北平防务是灾难般的结果。好在商震对这件事处置妥当,总算没让敌人的阴谋得逞。


1935年,由日本人策动,导致了县长逃亡的“香河事件”是咋回事?


不过,香河事件依然暴露了国民政府的软弱,以及民国时期基层政府办事效力的低下。如果当时县长肯出面解释税务额度问题,那就不至于引发后续的故事,也不会有民众死伤和闻风而来的日本兵。1937年七七事变后,香河县最终还是不免落于敌手,自然这些就是2年后的事情了。


好了,今天我们的故事就说完了,欢迎关注我们下次发布的文章。您也可以留言来说您想听的故事,想了解的历史,我们尽量满足您的要求,讲给您听。


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本号内文章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抄袭,违者必究!请您文明评论,杜绝谩骂、攻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