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西方很少有成功的農民起義?

sgill-理


1、相較於東方的農民起義,西方農民起義的規模是在是有點低。

先說一些歷史上東方的一些農民起義包括但不僅限於秦末農民起義、西漢的綠林赤眉起義、東漢末年的黃巾軍、隋末農民起義、唐末黃巢起義、宋江起義、方臘起義、紅巾軍起義,李自成起義、太平天國運動。這些起義規模最小的莫過於被《水滸傳》過度神化的宋江起義,而作為規模最小的農民起義,宋江也籠絡了近千人的隊伍,《宋史·張叔夜傳》中記載“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頕所向。賊徑趨海瀕,劫巨舟十餘,載滷獲。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踞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賊,江乃降。”更不提規模最大的陳勝吳廣起義和具有神化色彩的黃巾軍起義。

而西方的農民起義,零零散散的分佈在歐洲各地,也總共只有12次,其中農民的武裝人數過萬的才只有五次,可見東西方的農民起義的規模不是一個水平的。

2、古代歐洲的“文盲”太多

自秦始皇統一了六國了,華夏大地出現了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而秦始皇嬴政所做的貢獻遠不止如此,他統一了華夏大地的語言和文字,使得華夏大地各個地方的交流沒有了障礙,而在公元2世紀就已經出現的造紙術、公元10世紀出現的活字印刷術,都極大的推進了國民文化水平的提高,而歐洲各國至今也沒有一個統一的語言和文字,各個國家通常都要靠第二語言來交流,而他們的造紙術和活字印刷的出現,比我們晚了好幾個世紀,所以直至出現了規模三十萬的德國農民起義,才出現了知識分子領袖。

3、氣候也是其中比較重要的原因

歐洲因為存在北大西洋暖流,所以歐洲在絕大部分歷史中一直是風調雨順,冬暖夏涼,一直在經歷了三次小冰河期之後,才開始逐漸爆發農民起義,在這兒之前,一次農民起義也沒有。

而我華夏大地就不一樣了,歷朝歷代的領土一直處在北半球中緯度自然災害帶和環太平洋自然災害帶的交匯點,在加上我們的母親河黃河常年決口、改道,所以就導致了旱災、洪災和地震80%都發生在這片土地上,農民們一旦流離失所,隨時都有可能起義,這也叫就是為什麼東方的起義比西方起義規模要大的原因了。

綜上所述,西方的本身的人口基數就少,起義的規模也大不了多少,再加上沒有特別有才華的領袖,作息才導致了西方的農民起義成功的很少。

喜歡回答的可以點個關注,答主每天都會更新一些不一樣的歷史小知識


用歷史來說歷史


都沒想到一個成功的  貌似有名的都是失敗的  是西方農民太笨,還是貴族實力太強啊  為什麼中國如此龐大強權的中央集權國家反而會出現那麼多成功的農民起義呢  這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東西方文明差異的問題  思考了很多,擴展到了很多方面  瞭解西方歷史的嗎?給科普下  1)神權,歐洲農民不可能自立為皇帝,上帝不許啊  2)教育,中國農民軍中很多讀書人參與,貌似西方只有貴族認識字。。。  所以西方農民軍只知道好勇鬥狠,不能持久擴張,打不了天下  3)貴族制度,中國自秦以後,只有皇帝,沒有貴族階級了,所以農民要推翻皇帝,沒有貴族這個利益階層支持皇帝,樹倒猢猻散。反正官僚下個朝代還是一樣當官僚。  4)文化,西方的個人主義,使得起義軍很容易被內部瓦解或買通。而中國就想著當開國功臣呢,連接受詔安的土匪都覺得丟人,何況起義軍。西方可不覺得丟人,給錢就行,很容易籤個條約就平息下去,然後再秋後算賬。  5)軍隊制度,西方式僱傭軍制度,軍隊拿錢打仗,誰給錢就為誰賣命。中國軍隊不是,哪個朝代都說自己的軍隊是保護子民的,軍人本身就是民,所以一有農民軍造反,很多軍隊都會倒戈,迅速壯大農民武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