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如何打动诸葛亮,其中隐藏着怎样的智慧?

donglei1097


主要是刘备礼贤下士,三顾茅庐,诚心打动了诸葛亮。另外,诸葛亮想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当时只能选择两个人,一个是东吴的孙权,另一个就只有是刘备。刚好二者也算是相互选择吧。


旭叨


要说这个刘皇叔三顾茅庐请出了为后世惊叹的诸葛亮!不得不说确实蕴涵了中国人独有的智慧!这个怎么看呢?

一,背景条件

刘备自桃园结义后,虽说也是步步为营!但也是,稍微有点成绩就翻车!等他遇见诸葛亮之前,虽说不能马上毙命!但也是整个事业战略到了生死攸关的地步!如果没有诸葛亮,可想而知,完全会被曹操碾压消灭!真可谓生死攸关之时!



而同时期诸葛亮呢?!此时诸葛亮正在躬耕于南阳,踌躇满志!为啥是这样呢?因为隆中对说了,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但是没有人承认他!也就崔州平,徐庶等几个好友觉得诸葛亮有才华!刘备和诸葛亮两位此时状况可以说都不太好,刘备是马上走上绝路而没路,诸葛亮是无伯乐而无路!这是当时两人的大背景!



二,刘备英雄末路,但确实是一位英雄!

曹操当时在煮酒论英雄时说刘备也是天下英雄!不说别的,一方面就是试探刘备有争天下之雄心没,一方面他非常清楚,刘备是老虎没有牙,老鹰没有羽翼!和曹操本人比起来,简直就是一个王者和农民的差距!用当下流行的话来说,就是一个黄金王者对一个青铜的藐视!



刘备确实也是少有的英雄!绝非历史评价中说的就是只会一味的哭,江山都是哭出来的一种假象!

三,大智大勇,英雄胆识过人!

上文的两点论述说明,就是表述刘备是有内在实力智慧的!为什么说这个呢?因为刘备自起家以来,到见了诸葛亮,已经打了十几年的仗!虽说混的也没啥绝对实力,但是也是带过几万兵马军事将领!见到诸葛亮时,刘备46岁左右,而诸葛亮正是27岁左右!所以徐庶告诉刘备,你不能委屈他!将军需亲自去请他出山,辅佐你!



说到这,这是大智大勇的第一表现!一个统领过几万人军队的将领刘备,年过四十,马上五十!要虚心去请教一个小伙子!放到今天那也是有点扯淡的!要不,关羽和张飞在三顾茅庐时,也是老责怪刘备,意思就是我们这样有本事的人,难道要把命运赌到这个年轻人的身上吗?其实关张二人怀疑的也没错!但这正好体现了刘备的大智大勇!



四,三顾茅庐,高手过招!

刘备听从了徐庶的建议,三顾茅庐!这个三顾茅庐可以说是刘备与诸葛亮的高手过招!首先,刘备两次请诸葛亮,人都没见到!这里,很多人都认为诸葛亮是摆谱,或者说早就选择刘备,这纯粹无稽之谈!为什么会这样,而是此时诸葛亮或有耳闻刘备大名,但他也不了解刘备!他意思就是,我呢!也没啥名气,你一个将军来请我!别浪费时间了!赶紧该干嘛干嘛去!别浪费时间!而刘备呢!?刘备则不同,他确实相信徐庶说的,但是估计也是没底!那就在耐心一点吧!所以当第三次去的时候,居然在门外一直等着诸葛亮睡醒了再说!刘备真是有耐心啊!干大事的料!诸葛亮在三顾茅庐后,至少他已经感觉到刘备的诚意!并且知道刘备这个人也很谦虚!是王者之人,可以见一面,看看是否有胸怀天下,一起干事的机会!后来,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由衷感谢,说和刘备有知遇之恩!这是典范,怀有感恩之心!



五,千古绝唱,卧龙出世!

上文说到,刘备三顾茅庐后,终于见到诸葛亮,二人相谈甚欢!打造出后世有名的隆中对!简单说哈!刘备表明来意,就是说虽屡败屡战,但是心系天下!有匡扶汉室,以报天下的雄心!这说明他的用心,其实就是拯救天下,恢复社稷!为的是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的国家大一统的终极目标!可惜就是自己才能不够!诸葛亮一听,志同道合!就和盘托出了,刘备军团的战略方向!刘备此时也认同诸葛亮的说法!但是可以说,也就是听听!还是一头雾水!但是从后面的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刘备对诸葛亮是言听计从,因为确实是诸葛亮智谋过人!做到了步步为营,以少胜多,从被动化主动,从不利局面到相对优势的局面!可以说也是力挽狂澜!当然最后是另外一回事,这个是后期,在这里不过多讨论!



总结

短短的三顾茅庐,这中间确实体现了双方的智慧力量!这个典故,决定了刘备集团在三国时期后期的发展,这个也是决定性的!

飞雨轻烟吹若尘,一壶小酒道古今!

谢谢观赏,请看下集!


九哥脱口秀


与其说刘备打动诸葛亮,不如说诸葛亮找到了想要的那个人。

大家看看诸葛家的人有多牛逼。

诸葛均仕东汉,诸葛瑾仕东吴,诸葛诞仕曹魏,诸葛亮最终却选择了潜力很大的刘备。

其实这是大家族在乱世生存的道理。

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否则就有灭门之祸!

近代的俞家徐家曾家姜家都是这样做的。

只要有一支人丁兴旺,有权有势,整个家族就可以受益。

殊不知,聪明反被聪明误。人算不如天算。

诸葛家没一个支脉得善终的。

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权倾朝野,却身败名裂。

诸葛诞被夷三族,

诸葛亮的后代诸葛瞻诸葛尚全部战死!

真是。。。

或许这就是命吧。

老天爷把一切都安排妥了。

一般人不要自作聪明地设局,弄不好你就被自己设计了。


下里春秋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脍炙人口,名闻天下,千古流传。

刘备三顾茅庐拜请卧龙出山的故事同样流芳千古,成为一个纡尊降贵,不拘小节,礼贤下士,一代典故。

许多人感慨刘备渴求人才之心,欣赏刘备诸葛亮之间的惺惺相惜。

诚然,我也深受感动,不过回过神来,这个典故不单单体现的是刘备一方的求贤若渴,换位思考一下,同样的,选择是双向的,这也是诸葛亮自己对未来的放手一搏。固然,从选择看,诸葛亮刘备双赢,魏蜀吴三分天下而并立。诸葛亮败就败在愚忠,后期竭力去辅助一个扶不起的阿斗,真的是“庶竭驽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代英雄人物,早已入滔滔江水一样付诸东流…





古韵松风


在我们的印象里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最为深刻,大多数人会认为诸葛亮由于刘备好几次来请自己,是让刘备真诚的心打动的。

诸葛亮不是让刘备打动,是让一颗真诚的心,是让刘备的人品打动的。为什么这么说,当时三国刘备的兵力最弱,曹操最强,如果换成各位在当时,我想大部分人会选择曹操,谁不想有一个好的靠山,好的起点。像我们这时候一样,找工作的时候都想找大公司,大平台,会有很大的晋升空间。没几个会选择小的公司吧。但是诸葛亮当时没有这么想。他选择的弱小的一方,足够见得诸葛亮会选人,会识人。也让我们学到再交朋友的时候要像诸葛亮学习。交心不交人。交的是人品,而非势力和有钱。


侣行小超市


刘备当时是刚刚起步!一切还等待开始!他现在走到,无异于是开国般的功臣!并且也可以让刘备对自己服服帖帖!言听计从!所以他选择了对于自己来说,发挥余地最大的刘备!至于说到三顾茅庐!我认为它是在考验自己未来的东家!

好多人都有一个明显的误会,就是在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诸葛亮是知道这个事的。换句话说,诸葛亮是在明知刘备几次三番地来找自己,但他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价,虽然也想考验刘备的诚意,所以便故意拒而不见;直到刘备第三次来,诸葛亮才终于被打动,才见了刘备。但是,实际情况也许并不是这样,更多的可能性是诸葛亮偶然外出,刘备前两次来的时候诸葛亮恰好不在,于是便有了三顾茅庐。因此,刘备三顾茅庐只说明了刘备礼贤下士的品德,却不能说明诸葛亮的任何问题。所以,你所问的诸葛亮为什么非要等刘备三顾茅庐才出山这个问题自然就有了答案:诸葛亮没有想到刘备要来,没有在家里等着刘备;刘备事先没有与诸葛亮约定见面的时间,前两次来都扑空了,所以才去隆中找了诸葛亮三次,于是才有了“三顾茅庐”。诸葛亮肯定会只能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才能出山,因为前两次二人根本没有见面,怎么谈?


三火的梦


三顾茅庐是毋庸置疑的,刘备确实是一个很真诚的人,也是一个求贤若渴的君主,有人说刘备假仁假义,个人觉得能得到刘关张等大英雄的忠诚追随,不是假仁假义就能办到的,肯定有过人之处,假若刘备假君子,那岂不是在说刘关张等人无脑了吗?因此刘备能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一是因为刘备的真诚,有领导能力,识才;二是诸葛亮有才干,得到刘备的肯定;三是诸葛亮本人想干一番事业,这三点简单的原因促成了诸葛亮的出山。所以不是刘备如何打动诸葛亮,而是时机到了,各自完成了自己的心愿理想


数学天天练


不嘲笑别人的弱点,不愤怒别人的优点,不缺少朋友的气场,不打动权势人的破绽。


用户5275731178058


首先诸葛亮有心辅主,刘备弱,形象可塑造吗,诚意邀请,有机会一展抱负就出山。归孙权,刘表可能不得重用。乱世当个小官员非诸葛亮所愿吗。


用户52053234486


诸葛亮欲情故纵,他早就想出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