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一:河图洛书

作者按:

洛阳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都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大运河中心”“丝路的东方起点”四张靓丽的名片。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洛阳,历史事件和名人文化活动很多,因此蕴藉于河洛文化中的成语典故俯拾皆是。这里撷取100个与洛阳相关的成语典故予以介绍。今天推出之一: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

每一个文化古城都有最初兴起的传说和图腾。就像意大利的首都罗马城以狼,丹麦的哥本哈根以美人鱼为标志一样,“河图洛书”的传说与洛阳城市的起源也有着直接的联系。


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一: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是与洛阳的城市发展相关的文化标记。“河图”与“洛书”有两个不同的出处,就是“河出图”、“洛出书”。

相传,在华夏的先祖伏羲氏时,社会处于没有开化的蒙昧时期。人们或住在树上,或隐伏在洞穴中。追逐野兽,茹毛饮血。伏羲氏教给大家“结绳为网以渔”,养蓄家畜,建筑房屋,改善了人们的生存条件。感动了上天,于是祥瑞迭兴,天授神物。有一天,一个龙背马身的神兽,身披龙鳞,背生双翼,高八尺五寸,凌波踏水,来到黄河之上。人们看到它的背上有圆点组成的图案。称其为“龙马”。龙马由黄河进入图河(今洛阳市孟津县),游弋于图河之上。伏羲氏看到后,认为是上天授予的神图,就依照龙马背上的点,画出了图样。所得到的“河图”又称为“河图之象”。图中有黑白相间的圆点排列表示出阴阳、五行、四象。

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一:河图洛书

关于洛书的传说,有一则是这样的: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洪水泛滥,尧让禹的父亲鲧去治水。但鲧没有治理好,被继任国君的舜杀了。禹接替父亲的职务,他为了治水,不辞辛劳,曾经三过家门不入,最终采用疏导的方式,治理了水患。有一次,禹治水来到洛河边,见河中有一大龟浮起,龟背上分布着黑白点,排列有序。禹经过仔细的研究,设计了“九畴”。后来他分天下为九州,当与此相关。


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一:河图洛书

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一:河图洛书

宋代的百科全书《册府元龟·帝王部》记载“夏禹即天子位,雒出龟书,六十五字,是为洪范,此所谓雒出书者也”。意思是说,大禹因治水有功,有德于天下,故万民称颂,上天赐瑞,洛河出神龟。书中所记载的神龟,长1.2尺,龟背上有65个赤文篆字。有一种观点认为,这实际就是记在《尚书》《洪范》篇里的治理国家的九种大法。

洛书的形态与河图相似,也是由一些黑白圆点和线条组成。《礼含文嘉》:“伏羲德合天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河图洛书,乃则之以作《易》。”据说伏羲根据图、书的形状,悟出了八卦,这就是《周易》的来源。这种看似简单的图形,实际上包含了古人对自然的认识,是一种朴素的哲学思想。

关于“河图洛书”的记载,最早见于周代的《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西周的都城镐京在西,可见当时河洛一带已经有河图流传了。《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管子·小匡》也记载说:“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从后面两处的记载来看,古人是将“河出图”和“洛出书”当做祥瑞之兆看待的。

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一:河图洛书

那么,这样的神话传说究竟有没有依据呢?从“龙马负图”和“神龟献书”的故事来看,被神化的痕迹明显,多是民间的附会。黄河岸边的龙马负图寺,最早建于晋怀帝四年,是为感念“人文之祖”伏羲的功绩,是一座祭礼场所。初名“浮图寺”,后改为“河图寺”。直到南朝梁武帝时,才改称“龙马寺”,可见“龙马负图”一说,仅仅是古人的集体想象。“龙马”来源于中国古代传说,是一种兼具龙和马形态的生物,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最初也仅仅见于《山海经》这样的具有神话色彩的典籍。至于“神龟献书”,也大致与之相同。民间所传说的伏羲受河图、大禹受洛书、成汤到洛河见到神龟背上的赤文等等。如此种种,都是后人处于对圣人、明君的爱戴,把祥瑞之兆加于其身的。


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一:河图洛书

但是,如果据此认为河图与洛书内容的虚妄,那就是无知了。尽管产生于上古时期,“河图洛书”的来源不能确定,但其中包含的思想和哲理却彰显了华夏先民的智慧。河图洛书中所包含的阴阳、五行、术数之理,以及星象、山川地形等,至简至易,又深邃无穷。例如:“易学”中所研究的太极、八卦等都与之相关;甚至于历法、节气等都来源于此。河图洛书可以说是在文字出现前,我们的先祖在与自然的抗争中,所形成的朴素智慧的全部结晶。毫不夸张地说,“河图洛书”是我国的大部分传统学科的起源。

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一:河图洛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