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妻半年後,北大系主任娶亡妻22歲的妹妹做老婆,好友還力挺他

喪妻半年後,北大系主任娶亡妻22歲的妹妹做老婆,好友還力挺他

譚熙鴻

白巖松說“中國人有兩張道德面孔,一張面對熟人,一張面對陌生人”,我們生活在世界上,除了法律約束我們的行為,還有公序良俗,在一個人人都是法官的年代,有時道德制約遠比法律武器來的更加猛烈。

可是為什麼法律會備受推崇呢,因為法律來的更加公平,道德標準是一個客觀存在,但是評價標準卻是一個主觀行為,面對不同的人,道德有時會顯得有些不公平。

以今天的道德標準來看,喪妻再娶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不要求女的是貞潔烈婦,自然也不可能要求男的成為貞潔烈夫,可是如果再娶的妻子是自己的小姨子呢,在今天的社會似乎也能讓人接受,若是在100多年前呢,在那個民風還沒有充分開化的年代,北大系主任在喪妻後,娶了還是個學生的小姨子,雖然男婚女嫁沒有違法,卻刺激到一部分人內心的道德標準,為此引發了全國大討論。

喪妻半年後,北大系主任娶亡妻22歲的妹妹做老婆,好友還力挺他

喪妻再娶小姨子

上個世紀初期的中國,男子妻妾成群並不罕見,更不要說喪妻後再娶了,這對於一個鰥夫來說天經地義,可是對於潭熙鴻來說,他萬萬沒想到自己的一次再婚引起了現代中國第一次關於愛情問題的大討論。

譚熙鴻一直在上海長大,自小家境貧寒,但是一個十分上進的人,一直以來學習都很用功,在那個普遍學歷不高的年代,他作為一名優等生成功畢業,後來抓住機會任職北大教書。

在一次很偶然的機會,他和陳家二小姐陳緯君一見鍾情,陳緯君的姐姐就是汪精衛的老婆陳璧君,雖然陳家經濟條件相當優越,與譚熙鴻家有很大差距,但奈何陳緯君十分喜歡譚熙鴻,於是她不顧一眾家人的反對,固執地嫁給了譚熙鴻。

喪妻半年後,北大系主任娶亡妻22歲的妹妹做老婆,好友還力挺他

這本來是一件圓滿愛情故事,但是沒想到婚後不久陳緯君患上重病,不久之後不治身亡,譚熙鴻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身邊親朋友好紛紛前來勸慰他,希望時間能化解他的悲傷,可誰也沒想到,僅僅在陳緯君離世半年之後時任北大生物系主任的譚熙鴻,就娶了當時還是學生的22歲小姨子陳淑君做老婆,陳淑君是陳家的三女兒,也就是陳緯君的親妹妹。

氣憤登報引爭議

譚熙鴻與陳淑君的結合讓陳家人差點奔潰了,本來陳淑君的父母和姐姐就不喜歡出生貧困的譚熙鴻,本來以為陳緯君去世了,他們家就和譚熙鴻終於可以沒有聯繫了,萬萬沒想到家裡的小女兒又嫁給了他。

當時雖然譚熙鴻是單身,但是陳淑君是有一個“男朋友”,她和一個叫沈厚培的年輕人有口頭婚約,沈厚培被甩肯定是非常生氣,同時不喜歡譚熙鴻的陳璧君更是十分憤怒,她為了阻止譚熙鴻再次成為陳家女婿,就煽動沈厚培採取行動。

於是,1923年1月份的一天,沈厚培在報刊上發文,言辭懇切,字字珠璣,指責譚熙鴻挖牆腳,枉為人師,更是責罵陳淑君忘恩負義。在那個信息傳遞全靠報紙的年代,沈厚培這一登報,全國人民都知道了北大系主任喪妻再娶小姨子。

喪妻半年後,北大系主任娶亡妻22歲的妹妹做老婆,好友還力挺他

譚熙鴻的行為一經公開,便招來無數罵名,大家紛紛指責譚熙鴻道德淪喪,有辱斯文,不配為人師表,陳淑君自然見不得丈夫背此罵名,第二天,就登報一文,講述她和譚熙鴻結婚的前因後果,措詞直接,

毫不留情責問沈厚培,並嚴肅聲明沈厚培所述與事實不符,公開為自己和譚熙鴻辯白。

四方討論無結果

原本這件事即使上了報紙,也是當事人自己的事,可是在哪一個年代都不缺少八卦的人。對此事第一個發聲的就是譚熙鴻的好友張競生,他是留法歸來的性學博士,專門研究中國性史,於公於私他都要力挺譚熙鴻,他隨即在《晨報副刊》上發表一文,公開表示支持譚熙鴻,並由此還提出關於愛情的四項定則,中心思想就是即便結了婚,人也是會變心的,夫妻關係很複雜。

喪妻半年後,北大系主任娶亡妻22歲的妹妹做老婆,好友還力挺他

張競生這個人在當時也算是一個名人,報紙的主編也是頗具商業頭腦,他略施小計號召讀者參加討論,這篇報道一經問世,大家紛紛開始行動,追逐熱點話題,以譚熙鴻的事情為例子,探討愛情這個問題。

時年5月,一篇文章被刊登在報紙上,這篇文章先是批判譚熙鴻和陳淑君,隨即從頭到尾否定張競生的觀點,然後又闡述自己的愛情觀,這篇文章的作者不是別人,正是魯迅將來的妻子許廣平。但是在眾多的來信中,也有少量人是支持張競生的,比如北大教員馮士造,可以說參與這場大討論的人從普通學生到知名教授,放到今天,一定是熱門事件。

直到6月份,這場全國大討論出現了不同的聲音,報社收到一封來自讀者鍾孟公的信件,他不支持任何一方,反而建議主編終止這場沒有意義的爭辯,就在這時,又一名大人物下場了,他就是魯迅,他並沒有抒發自己關於這場討論的看法,僅僅表示希望不要終止,認為有討論才有思想的碰撞。

人們總是愛被新鮮事物牽著鼻子走,就在這場大討論偃旗息鼓的時候,張競生竟然親自下場出來回應了,他公開回答讀者的問題與觀點,至此,這場關於愛情的全國大討論終於落下帷幕,但是最終還是沒有得出一個結果,這並不奇怪,畢竟愛情本身就是一個難以捉摸的東西。

對於潭熙鴻來說,他可能並不想成為故事中的主角,估計他最初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再婚會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但是我覺得雖然這場討論有一點點無聊,但還是很有意義的,畢竟有討論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發展,有進步,雖然這場全國大討論沒有最終結論,但是至少我們知道了愛情並不是只有一種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愛情的看法,沒有統一標準,這才是愛情,這才是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