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年間國庫被盜空,而庫兵都是光著身子進出的,錢怎麼丟的?

歷史上出過幾位補丁皇帝,吃穿用度節儉不說,還摳門,如漢朝的漢文帝,以及明朝朱元璋。不過,國家在他們治理下,是向上走的。清朝也有個皇帝,穿著補丁衣服,卻是花招大把銀子兩次修自己的寢陵。這位皇帝看著“精打細算”,若不是一次“分贓不均”,自個還不知道國庫已經被搬空了。

不少人誇道光,很是嚴於律己,非得將衣服穿出補丁。其實這位皇帝也是沒得辦法,打仗輸了,只好陪錢,對方一張口,就是千萬兩的銀子,差不多當時清朝一年收入的1/3。國內又發水災,治理加上賑災,又是一大筆銀子。道光很是明白,他不帶頭提倡節儉,日子會越發難過。

道光年間國庫被盜空,而庫兵都是光著身子進出的,錢怎麼丟的?


只是,他的這種做法,只是博個名聲罷了,對於清朝無實質性幫助。他會留心大臣的補丁花了多少錢補,卻是沒將心思放在吏治上,以至於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爆出個驚天大事件,國庫幾乎被搬空了。

這事的起因由於一次捐官。捐官在清朝很是常態,有人也花了銀子買了個位置,這錢要上交戶部,恰巧管事的是他的叔叔,銀子也過磅了,賬上也登記了,就是沒進國庫,進了這位叔叔的腰包。這位叔叔貪,將這錢都給貪沒了,其他知道此事的人沒撈到好處,就將這事給捅出,於是皇帝也知道了。這一查不得了,實際庫存比賬面居然少了925萬兩銀子。這基本上就是道光的家底了。

道光年間國庫被盜空,而庫兵都是光著身子進出的,錢怎麼丟的?


進出國庫的庫兵都是光著身子,銀子難不成自己跑出去?

清朝對於銀子的管理還是相當重視。光庫房,就有好幾處,國庫只是其中之一。接觸國庫的人員除了庫管大臣,就是整天搬著這些銀錠的庫兵。為了防止他們“自盜”,就讓他們光子身子幹活。這還不夠,每天收工時,庫兵們還得接受檢查,比如使勁蹦蹦,看看有沒有私藏。

該事件曝光後,大家都很好奇,這麼嚴格的管理制度下,是如何將銀子帶出去的?後來還是找到答案,有兩種作案方式,一是用身體夾帶,二就是藉助水壺。北方的冬天溫度低,水很快就會凍住。這些庫兵們,就是利用這一點,將銀錠凍住,檢查時,無聲響,也倒不出東西,不過應是不可能多拿,畢竟是有分量的。儘管只能冬天作案,但是日積月累,也是數目可觀。

道光年間國庫被盜空,而庫兵都是光著身子進出的,錢怎麼丟的?


庫兵們每天都是大聲喊叫、上躥下跳後方能出門,身體哪個部位能裝銀子,還能逃避檢查?據說這些庫兵可真是動了腦筋,將銀子藏在自己的肛門處進行夾帶。還用了某種藥物輔助,讓這一塊的肌肉放鬆,可以多塞些銀子。別小看這些庫兵,這個位置很是吃香,當時要捐一個庫兵,包括捐加上打點,怎麼也要6000兩銀子。所以真是應了一句老話,靠啥吃啥,這些庫兵們吃的就是這些銀子。就這樣,銀子悄無聲息從國庫溜進他們的腰包。

但是,925萬兩白銀,靠著這兩種方式,地搬運多少年?後來清廷的處置做法,應說是大事化小,涉及的人員罰錢了事。連捐官的錢都敢拿,看來當時清廷已經不是一般的腐敗,而是從裡到外,大家都抱團,只做一事,一起貪。管事的人能那麼大膽,光記賬不上繳,可見這事壓根就不是秘密。國庫這麼重要的地方,定期核帳應是必須的,居然無人檢查,等到有人揭發,皇帝才知道自己的錢袋子漏了。

道光年間國庫被盜空,而庫兵都是光著身子進出的,錢怎麼丟的?


光看看道光,就知道清朝的敗亡是避免不了,連自己的錢都看不住,還能管好這個國家?穿的再破爛又有什麼用?在外,打仗不如人家,在內,任由官員胡來。其實,國庫的監守自盜,應不是短期行為,只是這一位滿以為祖上還能留下不少銀子,哪知道自己真就是個窮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