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丨六位諾獎得主深度對話全球經濟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丨六位諾獎得主深度對話全球經濟

(攝影記者:張玉雷)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範思立

全球化不應拋棄多邊主義 財富分配是核心問題

在當前世界經濟發展不確定性因素增多的大背景下,全球化近來再次成為全球政界、經濟界關注的一個重要議題。在3月18日舉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會經濟峰會上,幾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嘉賓認為,儘管全球化造成貧富差距擴大,但不應否認全球化;全球化本身不是問題,最主要是財富分配問題;因而我們不應拋棄多邊主義。畢竟,在過去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所有國家都是全球化的贏家,未來要做的是審視利益如何更好共享。

邁克爾·斯賓塞:不應拋棄多邊主義

邁克爾·斯賓塞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市場中具有信息優勢的個體為了避免與逆向選擇相關的一些問題發生,如何能夠將其信息“信號”可信地傳遞給在信息上具有劣勢的個體。

邁克爾·斯賓塞在演講中表示,自2000年以來,全球有三個非常重要的事情:一是創建了歐元區;二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中國變得更加開放;三是互聯網泡沫破滅以後,互聯網技術仍在發展,而且影響到各個層面。

邁克爾·斯賓塞說,全球化給大家帶來很多好的影響,但對於企業來說,很多白領、藍領的工作由於技術發展而丟失了。實際上全球化本身不是問題,最主要是財富分配問題。

他說,“在歐洲的問題主要是經濟增長,尤其南歐地區的經濟增長非常慢,比如像希臘這樣的國家,基本上經濟沒什麼增長,從2000年以來,年輕人的失業率是25%左右,非常高,而且這幾年沒有什麼明顯變化來解決這些問題。”

邁克爾·斯賓塞表示:“我們也不知道特朗普政府會做什麼事情,能夠確定的是特朗普總統不是一個多邊主義者,在一戰、二戰以來形成的治理結構,特朗普都不認可它。”

如果說要徹底拋棄多邊主義,一些小的國家可能沒有辦法活下來;或者在這樣一個多邊的情況下,一個小的國家可能沒有辦法真正地蓬勃發展。但如果僅僅是雙邊安排,這些小的國家可能會被邊緣化。

中美關係變得越來越微妙,也更加複雜了。中美關係也許會出現一些問題,在很多問題上雙方可能有著不同的立場。中美兩國都是非常有影響力的大國,處理好大國之間的關係,對兩國都有意義。

邁克爾·斯賓塞表示,習近平主席在達沃斯論壇上的發言,不光主張建立多邊關係,還積極推動多邊關係和雙邊關係的相互融合;習近平還表示,中國希望積極推動多邊關係的意願,從而讓其他所有國家從中受益。

展望未來,邁克爾·斯賓塞表示,下一個經濟巨人是印度,現在其經濟增長率在5%以上,中印兩國在世界經濟中的體量,會很大程度上塑造和決定今後世界的面貌。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全球化本身不是問題,最主要是財富分配問題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連續多年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他在演講中表示,世界經濟發展使得新興市場國家讓幾億人脫貧,但是現在全球化受到挑戰,尤其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全球化持批評態度。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表示,全球化有一些錯誤的觀點,比如說“在創造就業方面,出口產生工作崗位,進口就會摧毀工作”“出口的是資本密集型,進口是勞動密集型,會導致工作的損失”。其實貿易只是涉及到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歸根到底只涉及到生活品質,而與工作崗位無關。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美國失業率很高,貿易對就業產生重大負面影響。所以在美國有這樣的看法,貿易對就業領域帶來負面影響。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說,必須看到在美國和其他國家發生的一些情況,90%的人在過去幾十年工資沒有增長,與四年前相比,美國全職工作收入也沒有增長;2015年,美國人均壽命也下降了。他們覺得,全球化加劇了經濟體制的不公平、不公正、不平等;他們認為全球化沒有帶來什麼好處,本來需要更多政府投入,但是政府投入在減少;全球化提供了一種避稅的方式,更多人在偷稅逃稅,那些創新公司鑽了這個空子,全球化並沒有遏制這種現象,這本身反映了全球化呈現的不對稱性。

“特朗普政府宣傳的保護主義,這是他們解決問題的方式,但可能會導致更多工作的喪失,因為經濟已經適應了這樣供應鏈,改變這個供應鏈的話,會導致工作崗位的喪失,因為這破壞了經濟的基本原理。”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說。

全球化的核心問題是再分配問題,因為在全球化中,那些沒有實際技能的工人工資下降很多,所以現在需要一體化政策,通過政策實現收入再平衡。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說,“我們應該採取一系列行動,包括更好的社保,我們需要的是沒有保護主義的社會保障的措施。”

中國應該如何應對?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表示,雖然特朗普決定違反WTO的一些規則,但是對中國來講,需要在國際規則框架之內以及中國自己法律範圍之內尋找求和美國的合作,應該意識到貿易是對各國都有好處的事情。

“特朗普現在關注的僅是雙邊,這個是不合理的,但是美國如果退出或者是後退,那麼對於中國來講就意味著有和其他國家合作的渠道。”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認為,中國可以積極支持已有的國際組織或者是機構,來填補美國不再那麼積極而留下的一些空白。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表示,美國的資本主義和政治體系的缺點是非常短視,中國要制定避免短視的規則。

埃裡克·馬斯金:全球化雖然造成貧富差距擴大,但不應否認全球化

埃裡克·馬斯金以其深邃的理論貢獻,嚴謹的治學態度以及對經濟學高級研究人才培養的突出貢獻,被譽為當今國際經濟學最受尊敬的經濟學大師。

他在演講中表示,這一輪全球化沒能減少貧富差距,這說明比較優勢理論本身是存在缺點的,但是不應否認全球化,要允許技能最低的工人分享更多的機會讓他們參與到全球化當中。

埃裡克·馬斯金表示,全球化給了世界兩個承諾,第一是帶來繁榮,第二減少貧富差距。第一個承諾確實使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國家都得到很大發展,但第二個承諾並沒有實現,反而出現相反的情況,在中國和印度,貧富差距實際擴大了。

埃裡克·馬斯金表示,全球化造成了貧富差距擴大,但因此而否認全球化,採取貿易保護主義的做法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全球化帶來了更多貿易,促進了國際生產,好處是多方面的,包括降低運輸和溝通成本、減少貿易障礙等。現在財富分配發生了變化,更好的主張是要增加低級工人的技能,對他們進行培訓和教育。

埃裡克·馬斯金表示,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對這一群體進行技能培訓。但是誰來支付這一費用?他表示,不能指望政府和企業,可以通過第三方提供資金,包括國際機構、外國援助以及私有基金會等。要解決不平等問題,不要停止全球化,要允許技能最低的工人分享更多的機會,讓他們參與到全球化當中。

埃裡克·馬斯金認為,當前這一輪全球化造成的貧富差距問題實際上違背了傳統的經濟學原則比較優勢。根據傳統的比較優勢理論,由於不同國家間存在不同的生產要素,這些要素在全球化環境下在國內高度互補。根據這樣的理論,不平等在國內就會縮小。

他表示,在19世紀下半葉的全球化,這一理論是非常成功的,而在最近一次全球化當中,不平等減少就沒有成為現實,這就意味著比較優勢理論自身存在缺點,它無法充分說明最近一次的全球化浪潮。

技術創新需在降低門檻與控制失業間找到平衡點

如何促進就業、降低失業率是很多國家共同關心的問題,尤其是在創新不斷的“機器人時代”。在3月18日舉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會經濟峰會上,2010年諾獎得主、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和2006年諾獎得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埃德蒙·費爾普斯日前給出了他們的思考。

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技術進步也會帶來其他就業機會

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認為,技術進步並不會使部分人真正失業,因為服務業還需要大量勞動力。

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的知名學術成就是針對勞動力市場和宏觀經濟間交互作用的搜尋和匹配理論,近年來,他主要從事經濟結構性調整和增長的研究。

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表示,雖然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沒有大規模推出,但人們需要了解技術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的物聯網、3D打印技術不光給製造業帶來很大影響,也影響了服務行業。未來5—10年將有10%的工作會消失,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會替代一部分工作。

經常有人會問機器人會取代原來有高技能的人所從事的工作嗎?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也會被替代嗎?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認為,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機器就會替代一部分人的工作,最終使得每個人的工作時間縮短,休息時間增加。

“機器人時代”如何促進就業?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表示,如何促進就業、降低失業率是很多國家共同關心的問題,尤其是在“機器人時代”。

有觀點認為,技術進步能夠提高生產力,但同時也帶來不少問題,尤其是製造業的自動化升級,會對傳統就業市場形成顛覆,不少人會因此失業。對此,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表示,機器人不會對勞動力市場造成較大影響,“人們可以去創業,或從事一些使用計算機的工作。”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和自動化、機械化水平的提高,中國也會經歷製造業就業減少、傳統行業下崗的過程。但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認為,這些人並不會真正失業,服務業還需要大量勞動力。

從歷史經驗看,不少歐美髮達國家也經歷了工人從工業轉向服務業的過程,目前其服務業就業人口占比普遍超過70%,與之相比,中國的提升空間還很大。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認為,政府應當通過培訓原有的傳統勞動力學習新的技能,進而轉變成經濟轉型升級後市場所需的勞動者,尤其是一些服務領域,還需要大量勞動力。

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德斯認為,正在實施的《中國製造2025》戰略會使中國在研發方面會做得更好。目前,中國在研發上的投入越來越多,長期看會增強中國的競爭力。未來中國還需要在研發方面做得更多,這樣才能在“機器人時代”趕上發達國家的水平。

埃德蒙·費爾普斯:創新需要承擔風險

2006年諾獎得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埃德蒙·費爾普斯的研究工作可以比喻為將“我們所瞭解的人”放回到經濟模型中,他努力找出信息不完整的原因並研究市場期待對經濟活動的影響,他將這種觀點應用於失業、經濟增長、商業波動與活力等相關問題的研究。

埃德蒙·費爾普斯在演講中表示,消費品領域的創新對於工資、對於工作都是有好處的,不會因為創新而降低這個領域或者其他領域的工資,在傳統消費品行業創新是會增加工資的,而不是降低。但是在資本產品領域創新的增加會降低這個領域的產品價格,會降低資本領域產品生產價格。

對於政府在促進創新方面的作用,埃德蒙·費爾普斯認為,優秀的經濟政策會鼓勵企業創新,鼓勵更多來自個人的創新,歡迎有創意的人努力實現自己的想法並在市場上進行嘗試。

埃德蒙·費爾普斯說,“在人類歷史上,創新是需要有些人來承擔一些風險的,也就是說有可能會出現錯誤,在商業上有可能會失敗。一個社會應該能夠接受失敗,如果那些受到啟發促進創新的人每日每夜的工作,雖然失敗了,但還是希望能夠得到激勵、所以就需要得到政府的一些緩衝或者說保障。”

埃德蒙·費爾普斯表示,近些年,美國經濟運行情況已經無法很好地用經濟學來解釋,經濟學家沒有重點關注美國傳統行業,特別是消費類產品生產企業的創新減速趨勢。

“整個國家的生產消費類產品行業已經逐漸停止創新,且阻擋新的競爭對手、限制新的企業進入,這樣的行為雖減少了來自外界的挑戰和威脅,但其自身也就不再有創新的動力。”

埃德蒙·費爾普斯說,“硅谷的創新是有的,但是不夠,硅谷擁有大量的資本密集型和製造型企業,要更加註重創新,在創新中創造更多就業。”

中國經濟巨大成就離不開完善的教育醫療

在3月18日舉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會經濟峰會上,1998年諾獎得主、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阿馬蒂亞·森指出,中國巨大經濟成就離不開教育、醫療的完善。

阿馬蒂亞·森以研究貧困、社會選擇理論等問題著稱。阿馬蒂亞·森在演講中表示,“勞動力素質的提高對於經濟發展十分重要,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是在逐步實現教育普及後,經濟開始快速發展。學校和醫院的普及不僅使教育和醫療成為福利,也可以提升勞動力素質,從而促進經濟發展。”

醫療保障體系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中國醫療保障體系的逐步完善,中國的預期壽命等各項指標大幅度提升,中國經濟的巨大成功離不開這些方面的工作。

阿馬蒂亞·森表示,亞當·斯密認為,好的經濟發展要使得市場經濟能正常運轉,要使得國家有充足的收入,來提供相關福利和公共服務,他尤其提到,免費的普遍的教育、減貧、醫療服務等,都是普遍的公共服務中的一部分。我們不能完全依賴市場經濟體制,我們需要有這樣一種機制,讓各利益相關方和各個機構都能參與到國家治理中,而且能夠提供相應的資金,使那些弱勢人口得到相應的福利和公共服務,並促進經濟的發展。

“在亞當·斯密提出他的理論之後,我們得問一下,這些年經濟和社會發生了什麼變化,是不是我們所期待的方向?亞當·斯密是非常有遠見卓識的,他一直在強調市場經濟的作用,這在18世紀提出時是非常重要的,它的核心就是公共服務。自18世紀以來,歐洲大規模提高了人們的讀寫能力,建立了很多公立的學校,也建了很多醫院,提供醫療服務。這些都使得我們看到,教育和醫療不僅是為了人民的福利,也能進一步促進經濟的發展,這也是亞當·斯密提出的,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經濟發展。我們這麼多年的變化,也是通過政府出臺政策而實現的,我們充分利用人才質量的提高實現了經濟的發展。”阿馬蒂亞·森說。

其實,亞洲的情況也類似。19世紀中期,日本教育發展之後,取得了巨大的經濟進步。不光日本,香港、新加坡也有同樣的路徑,通過國家或地區加強基礎教育,實現了成功的發展。

在中國,這一策略也非常成功。從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革命綱領可以看出,中國共產黨在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視教育。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階段,教育更是迅速發展。阿馬蒂亞·森說:“我認為中國的經濟之所以能迅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歸功於改革開放之前基礎教育所做的工作,讓人人享有教育。”

中國的醫療領域也是如此,改革開放之後經濟迅速騰飛,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改革開放之前全民享有醫療,哪怕是低水平的醫療。現在中國已經建立全民醫保,中國巨大的經濟成功,和中國不斷提升的健康指標,包括人均預期壽命不斷的攀升之間,是相互印證的。

當前,全球正興起新的保護主義浪潮,對於全球化的影響和評價,也開始出現越來越多不同的聲音。阿馬蒂亞·森認為,當前出現的保護主義傾向抬頭會危害經濟發展,“市場經濟的作用與價值就是通過促進貿易推動經濟發展,保護主義顯然與此背道而馳。包括市場經濟在內,任何一種經濟形式都有侷限性,隨著市場不斷髮展,其內容會越來越複雜,不利影響也會越來越清晰。

編 輯丨曹陽

【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 http://www.cet.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