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弹好钢琴,要具备哪些条件呀?

永久陪伴才是真情


不请自来,我从6岁开始学钢琴,学到大概16岁后,因为学业,没有继续,仅仅把钢琴当成一个爱好。16岁的时候勉强能完成肖邦的部分夜曲和贝多芬简单一些的奏鸣曲。我觉得自己的基础不是很好,而且学习的进度很慢。现在我年近30,常常反思我为什么没有学好钢琴,想了很久,有那么几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钢琴老师非常重要。我最初学琴,是在一个很小的城市,一个老爷爷教我,由于老师能力有限(我并不是抱怨老师不好,只是那个年代那个地方,就没有好的老师),我在很小的时候没有打好基础,没有学到科学的技术方法,而一旦错误的方法形成了,后期是很难改的。到后期,我到了大一点的省会城市,通过家人关系介绍,跟一个算是非常有名气的海归老师学琴,这个老师算是一个钢琴家,学费很高,可是弹琴弹的好并不代表能教的好,他并没有十分注重重塑我的基础和技巧,直接上升到了艺术表达的领域,导致我还没打好基础,就要去学演奏时音乐的线条或情感表达。所以导致我虽然弹了一些很大的作品,但都比较粗糙的缘故。所以老师非常重要,老师一定要能因材施教,方法科学,注重基础。

第二,注重理论和历史的学习,注重乐理。这里我举一个我自己的失败的例子,我学了钢琴也有将近十年,我竟然不知道莫扎特的奏鸣曲第一段的反复是一定要做的。由于我缺乏这块知识的学习,导致我对每一首乐曲都无法理解深刻。另外就是乐理,我一直认为,自己视奏能力很差,跟自己的乐理,视唱练耳很差有很大关系。

第三,练琴并不是看时间长短,而要注重效率。并不是每天弹10小时就会弹好钢琴,很多时间的反复练习,很可能是无效率的。每一次练习都要有针对性,要逐一做好细节和要点,要有方法。而不仅仅是一遍遍行尸走肉般枯燥的练习,练琴要动脑子。尤其小孩子练琴,一定要有家长来陪练,而且家长要懂老师在课上强调了什么,要能听出来孩子是否都做到了老师的要求。

上面三点是我自己觉得小时候并没有做好的几方面,我一直很有遗憾,可惜时光一去不复返,现在长大了可以有条件做到以上几点,但手指机能又不好了,非常遗憾。

所以,弹钢琴除了有天赋,还需要投入很多金钱、时间、精力,甚至全家人的支持和帮助的,自己还需要有巨大的毅力和决心




毛毛娱乐场


无论你是幼儿期间开始学钢琴还是成年之后零基础学钢琴,一定要记住下面这几点,觉得有帮助一定记得收藏哦!

首先注意年龄段,3-5岁的孩子开始学钢琴,识谱不重要,不必要。3-5岁完全不学识谱,6-7岁才学识谱有很多好处。 刘诗昆说他自己是3岁开始学钢琴,7岁才学识谱的,那么3岁到7岁怎么学呢?老师弹一句,我弹一句,直到弹熟。记住的是音乐,不是乐谱。很多小孩喜欢音乐,但是识谱对他们是非常困难和无趣的事。老师要花很多时间去纠正孩子视谱上的的错音和错节奏。孩子老是有挫折感,会完全失去对音乐的兴趣。

不学识谱,可以有很多时间欣赏音乐,练习手的基本功,包括手型。从小习惯了音乐是从脑到手到耳的过程,不是从谱到手的过程。其实,对大一点的孩子,识谱看谱是人人都不难学会的。小孩一开始用完全不看谱的方法学琴,这样学出来的孩子,音乐记忆力和音乐听觉能力会格外好。而音乐记忆力和音乐听觉能力要比识谱,看谱难得多,也重要得多。 会弹很多曲子了,才开始学识谱,孩子会觉得,原来音乐是这样记录下来的,识谱就变得很有兴趣。记得我小侄7岁, 第一次学识谱。学了一些基本的音符和节奏以后,老师让他 把以前会弹的曲子写出来。然后去对琴谱,竟然写对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接着自己写心里的音乐, 这就是第一次作曲。

一般小孩子不是1-3岁先学说话,5-7岁才学认字的。大家想想,如果一定要小孩学说话同时学认字学语法,认了字才说那个字,语法搞正确了才说句子。我衷心感谢我的老师教我学琴的好方法。正确的手型是学琴的基本功之一,当然重要。我注意到网上有些帖子要打倒手型,说手型是中国钢琴教育的骗局。这太极端了。他们的一个主要论据是,“只要弹得好,哪怕你用鼻子弹呢”。这句话表面上是对的,可是逻辑上推不出他们所要的结论:手型不重要,要打倒手型。正确的手型是基本功之一,或者说技术手段之一。正是正确的手型,使弹琴的人弹的音色更美,更快,更清楚,均匀,而且不易紧张,不会僵硬,使学弹琴的人 学得更快,进步快,达到更高水平,少走弯路。还有,在弹和弦的时候,或很强的和弦的时候,正确的手型能支撑上臂以至全身的重量,弹出来的和弦可以很强而又很好听,不至于是僵硬的敲击声。

有谁见过用鼻子弹琴弹得好的呢?我倒见过不少人由于老师没重视手型训练,放任自流,弹琴手型五花八门,不正确的包括掌指关节凹陷,折指,平指(flatfinger),最靠近指尖的指关节(医学解剖学上称为远侧指间关节)过度弯曲(像鹰爪)。这些人弹琴总是不好听,弹不快,或快而不流畅,快而紧张,快而不清楚,需要连奏的时候不连。我不否认,有少数天才,可以用一般钢琴老师认为怪异的手型而弹得很好,莫扎特还可以倒过头来弹琴呢!但是,钢琴教育是对大多数正常人的,使大多数正常人都弹得好的方法,包括手型,才是重要的。

这个手型就是“握鸡蛋型”。“握鸡蛋型”是一种基本手型。并不意味着不可变,并不意味着要维持手型就要紧张,注重手型就不注重音乐。同样是“握鸡蛋型”,有些人手腕高一点,有些人手腕低一点。也见过同一个人,右手手腕高一点,左手手腕低一点。都是允许的。弹音阶和琶音时,教“握鸡蛋型”的老师也鼓励学生手腕上下移动,左右移动。弹8度,9度或10度和弦时,手掌当然要张开。没有中国老师会主张这时候还要“握鸡蛋”。“握鸡蛋”是一种比喻,正是“握鸡蛋型”可以很容易适应乐曲的要求作出各种变化:例如弹音阶和琶音时,拇指要从中指下面过去;弹大和弦时,手掌张开;弹一个单音又要很强,只用一个中指,其他手指自然收拢。“握鸡蛋型”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能弹得好听,将来弹很难的曲子也能弹得轻松自如。

老师不注重手型训练,学出来的学生,多数一辈子都弹不好琴。少数后来跟别的老师学,补上这一课(但很难改哟!)。也可能有少数自己领悟了正确的手形,弹得好了。但走了不少弯路。不知道这叫握鸡蛋形,实际上大同小异。我的老师教我的时候,也没有说这是“握鸡蛋型”,但是她很注重正确的手型训练。我现在弹得好,完全归功于小时候老师给打好的基本功,包括正确的手型。 不学识谱,可以有很多时间欣赏音乐,练习手的基本功,包括手型。从小习惯了音乐是从脑到手到耳的过程,不是从谱到手的过程。

其实,对大一点的孩子,识谱看谱是人人都不难学会的。小孩一开始用完全不看谱的方法学琴,这样学出来的孩子,音乐记忆力和音乐听觉能力会格外好。而音乐记忆力和音乐听觉能力要比识谱,看谱难得多,也重要得多。会弹很多曲子了,才开始学识谱,孩子会觉得,原来音乐是这样记录下来的,识谱就变得很有兴趣。记得我7岁, 第一次学识谱。学了一些基本的音符和节奏以后,老师让我把以前会弹的曲子写出来。然后去对琴谱,竟然写对了,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接着自己写心里的音乐, 这就是第一次作曲。一般小孩子不是1-3岁先学说话,5-7岁才学认字的吗?

大家想想,如果一定要小孩学说话同时学认字学语法,认了字才说那个字,语法搞正确了才说句子,我的老师的教琴方法,很自然。也很科学。我衷心感谢我的老师教我学琴的好方法。正确的手型是学琴的基本功之一,当然重要。我注意到流钢网有些帖子要打倒手型,说手型是中国钢琴教育的骗局。这太极端了。他们的一个主要论据是,“只要弹得好,哪怕你用鼻子弹呢”。这句话表面上是对的,可是逻辑上推不出他们所要的结论:手型不重要,要打倒手型。正确的手型是基本功之一,或者说技术手段之一。正是正确的手型,使弹琴的人弹的音色更美,更快,更清楚,均匀,而且不易紧张,不会僵硬,使学弹琴的人学的 更快,进步快,达到更高水平,少走弯路。还有,在弹和弦的时候或很强的和弦的时候,正确的手型能支撑上臂以至全身的重量,弹出来的和弦可以很强而又很好听,不至于是僵硬的敲击声。


电影健身馆


钢琴的基本技术有什么?连、断、跳等等。钢琴好练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钢琴不好练。就拿巴洛克时期的作品来说,许多大师建议用原版谱,然而,原版谱有一个对于学习者来说很严重的问题:整首乐谱没有明显的连与断的标记,看着这种乐谱很难读出句子。正如音乐史记载,当时的作曲家是自己作品的主要演奏者,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演奏者,他把乐谱记下来只是为了方便自己和提示自己,该怎么演奏他自己知道。说不定当时的作曲家根本想不到自己写的应景的“流行音乐”会在百余年后成为几乎所有学习者的必练曲目,因此只是为了自己方便的他们根本就没有写下让后辈们可以参考的具体演奏法。钢琴家岑建威老师前几日专门开设了有关巴赫钢琴作品的公开课,在他看来,读出原版谱的内容并指导自己更好的演奏是需要具备探求精神的。



Fishmicro


大家都知道,钢琴属于音乐类,既然是音乐音乐,那么最基本的组成有几个部分,第一个节拍,第二个旋律,第三个和声,这三个在钢琴里边都是特别重要的,比如说节拍,如果你弹一首好听的歌,结果节拍乱七八糟,那么他就没法成为一首好听的歌曲。

接下来为大家解释一下这几个到底是什么意思…

节拍在钢琴中的表现就是音符的时值,就是每个音符我们弹奏的时间长短,称为节拍,想要掌握好节拍可以根据老师的教学方式去唱节拍,如果不准确也可以使用节拍器作为辅助,以便于达到节拍的准确度。比如四拍的音符1---,可以这样唱do二三四。

旋律在音乐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我们平时唱歌的时候唱的歌词,音的高低决定这个音发出怎样的声音,然后把这些音符按照有规律的排列组合后,就形成了我们好听的旋律,在钢琴中就是我们群弹奏的每个音符,在五线谱里边就是每个音符的位置,如果弹错了位置,那么这个音符整个就是错的,位置错了顺序就不对,就会打乱这个有规律的排列,歌曲的好听成都就会收到影响,所以各位大小朋友们,弹钢琴的时候一定要主要仔细看好音符的位置哦!

有了好听的旋律和固定的节拍,那么这个音乐一定不错,但是如果想要让这个音乐刚好听,就少不了和声的添加,和声在钢琴里边我们大多数称之为和弦,一般情况下右手演奏旋律,左手配伴奏,左手里边的这个伴奏其实就是一种和声,和声一般由三个或者三个音以上组成,同时出现,同时发出声音,就像我们平时唱歌的时候出现在歌词周围的这些音乐都是和声,也叫伴奏。

不只是钢琴,无论在哪里这三个基本音乐构成条件都是特别的重要,所以如果想要学好钢琴,就从这三个最重要的出发点开始好好掌握吧!


潜潜酱


第一,培养对钢琴的兴趣。没兴趣你会坚持不下去。

第二,需要很大的耐心,练钢琴是一个非常枯燥的过程,即便你喜欢钢琴也会觉得枯燥。

第三,识谱。你学钢琴,如果不作曲,可以不学乐理知识,但是一定要识谱,而且是到一个看一眼就知道什么音的熟练程度。不要说我看简谱就可以弹了,简谱弹多了,害处比较多。

第四,节奏。掌握节奏是弹钢琴的基本条件。

第五,乐感。这个因人而异。

最后再说一句,喜欢就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收获的,加油


lo娱乐圈趣事


除了一台钢琴、相关的乐谱、合适的钢琴教师外,学习钢琴不再需要任何特别的条件。 只有一种例外,双耳失聪者不能学琴。此外,任何人都可以学弹钢琴。 任何人——也包括身体有某些缺陷的人。例如,双目失明者就可以学钢琴。大家知道,双目失明的人,会比视觉健全的人更专注于听觉,因而使耳朵变得格外灵敏。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再没有比一双敏锐的耳朵更有利于学钢琴的了。这样的人不仅可以学,而且往往学得不错。 甚至,手指有残的人也可以学,有人也许对此怀有疑问。但下面的事例可以提供间接的证明。1982年某日我国著名钢琴教授周广仁在抬钢琴时伤断三个手指。经治疗,三个手指仍旧严重伤残。然而,周教授凭她顽强的毅力和高超的技巧,一年后,又出人意外地出现在独奏舞台上。在奥地利,有位钢琴家叫维特根斯泰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去右臂了,只剩左臂 ,受他的委托,著名法国作曲家拉威尔为他写了一首《左手钢琴协奏曲》供他演奏。有人会说这是杰出人物的特殊事例,但它证明了一个道理:当我们认清了一种限制的同时,还可以在限制之内获得很大的自由——是普遍适用的。所以,即使双手有某种残疾,也并不意味着完全失去了学钢琴的自由。一个手有伤残而又立志学钢琴的人,一定会有热心的老师为他设计特殊的的指法,选编适当的教材,帮助他进入钢琴艺术的园地。 至于我们绝大多数有正常听觉和双手的人,无论手大些、小些、胖些、瘦些、宽些、窄些,无论手指长些、短些、粗些、细些,无论年龄是否偏大,也无论“音乐细胞”偏多偏少,无例外,都可以学习弹奏钢琴。 不必怀疑。这是基于两点: (1) 世上绝对不喜欢音乐、或者说绝对没有“音乐细胞”的人,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人们对音乐的热爱会有程度的差别,但不会是爱与憎的差别。“音乐细胞”会有多寡的不同,但不会是有无的不同。只要对音乐有所爱,也就有了学习钢琴的基本的条件。 (2) 钢琴音乐本身是如此丰富,以致于它可以是适应各种各样学习者的需要。例如,有的人由于某种原因掌握不了高级技术,那么,就有许许多多技术简易、但同样很优美乐曲供他学习。有的人喜欢抒情的,有的人喜欢深沉的,有的人喜欢古典的,有的人喜欢现代的,等等,各种爱好的学习者,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大量乐曲。 仅就技术而言,钢琴技术训练的教材体系也是所有乐器教材中最为完善的,完全可以适应从根本不会弹到超级钢琴大师,以及处于两者之间的所有程度学习者的需要。而你一旦踏上钢琴技术中某一适合的台阶,由此逐级而上,究竟可登上何种高度,学生的潜力到底有多大,谁敢断言呢?我们可以预言的是,只要努力,就肯定会逐步提高。





娱乐家家亲


第一,培养对钢琴的兴趣。没兴趣你会坚持不下去。

第二,需要很大的耐心,练钢琴是一个非常枯燥的过程,即便你喜欢钢琴也会觉得枯燥。

第三,识谱。你学钢琴,如果不作曲,可以不学乐理知识,但是一定要识谱,而且是到一个看一眼就知道什么音的熟练程度。不要说我看简谱就可以弹了,简谱弹多了,害处比较多。

第四,节奏。掌握节奏是弹钢琴的基本条件。

第五,乐感。这个因人而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