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滅亡禍起晉武帝司馬炎犯下的兩大錯

常言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這話一點不假,想當年曹丕廢掉漢獻帝,享盡榮華富貴,自己卻於登基7年後(即公元226年)就去世了,被廢為山陽公的漢獻帝卻比曹丕多活了8年,直到公元234年才去世,壽命達五十多歲;廢掉曹奐的司馬炎在他登基25年後於公元290年去世,而被他廢掉的曹奐卻毅力驚人,被廢后仍含羞忍辱生活了37年,直到公元302年才去世。其他如安樂公劉禪在蜀國滅亡後又繼續生活了16年,歸命侯孫皓在東吳滅亡後又生活了3年,方才各自離開人世。

西晉滅亡禍起晉武帝司馬炎犯下的兩大錯

西晉的壽命並不長,晉武帝司馬炎離世後僅過了26年,西晉便被匈奴貴族劉淵所滅。

縱觀魏晉時期,公元280年前後絕對是歷史的轉折點。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觀點不僅適應於個人也適用於王朝。對於西晉而言,滅吳前,王朝各個部門銳意進取,滅吳後,因為失去了對手,王朝各部開始腐敗。

對比西晉皇帝司馬炎在公元280年前後的所作所為,便可以分析出西晉滅亡的原因。

司馬炎是歷史上以縱慾而出名的皇帝,但他的縱慾行為主要是從公元280年開始的。滅吳後的第二年,司馬炎便挑選吳國的妓妾五千人進宮,江南多美女,這些美女加上原先宮中的嬪妃,司馬炎宮中的嬪妃已超過萬人。創下了歷朝歷代宮女數量之最。武帝經常乘著羊拉的車子,讓羊任意行走,走到哪兒便在那兒宴飲寢息。宮女們爭著用竹葉插在門邊,用鹽水灑地吸引羊車的到來。由於縱慾,司馬炎原本強壯的身體迅速垮了下來。此外由於皇帝的縱慾,王公大臣競相效仿,一時西晉王朝肉慾橫流。

西晉滅亡禍起晉武帝司馬炎犯下的兩大錯

魏晉時期,對外戚防範甚嚴,晉武帝初登基時,對外戚也是如此,但到了武帝晚年,尤其滅吳後,其心態開始轉變,皇后的父親楊駿以及楊駿的弟弟楊珧、楊濟都開始受到重用,權傾朝野,當時人稱他們為"三楊",朝廷的舊臣大多被疏遠或貶退。有大臣多次上書規勸武帝,武帝也瞭解這種情況,但並沒採取任何行動。武帝死後剛一年,便引起內亂,外戚楊駿大權獨攬,後被皇后賈南風聯合皇室宗親殺死。之後賈南風又殺死重臣司馬亮和衛瓘(即協助鄧艾、鍾會平定蜀國之人),過了一年,又殺死皇太后楊氏。公元300年,賈氏又殺死了太子。賈南風的濫殺,終於導致皇室內亂,政權不穩。

賈南風死後,西晉的政局實際上由寒門小地出身的孫秀在操縱。孫秀殺人如麻,西晉第一富翁石崇因為不肯把漂亮的小妾綠珠讓給孫秀,結果被誅滅三族。

西晉滅亡禍起晉武帝司馬炎犯下的兩大錯

晉武帝晚年,吸取曹魏政權被自己取代的教訓,大肆分封同室宗親為王。司馬亮、司馬倫、司馬瑋等宗親都佔據了朝中很重要的位置。公元300年4月,就在皇后賈南風殺死太子之後一個月,她就被趙王司馬倫和孫秀帶領禁衛軍殺死。之後,司馬倫又殺了賈氏三族,並把依附賈后的張華滿門抄斬。隨後,司馬倫以晉惠帝(司馬炎的兒子)的名義封自己為持節、都督中外諸軍事、相國、侍中。由於司馬倫一向以昏庸著稱,只是依靠謀士孫秀出謀劃策,所以公元300年前後西晉的政局實際上是由寒門小地主出身的孫秀在操縱。

司馬倫的篡權引發西晉王室之一的淮南王司馬允的不滿,於是雙方發生混戰,混戰的結果司馬允被殺。之後,司馬倫和孫秀開始大肆捕殺同情司馬允的大臣,前後殺了幾千人,連西晉第一富翁石崇,也因為不肯把漂亮的小妾綠珠讓給孫秀,結果被劃到了叛臣的名單裡,被誅滅三族。

西晉滅亡禍起晉武帝司馬炎犯下的兩大錯

八王之亂示意圖

司馬倫消滅了淮南王的勢力後,野心迅速膨脹,他逼晉惠帝當了太上皇,而自己當了皇帝。各地的諸侯王聽說趙王司馬倫做了皇帝,誰都不服氣,這樣,在司馬皇族之間就展開了一場又一場的廝殺。參加這場混戰的先後有趙王、齊王、成都王、河間王、長沙王、東海王,再加上被殺的汝南王和楚王,一共有八個諸侯王,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亂"。八王之亂前後延續了16年,到了最後,八王中的七個都死了,留下最後一個東海王司馬越,毒死了晉惠帝;另立了惠帝的弟弟司馬熾,這就是晉懷帝。八王之亂使西晉數十萬人喪失了生命,許多城市遭到洗劫和焚燬。最讓人扼腕的是諸侯王紛紛利用少數民族武裝參加這場混戰,讓中原成為匈奴族和鮮卑族橫行的地域。當這場戰亂接近尾聲時,匈奴人劉淵於公元304年,正式稱漢王,打出了反晉的旗號。又過了12年,洛陽和長安先後被匈奴人攻破,晉懷帝被殺,西晉徹底滅亡。

公元265年,司馬炎以晉代魏,執掌大權達25年,但當他死後,西晉政權只維持了26年便滅亡了,是什麼原因導致西晉政權滅亡的如此迅速?

西晉滅亡禍起晉武帝司馬炎犯下的兩大錯

楊太后當年因為貪財接受賈南風母親的賄賂,讓賈南風做了太子妃,結果自食其果,自己後來反被賈南風囚禁餓死。

觀武帝一生,器量開闊寬厚,聰明通達,頗有智謀,能容納直言,但他在許多戰略性的決策上犯了錯誤。

錯誤之一,也是最核心的錯誤是對接班人的選擇。

司馬炎的長子司馬衷可能是武帝酒後的產物,生得既笨又蠢,大臣們都向武帝建言說太子腦子不中用恐怕難以繼承大統。想讓武帝的弟弟司馬攸繼承皇位。但這恰好觸動了武帝心中的痛處。

司馬攸是武帝司馬炎的親弟弟,為人溫和公允,禮賢下士,愛讀書,善寫文章,才能、聲望都比武帝高,深受父親司馬昭的寵愛,幾次想立他為太子。但古代嫡長子繼承製影響深遠,有所謂"立長不立賢"的說法,司馬攸不是長子,名份上說不過去,因此司馬昭最後還是立司馬炎為太子。到了晉武帝晚年,太子是眾所周知的笨蛋,所以朝廷內外都想讓武帝將皇位傳給弟弟司馬攸。當年為了和弟弟爭奪皇位,司馬炎受盡了驚嚇,現在當然不肯把帝位送給這個自己平生最大的潛在對手,武帝寧願將江山託給痴呆的兒子司馬衷。西晉滅亡的悲劇實際上在這時就奠定了。想想看,一個傻子皇帝誰都想控制,況且司馬家的江山本來也是從曹家手裡奪來的。

西晉滅亡禍起晉武帝司馬炎犯下的兩大錯

賈南風

人言道:兄弟如手足。但這手足只能共患難時使用,到了共享富貴時手足便有些多餘。想當年,曹操的兄弟曹洪、曹仁、曹休等跟隨曹操東征西討,血灑疆場。但到了曹丕稱帝時,對他的兄弟曹彰、曹植、曹熊等極盡打壓之能事。以致後來司馬氏篡權,曹家宗親中竟沒人能與司馬氏抗衡。司馬炎的父親司馬昭和伯父司馬師感情甚篤,但那是因為雙方有共同的敵人--曹魏政權。等到司馬炎一登基,便手足相殘。司馬攸一生鬱郁不得志,於公元283年憂憤而死。

司馬炎的第二個大錯誤是對太子妃的選擇。賈南風是武帝寵臣賈充的女兒,可她的長相、品德卻讓人難以恭維,能做太子妃源於武帝的糊塗。司馬衷13歲的時候,武帝打算給他娶親。最初,武帝想找個門風好而且漂亮的兒媳婦,中意的是衛瓘的女兒,但是司馬衷的母親楊皇后收了賈充的老婆郭槐不少禮物,堅決主張以賈充女為妃。武帝說:"衛家女兒有五可,賈家的則有五不可。衛家女人賢惠多子,長得漂亮,身材好,皮膚白;賈家的女人則喜歡嫉妒,生的子女不多,長得醜,又矮又黑。"但是楊皇后固執己見,賈充的死黨們又都向武帝進言,說賈充的女兒賢惠。無奈之下,武帝只好同意和賈家訂婚。

賈南風既繼承了母親郭槐的忌妒脾氣,又承襲了父親賈充狡詐陰狠的性格。她曾親手殺死好幾個人,並讓太子的小妾流產。武帝去世前下詔由汝南王司馬亮與楊皇后的父親楊駿共同輔佐太子。但武帝一去世,楊駿和女兒楊皇后趁機假造詔書,楊駿大權獨攬。公元291年,不甘下風的賈南風決心與楊家爭奪權力,她密召司馬瑋(司馬炎第五子)帶兵進京,由惠帝下詔宣佈楊駿圖謀不軌,殺死楊駿及其黨徒數千人,廢楊太后為庶人,將她囚禁餓死(可憐的楊太后當初因貪財接受賈南風母親的賄賂讓賈南風做了太子妃,結果自食其果)。

西晉滅亡禍起晉武帝司馬炎犯下的兩大錯

當初幫司馬昭收復鄧艾和鍾會的將軍衛瓘,為平定蜀國立下汗馬功勞,但結局卻十分悲慘,不但女兒沒做成皇后,自己還被後來做了皇后的賈南風砍了頭。

扳倒了楊家,賈南風讓汝南王司馬亮入朝輔政,楚王司馬瑋以衛將軍領北軍中侯,掌握中央兵權,這兩人為爭奪權力產生了矛盾。賈后認為司馬亮、司馬瑋二人都妨礙自己專權,於是誣陷司馬亮與老仇家衛瓘想廢掉惠帝,以惠帝的名義下詔,命令司馬瑋率軍殺死司馬亮和衛瓘,緊接著,她又否認惠帝曾經下過這道詔書,以司馬瑋"矯詔"擅殺大臣的罪名,收殺司馬瑋(這一情節和後來太平天國洪秀全密召韋昌輝進京殺楊秀清有極其相似之處,韋昌輝後來也被殺死)。賈后從此大權獨攬,淫亂後宮並廢掉太子,終於引發朝臣不滿,導致了後來的"八王之亂"。

當然,僅憑一個愚夫妒婦並不一定會導致西晉政權的垮臺。西晉政權的來歷也是促使西晉垮臺的一個原因。自東漢以後,群雄逐鹿,後來魏代漢,晉又代魏,這種"篡權立國"的事實使得世人對西晉政權缺乏必要的忠誠度。事實上後來導致西晉滅亡的匈奴部族就是打著"扶立漢室"的名義造反的。

西晉滅亡禍起晉武帝司馬炎犯下的兩大錯

司馬氏政權的支柱是當時的門閥士族,西晉時期,特別講究門第,政權大多由大貴族把持,司馬氏就出身於貴族世家。皇帝對皇親貴族多有縱容。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石崇和王愷鬥富的故事就發生在司馬炎執政後期。後來富豪們鬥富鬥到挖空心思、弄虛作假,烏煙瘴氣。晉武帝自己也沒能剋制自己,不但貪戀女色,搜刮財富,還特別寬待貴戚大臣,讓他們更加肆無忌憚,於是讓人瞠目結舌之事便層出不窮,西晉朝廷很快便湮沒在貪鄙無厭、窮奢極欲的濁流之中,滅亡的鐘聲便也早早敲響。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假使東吳不滅,西晉的日子或許還長久一些,東吳一亡,西晉的日子便屈指可數了。唐人李白感而慨之,作《登金陵鳳凰臺》一首,詩曰: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