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盡其用,高考志願填報服務有“錢景”嗎?

作者|張雪玲 來源|黑板洞察(ID:heibandongcha)

今天教育部發布了《關於2020年全國高考時間安排的公告》,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2020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以下簡稱“高考”)延期一個月舉行,考試時間為7月7日至8日。具體科目考試時間安排為:7月7日,語文9:00至11:30;數學15:00至17:00。7月8日,文科綜合/理科綜合9:00至11:30;外語15:00至17:00。

受疫情影響,高考時間一直牽動著不少高三學子和家長的心。同時我們也看到,今年多地高考制度改革,不再分文理科;自主招生取消,推出“強基計劃”,多種舉措的創新,更會導致今年各高校的分數線與往年有所差異。給報考工作增添了難度。

俗話說“七分考,三分報”,考後如何憑藉自己分數選擇一個心目中最理想的大學,成為許多考生乃至許多家庭的頭等大事,但卻往往不知如何下手。一些機構看到了學生和家長們的痛點,為考生提供一對一指導,或線上大數據比對,為學生報考提供最優方案。那麼現在這個行業的發展狀況又是怎樣的呢?

01 高考志願填報服務包括哪些

目前市面上現存的報考服務有這樣三種形式:

1.線上自主諮詢

在網站或APP內輸入高考分數,得到相應可以“爭、穩、保”的各類高校和專業名單。

2.一對一或一對多服務

選擇進行線上或線下溝通,老師可以對學生的高考分數、興趣、喜愛的城市和職業等等進行較為全面的瞭解,從而推薦相對合適的專業及高校。費用一般較高。

3.高中生涯規劃課程

除此之外,還有越來越多的地方引入高中生涯規劃課程。從高一開始就對學生未來職業生涯做出規劃、選擇適合自己的科目進行深入學習。幫助學生做好自我認知定位是高中生涯規劃課程的最基礎設計,也是志願填報的前提。

02 高考志願填報諮詢服務現狀

1.高考市場龐大,本科錄取率不足一半

“分”尽其用,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有“钱景”吗?
“分”尽其用,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有“钱景”吗?

近十年,我國高考總人數一直保持900萬人以上,2019年高考人數突破一千萬人。總錄取人數基本上呈逐年上升趨勢,2018年高考錄取了高達81.13%。但列舉2019年高考報考人數前十的省份我們發現,高考本科錄取率基本上只有40%左右。考生競爭壓力大,高考志願填報工作依舊嚴峻。

2.融資情況

據黑板洞察統計,2011年至2019年,高考志願填報項目中共發生22起融資事件,其中定向增發3起,併購事件2起。除立思辰2.85億人民幣收購百年英才外,已披露事件中無過億大額融資。

“分”尽其用,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有“钱景”吗?

從輪次分佈上來看,天使輪融資事件最多,為8起,A輪其次,為5起。融資主要集中在A輪以前。定向增發事件佔比較其他細分賽道佔比多,為13.6%。

已融資項目在整體行業中,只是鳳毛麟角,更多的企業選擇直接和學校對接,悶聲發大財。尤其是在縣城或者小的地級市中,學生們瞭解信息渠道較少,更多的是遵從學校和老師的推薦以及安排。此類企業更容易在當地搶佔市場。以網站或者APP的形式,對學員成績進行大數據預估分析。

通過對各地多位高三學子的採訪,我們瞭解到,學校推出的諮詢服務產品價格少則幾十,多則幾百,一般情況下,學生們都會買賬。最開始此類應用只能對學生成績進行報考學校預判,現如今,隨著高考制度改革和素質教育推廣,產品內也加入了依據考生興趣愛好、職業規劃來選擇專業和學校的功能,以及對各高校的地圖環境等硬件設施介紹。

除此之外,在大城市中,還存在另外一種服務形式,即一對一或一對多定製諮詢。這類諮詢收費較線上高出不少,大部分機構都自立門戶,沒有與學校進行合作,但依舊會有不少學生和家長認為很有必要,對此趨之若鶩。

3.融資事件分佈

“分”尽其用,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有“钱景”吗?

從融資時間分佈上看,除2011年贏鼎教育獲天使輪融資外,剩下的融資事件都發生在2015年後。2015年,教育部規定自主招生考試不得在高考前舉行,北京市高考首次實行大平行志願,報志願的時間也從考試前挪到了考試後。明確的高考分數的填報志願工作需要更加小心謹慎的進行。

4.關注高考志願填報諮詢賽道的機構

“分”尽其用,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有“钱景”吗?

5.地域分佈

“分”尽其用,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有“钱景”吗?

近幾年,投資事件地域分佈以北京、上海,這類一線城市為主,其餘地區為輔。

03 志願填報服務直擊痛點考生和家長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盲目擇校

新高考改革給了學生更多的選擇權,但是唯“分數論”現象依然存在。不少考生缺少對自己未來就業前景的規劃,沒有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去選擇學習科目。待到高考過後,也不知道要如何選擇學校或者專業。

平行志願填報是目前各地的主要志願填報方式,但在“3+3”或“3+1+2”模式下,考生志願填報數量較傳統模式增多,難度加大。高校眾多,專業繁雜,各高校的各個專業對於高中選擇科目有所要求,這就意味著,考生從高一開始就要確定所學的大學專業。

一些家長只顧學校名氣大小,而忽略了孩子的專業選擇。應運而生的志願填報服務會給考生和家長一定程度上的建議,儘可能避免他們在慌亂之中選擇失誤。高考制度的改革也使得諮詢服務年限從高考後的幾天擴展到整個高中時期。現如今,有的地區還推出了中考志願填報諮詢服務。

志願填報服務填補教培空白領域

不論是教育企業參與投資報考諮詢項目,還是各教育機構紛紛開展此類諮詢服務,我們都不難看出,他們這麼做的目的,都是在積極打造屬於自己的教育閉環。依託大數據,開拓新業務的同時,儘量不被其他同行分一杯羹。不僅僅做好高考前的教輔工作,也積極做好高考後的整體諮詢服務。高考報考試錯成本龐大,擁有後續諮詢服務也會幫助前期教培機構招收生源。

同時,專注於報考諮詢的機構也在發展與高考有關的其他服務。此類項目的開展也為想要創業的高校老師提供了新的工作機會。

例如新三板上市的贏鼎教育,最開始只有高考報考這一個業務。通過對行業的摸索,瞭解用戶需求,逐漸增加了留學諮詢服務,智能機器人等高考提分輔助產品,儘可能地增加獲客渠道。該公司2015年年度報告披露,營收較去年同期增長727.6%。但隨著同類型產品的增多,一些機構不得不把一部分高考報考產品免費化,以搶佔市場份額,建立行業競爭壁壘。從而營收減少,迫使行業向多維度擴展自身業務。

疫情突發改變報考大環境

受疫情影響,2020年高考還有不到100天的時間。早在今年年初,各諮詢機構就已經開始了預訂模式,將線下一對一轉戰到線上。或是取消線下公開諮詢會,改為展開免費直播課,為學生和家長講解填報諮詢的重要性。如果疫情時間過長,那麼線下的諮詢服務肯定會受到影響。

但同時,不論是疫情突發,還是新高考制度改革,都會導致出現很多不確定因素,今年的招生情況,絕對會和往年有所出入。例如,突發疫情是否會影響到家長不願意去選擇和考慮報考湖北當地的高校,從而導致當地高校分數線有所下降,這都需要資深的報考分析師來為家長和學生答疑解惑。

04 報考諮詢市場缺乏有效監管業內機構良莠不齊

每到高考前後,就會湧現出一批不良商家,打著精準分析的旗號趁機割韭菜。收費在幾千到幾萬元不等。各個機構的指導老師水平良莠不齊,有的甚至培訓三五天就直接上崗,門檻較低,消費者很難從中區分到底哪些是真正“靠譜”的。缺乏專業知識的指導老師,很容易判斷失誤,造成考生滑檔,引起糾紛。市面上的有關報道多是如此。甚至還有一些機構打著高校的名義進行招生指導,收取高額費用,給家長和學生挖坑,給真正用心服務的商家抹黑。

考生信息管理不規範導致洩漏

高考填報諮詢服務系統中包含了大量的個人信息和相關院校信息,目前市面上沒有統一的限定管理標準。數據留存在互聯網上,黑客攻擊、人為疏忽、甚至人為兜售考生信息等等,都會導致考生個人信息洩漏。嚴重情況下,還會依據現有信息,分析出有關考生更多的家庭信息,一旦被惡意利用,後果不堪設想。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利益的驅使下,學生信息被販賣的新聞屢見不鮮。2015年,200餘萬學生家長信息被販賣;2016年,山東省臨沂市高考錄取新生徐玉玉被不法分子冒充教育、財政部門工作人員詐騙9900元。徐玉玉在報警後因心臟衰竭死亡,該年山東省夏季高考考生信息全部被販賣。因此,接下來無論是從互聯網角度還是機構內部管理層面,信息使用的透明度和安全性是我們值得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結語

填報志願的信息不對稱,學生家長容易盲目隨大流,志願填報服務的出現會讓一些家長覺得找到了救命稻草,相對方便快捷的解決了燃眉之急。“互聯網+”時代,給予了行業新的機會和挑戰。

中國每年都有大約900多萬考生參加高考,利益驅使,有不少企業涉足該領域。但行業天花板較低,服務並非剛需。高考志願填報市場良莠不齊,缺少管理標準。如何憑藉自身專業知識,獲取學生和家長的信服,打破市面報道所帶來的刻板印象,是每一家機構未來努力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