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摳門”老人裸捐1000萬後:有人上趕著送終,有人希望資助讀書

“摳門”老人裸捐1000萬後:有人上趕著送終,有人希望資助讀書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出自《孟子·盡心章句上》。人生不得志時,要管理好自身道德修養,發達之時則要恩惠於天下百姓。

這是一種比較悲觀的人生態度,一個人無需羨慕別人顯赫的地位,富有的生活,瀟灑的人生,這是人家付出艱難困苦得來的春風,想要人前顯貴,必須人後遭罪。要常懷感恩之心,看淡世間一切誘惑,才能更好的平靜的面對人生。

中國首位女空降兵

馬旭,女,1933年出生,從小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木蘭縣建國村長大,1947年,14歲的馬旭加入了人民解放軍部隊,服役期間奮勇衝前,浴血沙場,精忠報國。多次立功受勳,也是在戰場上認識了後來的愛人顏學庸。

“摳門”老人裸捐1000萬後:有人上趕著送終,有人希望資助讀書

回到祖國後,身為衛生員的馬旭表現優秀,被保送到第一軍醫大學,後來又以優異的成績被分配到原武漢軍區總醫院執行工作。1961年,中央軍委命令組建一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降兵隊伍,馬旭作為一名軍醫,擔任跳傘訓練的後勤人員保障。

1962年,馬旭第一次正式登機跳傘,有了這次經驗,此後20年裡,馬旭共跳傘140多次,成為中國首位女空降兵。1983年,馬旭把醫務和跳傘經驗總結出來,獻給部隊。

在部隊期間,馬旭與顏學庸發佈了100多篇學術論文和跳傘經驗總結,撰寫了數篇理論文章,填補了我國在這方面欠缺的研究空白。

年屆50歲的她並沒有急著退休,而是再次“折騰”起人生來。她和丈夫潛心科研,對於跳傘時出現的一些無法避免的問題針對研究,終於,研製出“充氣護踝”,讓空降兵在跳傘著陸時就像踩在氣墊上,減少衝擊力,保護腳腕關節,這項研究成果在1989年獲得了國家專利。

“摳門”老人裸捐1000萬後:有人上趕著送終,有人希望資助讀書

在這之後,馬旭和丈夫顏學庸經過多次高原跳傘和水上跳傘訓練經驗的結合,研製出“單兵高原供氧背心”,這款供氧背心僅重一千克,可供四小時斷續的氧氣,在1996年也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證書。

馬旭也一度被稱為“軍中居里夫人”。在她60歲離休時,選擇了懸壺濟世,為貧困老百姓義診。

“最摳門的人”

馬旭已人到暮年,因為一輩子無兒無女,很是思念家鄉,於是和丈夫顏學庸商量後做出了一個選擇。兩位老人在木蘭縣教育局工作人員的陪同下,來到銀行,直言要轉賬300萬元。

由於兩位老人年事已高,轉賬金額過大,再加上陪同人員看著不像家裡人,引起了銀行大廳經理的注意,為了防止老人上當受騙,工作人員趁其不備報了警。

“摳門”老人裸捐1000萬後:有人上趕著送終,有人希望資助讀書

也正是因為這場美麗的意外,才使大家認識馬旭和顏學庸,瞭解到這些感人的故事。原來,馬旭老人感恩家鄉對自己的栽培,一直想要報恩與家鄉。

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馬旭成功捐贈給木蘭縣教育部門300萬元。相隔五個月後,凍結在理財項目中的700萬取出,馬旭再一次捐贈給家鄉木蘭縣,一共捐贈一千萬,終於完成了捐款的心願。

馬旭和丈夫離休後,拒絕了部隊的分房,在部隊旁一個不起眼的小院裡長期生活著,自己開闢菜園種植蔬菜,低矮破舊的小屋裡,是用了幾十年的傢俱,兩位老人不愛去商場,不愛買衣服,屋裡堆積的是各種年份的書報和學習研究資料。

為了報效家鄉,生活上節省各種資源,有錢不去享受,不去改變生活,被稱為“最摳門的人”,也正是因為兩位老人的節儉,一份一線的節省下來,加上科研成果的獎勵,最終積攢下來一千萬元。當然,攢下來的這一千萬的鉅款,被全部用於家鄉的教育事業。

“摳門”老人裸捐1000萬後:有人上趕著送終,有人希望資助讀書

最“好”的鞋子十五元

馬旭和丈夫顏學庸入選“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據頒獎詞所說,馬旭一生清寒貧苦,淡泊名利。攢下來的這一千萬積蓄全部用做家鄉的教育事業,在採訪中,馬旭也透漏了為何將錢全部捐贈與木蘭縣。這一千萬的捐贈,是馬旭與丈夫顏學庸共同商議的結果。

馬旭說,自己這一生是非常“成功”的,但若不是當初鄉親們做的這個決定,她也不會走到今天這一步,她說這是感恩。所謂反哺故鄉,就是這樣。為了木蘭縣缺乏的教育事業,兩位老人決定先把一千萬捐贈給木蘭縣。

隨後記者到馬旭家裡採訪時,馬旭換上了平時過重要節日時才會穿的鞋子,是在小攤上買的,僅僅十五元。捐款事蹟隨著各大報道轟動全國,也招惹來了一些“洪水猛獸”,據馬旭回想,多次有人上門“拜訪”,想和馬旭拉關係。

“摳門”老人裸捐1000萬後:有人上趕著送終,有人希望資助讀書

回想起來,馬旭心有餘悸,說有一位男子來到馬旭家裡,自稱正在讀博士,但是因為生活貧困,希望馬旭可以“大發慈悲”幫助男子完成學業。對於這種說辭,馬旭稱“長的就不像個讀書人”。

還有人希望認馬旭和顏學庸為乾爹乾媽,願意給二老送終,但是希望可以得到資金上的幫助。對於這些行為,馬旭多次報警,稱這些人為“壞人”。

生活就是這樣,有時候你殫精竭慮用一生去爭取的東西,有些人談笑間就毅然捨棄了。馬旭的一生奉獻給了祖國和人民,她積極投身與革命事業,勇於探索陌生領域的難題,把自己辛苦得來的一切轉身奉獻給家鄉教育事業。

“摳門”老人裸捐1000萬後:有人上趕著送終,有人希望資助讀書

有人說她傻,一千萬這一筆鉅款說捨棄就捨棄了,可我卻覺得,對於幸福的定義,每個人的想法是不同的,對馬旭來說,幸福就是這樣了,常懷感恩之心,才能在面對人生時達到安靜的境界,在貧窮的時候,不管經歷多少艱難苦恨,都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

學著為別人的幸福去貢獻一份力量,成為一個受尊敬的人。馬旭這一生,是絕對光輝燦爛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