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在云南的西南边,隐藏着一个“绿三角”。它和金三角并没有什么关系,虽然同样是地处边境,但绿三角能让人上瘾的大概只是充足的负氧离子和满眼的民族风情。


“绿三角”是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三县的合称。因为都拥有绿色的生态旅游资源,加上在地图上三县的距离恰好是一个三角形,则生动的被称为“绿三角”而渐渐被大众所知。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虽然三县彼此离得很近,但却是三种完全不同的民族风情。一个小小的三角形便串起了丰富多样的行程体验,当真值得一去。下面便是我的绿色安利啦


澜沧县 景迈山


来版纳玩,想绕过景点到山上清静两天的朋友,我都会极力推荐他们去景迈山。景迈山位于西双版纳往澜沧方向国道214中段的惠民镇。从版纳出发,约两个半小时便能到达惠民,上山则还需要一个小时。


景迈山的官方名称是:“景迈千年万亩古茶园”。是的,这里因普洱茶园而闻名,平均1500米的海拔不仅养育了保存完整的古茶林,也造就了日复一日的奔腾云海和梦幻夕阳。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夕阳无限好!


景迈山上有大大小小十几个村寨。我们拜访的是世代以茶为生的布朗族村寨——翁基村。布朗族是世上公认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记得以前读书时常去的饮品店就叫做“茶与布朗”,也是后来才知道布朗族与茶原来有着非常深刻的渊源和感情。


翁基村并不大,但海拔达到了1700米,时常云雾缭绕,仿佛云端的村寨。据说这里也是茶祖帕哎冷的家乡。千百年前,茶祖帕哎冷便发现了茶的价值,驯化、栽培了规模较大的茶园。并且他用可持续的方式教导人们爱茶、敬茶,这才让世代的族人们十分注重保护生态,真正做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直到现在,茶叶都是村民们最为重要的收入来源。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正在筛茶的布朗族老奶奶


“高山云雾出好茶”。住在翁基村的客栈里,早起看清晨的云海、品杯中的普洱茶、听老板娘讲茶祖和七公主遥远的传说,实在是令人难忘的记忆。当然,除此之外,也可以选择跟随本地人前往山间的田野里来一次超野味的户外BBQ;或是换上布朗族的传统服饰,亲自上阵体验采茶制茶,做一饼专属自己的普洱。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我们的超野味BBQ


在翁基古寨里还藏着一个小巧玲珑的翁基古寺。布朗族和傣族一样,大都信仰小乘佛教。村里人世代都在古寺里礼佛赕佛,直到这里已经变得有些斑驳沧桑...大概只有门口的金色狮子见证了时间的流逝吧。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澜沧县 老达保


继续往澜沧县城方向前进,驱车约一个半小时便能到达位于酒井乡的老达保。老达保是一个拉祜族村子,这里的村民们大多信仰基督教,甚至在村里还有一个别致的小木屋教堂。村民们在这里唱着动人婉转的拉祜文赞美诗歌颂上帝。谁能联想到基督教和赞美诗竟然能和边陲的少数民族扯上关系呢。这一切其实离不开上世纪初传教士的到来。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传教士不仅带来了基督教和赞美诗,也带来了唱赞美诗时需要用到的乐器吉他。老达保村自此便和吉他有了不解之缘。

老达保村的李石开老师是拉祜族芦笙舞的国家非遗传承人,游客来到村子里,常被他热情的拉着介绍拉祜族的历史文化。从史诗《牡帕密帕》到拉祜族祖先是从葫芦里蹦出来的“葫芦娃”,兴起时还会手舞足蹈的表演起来,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简直坐实老达保第一开心果。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随处可见的葫芦元素


很难想象这个欢乐的村子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才通电。也是差不多在那个年代,李石开老师为了支持女儿李娜倮的音乐梦想,卖掉了家里两头猪中的一头,换了一把吉他。李娜倮后来创作出了《快乐拉祜》、《实在舍不得》等极具民族代表性的歌曲,一举登上了央视的舞台,后来还创办了文化公司。受到李娜倮的鼓舞,更多的村民们加入了吉他弹唱的队伍。如今老达保以“音乐小镇”的形象吸引着更多的游客到访。稳定的歌舞表演收入,也让村民们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西盟县 勐梭龙潭


从澜沧县继续出发,驱车约一个半小时便能到达西盟县城。西盟县是佤族自治县,也是宝藏乐队Kawa的家乡。在刚修好不久的新县城街上溜达,沿街即可见到丰富的佤族元素,可以说在县城里就开始佤味十足。而西盟最具吸引力的风景区勐梭龙潭其实就在新县城旁边,无论你住在县城的哪个位置,大概步行十分钟就能走到勐梭龙潭景区门口。勐梭龙潭是当地人心目中的神潭。从古至今,人们都不远万里来到这里祈福、祭祀。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这神潭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勐梭龙潭和缅甸的绣球龙潭在阿佤山的两侧,是为雌雄双潭。平日里两汪潭水都宁静清澈,但每年有三天时间,两潭同时变得浑浊——这是夫妻幽会的三天。

游览景区其实就是绕着潭水走一圈,顺逆时针可以自选,总之都会消耗你生命中大约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走在勐梭龙潭边的栈道上,绵绵细雨下一会儿,停一会儿,反复打破宁静的水面。四周极少见到往来的游客,这番幽静倒也是实在难得。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潭水对面浅黄色的房子便是新县城


终于绕到了龙潭的西岸,沿着满是青苔的石阶,一直往茂密树林深处走,便能到达佤族人心目中的圣地“龙摩爷圣地”。“龙摩爷”意为“挂满水牛头的森林”,佤族人相信这里是神灵聚集的地方,也是当地人最重要的祭祀场所。水牛是佤族人心目中的吉祥物,传说佤族的祖先在洪水中被水牛所救,自此以后便将水牛当作族人的吉祥物所供奉。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佤族人信仰万物有神,并没有具体的宗教倾向或长久的宗教场所。龙摩爷圣地作为重要的祭祀地,可以看作是佤族人的“耶路撒冷”。

大概是淡季又逢工作日的原因,在这圣地(深山老林)里只有我一位游客。面对着密集的白骨发呆,一阵阴风扫来便觉得有些阴冷恐怖,当即顺着石阶从另一面下山。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前人之鉴:最好带把伞


孟连县 娜允古镇


从西盟出发,再一个半小时便能到达孟连县,至此完成绿三角最后一条边的勾勒。孟连县主要生活着傣族人民。这里有傣族地区引以为傲的“京城”——娜允古镇。据说娜允古镇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也是唯一现存的傣族古镇。

满分期待到达后其实还挺失望的。比起古镇的说法,娜允更像是一个“拥有古刹的现代傣族社区”。但前脚还在市井的氛围中,后脚踏入娜云古镇中城佛寺内,便立刻体会到历史的厚重。微风吹着佛塔上的铃铛轻声作响,小沙弥匆匆走过,仿佛不小心触碰千百年前的画面。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运气爆差的我又正好赶上娜允古镇的重头戏——孟连宣抚司署闭门。宣抚司署也是拜访孟连的重要理由之一。千百年前,由于蒙古大军的压制,瑞丽的一支傣族皇室南迁孟连,在这里开启了新的生活。到了明清时代,边陲的少数民族地区长久以来实施的都是土司制度。而宣抚司署则是傣族土司居住、办公的地方,甚至可以看作是傣族人民心里的“故宫”。宣抚司署不仅保留了傣汉结合的建筑风格,还能在里面一睹区别于民间的傣族宫廷舞蹈宣抚礼仪乐舞。更多的想象只能持续到下一次来这里打卡啦。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大概就是这么绚丽的宣抚礼仪乐舞(图自网络)


沿着南垒河边漫步时突然想到,古时候的皇室大概是在迁徙的过程中,看到这充满生命力的滚滚河水而选择永远的留下来吧?此时河边正在钓鱼的老人和仿佛上世纪的房屋,以及过时的标语,竟然让我Get到了小城的美好...

除了浓浓的古早气息外,南垒河和孟连最为盛大的节日“神鱼节”也息息相关。古时在南垒河有长期的禁渔期,只有在特定的日子里,土司才准许百姓们到河里捕鱼。在这一天大家尽情的捕鱼和庆祝,由此这一节日便世代留存了下来。我猜神鱼节也成为了我决定要再次打卡孟连的另一个理由。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摸鱼啦(图自网络)


用很短的几天时间游览绿三角,便能体会到不同的边地民族风情,可以说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不变的是,路上总会遇到陌生人的善意、意料之外的惊喜和身临其境的触动。不知读到这里的你有开始种草了吗?新的一年新的旅程,提前祝你新年快乐吧!

云南“绿三角”,这里生活着与世隔绝的拉祜族人,边境风情宜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